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首富沉浮錄:最後的瘋狂

2021-01-08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從華爾街募集大量資金後,中國光伏公司開足馬力,大肆擴張,陷入最後的瘋狂。

(來源:微信公眾號「角馬能源」 ID:JM_energy)

當苗連生、靳保芳、彭小峰、朱共山享受資本盛宴時,美國華爾街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正在醞釀。

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率先重創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歐美光伏市場亦很快受到波及。

對中國光伏公司最大的打擊來自於歐盟市場。

受金融危機影響,歐盟不得不降低政策扶持力度,光伏市場快速萎縮。當年,在排名前列光伏巨頭的市場版圖中,歐盟市場普遍佔據60%以上份額。

在這之前,從華爾街募集大量資金後,中國光伏公司開足馬力,大肆擴張,陷入最後的瘋狂。

除了李河君,多晶矽價格的暴漲讓其他六位首富均將賭注壓上。

但擴張後遺症很快凸顯,暴風雨將至。

盛宴餘溫

時間回到2007年。

僅這一年,晶澳太陽能、英利綠色能源、賽維LDK相繼上市,將中國光伏產業的輝煌推向巔峰。

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產量為3436兆瓦,同比增長56%。其中,日系廠商的市場份額下降至26%,中國廠商的市場份額提升至35%。

彼時,中國光伏公司是美國資本市場的香餑餑,苗連生在華爾街敲鐘時的舉動足以佐證。

這位光伏大佬僅僅因為「不習慣」,成為紐交所成立170年來唯一一位在啟動儀式上穿西裝卻不打領帶的企業家。

在英利登陸紐交所一年前,施正榮被紐交所聘為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成為30位顧問中唯一來自中國內地的顧問。

但澎湃的浪潮底下同樣暗流湧動。

當年,中國光伏產業仍然面臨「兩頭在外」的局面。所謂「兩頭」,指的是上遊原材料和終端應用市場。

在中國光伏公司的助推下,被外資巨頭壟斷的多晶矽原材料價格瘋狂飆漲。

2007年初,多晶矽價格黑市價格每公斤高達300美元;到這年底,價格被炒到每公斤400美元。

但在危機真正來臨前,資本盛宴的餘溫仍然熾熱。

上市後,手握大把資金的光伏巨頭們開始瘋狂擴張,它們的目標正是上遊原材料多晶矽料。

上市3個月後,苗連生將採購部的11個手下召集到一間會議室內,宣布組建「籌糧處」,布局上遊矽料產業。

這項隱秘戰略被捂得嚴實,籌糧處是當年英利最大的秘密。

時隔兩年後,當甘肅敦煌一個10兆瓦的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時,英利與國投報出0.69元/千瓦時的超低價,遠低於當年行業內2-3元/千瓦時的平均發電成本。

這個報價惹怒同行,苗連生由此有了「價格殺手」的稱號。

此時,外界方知,這位「殺手」低調籌糧兩年後,一家名叫六九矽業的子公司給了他足夠底氣。

「即便在這個價格下,英利仍有盈利空間。」苗連生事後說。

施正榮則「雙管齊下」,以應對高企的原料成本。

這位海歸博士一邊打造另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私人帝國」,另一邊則與外資巨頭籤訂長單鎖定價格。

