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新觀察|社區養老食堂成本高,農村慢病老人用藥貴,山東這兩地...

2021-01-08 大眾日報

為逐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我省各地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投入,補齊養老服務短板,用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溫暖最美「夕陽紅」。青島市李滄區的養老食堂探索「中心廚房+助老餐點」服務模式,老人很方便地就吃上實惠可口飯菜;臨沭縣規定23種慢性病藥品100%報銷,沒有費用的顧慮,患病貧困老人放心地「按時吃藥」了。

青島市李滄區:「中心廚房+助老餐點」降低運營成本

炸魚、紅燒鴨塊、蒜苗炒雞蛋、茭瓜……1月5日上午11時,在青島市李滄區李村街道少山社區助老餐點,熱騰騰的飯菜一出鍋,在此等候的老人們就趕緊上前點起餐來。

在食堂內牆上,有一塊寫著「愛心午餐」的板子寫明:滿60歲的李滄戶籍居民需要付8元錢,低保、特困家庭老人每餐只收2元錢,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能享受免費送餐上門服務。

像少山社區助老餐點這樣的食堂,李滄區共有63個,遍布全區11個街道,日均就餐老人1900人左右,解決了社區眾多獨居、孤寡、病殘等特殊群體的老人就餐問題。

不過,在建設助老食堂過程中,不少社區遇到了場地和運營成本的問題,由於飯菜價格低,一些社區助老大食堂難抵運營成本。運營一個助老大食堂,至少需要4個工作人員,人工成本每月就需要近萬元,因此單純靠飯菜根本無法維持食堂運營。李滄區民政局養老辦負責人宋偉說,一些社區成立由社區黨員為代表的志願者隊伍,在大食堂提供義務幫廚,為行動不便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但要實現持續性的良好運行,需要建立持續的機制,縮減成本。為此,李滄區採取「中心廚房+助老餐點」模式,對社區助老食堂實施規模化、連鎖化、標準化運營。日前,李滄區專門出臺《關於進一步提升為老助餐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試行)》,在全區63處助老餐點中探索實施「中心廚房+助老餐點」服務模式,依託青島國際院士港大酒店集中配餐的形式,來降低運營成本。

如今,有了中心廚房,不用每個餐點都配備廚師了,而是由5個中心廚房對所有的助老餐點進行輻射,開啟配送餐服務。

目前,李滄區的助老大食堂主要採取非營利性、政府主導的運作模式。政府對助老大食堂的房屋租賃以及人工、水、電、燃氣,給予相應補助,困難老年人的用餐、送餐也據實補助。

臨沭縣: 23種慢性病藥品100%報銷

「劉大娘,這是給您拿過來的冠心病藥,要記得按時吃啊!」近日,在臨沭縣石門鎮大官莊村劉學蘭老人的家中,來自鎮衛生院的家庭醫生正在為她進行健康查體,並給她送來了治療冠心病的免費藥物。

76歲的劉學蘭患有冠心病、小腦萎縮多年,老伴長期患有腦梗後遺症、慢性支氣管炎,女兒又是一名重症精神病患者,一家三口每月近千元的醫藥費對於這個勞動收入幾乎為零的家庭來說一直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早先幾年,「按時吃藥」這件小事,對劉大娘來說曾經是一個奢侈的願望。隨著臨沭縣織牢慢病醫療保障網,劉大娘一家「捨不得吃藥」的情況得到了解決。根據實際情況,劉學蘭一家在醫療保障方面享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全補助、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醫療救助、23種慢性病特定用藥在鎮街衛生院100%全部報銷以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免費救治、免費複查複診和健康監測等醫保服務。

「我們按照有求必辦、應辦盡辦、降低標準的原則,保證所有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享受到慢性病管理待遇。」臨沭縣醫保局局長朱孟範告訴記者。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蔣興坤 周豔 整理報導)

