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秦桑
一入江湖夢五年,再看風物故依然。
去歲新秋,眾安在線一紙公告宣布,陳勁卸任公司總經理兼聯席CEO。
今年初夏,《今日保》獨家獲悉,陳勁已經正式入職美年大健康母公司——天億投資集團,出任執行總裁。眾安在線2020年一季報信息顯示,陳勁仍在眾安董事序列。
必然之中有偶然,偶然之中有必然。如今健康險風生水起。美年大健康作為體檢醫療機構,從未改變向上遊保險業延伸的戰略,此前更是屢屢宣稱,探索中國的凱撒模式。陳勁的加盟,無疑是實現「帕累託最優」的路徑。
風卷江湖,四山聲作。
夜闌風雨,鐵馬冰河。
這一次「鋼鐵俠」陳勁,踏上了大健康的徵途。
1
-Insurance Today-
「鋼鐵俠」,踏上大健康徵途
「鋼鐵俠」,是陳勁多年的綽號。
在陳勁曾經的辦公室裡,除了成疊躺在辦公桌上的書籍,一個金紅拼色的鋼鐵俠模型格外惹眼。在這裡,陳勁帶領眾安走過了5年的路程。
在入職眾安之前,陳勁曾在中信銀行(601998,股吧)、招商證券(600999,股吧)、招商基金等眾多公司任職,有著20多年的金融從業經驗。
2014年6月,陳勁出任眾安在線CEO。作為金融業資深人士,跨界加盟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在當時引起傳統金融行業和網際網路領域的關注。
彼時,正值網際網路金融勃興,一批傳統金融高管紛紛加入大潮。陳勁更是其中的代表。
「三馬」聯手的光環之下,眾安保險自成立以來便備受矚目。在陳勁任職眾安CEO期間,見證了這家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重要成長過程,同時也創造了其在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中獨樹一幟的業績。
從2014年眾安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的8億保費,到2018年的113億,眾安在階層固化的財險業走出了一條網際網路保險之路,打破行業格局,成為近年來唯一保費規模達到百億元的新生代財險公司。
且在2017年登陸港交所,成為保險科技第一股。上市初期,眾安保險股價一度近百港元,總市值逾1100億港元。
但作為定位為金融科技公司的眾安保險,成立以來一直備受業界和市場關注:科技、保險兩個領域迥異的天然屬性,如何融合?
對於眾安而言,或許是2017年上市後的連續兩年虧損,但這一切在2019年後改善,保費規模之外還迎來了利潤的上升。
2020年一季度,眾安保費增速33%,躋身行業第十一大財險公司。利潤方面,2019年實現盈利後,2020年,一季度實現3.3億元盈利。而之前跌跌不休的股價,也一度實現了50%的反彈。
2019年7月,達成百億保費規模後的陳勁,或許已經完成了他在眾安的階段性任務,卸任公司總經理兼聯席CEO,仍保留董事席位。
眾安保險表示,陳勁的工作重心及職責會逐步從眾安的具體事務管理轉向公司戰略,未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與金融科技產業相結合的前沿領域,更好推動眾安以及金融科技生態的發展。
這一次,「鋼鐵俠」轉戰大健康平臺。
2
-Insurance Today-
天億集團,是誰?
提及天億投資集團,或許無甚名氣,但這家公司有一家極為有名的子公司——美年大健康。
根據其官網介紹,天億投資集團成立於1998年,定位為中國領先的以醫療健康事業為核心的產業及投資集團。
創始人俞熔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早年投身房地產,後成立天億投資集團,開始布局醫療健康和體檢行業,方才有了美年大健康,並將之定位為天億核心產業平臺。
觀察美年大健康的做大路徑,除了較早的市場先發優勢外,資本市場的長袖善舞,與三起併購和一部借殼上市是之做大的路徑之一,躋身行業龍頭型企業。
美年健康創立於2006年,2011年與大健康集團合併為「美年大健康」,並於2015年借殼江蘇三友登陸A股巿場。上市同年,美年大健康合併收購另一行業巨頭「慈銘體檢」,2016年又收購國際品牌「美兆體檢」。
隨後幾年,大健康產業成為全國性熱潮,美年大健康先後引來阿里巴巴、上海國資平臺的戰略入股,市值一度超過700億。
先後的歷次併購,令之基本實現了中國大陸市場(除港澳臺地區)全覆蓋的機構布局:在294個核心城市布局703家體檢中心,年服務規模超2000萬人次。
健康產業布局之外,天億集團尚有諸多健康產業相關聯的資本布局。如旗下還擁有中衛、中孵等多支產業基金,專注投資於醫療健康領域。根據其官網介紹:2004年以來,這些產業基金已經成功投資20餘家IPO上市企業,布局生態圈企業總市值已突破800億元。
3
-Insurance Today-
大猜想,網際網路時代的凱撒夢?