早在2006年,尚德與美國多晶矽巨頭MEMC籤訂50-60億美元多晶矽合同,合同期為十年。

一年後,尚德再次籤下大單,與另一美國巨頭Hoku籤訂6.87億美元的供貨合同。

當尚德與MEMC斥巨資籤訂長單時,一家名叫亞洲矽業的公司在青海低調布局多晶矽,該公司的幕後大佬正是施正榮。

亞洲矽業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汙點。

在成立不到一個月,這家新公司便獲得來自尚德的一份大單——一張長達16年的15億美元無條件支付合約。

但事實上,直到2008年12月31日,亞洲矽業的第一爐多晶矽才正式出爐。

此外,尚德還向這家公司提供無息貸款。

在施正榮的主導下,尚德不斷向亞洲矽業輸血。經過一系列左手倒右手的資本運作,當尚德崩塌,這位光伏教父帶著億萬身家「黯然」離場。

從美國市場募集4.69億美元資金後,年僅32歲的彭小峰頭頂的明星光環從未如此耀眼。

新首富躊躇滿志,決定在江西新餘一個叫馬洪村的地方砸下120億元,建設一條萬噸級矽料生產線。

一個世界級公司等待橫空出世。

這筆巨資讓這座地處贛中偏西的小城躁動起來。在撤縣建市59年的歷史上,新餘市從未像此時,在海內外擁有如此大的知名度。

相比之下,同樣是豪賭多晶矽,朱共山的步子邁得更快。在賽維上市前,江蘇中能第一條產能為1500噸的多晶矽生產線開工建設。

當彭小峰籌劃馬洪項目時,江蘇中能位於徐州的工廠早已生產出第一批多晶矽。

每公斤高達300多美元的售價,讓這家新崛起的「中國矽王」賺得盆滿缽滿。

從納斯達克上市後,靳保芳掌舵的晶澳相對沉寂。這位最年長的首富此時或許從同行的瘋狂中嗅到危機。

在別人瘋狂時按兵不動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此時,李河君的大部分精力仍在金安橋水電站。

儘管已下定決心殺入這個朝陽產業,但選擇晶矽路線還是薄膜路線,在漢能內部仍有爭議。

不久後,當一場前所未有的暴風雨降臨晶矽光伏時,這位薄膜之王將會慶幸當初做出明智的選擇。

暴風雨來臨

暴風雨始於美國。

當中國光伏巨頭湧入華爾街時,一場即將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在美國的次貸市場發酵。

在南方考察時,靳保芳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過熱,市場風險加劇,行業洗牌隨時可能來臨。

他的判斷依據來自於親眼所見。

在某些東部沿海地區,當地的服裝私企紛紛進入光伏行業。一些家庭作坊甚至買上兩三臺切割機,再買幾根矽棒,切成片便能賺錢。

2008年8月,剛回大本營寧晉縣,靳保芳立刻決定甩貨,將所有原材料和產品處理,不留庫存。

這個決策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僅僅一個月後,邢臺首富的決定被證實是正確的。光伏市場從9月開始下行,短短兩個月內,單晶矽片從每片50元一路跌到30元。

這次操作讓晶龍淨賺1億元。

在2008年達到頂峰後,多晶矽價格又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大跌。僅僅一年內,矽料價格從每公斤400美元,跌至每公斤40美元,跌去90%。

按照彭小峰原本計劃,矽料投產一年後,投資即可收回成本,但該計劃隨著矽料價格暴跌成為泡影。

不過,這位江西首富當時或許仍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繼續擴張。如果此時他急踩剎車,賽維或許不至於滑落深淵無法自拔。

在馬洪矽料項目後,2011年11月,賽維又宣布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興建世界上單體規模最大的高純矽料生產基地,建成後年生產規模達6萬噸,一期項目計劃2013年下旬建成投產。

金融危機對英利同樣造成巨大衝擊。英利綠色能源的股價從最高時的41美元,跌破發行價10.08美元,後又跌至2.37美元。

這個價格被英利的高管戲稱為從「地板價」到「地窖價」再到「地獄價」的過程,隨便有人拿兩三億美元就可將英利收入囊中。

儘管已預見冬天來臨,但現實的嚴峻超出想像。

此時,苗連生想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的策略,於是寫了一副對聯:狹路相逢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

此後,這位光伏圈內著名的戰略家向全公司宣布應對金融危機「三大戰役」:針對海外銷售的阻擊戰,針對資本融資的進攻戰,進一步確保市場佔有率的攻堅戰。

為了鼓舞士氣,2008年11月6日,苗連生親自帶高管去井岡山誓師,之後開始第一個阻擊戰。

阻擊戰的第一步是降價。

井岡山誓師後,英利隨即宣布將電池組件從4.1美元/瓦降至2.98美元/瓦,由此點燃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價格戰導火索。

價格戰讓同行憤怒,進而擔心光伏會變成第二個彩電業。

在多個場合,施正榮更是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本事就是降價,中國企業自相殘殺。」矛頭直指苗連生。

