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成語!

2020-12-10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洋艄公,ID:gh_7b482cfff7d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之乎者也羅大佑 - 10年朋友 1

01

「成語」意義因時不同

按隔壁學校劉叔新同志的說法,大凡是有兩重意義,譬喻又很形象的固定語,都可以算是成語。這種說法和我們常常認為的不大一樣,但絕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除了「狐假虎威」、「衣冠禽獸」這樣的成語以外,還有「穿小鞋」、「欲速則不達」、「五十步笑百步」、「醉翁之意不在酒」這種,字數既非四個,讀起來也不拽的成語在。而「華而不實」、「為所欲為」這類看起來像東西的東西,還真就未必是個東西。

南開的劉叔新同志

成語,成語,顧名思義,是已經有人說過的話,是「既成之語」。《民國演義》講五四運動,其中就有這樣的句子:「某校學生近百人,自成一隊,人各一旗,旗上寫著,統用成語,如:『時日曷喪』及……等類」就是說前人用過的話。但是前人用過的話不等同於今天概念上的成語,古人講的「成語」,往往是作為諺語、典故而經常被使用的。比如《紅樓夢》裡,就有「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的句子,《警世通言》裡也有「借用吳歌成語,吳歌雲:『月子彎彎照幾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句子,上數到宋朝,仍有這樣的用法,像《朱子語類》:「就問者之言以成語,如『吾聞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

02

成語是好用的

但北洋艄公可不是要複習古代漢語,我們雖沒有完全探明成語的源流,但仍能知道成語的一條特點,就是它是歷史地形成的,是過去的人說過的話。而成語之所以能形成,必然有其方便可用的優點在,慣用語也不例外。比如我是一個口舌很笨拙的人,經常想表達什麼東西而表達不出來,但借用成語就很方便。前天去配眼鏡,就有了這樣一場對話:

「這一排能看清楚嗎?」

「輕而易舉。」

「這一排呢?」

「……無能為力。」

「現在呢?」

「撲朔迷離。」

「這回應該差不多了。」

「恰如其分。」

你看,既簡明清晰,言簡意賅,這是表達的極致。因此高中政治老師才感慨中國成語的精妙:「『作鳥獸散』,簡直惟妙惟肖!」

初中的語文老師的孫子,在她的點化之下也有了精妙純熟的表達能力,一去太原街:「川流不息,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就連宋丹丹同志演老太太,「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雖不算成語,但也是常用的說法,常用的說法之所以能常用,還是人家表現力強。

國外比較亂套,成天勾心鬥角。今天內閣下臺,明天首相被炒。鬧完金融危機,又要彈劾領導。縱觀世界風雲,風景這邊更好!

03

成語是會上癮的

可是現代語言學告訴我們,語言澆築思維的軌跡,語言也能影響人的思維。克羅齊的話我們也可以重新理解:「表達即創造」。當一個人因為表達能力不夠,只能說某種情感「溢於言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時候,他的表達能力也被限制了,像我就經常只能說,「大恩不言謝」。

其實用語言和思維的關係解釋這種現象未免有些牽強。這好像更像一種偷懶,就像電流更願意從短接的電線中穿過一樣。蒙田談自己的記憶力,往往是記在紙面上的時候心裡有底,反而腦子裡就記不得了。成語用慣了,現在的話就不會說了。我讀古書的時候,往往看見某些精妙的句子,用鉛筆描一遍,到了做批註的時候,卻總是發現這全是春秋戰國時中國人的陳詞濫調了。

其實「成語」沒有什麼不好,但一旦禁錮了現代人的思想,就是不好;「陳詞」也沒有什麼不好,但2000年後還說著當年的話,只恐怕這是一個僵死的、消化系統有問題的民族。清朝的惠棟就寫道,

「有人喜用古文現成語及摹擬體製成文。餘謂之曰:「譬如人食魚肉便下魚肉,醫家必謂大病。讀古文便鈔古文,可不謂之病耶?」此雖戲言,亦有至理。」

學了成語就只會用成語,就是「直腸子」,真是妙啊!

