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很多父母卻把他當作內向

2020-12-15 JoJo媽育兒

有句話說,自信樂觀的孩子,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人生的路途會更加坦蕩。然而,當代社會很多孩子在偷偷自卑自閉,父母卻並未察覺,只是以為孩子是性格內向。殊不知,父母的不察覺和不作為,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艱難前行。

同事小麗的兒子樂樂今年十歲,學習成績特別優異,每次都是班級前三名。但是樂樂有一個毛病,他特別害怕被老師提問,每次只要老師叫到他的名字,他都會出一身冷汗,說話結結巴巴,急得要哭似的。每次考完試,拿試卷給媽媽籤名,他也是緊張到渾身直打哆嗦,低著頭,不敢言語。小麗一直以為樂樂是性格內向,有點膽小怕事,直到有次老師發覺到樂樂的異樣,帶樂樂看心理醫生,才發覺樂樂的反應是過度自卑的表現。

按理說,樂樂的成績非常好,老師喜歡他,同學羨慕他,為什麼他還會過度自卑呢?其實,原因主要歸咎於樂樂的媽媽小麗。小麗對樂樂的要求特別高,不容許樂樂犯一點過錯,哪怕樂樂考試99分,小麗也會一直批評樂樂為什麼扣掉一分。樂樂被媽媽否認和約束得太多,直接導致他自我懷疑,做事束手束腳,進而嚴重自卑。

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父母別再把孩子當作是性格內向,父母要重視起來。

第一個特徵是說話聲音小,說話的時候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從禮儀上來講,與別人講話時,必須直視別人的眼睛,聲音洪亮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自卑自閉的孩子要麼不敢與別人講話,要麼講話的時候低著頭,唯唯諾諾,聲音跟蚊子嗡嗡似的,似有似無。如果你發現你家孩子有這個特徵,不用懷疑,孩子肯定是有自卑自閉的傾向,父母早點幹預,對孩子的效果越好。

第二個特徵是孩子害怕人多的地方,不敢主動與人交流。怕人多怕生,很多父母覺得這是孩子內向造成的,其實不完全對,孩子怕人多怕生也是自卑的一種。孩子對人群有恐懼症,不敢與別人交流,害怕被拒絕,害怕被批評,這都是孩子自卑的表現。

第三個特徵是孩子每次拿東西,都是拿最後一份。如果你發覺你家孩子從不主動去爭搶,老師發零食或小獎品時,孩子總是最後一個,等別人都拿好了,自己再去拿,此時你就需要密切注意,自己孩子到底是謙讓還是自卑。

第四個特徵是孩子害怕被提問,一遇到提問,就會緊張得不知所措。正如樂樂一樣,他害怕被提問,他把提問與責問視為一體,從根源上牴觸和恐懼,這正是孩子自卑的表現。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孩子有以上幾點,那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擺脫自卑自閉,重新找回樂觀自信呢?

首先,父母一定要審視自己,是否經常否定孩子,是否對孩子約束過多。想要孩子自信樂觀,父母需要認可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在孩子做事過程中,多表揚,對孩子表現好的地方進行細節表揚,而不是一味的糾結結果。其次,父母多帶孩子外出見見世面,多點機會讓孩子與其他人接觸,慢慢的,孩子就會擺脫對人群和與人溝通的恐懼心,會慢慢自信樂觀起來。

