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果子這個小吃,我從小就喜歡吃,可以說是從記事起,一直吃到今天。我之所以將它稱之為小吃,是因為大部分煎餅果子的攤位,基本都是在一個小推車,或者是一個極小的檔口上,可以說難登大雅之堂。
煎餅果子小推車
話雖這樣說,但就是因為煎餅果子的快餐形式,和符合普羅大眾的口味,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隨著煎餅果子的不斷演化,誕生出了各種各樣口味,和五花八門食材製作的煎餅果子。
但是最近我突然發現,在大連市的中山區已經很難買到煎餅果子了,且聽我慢慢道來。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買煎餅果子一共有三個根據地。先說第一個,大連新華書店門前那裡。早在13年前,那就是一個賣煎餅果子的小推車。當時在報社時,每到中午買兩個,花4塊錢,就是一頓中午飯。到後來,這家煎餅果子就搬到了對面的屋裡,也是幹了好久,直到一個月之前,再去看,不幹了。
第二個根據地是中山區凱丹廣場四樓的美食廣場,那裡一進門也有一個煎餅果子攤位,它家就屬於演變後的版本了,但味道不錯,每次路過都會買一個。結果上周去看,不幹了。
第三個根據地是我家門口,中山區桃源街友誼美鄰地下美食廣場,那裡的煎餅果子是個連鎖的,大連好多家,味道和食材也不錯,每次都去來一個頂配版的。結果上周去看,不幹了。
商場裡已經不幹了的煎餅果子
一開始我還沒覺得有什麼值得深思的,但接二連三的這些煎餅果子攤都不幹了,肯定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我可以大膽的認為還是和租金有關係。中山區,寸土寸金,而煎餅果子本身單價低,毛利也低,一天得賣多少個,才能把基本的房租賣出來,更別提還有食材成本、水電人工成本了。這樣看,幹不下去也正常。
但就是苦了我這個煎餅果子愛好者了,似乎有點「舉目無親」的感覺。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相同的感受,您又是怎麼解讀這個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