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4分SCI雜誌撤稿這麼多,還能投嗎?

2021-01-20 解螺旋


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


前段時間,解螺旋有先後提到兩位學術大佬被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誌撤稿(以下簡稱JBC),分別是撤稿9篇的俄亥俄州立大學腫瘤學教授Samson Jacob,與撤稿3篇美國肯塔基大學的腫瘤學教授Xianglin Shi。


左Samson Jacob,右Xianglin Shi


二者文章的被引用率不低,造假情節卻相當嚴重,比如大量原始數據造假,同一圖片在多篇文章使用,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使用。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JBC雜誌上被撤稿的造假嚴重文章已經累計不少了,而尚未被撤稿的文章肯定還苟藏其中,說不定還是高引用的文章。出現這種情況,手裡有篇估值三四分的文章,又考慮投這本雜誌的小夥伴就開始擔心了,還要不要投呢?


JBC雜誌的審稿接收也暗含著腐敗問題,比如Xianglin Shi在同一篇文章(Antioncogenic and oncogenic properties of Nrf2 in arsenic-induced carcinogenesis,2015年)中幹出一圖七用的事情,你沒看錯,是同一篇文章裡面同一條帶被用七次!雜誌社也確認了這件事。那這種文章是怎麼審稿通過的?各個編輯又是怎麼給放行的?關係戶?金錢打點?爽了三年,最終還是被捉住了。


那這種雜誌以後會不會出其他什麼么蛾子呢?比如被鎮壓、甚至被剔除,又或者其他的?


有這種想法的小夥伴,其實有點杞人憂天了,4分的JBC雜誌上雖然出現了一輪又一輪的撤稿小風波,過往也存在學術腐敗。但JBC終歸是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下面的老牌雜誌,圈子內的認可度可是不低的,它對待學術造假的態度,其實是較真而又嚴謹的,尤其是今年的嚴厲做法。


想投稿JBC是沒啥大問題的,下面我們關注一下它的數據:




JBC在2011年達到一個發文量的高峰,一年發表4000餘篇。而自2011年以來,雜誌每年的發文量都在遞減,一步下一個臺階,和許多雜誌的微漲恰好相反,正所謂兵者詭道也。


截止2018年10月初,JBC雜誌已經發表了1244篇文章,今年的發文量可能達到一個新的低峰。但不擴刊,就可以避免影響因子的下跌,迎來上漲嗎?




看看JBC歷年的SCI影響因子,這就比較有意思了,也是逐年微跌,和年發文量走勢一致了有種日漸凋零的感覺。


有的雜誌擴刊或縮刊,影響因子都在漲,而有些雜誌無論擴刊縮刊,影響因子都會跌。這不免會讓人聯想到令人尷尬的中國股市,關注全球經濟的你,當天晚上看美股跌了,第二天咱們大A股也跌了,而美股漲了,咱們依然在跌的路上。


JBC明年的影響因子會下4分嗎?應該不至於。咱們來計算一下:JBC在2016和2017年共發表3929篇論著和綜述,目前已經被引用了11800次,即時影響因子為3.003,預估JBC明年的分數大概在4分多。已經跌那麼多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微漲,就在沉默中消減凋零。



