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是種天賦》:孩子內向自卑想太多?那是孩子的超能力!

2021-01-21 昊科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出去聚餐,朋友小A聊到自家孩子的時候突然嘆了一口氣,我很是疑惑,小A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成績好懂禮貌,活脫脫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小孩,怎麼現在看起來有些憂慮的樣子?於是問小A到底怎麼回事。

小A說:"孩子明明都做的挺好,我和爸爸也沒有給孩子什麼壓力,可是孩子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對自己特別沒有信心,我和孩子爸爸都很苦惱,不知道該怎麼開導孩子……"

家長如果發現自家孩子內心敏感,內向自卑沒信心,一定要重視起來,孩子年紀小,家長的引導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不要慌亂,也許你的孩子是高敏感人格!

高敏感人格不是病,家長要對高敏感的孩子加以引導,讓孩子知道,他們無需自卑,"高敏感"是一種特別的天賦,那是孩子們特有的超能力!

高敏感是人格特徵不是症狀

那麼,高敏感到底是什麼呢?不要擔心,高敏感不是什麼病症。

高度敏感乃一種人格特徵(而非一種"症狀"),具備這種人格特徵的人約佔總人口的15%-20%,高度敏感的人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對微妙刺激的敏感加工上,這是他們最基本的特性。

具備高敏感特徵的人群常常能感受到別人忽略的微妙事物;會自然而然地處於一種激發狀態,,往往受到激發的速度往往比別人要快,從而會讓他們自己感到不舒服。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敏感,擔心孩子是生病了,其實不然,高敏感人格者比之普通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更有天賦。

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你對"高敏感"的不解與疑惑,或許這本書可以給你答案。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俘獲全世界敏感族的心理課——《高敏感是種天賦》,狂銷全球美、英、德、法、日、韓等18國語言版權!

用19個方法面對自己、向外溝通,勇敢享受與眾不同的天生才能,讓孩子開啟身體裡的獨特接收器——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神賜給孩子的最特別的禮物。

接納自己,不做孤獨的"高敏感"

家長發現孩子自卑對自己不自信,孩子覺得自己很孤獨,只有自己很奇怪,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告訴孩子他不是一個人。

史丹福大學發表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通報》中的報告指出:"人們在判斷同伴的內心世界時存在系統的偏見,往往低估其消極情緒的普遍性……有時,人們會認為自己是唯一處於情緒困境的人,其實則不然。"這被稱為"情緒多元無知效應"。

人們總覺得身邊的人性格開朗外向,善於交際,與他人相處愉快,過得比自己輕鬆舒適許多。實際上,這樣的想法都是個人心理上的局限性造成的。

"情緒多元無知效應"讓人們情不自禁地忽略了,其實自己並不是那麼地孤立無援,在我們身邊,每5個人就有一個高度敏感者。

但是,"高敏感"並不意味著內向與自卑,"高敏感"不是心理問題的表現。統計數據表明,約30%的高敏感度者天生擅長外交,是社交活動中的積極分子。

孩子的成長伴隨著父母的陪伴與教育,有一些人認為高度敏感者對自己缺乏信心,易受他人的影響,"高敏感"是童年時期由於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原生家庭沒有營造溫暖平和的成長環境,而導致的一種性格缺陷。

那麼,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小A的孩子,這類孩子生活環境相對優渥,父母沒有給過孩子壓力,孩子本身能力也相對出眾,但他們卻呈現出自我效能過低的狀態,他們又為什麼會"高敏感"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關於人格,遺傳因素比環境因素和教養的影響更大。"高敏感"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但更多的由遺傳決定的與生俱來的性格。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在交流中讓孩子意識到抱怨沒有意義,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學會勇敢地接納自己的"高敏感"。

那些高敏感人格擁有的超能力

更深刻的感受造就更豐富的精神世界高敏感度人群的標誌特徵之一就是他們比普通的以及低敏感度的同伴擁有更深刻的感受。"他們有敏銳的直覺,會深刻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心理學家特德·澤夫博士如是說道。

高度敏感型人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比起與他人進行溝通,高敏感度者更擅長與自己進行交流。不斷思考,不斷探索,進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

高度共情意味著高情商共情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

高敏感度的人對於一個情景會做出更多的反應。比如,他們會更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對朋友以及周邊的人遇到的難題也更有同感。

他們會更加顧慮到其他人遇到不好的事情會怎樣反應,在同樣的場景中能夠照拂到更多人的情緒。高敏感度者會更能理解他人的想法,他們適合在談話中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照顧到許多人的工作,這樣的高情商表現會使得他們擁有好人緣,為人稱道。

高度共情帶來的高情商會讓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魚得水。

更好地適應獨自鍛鍊澤夫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說,高敏感的人可能傾向於避開團隊運動,因為他們會覺得每個人都在看著他的一舉一動。因此,當獨處對普通人意味著孤獨的時候,對高敏感的人而言,這反而使一種更加舒適的狀態。在與自己獨處的時間裡,他們會與自己的靈魂深度對話,這樣的時機能夠讓自己的精力更加充沛。

