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點」 大大的好事——灤南縣農村居家養老助餐「小食堂...

2020-12-17 灤南發布

一日三餐天天按照菜譜不重樣,早晚兩頓有稀有幹可口管夠,中午一頓葷素搭配吃飽為止,逢年過節還有特殊加餐;村裡75歲以上老人,願意自己打飯的,可以在餐廳圍桌進食,也可以自己端回家享用;行動不便的,志願者用保溫飯盒準時送進家門。這樣的場景,在河北省灤南縣的20多個村莊已經重複了一年,天天如此,風雨無阻、霜雪不變。

11月10日在小食堂廚房窗口,康中河村老人排隊領取晚餐。

這樣的飯食,每個老人在「小食堂」每天只需花費8元,如果加上政府補貼和愛心人士捐助,每人還能再少花1-2元。現在的6、7塊錢,即便在當地集市飯攤上能買點什麼?「也就夠吃一碗板兒面的,還不給加雞蛋」,11月10日,胡各莊鎮西胡各莊村76歲的吳國環告訴記者。

灤南縣地處冀東平原、南部瀕臨渤海灣,全縣57萬人口,60歲以上老齡人口佔到23.3%(遠超10%的老齡化國際標準),其中農村老齡、高齡人口佔絕大多數。面對我國城鄉社會老齡化、高齡化的快速到來,如何做好老齡、尤其是高齡老人居家養老工作,已經成為愈加緊迫的家國大事。2019下半年開始,灤南縣以「政府補一點、個人出一點、社會捐一點、志願者奉獻一點」的「四個一點」方式,在全縣探索推進農村居家養老助餐「小食堂」創建,有效破解了農村高齡老人「涼一口熱一口、飢一頓飽一頓」難題,用不起眼的「小食堂」,助燃升溫了社會大民生。

就餐老人怎麼說?

「過去我們老兩口咋吃飯?糊弄唄。早上熱熱剩粥,中午買倆饅頭,晚上能湊合就湊合,一天就這樣打發過去了。莊稼人,歲數大了,自己不願動、又不想麻煩兒子、兒媳婦,將就著吃飽就行了。哪有像現在呀,不光口味好,天天飯菜還沒重樣的時候,真是忒好了。」對比自己入夥就餐前後的變化,西胡各莊村75歲的張岐德老人對小食堂讚不絕口,「對這個事,村裡人誰不說好啊!不用孩子們操心了,自己還省事了,除了小食堂,誰家也不會天天炒倆仨菜,換著樣地讓你吃。老話兒常說百人難服一人心,政府操持辦小食堂這事,把這句話給倒過來了——一人服了百人心。」

「享福了」,付金枝老人摩挲著盛飯的雙層保溫飯盒說。

「除了共產黨,誰也做不到。」出了張岐德家,走進同是88歲的付金枝、張有德老兩口家,5年前患發半身不遂,每天只能坐在椅子上的張有德老人,聽著老伴付金枝不住聲地感嘆「享福了」,面部吃力地咕噥著心裡話。「剛開始我們倆都不信吃的這麼好,還有人給你頓頓飯菜送上門。都這個歲數了,又不是親的近的,誰還能總想著你呢!後來一看是真的,才信了。」摩挲著她和老伴盛飯菜用的雙層不鏽鋼食盒,付金枝大娘渾濁的兩眼泛出了淚光。

下午四點半左右,康中河村養老幸福院的餐廳裡,陸陸續續坐滿了大爺大娘,「開飯咧」,隨著幫廚志願者一聲招呼,老人們舉著碗盆,在廚房窗口前排起了隊。「這是大米粥,這是蒸餃,這是鹹鴨蛋,還有炒鹹菜」,不斷的盛菜重複聲中,老人們坐在桌前,開始了各自的當日晚餐。味道怎麼樣?記者從屜上用筷子夾起一個蒸餃,咬開看,裡面黃瓜韭菜雞蛋餡;嚼一嚼,有滋有味水靈靈。

志願者準時到小食堂操作間幫廚備餐。

「好吃吧?我都在這兒吃了5個多月了,胖了好幾斤。」85歲的曹桂蘭老人說,老伴兒前幾年去世了,剩下她自己,雖然孩子們每禮拜都給買好東西放進冰箱,可自己總是沒心情開火做,即使做了也是做一頓吃兩三天,「孤單唄、心窄唄,沒心情做,也沒心情吃。現在多好啊,老哥們姐們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熱熱鬧鬧,村裡書記常年操持著給變著花樣吃,忒好啊。」

志願者們怎麼說?