JBC雖然是周刊,但審稿時間不算快,一審大概一個月左右。當文章有幸被接收後,排期會比較靈活,這是周刊的優點。



JBC的OA版面費不算高也不算低。對於咱們非會員來說,以前是每頁需要95美刀,每張彩圖50美刀。



2018年1月之後改革了,彩圖不再收費,文章每一頁漲到105美元。



JBC的自引率並不高,4.5%左右。近兩年,國人在上面的發文比例達到14%左右,僅次於美國,呈上升趨勢。



JBC對待咱們國人的文章還是比較友好的,有合適的文章可以選擇一投。


投稿郵箱:tougao@helixlife.com.cn

相關焦點

  • 這本4分SCI雜誌的10位高級編輯,竟然集體辭職了!
    本覺得是一本不錯的SCI雜誌,可最近卻發生了件大事,或許該說是醜聞才對:出版社MDPI的領導為了make more money,強制要求旗下Nutrients雜誌的編輯們多接收一些質量不行、沒多少學術價值的水文
  • 拒絕「一稿多投」能救文學雜誌嗎?
    文學雜誌一向獨立運營,像這樣大規模聯合整治的舉措不多見,這說明它們的確很為這些事傷腦筋。抄襲不用解釋,大家都懂。「一稿多投」則是相對陌生的概念,指的是作者把一篇稿子投給多家雜誌的行為。「一稿多投」之所以要被禁止,是因為它打擊了文學刊物的原創性與首發性,理論上是知錯犯錯。「一稿多投」一旦被發現,作家就面臨身敗名裂的危險。
  • 既被撤稿又被定為學術不端!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
    我們現來分辨一下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發的區別,一稿多投顧名思義是一篇論文投稿給多個期刊,一稿多發則是同一篇論文在不同的期刊不同的時間發表出版。原則上這兩者的行為都屬於學術不端,但是後者的後果更為惡劣。打個比方,一稿多投 好比同時和好幾個對象談戀愛,最後哪個結婚算哪個。一稿多發 相當於同時和幾個人結婚,結婚對象相互還不知道,這是要受到法律懲處的。一稿多發被發現了大多是被期刊拉入黑名單,一稿多投了則是會被期刊撤稿,通報作者所在單位,作者單位還會給以處罰。
  • 這本3分期刊竟讓中國學術界全面淪陷?
    其次,ERMPS雜誌近期又撤稿了162篇國人學者的文章(199篇中重複37篇),這也是繼2017年Tumor Biology雜誌撤稿107篇以來,最大的一次國人文章撤稿。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大多為作者對論文的被質疑問題不予回應。據論文打假大佬Eliesbik分析,這些論文中,至少有100多篇論文的圖像來自同一圖庫,相同的圖像經過旋轉、鏡像、裁剪拼接、調色等,最後被放到不同的文章中。涉嫌嚴重造假,有論文工廠批量生產之嫌。
  • sci期刊版面費上萬嗎
    sci期刊分為oa期刊和非oa期刊,只有發表oa期刊才會向作者收取發表論文的版面費。版面費的收費標準,會因sci期刊不同而異,導致sci期刊的版面費有高低之分。那麼,sci期刊版面費上萬嗎?發表sci論文,作者選擇的是收取版面費的期刊,就要支付相應的版面費。版面費一般都上萬,有的可能十幾萬以上。不過具體收費多少還是要看目標期刊收費標準,不是所有sci期刊的版面費都上萬。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
    sci論文發表有失敗和成功之別,拒稿是失敗,那成功呢?發表sci論文過程中要經過多個步驟,什麼狀態下才算是sci論文發表成功了,我們要學會識別標誌。那麼,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是什麼?卷號和頁碼。卷號和頁碼,是sci論文發表成功的標誌。
  • sci期刊讓潤色還會退稿嗎
    sci期刊讓潤色還會退稿嗎?sci期刊讓潤色,說明論文寫作不達標,尚未達到錄用的標準。論文潤色後,解決了語言問題,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達到了錄用的標準。即sci期刊讓潤色不一定還會退稿,但有退稿的風險。當sci期刊讓潤色只是小修的程度,代表該篇論文基本上過關,只是語言上還存在小問題,需要進行潤色修改。作者應該根據審稿人的意見進行潤色修改,及時地提交潤色後的稿件。sci期刊編輯審核後,還會退稿的機率就會很低,基本上會被直接錄用。當sci期刊讓潤色是大修的程度,代表該篇論文語言上存在很大的問題,甚至有可能得重新。
  • 「讚美師娘」論文刊發期刊停刊整頓,主編撤職,再查4篇待撤稿
    在調查中另發現4篇論文存在部分內容與期刊定位不符的問題,已安排撤稿處理。南都此前報導:近日,一篇7年前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社會熱議。文章作者徐中民在寫作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過程中,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此事發酵後,《冰川凍土》聲明撤稿並致歉。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即時IF)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影響因子的文章中對影響因子的背景介紹。