《快樂星球》裡的「老夫子」一旦張嘴,就要飆一嘟嚕成語。

所以我的語文老師,雖然教她孫子成語,但是卻鼓勵我們不用成語,用自己的精確表達代替成語,才能寫好文章——言下之意,「誰只會用成語誰孫子」。

04

其他

人們往往以為成語只是中土特產,但也有西方傳來的成語。中國古代有關佛教的成語就有很多,比如咒人咒自己常用的「阿鼻地獄」;同時當然也產生了許多關於印度的成語,比如形容數量多的「恆河沙數」;到了近代還有歐洲傳來的成語,像典出法國寓言的「火中取慄」。

這說明什麼?說明英雄不問出處,成語也是。成語產生在人民大眾的使用過程中,當然怎麼方便怎麼來,怎麼實用怎麼來,怎麼表達準確怎麼來。

所以成語和別的什麼東西一樣,自然也是可以在使用中改的,不是嗎?現在經常可以看見的賣自行車的「其(騎)樂無窮」、止咳糖漿「刻(咳)不容緩」、「無屑(懈)可擊」洗髮露、「隨心所浴(欲)」澡堂子……用起來確實妙啊,現在人民群眾說話份量小,我們要論證這種做法的合理性還是要訴諸神明——看看魯迅吧:「殊不知那一面,何嘗不「疾善如仇」呢?」(《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這已經是改動了成語了,更不要說「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泣。我燼你熟了, 正好辦教席!」等「篡改」古詩的了。

事實上,這種手法修辭上稱為「仿詞」,而現在有一些文人政客,以「漢語純潔性」為幌子,將之一概否決,真難怪2015年《咬文嚼字》說他們「低估人民群眾的智商」了。看來只有立法要求大家在每晚的「黃金時間」只能讀《漢語成語詞典》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了。

05

這是一個帶序號的標題

上文有一句妙語:「誰只會用成語誰孫子」。而像成語這樣,是曾經的優秀成果,現在人因方便或可以附庸風雅而經常使用,但用起來而反而綁架了自己,或者平常人稍作改動就會被扣帽子的東西,是否還有很多呢?

