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宜興方井紫砂藝術總監
紫砂藝術大師程輝自幼酷愛紫砂,15歲就跟隨「一代宗師」吳雲根學徒,練就了紮實的制壺功底,年青時期在紫砂界就出類拔萃,在宜興紫砂工藝廠這所「紫砂黃浦軍校」被逐級提升為技術骨幹,並任紫砂研究所所長、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廠技術科長等職,現為中國宜興紫砂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並以國家標準《紫砂陶器》主要制定人的身份於1990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科技進步獎,江蘇省科技進步獎殊榮。他從不間斷對紫砂藝術的探索和追求,五十年如一日,創作了上百件套紫砂作品,如:與李鐵映首長合作了《老莊壺》、《虹途壺》,與張守智教授合作《智輝壺》,在顧景舟泰鬥的精心指點下創作了《福得壺》,同時創作了《菱波壺》、《和而同樂組壺》、《艨艟壺》、《天碗壺》等經典之作。特別是行政退休後,他將全部精力用於紫砂的研究與創作,年年有新作、月月出精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金、銀大獎,深受海內外收藏家追崇,真可謂一壺難求。
坐落在太湖之濱南麓的宜興紫砂工藝廠,它是紫砂愛好者心中的聖地。它集合了紫砂藝術界中的眾多頂級大師派系。那些藝術大師在宜興紫砂工藝廠培養的許多優秀的傳人,成為今天紫砂藝術的頂梁柱。
這裡,紫砂藝人數萬,但真正忠貞不渝於祖上恩賜的這個泥飯碗的並不多。因為早先紫砂並不被市場看中,整天與冰冷的泥巴打交道很辛苦,而能夠與泥巴廝守一輩子的更少之又少了。程輝就是一個堅守者,從1958年十四歲那年起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他一直與紫砂藝術結緣,至今53年,一天也沒有離開。更重要的是,他的從藝歷程,始終走在紫砂藝術的前沿。
師出名門
1958年,十四歲的程輝有幸進了宜興紫砂工藝廠,宜興紫砂工藝廠是中國紫砂的搖籃,當時為了拯救中國紫砂這個瑰麗的寶貝,政府把朱可心、吳雲根、顧景舟等當地最著名的藝人全部集中在廠內,並招收了一批青年,直接由這些老藝人帶教。程輝有幸被安排在吳雲根門下,與呂堯臣、吳震同為師兄弟。
程輝生長在陶藝世家,自小就與紫砂相熟,那千姿百態的造型,各具特色的神韻讓程輝逐漸著迷。在師傅吳雲根的悉心帶教下,同時又得到了壺藝泰鬥顧景舟、朱可心、蔣蓉等人的點撥與傳授,都令他受益匪淺,讓他在學藝道路上起點高,一路平坦,始終處在一個「高屋建瓴」的狀態。
由於程輝對紫砂藝術的潛心研究,矢志不渝,再加上他的藝術悟性極高,因此讓他在眾多的同輩中脫穎而出,程輝很快被廠裡委以重任。1983年,程輝被廠裡送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班培訓,專門學習美術設計創作。畢業回到廠裡,1984年起程輝先後擔任了廠生產技術科科長、總工藝師辦公室主任、廠紫砂研究所所長、技術中心主任等職,直接負責企業技術管理和產品開發。
制定紫砂陶國標
對於紫砂,人們對它 「羨慕嫉妒恨」。被譽為真正的紫砂是產於宜興當地的黃龍山,是一種礦石,它的神奇在於浸泡水中礦石會分化,而且石頭中含有沙粒狀,做成紫砂壺透氣,這種性能很稀有。程輝說,1987年他接到上級部門任命,與李昌鴻、蔣敖生一起擔綱負責編寫 《紫砂陶國家標準》,他們花了兩年多時間,對全國有關紫砂生產的企業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檢測, 對全國各地的紫砂原料及工藝進行論證。他們三人共同起草制定了首部 《紫砂陶國家標準》,從原料生產、製作工藝、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出臺了操作規範,使紫砂行業走上了有法可依之路,這部標準一直沿用至2009年,這部 《紫砂陶國家標準》還被輕工部、江蘇省先後評為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
