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的量化發展

2020-12-15 旭陽說網站

2008年的時候,《連線》雜誌的主編 Kevin Kelly和他的編輯 Gary Wolf 第一次提出了 「量化自我」,也就是把自己日常生活的數據記錄下來,然後根據記錄的數據參考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比如記錄每天走路的步數或跳繩的次數,運動能消耗的卡路裡,在安排需要減肥的運動量。記錄一天的睡眠情況做參考,根據數據來提高睡眠的質量。

比如你在一天中什麼時候睡覺是深度睡眠,在什麼狀態下睡眠是淺睡眠,然後根據深淺改變自己的睡眠習慣。

哈弗生物設計實驗室在開發一款利用算法,實現私人訂製的可穿戴設備。通過實時測量穿戴者的生理信號,快速減少行動消耗的最佳控制參數,實現輔助設備個性化數據的微調。

他們通過貝葉斯優化方法,整合佩戴者的代謝成本。通過改善髖部伸展,輔助裝置的力度。最大限度的減少穿戴者用於行走的消耗。通過提供輔助力量的外用輔助設備,幫助帕金森患者等人群自行行走。還可以增加人的負重,幫助人背更多的東西。

Steve Mann被稱為可穿戴計算之父,他畢業於 MIT 的媒體實驗室,現在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全職教授。

他非常熱衷於可穿戴設備。在念博士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可穿戴頭盔式頭盔,後來的幾十年裡,他都研究並改善這一款頭盔。

他還設計了可穿戴眼鏡EyeTab,這一款可穿戴眼鏡比谷歌的可穿戴眼鏡早了13年。

Steve Mann 非常喜歡他的可穿戴式眼鏡的設計,為了能夠長時間地佩戴這款眼鏡,他將眼鏡永久地固定在頭部,除非使用工具,否則無法輕易取下。

因為很多地方的安檢需要他脫下他的裝備,所以他為了能通過各種設施的安檢,還找專業醫師為他開具了相關證明,隨身帶在身上,以此證明他的設備是安全的,可以通關安檢的。

但是,有一次在巴黎的麥當勞,他還是被被三名陌生人毀壞了眼鏡。不過他的智能眼鏡在被別人損壞之前,就把嫌疑人的樣子進行了拍照,並且用於警察取證。

現在還有一種可穿戴設備被列印裝置在衣服上,當人穿著它的時候,做一些拉伸的動作,它會記錄一個人伸展屈伸的數值。

有一種像紋身一樣的可穿戴設備,你只要把它貼在人身身體的某一處,它就可以監測人的血壓心跳等數據,對採集孩子不舒服時,又表達不清楚的時候,是一個特別好用的工具。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 IDC在2016年6月份的統計,2015年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約為8000萬,也就是說全世界人口當中,如果這些可穿戴設備能分到這些人手中的話,平均每100人手裡就有一臺。

而這個數據比2014前的2900萬增長了近3倍。從2015年,IDC 預測到可穿戴設備,它的出貨量每年會增加20%,到2020年就會達到平均每一年增加2億臺的量。

而現在的可穿戴設備90%的量,都集中在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上,那麼接下來就是智能服裝、智能眼鏡、智能腰帶,智能鞋和智能耳機這些可穿戴份額了。