相關焦點

  • 山東榮成:依託「暖心食堂」 構建新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榮成市委書記包希安表示,下一步,榮成市將全面拓展深化「信用+志願」模式,把更多農村群眾和社會愛心匯聚到暖心食堂中來,力爭到「十四五」末,使食堂突破670家,覆蓋全市85%的村居,讓2.4萬名高齡老人吃上免費午飯,真正把暖心食堂建成普惠的民生工程。榮成隸屬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海岸線長500公裡。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
    圖①:在山東萊西市龍泉湖新村助老大食堂,老人們正在點餐。李仁傑攝 圖②:深圳龍華區元芬村「微棠食」社區食堂場景。 張 博攝 圖③:社區老人在安徽銅陵市銅官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食堂就餐。上官夏宇列舉了社區食堂的三大特點:從選址看,位於社區內部或周邊,租金成本比大多位於商業區的餐廳低很多;從客群看,面對的是社區居民這一相對固定的顧客群體,做的是「回頭客」生意;從定位看,口味更家常,環境、服務更注重親切實在。同樣叫「食堂」,社區食堂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也有不同。社區食堂對外開放,雖有固定客群,但不限於這一客群。
  • 深度觀察: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
    上官夏宇列舉了社區食堂的三大特點:從選址看,位於社區內部或周邊,租金成本比大多位於商業區的餐廳低很多;從客群看,面對的是社區居民這一相對固定的顧客群體,做的是「回頭客」生意;從定位看,口味更家常,環境、服務更注重親切實在。  同樣叫「食堂」,社區食堂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也有不同。社區食堂對外開放,雖有固定客群,但不限於這一客群。
  • 深度觀察: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陳波介紹,勁松北社區四成居民是60歲以上老人,有的要幫子女照看孩子,沒有多餘時間和精力做飯,有的獨居老人年事已高,自己做飯不僅麻煩,也不安全;還有37%的社區居民是年輕人,平時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往往沒空進廚房……「滿足實惠便利的日常用餐需求,社區食堂的確是不錯的選擇。」陳波說。「社區食堂建起來後,老人們更愛下樓了。」「晚餐基本都在社區食堂解決,降低了生活成本。」
  • 灤南縣農村居家養老助餐「小食堂」見聞
    2019下半年開始,灤南縣以「政府補一點、個人出一點、社會捐一點、志願者奉獻一點」的「四個一點」方式,在全縣探索推進農村居家養老助餐「小食堂」創建,有效破解了農村高齡老人「涼一口熱一口、飢一頓飽一頓」難題,用不起眼的「小食堂」,助燃升溫了社會大民生。就餐老人怎麼說?「過去我們老兩口咋吃飯?糊弄唄。
  • 濟寧創新孝老養老新模式,建設「周轉房」「幸福食堂」、日間照料...
    2020-06-19 21:28:5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二層小樓、電梯直達、獨立的餐廳和衛生間,公共食堂、衛生室、小賣部、閱覽室等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這是濟寧市魚臺縣在張黃鎮袁窪村為老人正在建設的「周轉房」,建成後將採取「
  • 長沙構建「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據巴普護理院董事長文華介紹,該護理院集養老院、護理院和居家上門服務於一體,作為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護理院針對不同的老人需求提供不同的精細化、標準化養老服務,「健康的老人可以在這裡休閒娛樂,遇到小病小痛也可以在診室尋醫問藥;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齡老人,也可以在這裡享受貼心的醫養結合的專業服務」。
  • 右典照護:打造「社區居家一體化」養老新樣本
    作為一家專業的養老服務公司,山東右典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在醫養康養結合的社區居家一體化融合發展養老模式中,一直走在前列。社區+居家,在家門口安心養老11月10日下午,在濟南天橋區寶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入住在這裡的老人在活動室裡,有的圍聚在一起打撲克,有的和護理員聊天。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
    上官夏宇列舉了社區食堂的三大特點:從選址看,位於社區內部或周邊,租金成本比大多位於商業區的餐廳低很多;從客群看,面對的是社區居民這一相對固定的顧客群體,做的是「回頭客」生意;從定位看,口味更家常,環境、服務更注重親切實在。  同樣叫「食堂」,社區食堂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也有不同。社區食堂對外開放,雖有固定客群,但不限於這一客群。
  • 社區食堂,火了!創新性的市場化探索有哪些?
    從社區自辦到第三方運營管理 近年來,越來越多社區食堂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引入第三方運營商,其中既有具品牌影響力、多元化發展的專業團餐公司,也有政府引進並培育的專注社區養老的專業公司,主動進入社區餐飲並專注服務這一細分市場的公司也已出現。
  • 上海電視臺報導首家【長者智慧食堂】滿客寶樹社區養老食堂新標杆
