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9日 14:49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劉德安 編輯:陳麗婕
8月20日,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機關黨委組織幹部職工觀看了電影《秀美人生》,我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直抵心靈深處的感動。
影片以黃文秀為人物原型,講述了黃文秀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熱血奉獻,用青春芳華詮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動人故事。
戴著眼鏡,穿著第一書記「紅馬甲」,笑起來露出八顆牙齒,整個影片中,主角黃文秀的一言一行,都帶給我們一種甜美和溫暖,不浮誇、不做作,隨心而行、隨性而作,一次次戳穿我們的淚點。
影片的主要故事線從黃文秀幫扶幾個典型的貧困戶,到她在知道父親得了癌症後擔起家庭的重擔,都是從生活的最本源和生命的最本質來進行講述,影片找到了黃文秀的人生經歷中最能被大家認同並有感觸的點,挖掘出了她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命秀場,而我的秀場在村屯。」黃文秀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喜歡「秀」,我認為,秀也是一種表達,黃文秀為自己找到人生的秀場是生養她的土地。精準扶貧、脫貧攻堅讓她有了實現希望的路徑,所以她義無反顧地走向了百坭村。
觀影回來後,我再次打開電腦檢索「黃文秀」,從一篇篇的深度報導中去品讀她的事跡,試圖走進她的世界。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崇高的信仰激發強大的力量,遠大的目標堅定前行的方向。新時代的優秀共產黨員黃文秀以青春無悔的選擇、堅韌不拔的毅力、永不懈怠的幹勁譜寫出一曲芳華璀璨的青春之歌,為全黨全社會樹立起一名優秀共產黨人的精神標杆。
晚上躺在床上,夜不能寐,捫心叩問,我的秀場又在哪裡呢?
從2002年應徵入伍,從粵東北的大山裡來到壯鄉南寧服役,在16年的軍旅生涯中,我始終堅守著為黨盡忠、為國盡責的初心,在本職崗位上老實本分、盡心盡力,組織也給予了很高的榮譽,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士官(兵)」等,連續12年被軍級機關表彰為「新聞宣傳先進個人」等諸多榮譽。
這些榮譽的背後,是組織對我努力付出的認可,也是自己常年爬格子、敲鍵盤,用「白加黑」「5+2」得來的最好的回報。
回想在部隊的經歷,猶在耳目。在戰鷹轟鳴的訓練場,在搶險救災的最前線,在大山深處的雷達站,在浩瀚海洋的艦艇上,我堅持用鏡頭和文字記錄著部隊發生的好人好事和戰友兄弟無私奉獻的最美身影,每當看到自己採寫的一篇篇報導見諸報端,一幅幅火熱的訓練場景在各大網站轉載,內心總是歡喜的。
這時,軍營就是我的秀場。
2019年,期滿四級軍士長的我含淚脫下軍裝,轉業回歸地方,到了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工作。
工作崗位變了,但我的初心沒有變。
我知道,國家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就是要成為所有退役軍人的代言人,切實保障好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讓所有退役軍人退得安心,從而解決現役軍人的後顧之憂,用實際行動增強軍人職業的吸引力,讓軍人成為社會尊崇的職業。
我也是一名退役軍人,轉業到了退役軍人事務廳,就更應該為退役軍人做好榜樣,為退役軍人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不能給退役軍人丟臉,要把部隊裡的好精神好傳統帶過來,傳下去。
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到廳裡工作一年來,我每次接到戰友諮詢政策的電話或簡訊,總是第一時間找相關業務處室領導悉心了解諮詢,再反饋給戰友。也積極主動地向戰友們宣揚好政策,及時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給戰友們。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幫助好服務好我的戰友們。
從黃文秀的先進事跡報告中,我們能深刻地了解到她是在決勝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湧現出的先鋒模範,也是全國280多萬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的傑出代表,她將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駐村一年間,她以兩萬五千公裡的行車裡程走出了一個扶貧攻堅的「新長徵」,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以短暫而充實的一生書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為青年人幹什麼、如何幹做出了榜樣。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曾想,愛國愛家是不是一定要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今天,我找到了答案。很多事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貴在抉擇、貴在堅守。只要時不時地靜下來想一想,就能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秀場,只要時刻帶著初心出發,就能「秀」出精彩的人生。(作者系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辦公室工作人員 劉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