家長不必勉強孩子進行過度的社交行為,獨處的時光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最好的情緒舒緩,他們並不會為此感到焦慮。

更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高敏感"意味著更容易感受到他人情緒或者環境的變化,注意到許多看似無用的細節。他們會在第一時間發現周圍的變化,發現他人看不到的細節,或許是房間裡突然少了一個人,桌子上的鉛筆原來不在現在的位置,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有錯別字……

更出色的危機處理能力高敏感人群在考慮事情時,不僅會想像可能出現的結果,還會想像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考量這些問題對應的處理方式。在開始著手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會提前預想各個方面的細節以及風險,考慮周全後,做好對應的解決方案。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就能立刻做出反應,而不會因為突發情況的出現而自亂手腳。

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研究顯示,與一般4歲左右的兒童相比,抑制性(敏感性)的兒童更少欺騙他人、破壞規則或者做出自私的行為,即使他們知道沒人看著他們。並且,在經典的道德兩難問題中,他們也更傾向於根據對社會的影響來選擇合適的行為。

許多高度敏感型人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為自己需要承擔許多方面的責任。

從很小的時候起,高敏感的孩子就能感知到身邊的不安和焦慮,並總是想盡辦法去解決。他們對自己有著更高的道德要求,常常不計較付出,為團隊奉獻許多。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高敏感"的人格特徵,要對孩子給予引導,讓"高敏感"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鼓勵孩子學會接納自己,悅納自己,做到和自己的內心和解。

"高敏感"不需要躲在小角落裡羨慕別人,雖然與他人不同,但"高敏感"的孩子一樣光彩奪目。要讓孩子知道,高敏感不是缺陷,是他們特有的超能力,是上帝饋贈的最特別的禮物。