2010年,程輝負責起草 《宜興紫砂泥料》的企業標準,被有關部門認可並下達文件實施,打消了社會各界對紫砂原料真偽的懷疑,對紫砂藝術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程輝還主編了《紫砂泥料研究》一書,讓收藏愛好者能更深入了解紫砂泥料的特徵。
創作奇才
五十多年來,程輝從最初的學徒做起,學習和磨練各種制壺技藝,不斷鑽研和探討與紫砂陶藝相關的各種技藝,為自己的創作進行積累。他是紫砂界少有的全能型人才,對於程輝來說,歲月帶來的是人生的閱歷,是內心的積澱。退休以後,他依舊保持著健碩的體態,精力旺盛,思維敏捷,依然創新不斷,佳作迭出。例如《含苞待放壺》,長球形的壺身,飽滿圓潤,上下都用花瓣貼飾一圈。壺鈕如嫩葉,正極力向上生長,生機盎然。這淡雅清秀的紫砂壺,被選人第六屆國際美術大會的陶藝美術特展。為迎接建國60周年,他創製了《和而同樂組壺》,來體現未來是美好和諧的意境。這組作品在2009年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會金獎的殊榮。
可以說,程輝的一生,都是和紫砂相伴著走過。紫砂藝術,他的生活,他的事業,更是他一直追逐的藝術夢想。他淡泊名利,默默地為紫砂藝術和事業無私奉獻。他的熱情和執著只表現在對紫砂藝術的追求上。壺品如人品,淳樸低調的他,作品簡約大方中蘊含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立意新穎,神韻悠遠。藝海無涯,學無止境,他孜孜不倦地弘揚紫砂藝術的魅力,為它的傳承和發展傾盡全力。
藝術創新之樹常綠,我們期待程輝有更多的新品見面。原宜興陶瓷博物館館長時順華這樣評價程輝:程輝在從藝50多年中,先後創作100餘件套紫砂新品,他技藝全面,無論方器、圓器、茶具、花瓶、花盆無一不精,特別是在壺藝上能牢牢把握紫砂主流文化的根脈,堅持壺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他的作品在全國各種大賽和展會上屢屢獲獎。《海元平口線花盆》被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虹途壺》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帷幄壺》,程輝在設計和創作中借鑑了古代戰時的軍帳。四方的壺身,塊面挺括,氣勢恢宏。轉角平緩圓潤,顯得內斂典雅。口蓋處的線條裝飾,凸顯了大氣,增強了跳躍的氣氛。壺蓋微微凸起,頂上小巧的壺鈕造型與壺身相似,兩兩相對。方圓並濟的流把,渾厚古樸。整個紫砂壺,表現了紫砂方器剛強厚重的特點,曲直相間的線條,連接自然,富有神韻。古色古香的壺體,肅穆穩重,端莊樸雅,仿佛是一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將軍。運籌帷幄,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決策。他將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融合現代的紫砂創作,以表達他對傳統文化的尊敬。新穎的造型,內斂的意蘊,讓這把壺在第三節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中國紫砂藝術大展「太湖杯」評比中獲得了金獎。「斷澗迎風撒碎玉,霧雨當空飛彩虹」,那雨後的彩虹,飄渺絢麗,如夢似幻的景象給了程輝創作的靈感,《虹途壺》就此油然而生的。拱橋一般的壺身,兩側的雙飛弧線如放射狀的展開,如同彩虹暈開的七色,飄逸輕靈。這外展的造型增加了壺的容量,更適於泡茶,使其具有更好的實用性。壺上流把鈕的設計,風格和壺身保持一致,曲線流動,造型優美,給人賞心悅目的感受。這把壺表現的是細膩、勻稱的中國式的審美,和諧溫婉的氣韻具有典型的東方特色。此作品一經問世就備受矚目,在1990年被評為江蘇省創新作品二等獎;2006年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使用絞泥裝飾製作的 《雨花石提梁》,粒粒靈石色彩斑斕,石上紋理清晰自然,如行雲流水,惟妙惟肖。紫砂花器《五頭上松段茶具》,顏色和造型都栩栩如生,雕刻精緻細膩。滄桑遒勁的松段上零星地點綴著幾根碧綠的松針,垂老與新生相接,帶著勃勃的生機,給人無限的希望。
福得
國璽龍壺
和而同樂
虹途
菱波
天碗
逍遙遊
新漢君壺
之石
智輝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