    養老問題相應成為重要的民生難題,而養老問題千頭萬緒,吃飯問題當屬首位。為此,多數社區建立長者食堂,來緩解老人吃飯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多方面需求的增加,傳統「大鍋飯」式的服務已經無法滿足老人的就餐需求。
  • 事關咱的父母,臨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有了這些小目標
    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年底配建達標率達70%將市、縣(區)民政部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市、縣編制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把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和建設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2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
  • 小小的「一點」 大大的好事——灤南縣農村居家養老助餐「小食堂...
    2019下半年開始,灤南縣以「政府補一點、個人出一點、社會捐一點、志願者奉獻一點」的「四個一點」方式,在全縣探索推進農村居家養老助餐「小食堂」創建,有效破解了農村高齡老人「涼一口熱一口、飢一頓飽一頓」難題,用不起眼的「小食堂」,助燃升溫了社會大民生。就餐老人怎麼說?「過去我們老兩口咋吃飯?糊弄唄。早上熱熱剩粥,中午買倆饅頭,晚上能湊合就湊合,一天就這樣打發過去了。
  • 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北京平谷:「醫養聯動」破解農村養老...
    在衛健委接管建立醫養聯動模式後,安排了原中醫院護理副院長任院長、區醫院兩名護士長為副院長,建立了醫生一、三、五查房,為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對慢病老人給予用藥指導,醫生、護理部主任參與到老人健康評估之中等多項制度,切實發揮醫養聯動的專業作用,解決老人的醫療需求,接下來溫暖之家老年公寓將進行信息化改造。平谷區擬進一步推廣這種模式,接管馬坊鎮養老院和熊兒寨鄉敬老院開展醫養聯動工作。
  • 龍泉首家社區助老食堂,開啟養老新模式
    2020年10月10日,龍泉街道維普居家社區服務中心盛大開業,活動中心內設有書畫室、棋牌室、心理諮詢室、中醫館、孝親大講堂、助老食堂等功能室,為老人提供一個社區共建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期護理服務中心和田園式心理療愈示範基地。
  • 山西:吸引30萬北京天津老人到大同養老,打造北方養老之鄉
    這些重點工程分別是:市縣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全覆蓋工程到2020年,使市、縣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實現100%全覆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示範工程全省11個設區市和市轄區在2020年底以前建成至少2-3個具有示範作用的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和3-5個有示範效應的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到2020年,全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 「中央廚房+營養配餐」 養老食堂讓老人就餐便捷健康
    11月2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江北區華新街街道獲悉,該街道創新「黨建+養老」服務方式,由專業養老機構、國資機構、社區居民三方合作打造養老食堂,推出「中央廚房+營養配餐」新模式,讓老人就餐便捷健康。  東方家園社區是典型的老舊社區,30棟住宅樓內生活著8000餘名居民,老年人群體佔四成以上,其中獨居老人不在少數。
  • 社區小食堂:面積不大但用餐便利 有效解決周邊居民就餐問題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面積不大,但價格實惠、用餐便利,有效解決了周邊居民的就餐問題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圖①:在山東萊西市龍泉湖新村助老大食堂,老人們正在點餐。上官夏宇列舉了社區食堂的三大特點:從選址看,位於社區內部或周邊,租金成本比大多位於商業區的餐廳低很多;從客群看,面對的是社區居民這一相對固定的顧客群體,做的是「回頭客」生意;從定位看,口味更家常,環境、服務更注重親切實在。同樣叫「食堂」,社區食堂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也有不同。社區食堂對外開放,雖有固定客群,但不限於這一客群。
  • 惠民縣:互助型「孝善食堂」解決農村老人吃飯難題
    隨著老年人年齡增大、身體不便,買菜做飯成為居家養老面臨的難題。惠民縣皂戶李鎮康家堡村建起了「孝善食堂」,對五保人員和80歲以上老人免費開放,運營一年多來,村集體基本沒掏過錢,咱們去看看食堂運營的秘訣。
  • 各地試水「社區食堂」:家門口的食堂如何帶來便利、安全和美味?
    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群體的衣食住行越發引人關注,如何讓城鄉空巢、獨居、留守、高齡等一些生活有困難的老人吃飽、吃好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各地政府紛紛探索開辦社區、農村小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