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如果不及時添衣,氣虛之人易感邪而發病,今天我們從「肺主皮毛」角度來看為何會這樣。
「肺主皮毛」理論由來已久,早在《素問·痿論》中就有「肺主身之皮毛」的論述,它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和「有諸內必形於外」的思想。「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肺將從脾轉輸而來的水谷精氣向外輸布至皮膚毫毛,使皮膚潤澤,毛髮光澤。《素問·刺熱篇》曰:「肺熱者,先淅然厥……舌上黃,身熱。」肺臟生熱病,先感到體表淅淅然寒冷,毫毛豎立,畏惡風寒,舌上發黃,全身發熱,提示外感表熱者常表現為肺病反應於皮毛的系列症狀。《醫略六書·雜病證治》曰:「肺氣虛耗,不能攝火,而熱浮於外,故發熱口乾、自汗不止焉。」提示肺病可影響皮毛體溫的調節功能。
氣虛體質指由於元氣不足,以氣息低弱、機體、臟腑功能狀態低下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體質狀態,可有肺氣虛,腎氣虛等。體質特徵可表現為肌肉不健壯;不耐受寒邪、風邪、暑邪;平素語音低怯,氣短懶言,肢體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衛表不固等。衛氣不能「衛外而為固」,則機體不耐風、寒、暑等六淫邪氣,對環境適應能力差;肺氣虛弱,則平素語音低怯,懶言氣短;衛氣不能「司開合」,津液不內守,則易出汗、易患感冒。
此外,「肺主皮毛」功能異常與氣虛質形成存在一定相關性。早在明代·萬全《幼科發揮》就有關於先天因素決定體質偏頗的論述,曰:「子於父母,一體而分,如受肺之氣為皮毛,肺氣不足,則皮脆薄怯寒,毛髮不生」。一者論述了先天稟賦對體質的影響,二者明確提及肺主皮毛與氣虛質的相關性。由於先天稟賦不足,肺氣虛,「肺主皮毛」功能不能正常發揮,皮失所養,則皮脆薄怯寒,毛髮不生,表現出氣虛質的體質偏頗。
參考文獻:
趙強,李忱,徐伊晗,等.基於「肺主皮毛」理論的肺系疾病易感體質淺析[J].中醫雜誌,2015,56(16):1362-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