從食材購置到上灶烹製,從擇菜洗菜到擦洗炊具,從幫廚盛飯到外出送餐,灤南農村居家養老「小食堂」,能成為老人們的三餐依靠、心理港灣,不能不說說那些淳樸善良的無償志願者。

西胡各莊村小食堂讓養老服務中心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在西胡各莊,像張慧芳這樣的志願者已經有131人,她(他)們都是本村村民,大多年紀在60歲以下。「我父母都八十好幾了,身體又不好,老人自己做不了飯,我兩三年前就不上班了,在家伺候他們。從去年一開辦小食堂,父母就改吃小食堂的飯了,志願者都是把飯菜送到家來。這就等於把我解放出來,能重新回企業上班了。從那以後,我就用工餘時間也來做志願者了。」

帶著感恩的心情做志願者,張慧芳在輪值服務中,總是因為老人們對她的感激而感動,也從心眼兒裡願意長期志願下去。她說村裡現在有130多個志願者,大家都是提前排好輪值班表,一般每兩個星期到小食堂幫廚一天,主要是在廚房、餐廳幫著擇菜洗菜打掃衛生,並不耽誤日常工作和家務活兒。「不用別人提醒,到時候輪到誰誰就去小食堂。這個星期六又該我了」,張慧芳指著自己在日曆上畫的標記說。

西胡各莊廚師志願者郝俊軍展示小食堂各種食材

和張慧芳等輪值的志願者不同,64歲的郝俊軍、72歲的靳玉峰則是專職又不拿一分錢報酬的志願者,他們一個是掌灶的廚師、一個是上門送餐人。郝俊軍做過飯店二級廚師,家裡生活條件很好,自己還是閒不住,「只要老人們喜歡飯菜口味,我就一直做下去」;身板硬朗的靳玉峰,每天都騎著三輪電摩車,給9家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每天三趟9裡地,一家不落、風雨無阻」。

主管官員怎麼說?

「不算60歲、70歲年齡段的老人數量,我們縣80歲以上老人就有17000多名,而民政系統負責的3家養老機構只能接納1000來人,供需矛盾如此之大,農村養老問題怎麼辦?從居家助餐入手搞養老服務,運行花費咋解決?」灤南縣民政局長趙川波說,這也是2019年機構改革後,大家帶著「民政工作如何有新作為」的使命感,經過反覆分析測算,才形成了「四個一點」思路。即:民政局支持點,每個小食堂撥付2-4萬元啟動費,用於添置餐廚用具、裝修改造房屋;發動社會愛心力量捐助一點,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老人用餐個人出一點,每天交8元錢飯費;鄉裡鄉親辛苦一點,實行助餐志願者出義務工制。

每人每天8元入餐費,老人們能否承受?「我們認真測算過,他們每月有養老金112元,人均2畝的承包地流轉費,80歲以上老人每年還有三百、四百元老齡補貼,殘疾、散養五保、低保戶老人也各有相應補助,如果再加上兒女孝敬的,8元錢一點問題沒有。小食堂開辦起來後,縣財政又給每人單補一元,實際上老人們花費最高才7元。」

康中和村支部書記李新高介紹愛心捐助明細表。

這麼少的費用,飯菜質量為何還能保持這麼好?「實際上8元錢也就勉強夠買辦日用食材的,要想做到天天不重樣、頓頓可口有營養,大量的花費都被志願者的勞動奉獻和社會愛心捐助替換了。別的不說,目前光愛心捐款捐物累計就有50多萬元,每個小食堂帳面上都趴著額外費用呢。」

志願者為什麼都這麼自覺自愿?「首先是大家幫助的都是身邊父老鄉親,心存尊老敬老善心美德;還有就是大家都覺得誰都有老的那一天,自己今天趁著體力允許做志願者義務幫廚助餐,也是為自己將來老了,同樣也能在村裡享受這樣的養老服務。這就類似在『時間銀行』裡放了筆儲蓄,可以用自己的今天辛勞,換取自己的明天享受。」