尚德的處境也不容樂觀。

通過與MEMC、Hoku等多晶矽廠商籤訂長單協議,尚德將矽料價格鎖定在每公斤100美元以下。在金融危機發生前,這個決定折射出施正榮的遠見。

但當多晶矽價格暴跌,這些長單成為尚德的催命符。僅2008年,尚德庫存的多晶矽高達2.32億美元,由此累及業績大大滑坡。

儘管施正榮承認自己購買多晶矽的價格「可能不恰當」,但始終不肯承認戰略失誤。

拋售矽片後,靳保芳反而在危機中看到機會。

每次做決定前,他都會選擇花時間實地調研,沒有跟隨冒進。

但金融危機發生後,這位低調富豪反而決定「冒進」。2008年10月,靳保芳果斷拍板,要求加快晶龍邢臺園區、寧晉園區的建設進度。

他的理由是,鋼材價格大幅下滑,建材、用工等成本也相對下降,將為晶澳節省下一筆不菲的成本。

事實證明,靳保芳再次賭對。

經過核算,當年下半年,針對兩個項目的招標與上半年相比,成本下降25%,1億元的投資預算,節省出2500萬元。

唯一一位在金融危機期間大肆擴張多晶矽而未陷入危機的首富是朱共山。

2018年12月,江蘇中能三期投產,產能達到1.8萬噸,供貨量佔全國一半。

在多晶矽價格暴跌前夜,那些馳騁在徐州市協鑫大道上的大貨車,為朱共山帶來源源不斷的豐厚利潤,前期投資或許早已回收。

這位「世界矽王」的另一項應對之策是,決定用多晶矽供不應求的機會,與下遊客戶籤訂利潤相對要少得多的八年長期戰略供應合同。

當寒冬來臨,協鑫有了足夠厚的棉衣御冬。

無需御冬的或許是李河君。當晶矽光伏公司集體陷入困局時,這位民營水電大王正在籌劃金安橋水電站的發電儀式。

這座水電站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境內,是金沙江中遊「一庫八級」水電開發方案中的第五級電站,也是該梯級開發中第一個啟動的項目。

