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語說: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改版了,擔心和你們走散,特地做了個小攻略:
在右上角設置裡加顆小星星,就能快速找到茶語了。答應我,咱永遠別散記得要分享朋友圈哦!
張紅華: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還是照著幾個老藝人的執著吧,對紫砂作品,對紫砂事業的執著,自覺地把自己的經驗傳遞給下一代,任何一個人來徵求,需要技術,要指導,我肯定會無私的教他們!
張紅華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張紅華老師1944年生於宜興陶業世家,現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958年進紫砂工藝廠學藝,開始師承著名藝人王寅春,同時得顧景舟大師長期悉心指導提攜,接受了最高層面的制陶技藝和構思理念的藝術薰陶。
張紅華從事紫砂藝術五十年來,盡心摶砂做壺,前後推出一百幾十件(套)品種及作品,特別是在全手工光素器及竹貨的製作成型方面有獨到的建樹。
代表作品《上新橋》和《漢圓提梁壺》分別在1987年和2001年被中南海紫光閣永久性收藏;2006年製作的《提梁石瓢壺》作為國禮由北京大學贈送來訪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2011年創作《方竹提梁壺》獲江蘇省藝博杯金獎。
張紅華老師不求快進,而是追求深層次的理解。她要學習的,不僅僅是一門制壺的手藝,而是紫砂陶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精髓。技藝固然是基礎,但是紫砂壺中深蘊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韻意才是紫砂壺的靈魂所在。
紫砂泰鬥顧景舟大師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對張紅華的紫砂壺藝悉心地指導點撥,七十年代初期,張紅華正式拜顧景舟為師。
在兩位當代紫砂大師的言傳身教下,張紅華的壺藝一步一步成熟了起來,她既傳承了王寅春先生靈活多變的創作,又沿襲了顧景舟嚴謹唯美的風格,在紫砂藝苑自成一派,獨樹一幟。更值得一提的是,張紅華不僅僅在兩位大師的身上學到了紫砂壺的創作技藝,更在兩位大師的身上學到了做人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實質。
兩位恩師對張紅華之後的創作道路一直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她在紫砂藝術的傳承中,也是秉承著前輩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嚴格地去要求自己的徒弟、兒女們。
無論是壺藝還是工具的製作,都會牢牢把關,將自己一身的技藝與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他們,且不求回報,亦不忘初心,因為她覺得,這是一個匠人應該做的事情。
張紅華老師又有新的作品啦!一起來欣賞吧!
「梅花樹下梅花壺,片片梅花香了茶」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張紅華老師以【梅花】入壺,寄高風亮節的情懷於壺中!
生動逼真的梅花梅朵,曲繞遒勁的梅枝梅幹,梅花或盛開或待放,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
「喜鵲登梅報吉祥,梅花朵朵送清香」。冬日暖陽,喝茶賞梅,鵲梅報喜,喜慶吉祥!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別忘了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您的舉手之勞,就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非常感謝!
如有更多關於紫砂的意見與建議,歡迎後臺留言與我交流,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