解答完記者一個個問題,趙川波欣慰地說,經過一年來投入、管理上的不斷完善,小食堂創建工作已經擴展到20多個村,「四個一點」創建模式更加成熟可行,不僅解決了農村老人「吃不好飯」的問題,還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沒人陪」的問題,同時弘揚了道德風尚、和睦了鄉鄰關係。希望今後能把這種模式在解決農村居家養老方面固定下來,從國家層面給與專項創建政策補貼,「我們有決心在社會各界關心幫助下,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進一步縮小入餐老人年齡限制,通過3到5年的不懈努力,爭取小食堂實現全縣農村廣覆蓋,為鄉村振興增添一抹燦爛的夕陽紅。」

信息來源:中國農網 作者:孫維福

相關焦點

  • 灤南縣農村居家養老助餐「小食堂」見聞
    灤南縣地處冀東平原、南部瀕臨渤海灣,全縣57萬人口,60歲以上老齡人口佔到23.3%(遠超10%的老齡化國際標準),其中農村老齡、高齡人口佔絕大多數。面對我國城鄉社會老齡化、高齡化的快速到來,如何做好老齡、尤其是高齡老人居家養老工作,已經成為愈加緊迫的家國大事。
  • 灤南縣政協組織政協常委、委員視察養老助餐「小食堂」和養老機構!
    2020年7月1日上午,灤南縣政協組織政協常委、委員視察養老助餐「小食堂」和養老機構。參加視察的有縣政協副主席劉鬱紅,縣政協文史文衛科科長杜盛蘭以及政協常委、委員,陪同視察的有灤南縣民政局局長趙川波、主管副局長於煥臣以及相關各鎮領導。
  • 奉化「孝膳堂」打造農村老年人「幸福餐桌」
    在村(社)一級的基層居家養老服務中,辦好老年食堂,讓老年人「吃好飯」是最核心的問題。近年來,奉化區以「區級補助一點、鎮(街道)配套一點、村級補貼一點、老人支付一點」的四個「一點」為原則,大力引入志願服務,在全區推行運營實體化的惠民老年食堂,打造「孝膳堂」特色服務品牌。
  • 歷下區加快發展社區助餐服務,讓老年人食有所依
    會上,對全區養老助餐工作進行了總結,並邀請專家對助餐信息系統使用進行了講解,東關、千佛山、甸柳新村、建築新村等4個街道對社區助餐服務進行了經驗介紹。據悉,截至目前,歷下區已建成長者助餐站點45處,其中社區長者食堂17處,社區長者助餐服務站28處。實現了轄區老年人60歲以上可用餐,70歲以上有補助,每餐不少於「一葷兩素、一主食一湯」。
  • 事關咱的父母,臨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有了這些小目標
    2020年底前,力爭40%的養老機構能夠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周邊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支持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依託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和專業服務組織,將養老服務延伸到家庭,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規範化、多樣化、個性化服務。
  • 「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是啥?聽聽專業人士怎麼解釋
    8月27日上午,華商報記者在渭南市民政局關於渭南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渭南市委、市政府,力爭在2020年內新增20所城市日間照料中心、26所養老服務中心,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70%。新增220所農村互助幸福院,覆蓋率達到80%。
  • 社區小食堂惠及大民生
    老年食堂整潔清爽。在首批公示點位中,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是全區唯一一個老年食堂列入全市點位名單的社區。  據介紹,開展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是關心關愛老年人,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今年,全市將新增226個老年人助餐點,推動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規範化。目前,華陽街道正持續推進老年人日常服務工作,讓轄區老年居民晚年生活得更加舒心幸福。
  • 居家養老服務村村覆蓋
    為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巢化和留守老人就餐難等問題,幽蘭鎮以黨建為引領、居家為基礎,在全鎮29個建制村推行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南昌縣黨建引領農村養老服務建設的一個縮影。為解決農村留守困難老人養老難題,南昌縣委堅持加強對農村養老服務工作的全面領導,在養老服務設施規劃、項目建設、資源要素整合、日常工作管理中發揮黨組織作用。
  • 青海西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獲評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
    人民網西寧7月13日電 (陳明菊)7月4日,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揭曉,經過專家評審,「青海省西寧市:積極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圍繞需求」入選全國「優秀案例」。近年來,青海省西寧市按照「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的指示精神,圍繞青海省委「創造高品質生活」和西寧市委「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戰略部署,針對城市養老服務供需不對稱,服務內容單一等難點、堵點問題,積極打造特色養老服務,不斷提高困難老人和高齡老人養老服務的便捷性, 實現西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