2011年3月27日,在金沙江岸邊的盤山路上,數十輛大巴車首尾相接,慢慢駛向金安橋水電站。

從這天開始,這座總裝機達240萬千瓦的民營大型水電站將正式發電。

此後,這臺橫跨在金沙江上的印鈔機成為漢能在薄膜領域大肆擴張的最好背書。

每至歲末年初,李河君都會漢能大會上提及兩個「傳奇」。

一個是從2002年開始,花了八年時間建成金安橋水電站;另一個是從2009年開始,布局薄膜太陽能行業。

第一個傳奇已然實現,但第二個「傳奇」飽受爭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股市民間高手沉浮錄之 著名刺客
    但是主力資金的瘋狂介入該怎樣研判呢?到底有沒有適用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有,一定有」簡單歸納如下:A:判斷主力資金是否瘋狂介入的方法一,如圖:以上圖可以知道一個原理,在前面有量堆出現,在量堆出現的區域,並不能判斷主力要幹什麼,或者怎麼去玩,但是後面的漲停板出現了吞掉前面巨量堆積的區域,則表示主力並未有過分看空,於是要東山再起,疊加市場環境良好,以及指數的穩步上揚,則向上並進的概率就大,在這種情況下,成功概率大大提高
  • 2020中國光伏,百戰歸來,再出發!
    在這期間,光伏騙補、光伏騙貸、光伏首富破產甚至遭通緝的爛事一樁接著一樁。讓人奇怪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世界主要國家,在過去十年間全部重倉押注光伏產業。2010-2019年,全世界對可再生能源總計2.5萬億美元的投資,其中1.3萬億美元獨獨放在了光伏一項上。
  • 比「瘋狂亞洲富人」更瘋狂:亞洲首富嫁女兒實錄
    然而無數的反例告訴我們,生活遠遠比藝術作品更為瘋狂。儘管電影《瘋狂亞洲富人》(Crazy Rich Asians)所展示的亞洲富豪生活已經足夠令人眼花繚亂,在現實中,12月12號點燃的亞洲首富獨女世紀婚禮面前,電影裡的紙醉金迷仍然會一瞬間黯然失色。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傳媒大亨默多克、印度總理與鋼鐵大亨、沙特能源部長、寶萊塢巨星阿米爾汗等嘉賓出席婚宴,流行天后碧昂斯現場演唱。
  • 中國光伏二十年:周期的狂歡,補貼的毒藥
    步入新世紀,如果有比網際網路更快造富的行業,那麼,一定是光伏!如果有比P2P更快的消滅財富的行業,那麼也一定是光伏!在中國光伏發展的這二十年裡,財富易得,周期難破,周期是一把刀子,落下之時,財富瞬間抹滅,周期下的補貼,那就是加快光伏迭代更新的毒藥。
  • 中國前首富施正榮再戰資本市場 亞洲矽業開啟科創板上市之旅
    施正榮曾憑藉無錫尚德榮登中國首富的寶座,更有「中國光伏教父」之稱,但後因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而淡出眾人視野。歷經數年沉浮,亞洲矽業向科創板發起衝擊,施正榮的回歸引來市場頗多目光。  招股書顯示,亞洲矽業主營業務為多晶矽材料的研發生產、光伏電站的運營、電子氣體的研發製造等,是光伏產業鏈的上遊龍頭,其主要客戶有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中環股份等知名企業,後者均是A股當下炙手可熱的標的。
  • 萬達海外沉浮錄
    回首八年前在海外瘋狂買買買的意氣風發,現在的王健林想必有點不甘心。正經歷房地產白銀十年的萬達集團率先走出國門,在海外瘋狂掃貨。當年5月,萬達出資2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並投入5億營運資金;2013年王健林私人再分別投資了英國遊艇公司Sunseeker(《007》系列電影中 James Bond所駕遊艇的生產商)和酒店,總價13.25億美元。
  • 佳作共賞|董橋《英華沉浮錄》之《瀏覽這樣的中英文》
    好在高質量的文字不會受到篇幅長短的限制,董橋的《英華沉浮錄》就是這樣的作品。本書是作者於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報》撰寫的專欄文章合集,篇篇短小精悍。在專欄中,董橋聊文人風骨、聊文物、聊文學、聊翻譯、聊時政,不慍不火,亦雅亦俗。其中,作者對日常生活中所遇翻譯現象的調侃尤其有趣。通勤路上、入睡之前,隨手翻開就能讀,三五分鐘足以讀完一篇。
  • 這四家光伏企業老闆躋身胡潤百富榜前100名|信義玻璃|光伏行業|...
    這些企業分別為多晶矽龍頭企業東方希望集團(下稱東方希望)、通威集團,全球最大光伏矽片製造商隆基股份(601012.SH),全球最大光伏玻璃製造商信義玻璃(00868.HK)。其中,東方希望的劉永行、劉相宇父子排名第30位,位次與去年一樣,財富上漲57%至1100億元,在四家光伏企業中唯一財富破千億元。
  • 浙江女首富的「瘋狂」大敗局!
    有的超級富豪,前一秒鐘還是大名鼎鼎的「首富」,而下一秒鐘,就被法院列為執行人員、失信人員,背負巨額債務,成了名副其實的「老賴」。 特別是那些完全靠債務,以及股市市值支撐起來的首富,他們在資不抵債的懸崖上遊走。 浙江的女首富——周曉光,就是這樣一位首富。
  • 昔日中國首富,5年賺百億7年敗光,「破產」6年後,再次登富豪榜