相關焦點

  • 說東談西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說東談西,見「說東道西」。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然後蹭到角門前。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說東談西呢。」近義詞有:說東道西,反義詞有:默默無語,說東談西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隨意談論各種事情。
  • 談今說古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談今說古,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談話內容廣泛。出自: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倉樵談今說古,興高採烈,雯青只好勉強應酬。」近義詞有:談今論古、論今說古、說古談今,談今說古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形容談話內容廣泛。
  • 端木思考:從成語沁人心脾談荷花的芳香療法價值
    分享主題:從成語沁人心脾談荷花的芳香療法價值分享嘉賓:李關平關鍵詞:芳香植物、荷花、產業文旅分享時間:2020年3月18日直播摘要:從成語沁人心脾談荷花的芳香療法價值今天談荷花的芳香療法主題是作為《花間一壺酒》第2期的一個分享。為什麼今天要從沁人心脾的荷花到芳香療法的價值來開展呢?
  • 成語 腦滿腸肥 詳解
    成語出處《北齊書·琅邪王儼傳》:「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成語例子匹夫但知高官後祿,養得你腦滿腸肥,哪裡懂得這些大義。聯合式成語辯形腦,不能寫作「惱」。首字為「腦」的成語腦子生鏽  腦瓜不靈  二字為「滿」的成語意滿志得  器滿將覆  溝滿濠平水滿金山  盈滿之咎  滿滿登登志滿氣驕  心滿原足  心滿意得
  • 成語 大腹便便 詳解
    成語出處《後漢書·邊韶傳》:「邊孝先,腹便便。」成語例子動物園裡大腹便便的企鵝非常有趣。英語翻譯as fat as butter成語謎面孕婦優先用此廁成語故事首字為「大」的成語大夜彌天  大塊朵頤  大江南北大敗虧輪  大雨如注  大吆小喝大筆如椽  大有起色  大同境域二字為「腹」的成語捧腹大笑  枵腹從公
  • 一天一個成語:一言九鼎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一言九鼎 【成語拼音】yīyán jiǔ dǐng 【成語釋義】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
  • 《世說新語》成語談
    《世說新語》主要記載了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語言簡約玄澹,受到評論家多番讚譽,而這其中與大量成語的應用密切相關。通過分析《世說新語》中的成語運用,從數量與來源兩方面對成語進行全局式的概覽,感受成語的流變與傳承,從語言、自、人物三方面入手,重點考察成語所蘊含的語言流變和思想內涵,更深入探討魏晉時代士族社會的精神風貌。
  • 家喻戶習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莊嶽委談》:「餘以《琵琶》雖極天工人巧,終是傳奇一家語。當今家喻戶習,故易於動人。」近義詞有:家喻戶曉、盡人皆知,家喻戶習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廣為流傳。
  • 忸怩作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巴金《談〈春〉》:「倘使小說不能作為我作戰的武器,我何必化那麼多的功夫轉彎抹角、忸怩作態,供人欣賞來換取作家的頭銜呢?」近義詞有:惺惺作態矯柔造作,反義詞有:大大方方,忸怩作態是貶義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枯木朽株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漢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反義詞有:枯木逢春、枯木生花、枯樹開花,枯木朽株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狀語;含貶義。枯木朽株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枯木朽株(kū mù xiǔ zhū)成語釋義:朽:腐爛。
  • 波路壯闊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波瀾壯闊,反義詞有:一潭死水,波路壯闊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文章、運動等。波路壯闊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波路壯闊(bō lù zhuàng kuò)成語釋義:波路:波濤。比喻規模宏偉,聲勢浩大。同「波瀾壯闊」。
  • 買空賣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魯迅《準風月談 由聾而啞》:「因為多年買空賣空的結果,文界就荒涼了。」近義詞有:投機取巧、勾心鬥角,反義詞有:童叟無欺,買空賣空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買空賣空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買空賣空(mǎi kōng mài kōng)成語釋義:①指商業活動中的一種投機買賣行為。
  • 沒齒難忘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唐·李商隱《為汝南公華州賀赦表》:「司馬談闕陪盛禮,沒齒難忘。」近義詞有:沒齒不忘、銘心刻骨,反義詞有:忘恩負義,沒齒難忘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指終身不能忘記。沒齒難忘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沒齒難忘(mò chǐ nán wàng)成語釋義:沒齒:終身。
  • 【成語冷知識】信口雌黃的雌黃是什麼?
    這節節目咱們來聊聊成語裡的冷知識——信口雌黃的雌黃是什麼?信口雌黃這個成語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啦。簡單概括就是胡說八道,而且是那種非常隨意的胡說八道。那麼這個成語裡的雌黃又是個什麼東西,它跟胡說八道又有什麼關係呢?
  • 成語「買櫝還珠」辯偽
    典出《韓非子》的成語「買櫝還珠」,竟然是對《韓非子》的誤解。這條成語完全不能成立。幾乎所有的辭書,都收錄「買櫝還珠」,釋義也大體相同。《辭源》釋為「去取不當」;《辭海》釋為「捨本逐末,取捨失當」等等。且以商務印書館《漢語詞典》的釋文為例:《韓非子》記載:有個楚國人把珍珠裝在木匣子裡,到鄭國去賣。有個鄭國人認為匣子漂亮,就買下木匣子,把珍珠還了賣主。
  • 《成語小秀才》第1447關攻略 通關技巧分析
    導 讀 成語小秀才第1447關怎麼過?在這一關中,我們所遇到的數字成語分別為八萬四千、雜七雜八和思緒萬千等成語,那麼其他的成語填空該怎麼樣填寫呢?
  • 紙上談兵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反義詞有:埋頭苦幹、腳踏實地,紙上談兵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 今日成語-畏首畏尾
    【成語】畏首畏尾 【拼音】wèi shǒ wèi wěi 【近義詞】縮手縮腳、瞻前顧後、左顧右盼 【反義詞】敢想敢幹、敢作敢為、無所畏懼、當機立斷 【解釋】意思是前也怕,後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
  • 【成語24強】中山大學「瞻星揆地」組合
    【成語24強】中山大學「瞻星揆地」組合 首頁 央視網 2015年11月20日 11:07 A-A+
  • 抵掌而談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抵足而談、促膝談心,抵掌而談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形容氣氛融洽。抵掌而談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抵掌而談(dǐ zhǎng ér tán)成語釋義:指談得很融洽。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