孩子自卑自閉,影響的不單單是孩子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可以說,自卑的孩子會自我限制自己的出路,活的艱辛無比。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的性格,讓孩子更有激情,更無畏艱難險阻,責任心和求知慾更強,人生道路更寬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會自卑,比起取悅他人,教會他做到這3點才能變得自信
    現在很多孩子可能會因為各方面的緣故,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清醒,老是把自己比作他人的工具,不僅如此,在自尊心上也把自己看低一等,從而引發了很多症候群,如:內向、抑鬱、語言表達力差等一些問題。那麼父母又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呢?
  • 孩子內向、自卑,想讓他們變得自信又開朗,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很多父母都有過這種困惑,為什麼別人家孩子活潑好動,見到陌生人也敢打招呼,而自己家孩子膽小自卑,見到陌生人就害怕?父母們不必太擔心,應該找到正確方法,幫助孩子打開心扉,這樣孩子才能樂觀起來。活潑、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受親朋好友喜愛,長大後也會更討領導歡心,面對同等條件,活潑自信的人更容易得到機會。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因自家孩子內向膽小而擔憂,怕孩子很難交到朋友,怕孩子被欺負,怕以後在社會上不好生存,孩子什麼事都不願意跟父母說,長時間如此,萬一孩子心理出現問題怎麼辦,這些問題,無疑牽動著每個父母的心。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說到底內向和外向都是性格分類中的一種而已,並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區別。孩子的性格內向就一定不好嗎?父母先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籤,看看內向的孩子有哪些優點再下結論。家長對孩子的內向有哪些誤解?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內向是缺點,其實這只是家長對「內向」存在一些誤解,沒有能夠很好地理解「內向」。1、孩子安靜等於自閉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安靜的狀態時,會擔心孩子是不是自閉。
  • 內向自卑的人,天生就有這幾個優勢,往往能「一鳴驚人」
    內向者苦求於內心,外向者愉悅於人群。在很多人看來,內向的人往往身懷著自卑這種特性,甚至他們總是獨來獨往,生活過得枯燥而沒有滋味。無論還是誰,都比較喜歡陽光開朗的人。他們足夠外向,又能和人打成一片,特別容易交朋友,也討人喜歡。兩相對比之下,大多人都不怎麼喜歡內向的人,認為他們不懂得「打交道」,不懂得「做人」。
  • 心理學家:極度自卑的孩子,骨子裡透露著這五種特徵,家長要關注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上臺演講畏畏縮縮,在喜歡的人面前不敢表達愛意,聽到別人的談論就以為在說自己……這些特徵相信很多人都中招了,因為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自卑心理,只不過有些表現得很明顯,而有些就隱藏得比較深。
  • 孩子性格內向,父母別急,也別總想著要改變孩子
    在幼兒園的調研過程中,有大班的兒童父母反映,孩子性格內向會不會影響到未來的小學適應。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都希望孩子能夠開朗大方,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父母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不主動與他人交道,還真不能一概而論,總想著怎樣改變、矯正,如果這樣,還真可能適得其反,種瓜得豆。 第一個問題,父母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有些孩子天性樂群,有些孩子天性孤僻,後者嚴重的反映為泛自閉障礙,除了典型自閉症,還包括更為普遍也更接近正常發育的阿斯伯格症候群。有些孩子雖然還不到泛自閉障礙的程度,但性格偏內向、孤僻完全可能與生俱來。
  • 《高敏感是種天賦》:孩子內向自卑想太多?那是孩子的超能力!
    高度敏感乃一種人格特徵(而非一種"症狀"),具備這種人格特徵的人約佔總人口的15%-20%,高度敏感的人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對微妙刺激的敏感加工上,這是他們最基本的特性。具備高敏感特徵的人群常常能感受到別人忽略的微妙事物;會自然而然地處於一種激發狀態,,往往受到激發的速度往往比別人要快,從而會讓他們自己感到不舒服。
  • 性格內向,不敢發言,基本具有這五點特徵
    我們將人的性格大致分為兩大類:外向、內向。在很多人眼裡外向的人看起來自信、快樂,活潑,而是內向的人往往沉默寡言、不善表達,甚至一些人會認為那些內向的人在社交上存在著障礙。事實上,內向的人也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甚至還有著外向人所沒有的特徵。心理學中這5點性格內向的特徵你有幾點?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父母早知早受益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活潑開朗的性格,有什麼說什麼,這樣子不僅能夠讓父母更好的領略到孩子的思想,對於孩子的成長也非常有幫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像父母所期望的方向成長,有的孩子非常內向。甜甜就是一個內向的小女孩,平時做事情總是扭扭捏捏的,和別人打招呼時,也總是躲在父母的身後,仿佛像是遇見了什麼大壞人。
