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只剩不到一個月,財務人員年度結帳在即!有哪些坑要避開?如何避免多交智商稅?
發票問題是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大問題,年底關帳前會計抓緊自查這三個問題:
1、有沒有缺發票的。之前已經入了帳,發票還沒收到的,趕緊催要發票。
2、「白條」入帳的,是否符合白條入帳的條件。
白條通常指的是收據等非正式的單據,總局公告2018年第28號規定,支出項目屬於增值稅應稅項目,對方為依法無需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或者對方為個人的,每次支出不超過500元,可以收款憑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3、檢查存貨是否暫估入庫。
按照規定,購入材料,貨到票沒到的,可以先暫估入庫。會計在年底關帳前一定要記得暫估入庫,不多繳納冤枉稅。同時,也要注意在彙算清繳前索要發票。
二、費用問題
企業的費用要注意自查兩個方面:
1、是否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入帳。
例如,辦公室的裝修改建支出,應該計入長期待攤費用,按剩餘租賃年限分攤,如果企業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了,就要進行調整。
2、有扣除標準的費用估算是否超標
之前我們講過多次各種費用支出的扣除標準,在這裡不做贅述了。
三、大額異常費用
很多企業帳面上都會發生一些大額的異常費用,例如諮詢費、業務招待費、會議費、福利費。到年底了,一定要搞清楚這些費用是否真實合規,有沒有存在買發票報銷的情形。
今年有一個案例,稅局稽查一家企業,詢問諮詢費到底諮詢的是什麼,企業負責人支支吾吾答不上來,經查屬於假發票入帳,被要求補稅並繳納罰款和滯納金。
除此之外,會議費不能只附一張發票,同時還要提供參會人員籤到表、會議紀要、會議費用明細單等。
四、關注小型微利企業臨界點
享受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應納稅所得額。
由於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的,超過部分實際稅率是10%,而超過300萬元的,全額適用25%的稅率。所以,100萬和300萬是重要的臨界點。
企業一定要關注臨界點,提前通過收入、成本、捐贈等籌劃,否則就可能出現多賺1萬元,多交企業所得稅50萬的悲劇!
注意,這裡應關注的是應納稅所得額,不是淨利潤。
五、關注稅收優惠的條件
最大限度地享受稅收優惠,其實是最低成本的稅收籌劃,因此,年底最後一個月,企業一定要仔細核查是否滿足稅收優惠的條件。
最典型的是高新技術企業,應從以下方面核查:
1、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與總收入佔比是否超過同期總收入的60%
2、研發費用是否清晰的歸集,能在帳面上清晰的統計,而不是通過帳外的表格記錄。
3、研發費用佔比是否滿足條件。
提示:由於當年度收入影響到研發費用佔比的標準,所以要關注收入問題,嚴防收入增漲導致佔比跳點,研發費用不滿足條件。
除此之外,像海南自由貿易港、西部大開發、集成電路等的稅收優惠,我們都要進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