  • 柯橋「暖心食堂」 讓老人「食無憂」
    作為王壇鎮沙地老年食堂的採購員,她每天要精挑細選適合老年吃的食材,「老年人牙口不好,喜歡吃冬瓜、小黃魚、紅燒肉等,我就根據他們的喜好賣菜。」據了解,老年食堂位於王壇鎮沙地頤養園內,每年由沙地村鄉賢會出資20餘萬元,為80周歲以上老年提供免費就餐服務,負責運營的是紹興市仁本家居服務有限公司。
  • 家家樂康:打造「V型」居家養老新模式
    這是家家樂康(山東)醫養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精心打造新東佳苑日間照料中心長者食堂助餐點,為轄區內的1000多名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重點解決特困、獨居、孤寡高齡、失獨、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吃飯難問題。
  • 山東榮成:依託「暖心食堂」 構建新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數據顯示,榮成市8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人2.9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0.1%,其中只有1150人入住養老院,佔比不足4%,96%以上依靠居家養老。這些老人有的因喪偶獨居或身體殘疾,吃飯沒有規律,一天甚至連一頓熱飯都吃不上。為破解居家養老吃飯難困局,據包希安介紹,榮成市建立「信用管理+志願服務+暖心食堂」模式,創新信用激勵政策,發動群眾參與志願服務,打造「暖心食堂」。
  • 智慧助餐 將老年食堂搬到長者「家門口」
    杭州餘杭街道山西園小區85歲的毛奶奶滿意地豎起大拇指,「感謝街道為我們老年人辦了好事!」  近日,餘杭街道「中心廚房」正式運行,不僅有營養套餐,還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每天上午11點,百餘份熱氣騰騰的飯菜被打包好,用專門改造的運輸車和特製的保溫箱送到了各個助餐點及需要上門送餐的老人家裡。  餘杭街道60歲以上老年人有1.8萬餘名。
  • 龍泉首家社區助老食堂,開啟養老新模式
    2020年10月10日,龍泉街道維普居家社區服務中心盛大開業,活動中心內設有書畫室、棋牌室、心理諮詢室、中醫館、孝親大講堂、助老食堂等功能室,為老人提供一個社區共建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期護理服務中心和田園式心理療愈示範基地。
  • ...享受免費居家養老 化隆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向農村和失能老人延伸
    養老設施配備齊全的三層大樓內,一些老人在康復訓練室鍛鍊身體,一些老人在棋牌室下象棋,大家拉著家常、有說有笑,一派其樂融融的場景。在一樓乾淨整潔的食堂後廚,青海嘉特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駐化隆辦公室主任趙文財,正與幾名工作人員忙著給老人們準備午餐。
  • 市北區:黨建統領推進養老服務發展 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新標杆
    區民政局緊緊依託福山老年公寓等專業機構的資源和管理優勢,在全市率先試點打造「浮山新區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積極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努力破解居家社區養老不到位的老難題,不斷增強區域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婺城提升改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85歲的張甘菊拍了拍坐在她身邊的老姐妹,屋內的老人看著電視上的廣告,你一言,我一語,這是琅琊鎮徐聯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日常景象。  走進徐聯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不大的門口,內裡卻布置得井井有條:裝有高清液晶電視的觀影室、休閒娛樂的棋牌室、溫馨雅致的休息室、整潔乾淨的老年食堂,還有排列著整齊圖書的閱讀室,佔地400餘平方米,寬敞明亮。
  • 臨海小芝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運營
    6月9日,臨海市小芝鎮羅上宅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運營
  • 服務越來越好 村裡安心養老(做好民生保障 改善人民生活②)
    核心閱讀 為了給農村老人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浙江寧波進行了探索:開辦老年食堂,讓老人就近吃上乾淨衛生、便宜豐盛的飯菜;將閒置的建築改造成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可享受健康食堂、慢病管理、康樂活動等各類服務;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依託數據信息和先進的技術設備,防止意外發生,讓老人的生活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