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玩什麼東西,都有個進階的過程。但凡玩壺的人,大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著這樣的一條進階之路:有經驗教訓,更有樂趣收穫。
瞎買階段
這個階段的初學者,只知道紫砂壺是拿來泡茶的,跟其他日用品並無二致。很多人最初在一些旅遊景區買壺,花幾十塊大洋,買一把自己看著很新奇的壺,剛拿回家都是興致盎然。可沒過兩天,就回過神來了:這個壺做工怎麼有點粗糙,而且無論怎麼洗,壺都透著一股怪味,還是不敢拿來泡茶。後來才知道,原來自己遇到了傳說中的「灌漿壺」。
盲買階段
這個階段,開始對各種紫砂壺感興趣,卻又不懂紫砂,還不具備基本的分辨能力。只能聽賣家的「故事」,說泥料說工藝說職稱說風格,說的頭頭是道,編造故事夾帶「私貨」。什麼「黑朱泥」、「家藏數十年的陳腐老泥」、「XX老師下個月就升高工了,到時候這壺就不是這錢了」云云。架不住各種「忽悠」,聽完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後,忙不迭掏出大把銀子。
而後,請懂壺的朋友掌眼,才發現吃了藥。造型平庸、做工粗糙,雖然肉痛,但從此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般,漸漸對紫砂壺有了「癮」。
濫買階段
玩壺一旦玩得上了癮,就控制不住自己了,看到喜歡的壺就要買,根本停不下來。在選擇上不分泥料,不拘作者,不論造型,光器花貨,圓的方的,統統收入囊中。
尤其是體會到養壺的樂趣以後,從此「只爭朝夕」,早泡茶,晚泡茶。抱著紫砂壺死命擦,有時候同時養好幾把,比較不同泥料養成後的變化。家裡新添了茶桌茶盤,壺架壺櫃,連對老婆孩子都沒這麼用心過。你說說,這不是「鬼迷心竅」是什麼,偏偏心裡還美滋滋的。
專買階段
對紫砂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漸漸有了自己的個人偏好,而不再去跟風了。有的只認某種泥料,有的只青睞某類器型,還有的非XX人做的壺不買。經過了濫買的階段後,曾經對壺有個較深的認識,這時候,就由於自己的愛好慢慢有了偏移,傾向於一種。就如有人喜歡上一把壺,屢屢看壺就能看上半天,心中有種莫名的暢快。
精買階段
玩壺到了這個階段,買壺都會綜合考量,已經不再輕易出手了。不迷信、不盲從、不衝動、不偏執,順其自然,量力而為。看壺的眼光也比之前挑剔了很多,在玩路道路上遇到過無數次的坎坷,已經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和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