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免費居家養老 化隆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向農村和失能老人延伸

2021-01-08 青海普法

老人們在日間照料中心吃午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新年伊始,記者走進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的城西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向陽處的這座建築物,在冬日暖陽照耀下,顯得明亮而又溫暖。

養老設施配備齊全的三層大樓內,一些老人在康復訓練室鍛鍊身體,一些老人在棋牌室下象棋,大家拉著家常、有說有笑,一派其樂融融的場景。

在一樓乾淨整潔的食堂後廚,青海嘉特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駐化隆辦公室主任趙文財,正與幾名工作人員忙著給老人們準備午餐。大鐵鍋中翻滾的羊肉,飄散出陣陣香味;案板上是已經切好的洋芋塊、蒜苗、紅辣椒等,看上去光鮮誘人;餐桌上擺放的香蕉、葡萄、橘子等水果,更是讓人垂涎欲滴。

「目前,在化隆縣有100多名工作人員,負責為塔加藏族鄉、金源藏族鄉、甘都鎮等10個鄉鎮的2100多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每一個鄉鎮配備了一名站長,主要負責人員管理和日常數據的上報。」趙文財說。

韓它剛是沙連堡鄉服務站的站長,他所在的這個服務站主要負責加倉、陰坡、關巴灣等11個村的140名老人的養老服務。按照民政部門規定的服務標準,有9名工作人員上門為老人打掃衛生、做飯洗衣、照料生活等服務。還時常與老人寒暄陪聊,不定期測量血壓,並建立了詳細的健康檔案。

群科鎮黨委書記趙維榮告訴記者,年輕人都外出務工,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成了問題。化隆縣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揮政府購買服務的撬動作用,將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走深一步」,向農村和失能老人延伸,建立貧困居家老人護理服務制度,既解決了農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難,也有效解決了外出打工子女的後顧之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嘉特養老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切實為群眾解決了難題,也為基層社會綜合治理髮揮了重要作用,營造了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氛圍。」趙維榮說。

居家養老服務的啟動,滿足了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裡享受到專業化、標準化、便捷化養老服務的需求。

化隆縣民政局副局長李承珠說,去年2月份,化隆縣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方式引進了兩家養老服務公司,統一對17個鄉鎮人員做篩查,符合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5000餘名老人全部納入免費居家養老服務系統。