從諸多光環下的眾安,轉身加盟天億集團,為何?
「從我自己來說,我覺得做好一個企業還是不夠的,我希望讓這個生態、行業能有更好的發展。」陳勁曾如是表示。
庚子年初夏,52歲的陳勁與深度布局健康產業的天億、美年大健康將產生何種的化學反應?帶著過往的經驗,帶著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又將締造一個怎樣的大生態?
走過14個年頭的美年大健康、22個年頭的天億集團,有著700多家體檢中心,年服務2000萬人次的數據,及「中國最大的專業體檢和醫療服務集團上市公司、全球最具規模的預防醫學平臺和健康需求入口」的定位,這一平臺顯然不滿足於體檢,當有著更大的布局。
早在2015年10月,美年大健康披露與唯品會、盛大網絡等公司發起申辦了「中國第一家基於精準數據的網際網路健康保險公司」。
2016年,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也曾公開表示,將參考美國凱撒醫療集團模式,進入保險行業。「未來我們的想法還是做閉環,已申請了保險公司(牌照)。」
雖然,牌照至今沒有落定,但是美年大健康作為體檢醫療機構,從未改變向上遊保險業延伸的戰略。
俞熔認為,醫療服務離不開保險業,早晚保險這個行業會慢慢滲透到醫療服務裡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的想法還是做閉環,聯合一堆夥伴來提供服務,最後有保險,可能不光是一家保險公司,大家來提供支付的保障,這就是凱撒的模式。」
這一觀點與陳勁以往的闡述,異曲同工。
陳勁曾經表示,「保險公司不僅要豐富健康保險產品,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也要通過不斷地連接,打通健康產業鏈,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從疾病預防、跟蹤幹預、健康改善、健康管理、到醫療保障服務的閉環式解決方案。」
進軍保險業的路徑,俞熔也已有規劃。他表示,未來美年大健康保險模式可能很輕,有點類似於網際網路保險的模式。而挖角最具有網際網路保險經驗的陳勁,無疑是個最優的選擇。
保險市場板塊分類繁多,而美年大健康瞄準的由始自終,都是最熱的健康險。
近年來,健康險一直是保費增長的重要引擎。眾安的健康險板塊保費曾經實現飛速增長,從2015年的1338萬元到2018年的23.65億元,翻了近182倍。
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累計原保費收入4.26萬億元,同比增12.17%,而健康險原保費收入7066億元,同比增長29.7%。
2020年初,疫情下的保險業前兩個月保費收入11768億元,同比僅微增1.1%,而健康險保費為1542億元,同比增長22.1%。
去年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指出,力爭到2025年,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可見未來5年健康險複合增速將達到20%左右。
現有的市場環境無疑加快了美年大健康向健康險領域延伸的速度。
回首眾安在線的七年歲月,最為市場熟知的創新當是百萬醫療的推廣,且令之成為行業的爆款,亦是網際網路保險真正意義上的爆款,或許也是唯一。
彼時,眾安已嘗試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開發與用戶需求更匹配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通過連接,讓產品服務能夠增強增厚,以此來推動商業醫療險與醫療、醫藥版塊的聯動。
此次入職健康產業平臺,陳勁如何帶領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在健康領域後起而上?
後記
風口之外
萬億大健康市場,機會紛紜,靜待起飛。
健康險領域,擺在陳勁面前的,除了風口,還有未來的三大難題:
現在疫情增強了大眾對疾病的自我防範意識和對健康的風險保障意識。健康險,成為疫情期間更是少數實現逆勢增長的險種,也被業內給予行業「反彈」的厚望,由此也引來資本相繼布局。
如何在已成「紅海」的健康險領域,奮力搏殺,異軍崛起?
如下難題,必將成為攔路虎。
其一,如何加強服務?
公眾對健康險的需求不僅停留在保障醫療費用上,更深層的需求是通過健康服務提升健康水平。《「7595」健康風險與保障綠皮書》顯示,「服務」超過「產品」成為1975年―1995年出生的人群選擇健康險時最關注的因素。所以美年大健康需要將保障前置,在健康服務上的競爭可能改變行業格局。
其二,如何提升科技水平?
疫情期間保險線下活動都受到影響,技術加快行業格局重塑。健康險與5G、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新興科技的結合,可以有效挖掘保險的潛在場景,增強保險的社會功能。
其三,如何攻克下沉市場?
疫情期間,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保險意識被喚醒。有報告顯示,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的訂單量增長幅度超過一二線城市。一二線城市本身的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可以從下沉市場破局,或可通過農村包圍城市贏得新發展空間。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亦斐 HF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