「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

2020-12-22 OFweek維科網

文 |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

「跑步經濟」聽說過嗎?是的,這一概念在近年成了一個全新的經濟詞彙,同時也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經濟領域,「跑步經濟」是指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對於文化與健康需求的增加,跑步已經逐漸成為了越來越多人喜歡的運動之一。

與此同時,跑步正加速商品消費,跑步大軍隨著更多年輕人的加入,他們講究「專業範」對裝備的需求更高,有人做出統計平均下來「跑鞋每800公裡就需要更換一次」,普通跑友(以月跑量80公裡計)一生大約需要48雙鞋;跑步「深度中毒者」(以月跑量200公裡計)則是120雙,由於跑鞋價格差距大,大致估算跑友一生的跑鞋花費大概在9600元至120000元。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

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

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品牌排名方面,華為、小米與蘋果分列前三。

同期,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25億臺,同比增長35%。品牌排名則有所變化,蘋果以33%的份額牢牢佔據市場第一,隨後才是小米、華為、三星。

產品方面,智能手錶、智能手環以及智能耳機是當之無愧的核心。多年以來這「大三樣」基本就代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消費者心理的認知,直到前些年智能眼鏡的出現,這一認知開始逐漸被打破。

追尋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無論是手環、手錶還是耳機,其發展方向越發一致最終都是走向了「健康監控」。比如智能手錶,智能手錶興起之時所打出的口號為「替代智慧型手機」,功能上覆蓋電話、信息、娛樂、遊戲、健康等諸多功能,跑到最後發現似乎只有「健康管理」這麼一個功能最為適用。

2013年三星搶先蘋果推出智能手錶Galaxy Gear,就具備收發電子郵件和消息、存儲和傳輸數據信息,以及跟蹤或管理個人信息、通話、遊戲等功能。再看看於今年8月最新發布的三星Galaxy Watch3,8年時間在基礎功能上基本沒有任何突破,甚至一些遊戲功能都被剔除,唯獨「運動監控、健康管理」功能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心率檢測、睡眠監測到現在血氧檢測等等。

「健康」是可穿戴設備的唯一出路嗎?智能耳機也覺得是,像蘋果的AirPods也被傳將加入「健康大戰」,DigiTimes報導,蘋果未來幾年會把環境光傳感器集成到新款AirPods中,以實現健康監測功能。

這一消息就迎來了不少網友吐槽,「誰會一天到晚將耳機帶在頭上?這類產品一天最多也就4-6小時的使用時間,這麼短時間內的監測數據對於健康真的有意義?」、「AirPods檢測心率?確定不是堆砌功能,然後能賣貴些?」

當然,並不是否定這些功能的必要性,比如前不久就有消息稱,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利用人工智慧分析了來自一款名為Oura智能戒指的數據,並提前三天預測了新冠病毒症狀,就是準確率還有待提升。而且也有30%多的用戶選擇智能穿戴設備就是看重「健康監測」這一功能,但無論如何「越發單一」的屬性顯然與智能手錶的初衷相違背。

而「智能眼鏡」卻很好地承襲了來自智能手錶的「意志」,不說替代手機,至少智能眼鏡的路子更寬。

「智能眼鏡」TO B與TO C齊飛

所謂「智能眼鏡」是指能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擁有獨立的作業系統,可由用戶通過語音或動作控制實現語音視頻交流、信息傳輸及圖像識別等功能的眼鏡的總稱。

雖然,智能眼鏡現階段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與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探索。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增強現實技術都有待優化,但並不妨礙它在B端與C端市場齊飛。