    在中國光伏行業曾經出過兩個首富,一個是漢能集團的李河君,他曾兩次登頂中國首富。還有一位,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施正榮,其實他在李河君之前,就成為了中國首富。海歸博士回國創業1963年,施正榮出生在一個窮苦家庭。
  • 20分鐘損失936億,百億身家歸零,為什麼做太陽能的首富都栽了?
    在2015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655億元的身家超越馬雲和王健林,再次成為中國首富。為什麼李河君有如此之大的能力呢? 李河君的首富之位還沒坐多久就下來了。其實在李河君布局薄膜太陽能之前,已經有一個人「栽」在太陽能產業,他就是施正榮,同樣也是中國前首富。從中國首富的身價到最終的身價清零,其戲劇性的經歷也在現實中存在著。
  • 跌得最快的首富:7年時間千億財富只剩13億,如今捲土重來!
    對於每個創業者來說,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並投身進去,最後做到一種理想的狀態是長遠的追求。 對於一個首富來說,手裡的錢基本就是天文數字了。這麼多錢怎麼可能在幾年間就灰飛煙滅。而實踐證明,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當年的一個首富,現在已經跌落神壇並且相當落魄了。
  • 瘋狂攢局,亞洲首富的實力與野心
    首富的意志,即使疫情也無法阻擋。5 月 28 日,據外媒報導,微軟計劃為 Jio Platforms 投資 20 億美元以換取 2.5%左右的股份,雙方正在就這筆交易進行談判。同一天,阿聯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也被傳出或將投資 Jio Platforms 10 億美元。
  • 經典國貨沉浮錄:中國照相館走出老照片
    也正是這個經歷幾度沉浮的照相館,憑藉著其堅韌的毅力,毅然決然地伴隨著中國走過了73年的時代變遷。中國照相館總店位於王府井狗不理與全聚德的邊上,招牌還是上世紀風格,門口連個紅地毯也沒有,裝潢極素,素得讓人以為是一所老學校。你或許很難想像,這個不起眼的照相館,已伴隨著中國走過了大半個世紀。
  • 昔日中國首富,已成澳大利亞人,破產6年後「捲土重來」登上榜單
    最近「光伏」一詞,再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埃隆·馬斯克帶領的公司(SpaceX),成功完成了「飛天」任務,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新時代。而這位現實版的「鋼鐵俠」——埃隆·馬斯克,還是特斯拉公司的CEO。在這位CEO的心中,一直都對光伏行業有著較強的野心。
  • 陝西首富變遷背後的區域經濟閱讀題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但首富們的境遇們各不相同:作為目前國內光伏行業矽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隆基股份的大股東和創始人,李振國、李喜燕夫婦是新興產業造就的新貴;擁有成長布局於本土、主營房地產的企業榮民集團的史貴祿家族,是終於不敵新貴的老牌陝西首富;歷年榜單中唯一一位年年都上榜的富豪東盛集團董事長郭家學,10年間從2010年陝西首富位置滑落至排名最靠後的陝西上榜富豪;而昔日西安商業地標世紀金花的主人前陝西首富吳一堅
  • 釀酒上演最後的瘋狂
    釀酒在上演最後的瘋狂,880380釀酒指數創歷史新高,成交也創歷史新高的420億。明天正常分化,再疊加大豪科技開板爭奪資金,多數會遭遇連續調整。今尾盤有資金搶跑,青青稞酒、古越龍山、會稽山等炸板。除部分食品飲料及個別新能源品種有持續上漲效應外,多數板塊個股表現萎靡。
  • 這四家光伏企業老闆躋身胡潤百富榜前100名
    這些企業分別為多晶矽龍頭企業東方希望集團(下稱東方希望)、通威集團,全球最大光伏矽片製造商隆基股份(601012.SH),全球最大光伏玻璃製造商信義玻璃(00868.HK)。 其中,東方希望的劉永行、劉相宇父子排名第30位,位次與去年一樣,財富上漲57%至1100億元,在四家光伏企業中唯一財富破千億元。
  • 這個行業出3首富,無人來自這2出中國首富的行業
    1、這2出中國首富的熱門行業,無一山東富豪最近10多年來,中國首富及排名靠前的富豪,基本上出自2個行業——房地產和網際網路。從兩個馬首富、盛大陳天橋、網易丁磊等中國首富,到拼多多的黃崢、美團的王興、京東的劉強東、小米的雷軍等巨富,都來自網際網路行業;萬達王健林、恆大許家印、碧桂園楊惠妍等前中國首富,都來自房地產行業。但上榜2019年胡潤百富榜的75位山東富豪,無一人以這2個行業為主業。
  • 「首富」重來:施正榮186億歸零7年後再衝IPO 已登百富榜
    「首富」正從他跌倒的地方爬起來。近日,媒體報導稱,多晶矽生產企業亞洲矽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洲矽業」)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本次IPO亞洲矽業擬發行股份不超過約8854.17萬股募集資金15億元,用於60000t/a 電子級多晶矽一期項目,平安證券為其保薦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