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創造5萬個成語,為何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專家:原因有三

2020-12-11 騰訊網

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而中國歷史悠久,說到文化可以追溯到神農氏時代以前,起碼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國傳統文化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包羅萬象,像唐詩宋詞、琴棋書畫、十二生肖皆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唐詩宋詞、十二生肖基本上是屬於中國獨有的,像這一類還有對聯、書法,成語也是其中之一。

中國的成語之多、之好用可能連中國人自己都難以想像,就這麼來說,前些年有部名叫宮心計2的港劇便是以成語令人感到新穎。它幾乎是每一句都得捎上那麼幾個成語,當時許多人曾說,看這部劇就像是在看成語大賽,看誰的知識儲備更多。也有人說編劇跟演員相比都不容易,畢竟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小故事,也有它們各自的含義。

但從這部劇中還能看到一點,那就是成語之多,有人曾統計過,這部劇一集有近兩百個成語。它的集數可不短,而且裡面的臺詞很少有重複的,就這還只是成語的冰山一角。其實真要光念成語,估計念個五十集都不能念完,因為中國的成語壓根就多到無法統計。五萬還只是一個大概的數據,很多人可能只有四個字的算成語,其實並非是這樣的。

一般來說成語三個字、四個字、五個字以及七個字的都有,相同的是,它們的背後都代表了一定意義。不過觀察會發現,成語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這就會發現奇怪的一點。成語到了現代似乎就此停步,再也沒有新的成語出現,這是為什麼?

成語其實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跟習用語、諺語相似又有區別,而成語出現的方式是古代經典或者著作、歷史故事。它的意思很精闢,可這小小的幾個字之間其實都包含了一個小故事。比如說患得患失,它指的是對於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而它故事的主人公是后羿。

這位神箭手大家都聽過,他有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就是騎射技藝高超。本來他是從未失過手的,所以人們對此稱讚不已,夏王無意中聽說了這件事,便讓他前來表演。結果吧,夏王在表演前說,你射中了我就給你錢財,射不中,我就得消減你的封地。這下好了,后羿聽了他的話變得很是緊張,擔心自己發揮失常。一想到自己的射出去的後果,他就開始緊張,一箭不僅沒射中,還偏得離譜。

倘若沒有夏王的那番話,或許他就不會失常,其實就是心態的問題。由此便誕生出患得患失這個成語,它也有過分計較得失會成為成功的阻礙的意思。而新成語不再出現的第一個原因便是語言的變化,現代的漢語跟古代使用的文言文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因為時代的不同。就像前面說的患得患失的故事一樣,四個字的背後是上百個字的解釋,足以見得成語的精簡。

這是古人為了方便記錄和傳播使用的一種方式,畢竟文言文那麼多,直接記錄的話消耗的材料可不是一點兩點。而成語只有四個字就能說明意思,不就方便了很多?精簡文字也一向是古人所追求的,他們在編撰史料的時候想的都是如何能用幾個字便能說明全部,成語無疑是個好選擇。

現代就不同了,現代的書寫材料沒有古代那麼昂貴,而且現代文字比之文言文已經簡單了許多。打個比方,古人最早使用竹簡,可竹簡的製作與在上面刻字都極其麻煩。就算後來有紙,紙的價格也很昂貴,現代不一樣,現代用電腦一分鐘就能敲好幾百個字。現代紙的價格也沒有那麼貴,既然有條件,那麼便不再需要精簡,成語發明的源頭都在逐漸的消失,它自然出現得少了。

第二點便是現代文化程度的普及,現代文字本就比文言文的普及程度更廣,這是因為它比文言文更加的簡單,容易理解。文言文的逐漸消失,就意味著成語出現的契機也隨之消失。最後一點便是,中國的成語已經夠多了,五萬多個成語裡面,經常使用的上萬都不到。就像前面所說,光是念成語都能念上個幾十集,如今的成語數量已經足夠人們所使用。