沒錯,要說智能眼鏡與智能手錶等其他智能穿戴設備的最大區別,在B端市場的率先落地應用應是最大區別之一。

智能眼鏡具備一大特性就是「所見即所得」,與其他設備不同,他不會佔用你的雙手,而是將內容直接呈現在眼前,使得在許多特種工作上智能眼鏡擁有了極大的優勢。

比如電力運維就是目前智能眼鏡運營較多的一個領域,在運行檢修中,智能眼鏡的應用對減少人力支出,保護一線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提高工作效率,對保證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有促進作用。像於巡檢工作量大,而且檢修人員的業務水平良莠不齊,在作業過程中容易出現誤操作的情況。為了防止誤操作,可以讓檢修人員佩戴智能眼鏡,通過智能眼鏡識別當前設備,確保對需要操作的設備開展工作,從而避免誤操作。

又例如在安防領域,部分地區已經開始給警務人員配備AR智能眼鏡,早在2018年青島上合峰會安保期間,青島全市公安機關通過警務AR智能眼鏡識別發現各類重點人員56名,抓獲進魯在逃人員8名、涉毒人員5名。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的?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的? 佘凱文 發表於 2020-12-21 12:57:24 「跑步經濟」聽說過嗎?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物聯網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效用
    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技術並不能算是完整意義上的新技術。可穿戴智能設備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86年,近視眼鏡在那一年成功的幫助近視者看清楚遠距離事物。在20世紀中有很多製造商推崇將新技術應用在手錶和鞋子上,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真正的實用性。
  • 谷歌的可穿戴設備野心:全新智能眼鏡與VR控制器
    一副可投射全息圖標的太陽鏡,一種能將用戶皮膚轉變為觸摸板的臨時紋身,一個能使用戶在數字世界中拾取物體,並在旋轉物體時感受到重量的VR控制器,這些都是Google一直在悄悄開發或資助的項目中的下一代可穿戴技術設備。
  • 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_智能穿戴產品品牌排行
    智能穿戴設備概述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於70-80年代出現。
  • 小米新增可穿戴部門,將發力可穿戴設備,打造研發多樣化
    產品線細分,在不同檔位設置產品在成立相關事業部後,小米將有專業的部門對可穿戴設備得的產品線進行重新規劃,我認為在產品規劃上,小米會將可穿戴設備調成不同檔的產品線,比如在200元市場上,可能佔大頭的還是小米手環數字系列,而在699——1299的階段會有小米手錶來進行產品線的擴充,最後的小米可穿戴設備將會有六款左右的產品從
  • 健康領域的智能穿戴設備
    從震驚公眾開始到「從公眾中消失,默默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多年來也經歷了許多「挫折」。  2019年是整個行業的復甦。在智能手錶、耳機等產品的帶動下,全年3.655億臺的出貨量同比增長89%。  到2020年,八年過去了,智能可穿戴設備除了種類繁多之外,功能也變得更加強大。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即使是現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仍未能建立一個成熟的市場。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Aika愛家CEO陳利軍:智能服飾引領穿戴設備的未來
    前幾年大熱的智能手環、智能眼鏡和智能手錶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瓶頸裡,而個人數據的提取也遠未向預想中的那樣容易。承擔起提取人體大數據的下一代產品會是什麼呢?從全球市場已發布的可穿戴設備產品來看,主要還是集中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為主要載體的穿戴設備上,探索仍停留在「戴」這個領域,「穿」的產品寥寥可數。
  • IDC 發布可穿戴設備數據預告,未來五年智能手錶將持續增長
    站長之家(ChinaZ.com) 12 月 19 日消息:日前國際數據公司 IDC 發布預告顯示,2018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預計將達 1.253 億部,較 2017 年增長 8.5%。
  • ...智能穿戴設備:Facebook將與Luxottica合作推出自家第一款智能眼鏡
    社交巨頭入場智能穿戴設備:Facebook將與Luxottica合作推出自家第一款智能眼鏡  CHEN • 2020-09
  • 或將成為最酷的可穿戴顯示器|Epson MOVERIO BT-30C 智能眼鏡