我是昊科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高敏感兒」太過玻璃心?錯了!那是孩子「高天賦」的表現
    02 "高敏感兒"具有"優秀"的品質"高敏感兒"想太多、細節控令許多家長感到頭疼,尤其是看到孩子動不動就哭,也特別擔心孩子,便教孩子堅強點或者吼孩子太矯情了。但《高敏感是種天賦》裡說道,"高敏感兒"身上具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是"高天賦"的表現。(1)孩子更細膩,更懂得照顧他人的情緒。
  • 《高敏感是種天賦-踐行篇》——誰來拯救你的「玻璃心」
    《高敏感是種天賦-踐行篇》——誰來拯救你的「玻璃心」 為什麼常常覺得自己事情做不好?為什麼常常被別人說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 什麼是高敏感型人?高敏感型人有哪些特質?自己的敏感程度有多高?
  • 《高敏感是一種天賦》:我和夫人和孩子(附測試表)
    那篇文章具體的觀點我已經忘了,不過倒是勾起了我的很多回憶,我突然意識到我自己可能也是那種所謂「高敏感度」的人。不會離群索居,但非常喜歡獨處,並不忌憚跟人交流,但也是能逃則逃。夫人也是如此,這也是我們互相吸引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們生的孩子處處都有我們的印記,怎麼可以苛責孩子?
  • 心理丨《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是上天給予的禮物
    閱讀《高敏感是種天賦》這本書是因為自覺是個高敏感的人(後來在本書對敏感度的測評中得了87分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60分以上即有很大可能是高敏感人群)),我平時很容易「想太多」,容易被感動或刺激,遇到問題就覺得都是自己惹的禍,在一些大型的聚會活動中常常有深深的孤獨感等等。
  • 高敏感是種天賦
    ——你太敏感了,不要想太多。——你怎麼那麼玻璃心!——你就不能堅強一點嗎?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是否曾為自己的敏感、脆弱而煩惱?你是否嘗試過改變,變成別人口中「堅強」的人,但是卻收效甚微。
  • 《高敏感是種天賦》:在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
    小時候,當生病需要打針或是玩耍時磕了碰了時,我就會想,如果我要是感覺不到疼就好了。那樣的話,我即使需要打針也不用怕疼怕到哭,摔跤了也不會疼、不會哭,在孩子中間會多有面子。長大了才意識到,自打出現人類那天起,我們的身體就開始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到今天,保留在我們身上的特質都是對我們有用的。
  • 心推薦|《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人群的自我了解之旅
    三分鐘沒回「是不是我說的太多了,讓他煩了?」五分鐘沒回「怎麼辦他是不是生我的氣了?」也許別人只是有事情耽誤了一下,但你卻總不由自主地覺得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他才不回消息的。這樣的同學往往被認為是內心敏感的人,日常生活中「敏感」這個詞卻好像被貼上了「玻璃心」、「想太多」等標籤。
  • 高敏感是一種天賦
    高敏感體質         高敏感體質的人( Highly sensetive person)這個概念真正進入到我的生活應該是在2020年底,當我終於把自己和高敏感體質建立聯繫的那一刻        我很快找到曾經擦肩而過的那本《高敏感是一種天賦》,並迅速做了它附錄的高敏感測量表,得分84/140,得分高於60就是屬於高敏感體質了。雖然這不算是一個全面的量表,但它的確解釋了我的很多特性:對聲音、氣味異常敏感;對電視裡的暴力、血腥畫面感到不適;常常沉溺在悲傷的情緒裡,也得到他人的理解;共情能力非常強;很容易收到驚嚇等。
  • 孩子內向、自卑,想讓他們變得自信又開朗,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
    01為什麼內向的孩子,會被人誤解1、沒禮貌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說話,很少交談3、不友好跟內向的孩子獨處,他會跟你無話不談,表現得很好,會跟你分享他感興趣的事情,但是,一旦到了外面,有其他人存在,他不會主動跟你說話,你跟他說話時他就當沒聽見,甚至裝作不認識你。正因為這樣,很多人會感覺自己真心被錯付,內向的孩子很不友好。
  • 別強迫內向的孩子變外向,內向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擁有自己的優勢!
    因此很多與身俱來的內向的孩子,就會被家長拉著孩子去進行性格培養,或者是逼著自己的孩子到各種場合去進行社交,讓很多的內向的孩子都會覺得很尷尬或者是非常的反感,本來孩子只是內向,
  • 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很多父母卻把他當作內向
    有句話說,自信樂觀的孩子,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人生的路途會更加坦蕩。然而,當代社會很多孩子在偷偷自卑自閉,父母卻並未察覺,只是以為孩子是性格內向。殊不知,父母的不察覺和不作為,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艱難前行。
  • 孩子總是害怕和別人溝通?那可不是性格內向
    於是,就給甜甜報名了比賽,想讓她多鍛鍊一下。但是,每次要不是不願參加,要不會臨陣退縮。就算是老師再三告訴她,她的能力絕對能夠贏得比賽,可她依然不相信。其實,像甜甜這種總是害怕和別人溝通的,那可不是性格靦腆、內向,而是有些自卑。那麼,孩子是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呢?
  • 外向的孩子比內向的孩子未來發展更好?研究顯示:並非這樣
    你會認為內向的孩子不如外向的孩子好嗎?你也會因為孩子內向而焦慮不安嗎?如果是這樣,你一定要花費幾分鐘時間看完這篇文章。內向一詞往往與懦弱,自卑,逃避等負面詞語聯繫在一起,因此當父母們聽到有人評論自己的孩子內向時,父母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變得外向。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2、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等於自卑有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平時不愛說話,也不喜歡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像別人家的小孩那麼愛交流,是不是自卑的表現呢?其實事實也不是這樣的,自卑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一直否定自己。而性格內向的孩子只是更喜歡自省而已,內向不等於自卑,家長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沒有必要對此過度緊張焦慮。孩子很內向,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內向的孩子有非常多的優點,家長要知道孩子都有哪些優點,才能更好地把孩子教育好。
  • 內向性格競爭力:內向的孩子,擁有非凡的優勢,卻往往被我們低估
    經常聽到媽媽們發愁:孩子在課堂上總是不愛舉手回答問題,遇到熟人也害羞不打招呼,我買了很多書,看了很多社交課,孩子依然沒任何變化,怎麼辦?《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青少版)這本書,另闢蹊徑,並不教你如何讓孩子變得活潑外向,而是讓你發現他內向的「超能力」。
  • 睿智燈塔-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方法
    在如今社會社會環境下,家有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引起家長焦慮,很多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被其他同學的欺負,甚至長大進入社會後吃虧,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方法有哪些呢?生活中那些性格活潑、能說會道的孩子,就很容易討人歡心。而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經常會受到冷落。
  • 心累+自卑是高敏感人的常態,你需要多做這兩件事來停止內耗
    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中,作者就寫道:當今社會,強者極受推崇,擁有旺盛的精力、忙碌的生活、發達的社交網絡,活躍於各種活動之中,通宵玩樂透支精力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常態。如果與這些行為格格不入的話,就會被認為是「異類」,家人、朋友們也會試圖去改變你。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經常有家長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特別自卑,不管做什麼事總是畏手畏腳,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總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不行,很多事情還沒開始就說自己做不了,這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是一種行為失衡的狀態。
  • 動不動就哭,孩子性格太敏感怎麼辦?「高敏感」的孩子更有天賦
    愛哭的孩子也是一樣,哭是孩子"高敏感"性格的一種體現,並不能說是懦弱的反應。比起其他的孩子,"高敏感"的孩子更有天賦。孩子動不動就哭,性格太敏感沒出息?攻擊型敏感孩子主要是表現在語言或行為上的攻擊,他們容易因為別人的話語而感到憤怒,做出來的行為往往也是具有否定性,敵對性的。對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他們這種高敏感的性格,往往會用哭的方式來表現。但是這種哭並不是孩子無能的體現。父母如果對孩子這種高明度行為引導的好,這其實是孩子的一種天賦。
  • 《高敏感是種天賦》:接納自己,方能更好地活出屬於你的人生!
    想比之下,不為繁瑣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而且,只有具備這種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為真正的才能,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曾經的我抑鬱、自卑、焦慮、悲觀……現在的我也會有這些情緒,但是當我覺察到的那一刻,我學會在當下去調整。而在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中看到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和我一樣的人,和我一樣為心思細膩而苦,就覺得自己是可以去承受和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