而在時尚界可穿戴飾品也開始結合各種材質的衣服,出現在了t臺上。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新互動,增強感知與生物測量
    更多基於可穿戴式柔性傳感器的生物力學與運動體育測量解決方案@南京合越智能www.3xmaker.com可穿戴時代才剛剛開始。研究人員與產品開發者正在研發各種新型可穿戴設備,例如智能指甲、可穿戴「自拍無人機」、智能隱形眼鏡以及皮下傳感器。從長遠看來,部分可穿戴設備將從被動感應與顯示功能發展到諸如服裝機器人等更加主動的角色。
  • 智能可穿戴設備氣密性防水檢測設備在智能穿戴上的應用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一類設備的總稱。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理念的推動下,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外部發展環境相對來說還是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我國經濟發展是平穩的,穩中有增,GDP增長指數也穩定保持在6個百分點以上,人均的收入水平也在穩步提高,社會購買力持續高漲。並且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後,國家對於高新技術發展非常重視,大力提倡「科技強國」。從各地方政府對技術產業的扶持便可看出。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
  •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將是怎樣的?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 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 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可穿戴設備設計,引領智慧生活!
    可穿戴設備是一種與人體高度緊密接觸的產品。每天,我們都會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人使用Apple Watch或類似的可穿戴設備,這些設備不斷改變我們對可穿戴技術的思考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近年來,可穿戴式設備的設計發展也是越來越人性化、智能化。今天,小編為大家搜集了幾款極具創意的可穿戴設備設計案例,一起來欣賞吧!Embr Wave可穿戴智能恆溫器設計:Walmen Dumaliang
  • 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為甩開小米、蘋果?
    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的一條微博,讓可穿戴設備再次登上熱搜。餘承東在微博中表示,華為腕上穿戴設備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小米,位居全球第一。
  • 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_智能穿戴產品品牌排行
    智能穿戴設備概述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於70-80年代出現。
  • 物聯網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效用
    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技術並不能算是完整意義上的新技術。可穿戴智能設備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86年,近視眼鏡在那一年成功的幫助近視者看清楚遠距離事物。在20世紀中有很多製造商推崇將新技術應用在手錶和鞋子上,即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真正的實用性。
  • Zepp 品牌升級全新亮相,專注健康管理,將發布可穿戴設備新品
    據了解,品牌升級後的Zepp將著力打造一個無邊界的健康管理平臺,不斷提升用戶生活質量,為全球用戶提供設計時尚、科技內涵的高品質可穿戴產品。Zepp全新的Logo黑色背景白色字符的效果,其中E被變形成希臘字母 &sum,代表數學中的求和符號,更容易令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 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監護你的健康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李燕京) 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幾年前便出現了,但是由於監測精度不盡如人意,市場一直不溫不火。如今,伴隨著技術的進步,此類產品的監測精度不斷提高,逐漸受到養老、醫療甚至是汽車等不同領域的關注,各種新應用也被層出不窮地開發出來,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 3月第一期可穿戴設備新品總匯
    隨著臨近iwatch的發布,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公司,想要在蘋果之前佔領一部分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新種類的可穿戴設備相比去年變得越來越多,那上周又有哪些可穿戴設備新品出現呢
  • 小米新增可穿戴部門,將發力可穿戴設備,打造研發多樣化
    而在最近,小米手機在手機部門之下,成立了可穿戴部門,有高原任命可穿戴部門總經理,向手機部總經理匯報。小編相信,隨著小米組織結構的改進,可穿戴設備將成為小米有一個利潤的增長點。從2014年起,小米發布了第一代的可穿戴設備,小米手環一,以不過百元的價格,俘獲了一批不動運動卻想嘗試運動的消費者。不到百元的價格,讓以往高高在上的運動手環瞬間失去了性價比。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
  • 可穿戴設備呈「拉鏈入侵」趨勢,正「由表及裡」進軍人體
    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穿戴設備不僅是有笨重外形並且讓使用它的人看上去怪異的設備,而是正在呈現「拉鏈入侵」趨勢,逐步完成對人體「由表及裡」的「入侵」過程,最終植入體內,成為人體的一部分。植入式指南針發明者麥考伊也與有關專家合作將設備植入自己體內。這些人身體力行,也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植入式穿戴設備的發展。由此可見,隨著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越來越會「取悅」人體,「由表及裡」的「入侵」已然成為一種趨勢,這種趨勢與「拉鏈入侵」的形式極為相似。未來,可穿戴設備在傳感器等技術的作用和不斷發展中會更趨向於無形,給人體極致的體驗。不過在此之前,人類仍需要解決其中所隱藏的安全問題。
  • 可穿戴設備十大企業,全球知名的有這些
    因智慧型手機大眾化的影響,使用可穿戴設備的需求正在激增。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預測,今年達到405億8100美金規模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到2021年將增長55%,達到629億8500萬美金規模。將可穿戴設備作為新的機會,眾多企業開始搶佔市場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球有哪些知名的可穿戴設備企業。
  • 智能可穿戴設備正在開啟健康管理新時代
    而可穿戴設備檢測到的不同生活場景下人們的實時身體指標數據,是一座丞待開發的黃金礦山,將推動健康管理市場的爆發。疫情刺激健康需求,可穿戴市場瞄準未來健康在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過程中,健康管理的理念越來越被公眾重視。
  • Tech Tats :像紋身一樣的可穿戴設備
    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將有可能鑽入你的皮膚!這是說真的!雖然相關的技術要想真正實現,還有不小的一段距離,但是Chaotic Moon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並且推出了Tech Tats——邁向目標的第一款產品。 Tech Tats可穿戴設備是一個可粘貼在身上的臨時紋身,內部置入了非常複雜的線圈和電路,本質上是一款可重複佩戴的人體生理數據傳感器。
  • 政策先行,日本健康智能設備迎來風口——第六屆日本可穿戴設備博覽...
    近幾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發展態勢蓬勃。根據IDC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8450萬臺,同比增長94.6%。其中,無線耳機、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需求強勁,分別佔據可穿戴設備前三位。
  • APP和可穿戴設備:Nike,Adidas和UA開闢了新戰場
    圍繞著運動產業逐漸展開的專業化市場以及背靠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大潮的運動APP、可穿戴設備等也開始紛紛布局。APP:用戶!用戶!用戶!傳統運動品牌如Adidas和UA等紛紛收依靠收購布局運動APP,並且拿下背後的用戶數量。但是最先動手的是Nike,其Nike+家族以及運動手環為運動品牌的可穿戴設備首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