    相信很多人用過愛普生的印表機和投影機等產品,其投影設備在全球份額連續 18 年保持第一,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但可能大家不知道它在視覺交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還有不少研發成就。這其中還包含頗具未來感的智能眼鏡產品,並且已經出了好幾代,這次帶來的是愛普生的消費級產品Epson MOVERIO BT-30C智能眼鏡。
  • 可穿戴設備的量化發展
    通過提供輔助力量的外用輔助設備,幫助帕金森患者等人群自行行走。還可以增加人的負重,幫助人背更多的東西。Steve Mann被稱為可穿戴計算之父,他畢業於 MIT 的媒體實驗室,現在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全職教授。他非常熱衷於可穿戴設備。在念博士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可穿戴頭盔式頭盔,後來的幾十年裡,他都研究並改善這一款頭盔。
  • 或將成為最酷的可穿戴顯示器|Epson MOVERIO BT-30C 智能眼鏡深度...
    相信很多人用過愛普生的印表機和投影機等產品,其投影設備在全球份額連續18年保持第一,這其中也有我的一份。但可能大家不知道它在視覺交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還有不少研發成就。這其中還包含頗具未來感的智能眼鏡產品,並且已經出了好幾代,這次帶來的是愛普生的消費級產品Epson MOVERIO BT-30C智能眼鏡。
  • 智能眼鏡正在「熱」起來
    Snap執行長埃文·施皮格爾之前甚至表示,他預計消費者廣泛採用增強現實智能眼鏡還需要10年時間——但現在,眾多巨頭再次進入這一領域,期望使智能眼鏡能為主流消費者所接受。  ●「智能眼鏡」企業應用與個人消費齊飛  所謂「智能眼鏡」是指能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擁有獨立的作業系統,可由用戶通過語音或動作控制實現語音視頻交流、信息傳輸及圖像識別等功能的眼鏡的總稱。
  • GM華為智能眼鏡,一款兼具時尚與科技的智能穿戴設備
    未來,智能穿戴設備將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活中,一款兼具時尚與科技的智能穿戴設備,它能悄無聲息地融入生活日常,讓溝通變得更加舒適便捷。對於女生來說,太陽鏡幾乎是外出必不可少的凹造型神器,現在有了這款兼具藍牙耳機功能的太陽鏡,包包裡不用塞藍牙耳機了,出門有它就足矣。
  • ☞穿戴式智能設備基本內容詮釋
    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稱為「穿戴式智能設備」,如眼鏡、手套、手錶、服飾及鞋等。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技術進步和高性能低功耗處理晶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設備已經從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設備不斷傳出,谷歌、蘋果、微軟、索尼、奧林巴斯等諸多科技公司也都開始在這個全新領域的深入探索。二、應用前景聯想CTO曾經談到,「可穿戴設備是未來顛覆式的機會」,如此高的評價,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可穿戴設備的前景是相當可觀的。
  • 智能可穿戴設備氣密性防水檢測設備在智能穿戴上的應用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一類設備的總稱。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主流產品形態有:智能手環、智能腕帶、智能手錶等Hand類產品;智能眼睛、智能頭戴、智能頭盔等Head類產品;智能服裝、智能鞋、智能配飾等其他類產品。同時,佩戴這類型產品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潮流。
  • 可穿戴設備:新互動,增強感知與生物測量
    這有意擴大了定義外延,不僅涵蓋了智能手錶等眾所周知的設備,而且還包括了智能衣物、智能珠寶、智能鞋具、耳機、眼鏡等個人飾品,充氣自行車頭盔等安全產品,以及醫療/健身傳感器。可穿戴設備不僅局限於人類,用於跟蹤或寵物健身的智能寵物項圈也已面市。
  • 可穿戴設備十大企業,全球知名的有這些
    因智慧型手機大眾化的影響,使用可穿戴設備的需求正在激增。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預測,今年達到405億8100美金規模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到2021年將增長55%,達到629億8500萬美金規模。將可穿戴設備作為新的機會,眾多企業開始搶佔市場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球有哪些知名的可穿戴設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