  • SCI拒稿原因有哪些?被拒後還能挽回嗎?
    這的確令人沮喪,沒有成功投稿還是其次,主要是自己的研究想法和熱情無法被審查委員所認可,如果一直無法成功刊登甚至會懷疑自己做研究的能力。這個過程有長有短,全都取決於自己怎樣去處理情緒的問題,以及後續的改正進步措施。一、期刊拒稿原因1.寫作和組織技巧太差這方面的問題涉及到文章的格式,在此推薦一種常見的SCI期刊格式。
  • sci期刊投稿為什麼難
    發表sci期刊論文,要向sci期刊投稿,目的是把自己寫的文章提交到期刊編輯手裡,才有可能安排發表。但實際上,很多作者困在了sci期刊投稿上,導致不少文章無法發表。那麼,sci期刊投稿為什麼難?難點一:sci期刊不同,收稿方向有差異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所屬領域和側重方向,即一篇文章可投稿的sci期刊有多本,但不是所有。作者在投稿前,需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對sci期刊的方向,否則投稿是無意義的,因為sci期刊不可能錄用與本刊方向不符的文章,「拒稿」的結果已經註定。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sci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 SCI )。是1957 年尤金·加菲爾德(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的)在於美國費城創辦的引文資料庫。ssci就是人文社科領域的。這兩者是存在交叉的,不過發表論文是要遵循各自學科的性質的。
  • 這本4+分雜誌值得收藏!
    從投稿到接受2.8個月小結:從上述6篇文章來看,大部分文章在2.5-4個月接受,部分文章耗時較久需8個多月才接受。今年過去267天;1415×(365÷267)約等於1934篇六.近五年IFCitescore排名中等偏上,藥學排名在70%左右影響因子總體在4分上下波動
  • 研究發表一個月,就被光速撤稿
    這些文章都在最近被挖掘出來,並且相繼撤稿。這也是科學界長期以來一直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當一些研究結論在科學層面看似沒問題但是會帶來負面影響,傷害某一群體時,這種文章應該要被發表嗎?就這些年來科學界一些人士不斷深挖這類文章並要求撤稿的行動來說,這一問題的答案是不應該發表。
  • 預測: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作者 | 陳彩嫻編輯 | 青暮今天,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計算機系教授Gautam Kamath在推特上發文,談到ICLR 2021拒絕了三篇論文投稿,原因是:一稿多投。這三篇論文的作者將投稿至ICLR 2021的同篇論文也投到了AAAI 2021。
  • 關於scihub,一文就夠了
    Sci-Hub是居家旅行學術必備的神器,畢竟窮人比較多,而出版社太黑心。
  • 學術研究必知:論文在什麼情況下可能被撤稿?
    近年來,論文發表後被撤稿的事件越來越多被媒體報導,尤其是國際著名出版商接連發生大規模撤稿事件,更加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撤稿屬於期刊正常糾錯機制的一種。對作者來講,如果已經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存在錯誤或失誤,就需要及時公開說明並修正,這也是誠實守信、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的體現,科學本身就是在不斷懷疑、糾錯和自我修正的過程中得以發展的;對期刊來講,則需要及時去修正文獻,保證文獻的正確性。因此,首先正確客觀看待撤稿問題非常重要。但是,撤稿無論對於作者還是期刊來講,都是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會對作者、讀者和期刊產生不良影響。
  • sci論文發表要潤色,如何有效的潤色
    凡是未潤色過的sci論文,總是在發表過程中「栽跟頭」,成為一篇本很優秀的論文卻不能發表sci的常見原因之一。所以,發表sci論文的作者,千萬不能忘記「潤色」。那麼,sci論文發表要潤色,如何有效的潤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