近年來,海東市一直把養老工作作為民政重點工作,努力探索具有海東特色的養老模式,建立起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來源:青海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上門護理,讓失能老人在家享受養老服務
    今年4月以來,得益於市民政局和市慈善總會共同發起的「桐鄉市中(輕)度失能居家老人上門護理服務陽光行動」,類似這樣的上門護理,已輻射至桐鄉各鎮(街道)60周歲以上重度、中度、輕度失能老人,成為2020年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社會福利設施提升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 政府購買、免費服務!瀋陽這些社區符合條件老人可申請居家養老服務了
    記者12月23日從瀋陽市獲悉,目前,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已在100個社區全面啟動,瀋陽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依託社會力量向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醫、助浴、助潔等為重點服務內容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或其監護人可通過試點社區的居民委員會向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
  • 烏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烏海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施...
    2020年10月10日  烏海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全面提升全市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和質量,根據《烏海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制定本實施辦法。
  • 讓失能老人享受居家溫暖 養老護理有「秘笈」
    因為種種原因,許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只能居家養老,對這類老人的護理可是一項技術活,其中有不少「秘笈」。12月16日上午,由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天貓個人護理行業、成人護理品牌愛舒樂共同發起的天貓「個護志願者」老人關愛計劃公益活動在渝北區龍塔街道辦事處舉行。
  • 事關咱的父母,臨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有了這些小目標
    由專業機構和服務組織託管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優先承接政府購買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按照魯政辦字〔2016〕22號和臨政辦發〔2016〕33號規定給予經費獎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全面建立居家探訪制度,面向獨居、高齡、經濟困難等特殊居家老年人開展關懷訪視、生活陪伴、心理諮詢、精神慰藉等服務。2020年底前,全市基本建立居家養老巡視探訪服務制度,實現90%以上老年人能夠享受在社會化服務幫助下的自助式居家養老。開展助老食堂試點。
  • 遼寧省批准瀋陽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為高齡空巢老年人服務《條例》規定,市和區、縣(市)政府應在地方留成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不低於百分之五十五的資金用於養老服務業,並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完善與養老相關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並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水平。逐步將居家養老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
  • 居家養老服務 暖進老人心坎
    2020年以來,紹興市柯橋區深入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啟動生活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從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助器具適配這五個方面入手,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質。「每位老人的身體情況、家庭環境不同,需要的適老化設施也不一樣。」
  • ...舉措促養老服務發展,到2022年底前 力爭所有街道都有社區養老機構
    並努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完成農村敬老院法人登記工作,完善養老服務設施,確保有集中供養需求的特困人員應養盡養。將地理位置好、設施較完善的農村敬老院發展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對農村居家和社區老人的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服務,並輻射到周邊村屯和農村養老互助點。到2022年,每個縣至少建有一所以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
  • 順利通過改革試點成果驗收 我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得高分
    本報訊 (記者 譚林麗 通訊員 向東)日前,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驗收結果揭曉,我區獲評「優秀」等次。記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我區成功入選改革試點地區以來,區民政局著力構建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新格局、重塑農村居家社區養老新體系、培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市場,有效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切實增強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以來,我區大力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工程,建設了11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29個社區養老服務站。
  • 居家養老服務村村覆蓋
    近日,住在江西南昌縣幽蘭鎮桃嶺村紅溪章家頤養之家的87歲老人胡木香笑著說。為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巢化和留守老人就餐難等問題,幽蘭鎮以黨建為引領、居家為基礎,在全鎮29個建制村推行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南昌縣黨建引領農村養老服務建設的一個縮影。
  • 新區將為特殊困難老年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
    12月18日,隨著新區彩虹城、棲霞、小橫路、文曲中心社區分別與中川鎮衛生院、新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棲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雅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秦川中心衛生院、西岔中心衛生院籤訂居家養老服務協議,標誌著新區居家養老服務全面開啟,新區養老服務工作將迎來一個全新的信息化優質化服務時代。
  • 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養老,我們在行動
    今年以來,埇橋區民政局探索社會養老新方式,對農村敬老院實行公建民營改革,累計投入資金500萬餘元,用於敬老院質量提升改造工作,至2020年11月,全區25個鄉鎮39家敬老院全部籤約,提前完成2020年底前全區鄉鎮敬老院公建民營全覆蓋的目標。通過公建民營運營的方式不僅提高了鄉鎮敬老院管理和服務水平,還擴大了服務群體,解決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護理需求,滿足不同群體的養老需求。
  • 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北京平谷:「醫養聯動」破解農村養老...
    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程度加深,各地養老壓力與養老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北京市平谷區為例,目前全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0.03萬,人口老齡化率為22.6%,遠高於城區,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療和看護問題困擾著老年人家庭。
  • 日照市互助養老:「星星之火」勢成燎原
    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張守英卻「轉了個彎」,同郭公正老人商量著,由她出面用這錢聘請平日裡就對這對父子十分照顧的貧困婦女陳淑芳擔任養老護理員,幫助照料老人一家。這樣,老人實現了「養老不離家、服務送上門」,護理員實現了「脫貧不離家、崗位送上門」,「脫貧」和「解困」兩大難題同步得到了解決。
  • 宅家養老 有你真好!澄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姜玉妹生活了一輩子的黃竹村,是澄邁縣的長壽村,村內70歲以上的老人有178人。  2020年,澄邁縣民政局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委託澄邁縣友善社工服務中心,以黃竹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依託,向全縣鋪開,為澄邁縣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保健、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
  • 新年上海老人收穫異地養老「紅包」 申城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
    徐先生被評定為2級失能,已享受上海市的長護險待遇。這對老夫婦說,此前住在上海養老機構在吳江開辦的分部,享受不到上海的長護險待遇。而現在,隨著長護險政策從上海延伸到長三角的養老機構,這直接為異地養老的上海老人提供了很大便利。「這樣一來,異地養老比以前方便多了,經濟負擔也更輕了!」在這家照護機構,有不少上海老人此前就選擇前往舒孝養老服務公司在吳江運營的分部養老。
  • 小改造大關懷 長樂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
    對此,航城街道通過與第三方養老機構禾康智慧養老產業有限公司合作,上門評估王婆婆的居住環境、自理能力等情況後,制定改造計劃,在她的衛生間設置了防滑墊、扶手等輔助設施,大大提高了老人如廁和洗浴的安全性。王婆婆的情況並非個例。目前長樂區仍有一定數量的特殊困難、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 長沙構建「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據巴普護理院董事長文華介紹,該護理院集養老院、護理院和居家上門服務於一體,作為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護理院針對不同的老人需求提供不同的精細化、標準化養老服務,「健康的老人可以在這裡休閒娛樂,遇到小病小痛也可以在診室尋醫問藥;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齡老人,也可以在這裡享受貼心的醫養結合的專業服務」。
  • @老年人,1月起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82歲老人徐柏年和73歲吳亞珍是一對夫婦,他們一同住在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瑞福長者照護之家,過年前後打算去蘇州吳江。82歲老人徐柏年和73歲吳亞珍是一對夫婦,選擇每年在上海和蘇州吳江兩地養老。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徐先生被評定為二級失能,已享受上海市的長護險待遇。這對上海老年夫婦說,此前住在上海養老機構在吳江辦的分部,享受不到上海的長護險待遇。
  • 家家樂康:打造「V型」居家養老新模式
    「一到飯點,老人們就都過來了,每天都很熱鬧。對於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我們也會送餐上門。」這是家家樂康(山東)醫養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精心打造新東佳苑日間照料中心長者食堂助餐點,為轄區內的1000多名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重點解決特困、獨居、孤寡高齡、失獨、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吃飯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