而且五萬個成語在大眾之間恐怕也只有幾千個是廣為人知的,這些都沒能完全記下來、搞明白,為什麼還要費力去創造新的?而且現代社會是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一個新聞在網絡上的傳播時間最長的也不過一年,少的還有幾天、幾個月的。隨著新聞出現過的那些網絡用語也會隨著新聞的沉寂而消逝,存在的時間與意義上遠遠不如古人的成語。總的來說還是時代的變化,成語沒被淘汰,但成語的發展是被時代所淘汰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除了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成語也是中國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之一。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一大經典,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五萬多個成語,其中大多都是古人發明,新成語沒有幾個,這不禁讓人好奇近現代真的沒再發明新成語嗎?為何近現代不再發明新的成語了?
  • 一不小心你可能就創造了成語
    成語,從小時候還沒上學,父母就要求我每天背成語記成語,那時候貪玩很牴觸。例如一心一意,三言兩語,掩耳盜鈴,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等。當時覺得很不解,為什麼要記這些四個字四個字的東西呢?中國漢字那麼多,學習生字也不能這樣學呀。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洞房詩,為何會誕生成語「逃之夭夭」
    都說現代網友腦洞挺大,其實咱們的老祖宗腦洞也不小,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當年杜甫寫了首名為《嚴中丞枉駕見過》的妙詩,其中有一句「問柳尋花到野亭」,注意此處詩聖是在寫野外的美景,但到了明代,蘭陵笑笑生卻憑此句發明了成語「尋花問柳」,意思完全歪了。
  • 成語從未如此有趣,《婷婷講成語故事》新書發布
    精選100個常用成語,用新穎有趣的情景劇進行演繹,在書中以即掃即聽的二維碼技術把成語「演給孩子聽」……1月9日,在2020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兒童詩教開創者、中國首個入選「全球創新教育100強」項目創始人婷婷姐姐一襲古裝亮相,為家長和小朋友們分享她的新書
  • 篡改亂用成語被禁 網友觀點褒貶不一
    「創新」派:如果古代也這樣,現代就沒有成語了  @骨朵肖肖:老一輩聽不懂網絡用語可以理解,但是不能阻礙時代的發展啊。等我們老的時候,這些網絡用語估計都是「諺語」了。如果古代也這樣,現代就沒有成語了!  @武鋒紫劍:中國傳統文化是千百年來不同時代的人一點點創造積累來的!
  • 生僻成語「方枘圓鑿」怎麼讀?很多人開口就錯了
    因為現在建築大多是磚混結構,家具連接也很少使用榫卯結構,所以這個成語也變得相對生僻起來。其實,我們解釋下就很好理解。剛才說了,枘是榫頭,鑿就是卯眼,它們互相咬合,才能讓兩個部件連接起來。根據常識我們都清楚,榫頭和卯眼雖然是一凸一凹,但榫頭的外輪廓與卯眼的內壁形狀必須一致,才能連接緊密。
  • 新民藝評|看系列微電影《成語新故事》有感:傳統文化精神的當代傳承
    從目前的成品看,人物和劇情都與孩子及校園密切相關,主創不僅向社會徵集劇本,更遴選了眾多中小學師生參與表演,可以想見,隨著攝製的進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師生和家長進入《成語新故事》,成為其重要的創作者和主要的接受者。  成語好比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積澱的歷史和文化「膠囊」,不斷為後世提供價值標準、生活智慧和言行依據,是深受國人喜愛的文化營養、言文材料和教育資源。
  • 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不僅創造了許多曠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長城及故宮等,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 三個字的成語?兩個字的成語?開眼了!
    說到成語,大家腦子裡面首先蹦出來的可能是這樣的——大家比較容易脫口而出的應該就是四個字的成語了吧?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還有可能是唐僧。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但卻沒有人規定過成語一定是四個字的。生活中很多詞語你會脫口而出,簡單的用幾個字就能形象地表達出意思,你以為它們是大家口口相傳的俗語,其實它們是正兒八經的成語。 醜八怪出處:源於「揚州八怪」。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時間:2020-11-12 11: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中國五大奇葩成語:最長的有16個字,「酒店猛狗」是什麼意思?
    中國五大最不像成語的成語:「想當然」、「空心湯圓」都是成語成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要用到的,不論是書面還是口頭,吐兩個成語瞬間覺得逼格都高了點。成語是中華文化獨有的璀璨明珠,許多來中國旅遊的老外好不容易勉勉強強學習了中文,一個成語讓他們回到解放前。
  • 成語不用背,讀完自然會!《笑讀成語》畫給孩子的成語故事,二年級以上必讀!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瑰寶,每個成語雖然只是寥寥幾字,背後卻大有乾坤,不僅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歷史知識,更滲透了古人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因此,也是每個中國孩子的必修課。無論是中小學的語文考試,還是日常的寫作表達,都少不了成語的積累和運用。
  • 學習文言文,成語裡有金手指,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捷徑
    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文言文只是作為古代書面語言留存在古典文獻中,現在已經停止使用,古人的生產生活環境已不復存在,與現代人有遙遠的距離感。二是從古至今,文言文無論在字形、字音、字義上都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意義上發生的變化最大。比如一詞多義,依照現代漢語的義項去解讀,常常出錯。
  • 談成語!
    按隔壁學校劉叔新同志的說法,大凡是有兩重意義,譬喻又很形象的固定語,都可以算是成語。因為除了「狐假虎威」、「衣冠禽獸」這樣的成語以外,還有「穿小鞋」、「欲速則不達」、「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這種,字數既非四個,讀起來也不拽的成語在。而「華而不實」、「為所欲為」這類看起來像東西的東西,還真就未必是個東西。
  • 開學在即,三個關於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送給孩子們!(建議收藏)
    主題:好好學習案例:古人刻骨求學的典型總結:現代學生應當珍惜時光,勤奮學習,為當好社會主義接班人打下紮實基礎。2020年4月7日,有些地區的小學生已經開學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人的世界中,去尋找刻苦好學的莘莘學子們。一、懸梁刺股大家對這個成語再熟悉不過了,但這個成語典故其實來源於兩個人。
  • 「最不像成語的成語」了解一下
    清人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三〇回中也有提及,「那裁縫只得換寫一張,胡亂改了個甚麼阿貓阿狗的名字,他才又快活了」。《新華成語大詞典》對「喝西北風」的註解令人噴飯、張三李四這些耳熟能詳的詞也是成語在 2019 年 7 月 25 日的《新聞聯播》中,主播使用了「令人噴飯」這一詞語,讓不少觀眾感嘆,「央視也接地氣了!」
  • 看上去不像成語,但真的是成語!感覺這十幾年讀的書都白費了!
    但有些知識著實也是挺讓人意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看上去不太正經,根本就不像成語,但它又真的是成語的成語!01.沒想到「酒店猛狗」還是個成語?還以為就是看門狗的意思呢,沒想到這個成語的寓意還挺深厚!02.這個成語怎麼感覺那麼沒文化呢?
  •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中國的成語博大精深,淵源流傳,已經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語多為四個字,也有三個字,五個字,乃至於七個字以上。現在我就簡單舉例幾個成語來說明這個問題,旨在讓我們今後的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七月流火第一個讓大家望文生義的成語就是七月流火。如果要大家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我想大數人都該應說:天氣非常炎熱的意思。因為大家會覺得,這個成語裡面有七月有流火。肯定是形容天熱的成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