  • 睿智燈塔-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方法
    在如今社會社會環境下,家有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引起家長焦慮,很多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被其他同學的欺負,甚至長大進入社會後吃虧,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方法有哪些呢?生活中那些性格活潑、能說會道的孩子,就很容易討人歡心。而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經常會受到冷落。
  • 內向並不是壞事,要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徵,才能教會孩子成長
    經常看到網友們的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很內向,不敢和別的小孩子一起玩,不敢跟親戚們打招呼,甚至有什麼事情都不敢跟自己說。但是父母們其實糾枉過正了,孩子們的這種內向,其實並不是性格缺陷,只要父母引導得好,這並不會對孩子有什麼壞影響。
  • 內向有哪些性格特徵 內向的人是怎麼樣的
    核心提示:  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性格特徵,有的人天性活潑開朗,有的人則內斂沉穩,還有的人則會表現出內向自閉的傾向,不同的性格特徵會有不同的日常表現,其中內向的群體佔據了很大一個比例。
  • 心理學家一眼就看出,有這幾個小動作的孩子,往往是「深度自卑」
    我們都知道自卑是種很負面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人不斷地否定自我、對自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其實讓人自卑的因素有很多,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得出,家庭因素和個人的性格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都會讓人變得自卑。這些「小動作」可以看出你的孩子是否自卑,家長朋友們要注意看了。
  • 父母有這5種「愛面子」的表現,令孩子難堪又自卑,看看你有沒有
    01父母有這6種「愛面子」的表現,令孩子難堪又自卑01「凡爾賽式」曬娃有些家長喜歡曬娃除了房子、車子、工資等,家長們最喜歡比較的就是孩子。每次考試後出成績排名,都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攀比」戰爭。家長為了不丟面子,給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如果孩子身邊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即使是自己好朋友,也會令孩子感到深深的自卑。
  • 內向敏感的孩子,父母逼著外向,逃不出這三種後果
    大家身邊有沒有非常內向的人,是不是都很少說話,在人群裡存在感也都比較低?可是在大人眼裡,孩子內向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很多時候都會逼迫孩子改變,讓孩子經常親戚面前展現自己,以此讓孩子變得外向。但是殊不知,逼孩子變得外向,可能會把孩子毀掉。前幾天吳鎮宇的兒子費曼格在微博上自曝自己得了一種病,讓很多粉絲直呼心疼。
  • 在家活潑好動,一讓他跟人打招呼就害羞,孩子這是內向嗎?
    也許你會覺得,這孩子明明在家的時候挺活潑的,可為什麼一到公共場合就幾乎不敢跟成年人對視,真的讓你太丟人了。於是經常聽到有家長嘮叨孩子「你這孩子,就不能跟叔叔阿姨打聲招呼?」「你就不能懂點禮貌?」也把害羞的孩子當作了內向的孩子,因此有些明明很活潑開朗只是有些慢熱的孩子一直被誤解為內向,以至於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並不是內向。我就是這樣的,小時候害怕陌生人,容易害羞,家人一直說我是內向,我也以為自己內向,直到上了初中我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內向,只是慢熱、容易害羞,其實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挺活潑的。
  • 孩子內向?「藍色性格」的孩子,家長需要這樣做
    上周給大家分享了一篇關於和紅色性格孩子相處之道的文章,很多家長留言,說想了解其他性格色彩的孩子
  • 孩子性格內向,並不是性格上的劣勢,家長正確的教育孩子更優秀
    性格內向並不代表著一個人不禮貌,這點家長要注意。二、家長給內向的孩子貼標籤會有哪些影響?7歲的鵬鵬因為性格內向,在學校很少有小朋友會和他玩,所以慢慢地,他開始學會發脾氣,和同學吵架。媽媽因此質問鵬鵬為什麼這麼沒有禮貌,性格內向也不愛說話,是不是學壞了?
  • 自卑不等於內向靦腆,自卑的人如何才能改變
    周杰倫自卑的人大部分是內向靦腆的,但是也有一些人話很多,或者很強勢,會用一些行為來掩蓋自卑,比如因為貧窮自卑的,往往會很大方,表現的很有錢,但基本也是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來掩飾內心的自卑。自卑的人如果不改變,性格會慢慢扭曲,價值觀會變得對立,會變得敏感多疑,有些嚴重的會做出極端的事情。比如當年的馬加爵大案。馬加爵,一名雲南大學的高材生,全國物理競賽的二等獎,竟因為和室友打牌,室友說他打牌作弊,人品不行而先後殺害室友四人。馬加爵為何會走到這一步,這與他的人生和家庭密不可分。
  • 如果你具有這三點特徵,說明你只是「假內向」
    在當今社會,存在這樣一種刻板印象,大家認為外向的人更能適應這個社會,這給了很多並非典型外向型的人一定的負面暗示。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內向的人內心更有力量,更喜歡專注的思考,雖然內向的人較少從社會交往中獲益,可與此同時,他們也避免了一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