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生跟男導師混才能更成功?研究發表一個月,就被光速撤稿

2020-12-26 木木西裡科技

圖片來源:pexels

「女性導師帶出來的女學生未來學術成就要更差,因此,女學生更應該跟著男導師成長。」這種觀點聽起來非常莫名其妙,但確實出現在了上個月《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文章出現後,立即遭到科學界廣泛批評,這篇文章也僅僅上線一個月就被撤稿。

一個月前,《自然·通訊》刊登了一篇描述導師-學生關係是如何影響學生科研生涯的文章,不到一天,這篇文章就在外網上掀起了批評狂潮,不少學者直接抗議這篇論文具有嚴重性別歧視和誤導行為,要求期刊撤下該稿件。

該文章現在已經被撤稿

在期刊編輯提出將對該論文進行優先審核之後,網上批評聲仍層出不窮,近日,期刊終於以「實驗方法存在嚴重錯誤」為由撤下了該稿件。究竟這篇論文得出了什麼結論讓眾多學者義憤填膺呢?

簡單來說,論文的核心觀點認為,年輕的女性科學家不應該跟著女導師做研究,因為這會影響她們的學術生涯,降低她們學術成功的可能。甚至論文作者還在文章中直接寫道,「現行一些想法認為導師和學生同性別能支持女性在學術界立足,但我們認為,對女學生來說,最好是選擇男導師,這樣她們才能在科研生涯中獲得影響力。」

是的,這一段話就直接出現在了論文結論中,論文在線發表後推特上就炸開了鍋,大家都對這一結論感到莫名其妙,各路大神也是開始間接嘲諷起了某些做統計學的研究者。華盛頓大學生物統計學家Daniela Witten在其推特中寫道:

我看這篇文章根本就沒什麼有關性別和導師關係的新認知,但它確實告訴我們,統計學界有義務教一下這些科學家什麼叫相關性,什麼叫因果性,什麼叫你搞混了兩者的關係。

推特上的各路批評和一些爭論

結論從何而來?

那麼這一驚人結論到底從何而來?首先這是一項由美國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計算機科學系領導的研究,其本身出發點是沒問題的,作者認為師生關係會對科研人員的生涯產生影響,這一點的確有以前的文獻支持,畢竟跟著大牛做實驗的確會更容易發文章,並且別人也更願意引用這些文章。但他們覺得之前很多結論都是建立在導師能夠管轄學生的時候得出的,這不足以說明這些學生脫離了這個環境會發生什麼變化。

於是作者就乾脆將過去100多年來差不多2億多篇科學論文數據集打包進行了算法分析,結果發現這些論文ru涉及大約300萬對導師和學生,其中分析的一個標準就是找到導師和學生共同署名的文章,以及學生離開導師後發表的文章。

到這裡都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作者比較過後發現,從引用率來看,如果年輕科學家和大牛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那麼這篇文章的引用率肯定是要高於平均水準的。不過,等他們成長為「高級科學家」之後發的文章就會出現分水嶺了。不過一開始,作者就給這個所謂的「高級科學家」下了一個很不科學的定義——將第一篇論文發表於至少7年前的研究人員全部算到這個群體。

然後,他們發現那些有著更多女導師的年輕科學家們成長為「高級科學家」之後,再發表的文章影響力會更低,而如果用引用率來當作評價標準時,女學生的受影響程度會更高,文章特意指出,受到女導師指導發表的文章通常引用率要減少18%。因此研究認為,現在推行女導師帶女學生,這樣反而會影響女學生未來的科研生涯。

圖片來源:pixabay

但是,這種結論是否完全靠的住又是另一回事了,畢竟除了上面所說的高級科學家分類純屬自行定義以外,很多分析方法都經不起推敲,例如研究直接將文章共同署名等同於師生關係,引用率等同於學術成功,這些都是只存在於該研究的主觀推測,而並非客觀事實。算上自定義的「高級科學家」,這就像是用了三個靠不住的論點支撐了一個結論一樣。

就論文署名上來說,當兩個人共同出現在一篇文章上時,並不代表他們倆就一定是導師和學生的關係,也許兩個人基本上沒有交流也說不定。而用引用率代表學術成功也過於單一,仿佛變相支撐了論文至上的觀點。

而往更深層次來說,大家可能很容易忽略的一個事實是,相較於女性,男性本身就會更喜歡引用自己的文章。《自然》新聞早在2016年就給出了這一結論,從1779年至2011年發表的150萬篇文章來看,男性平均自引率要比女性高56%,最近20年,這一數值甚至上升到了70%。

因此,如果將引用率作為判斷學術成功的唯一標準,那麼在得出結論之前就已經將性別偏差代入到了整個分析中。單單用引用率來判斷,甚至不用作者分析,也能想像得到女性的學術成就會要更低。作者在撤稿回應中也承認,單獨將女性拉出來評判是不合適也不應該的,研究原本應該更著眼於整個科學共同體。

存在歧視的文章

當然,無論該研究的分析方法是否靠譜,其得出的結論才是眾矢之的。在眾多科學家看來,就在大家都推崇性別平等,拒絕性別歧視的時候,這篇研究認為解決性別歧視的最好辦法是讓女學生不要跟女導師深造。

類似於帶有性別歧視、人種歧視的科研文章總是不經意地就會有一兩篇意外發表出來,例如201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深色皮膚和人類侵略性有關,同年還有文章指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會更有吸引力。這些文章都在最近被挖掘出來,並且相繼撤稿。

這也是科學界長期以來一直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當一些研究結論在科學層面看似沒問題但是會帶來負面影響,傷害某一群體時,這種文章應該要被發表嗎?就這些年來科學界一些人士不斷深挖這類文章並要求撤稿的行動來說,這一問題的答案是不應該發表。

對許多科學家來說,他們並不驚訝會存在這些容易引起許多人不滿的研究,但是他們很好奇這些文章究竟是如何發表的。作為審核的雜誌編輯為何會讓充滿攻擊性的文章上線呢?在撤稿觀察網給出的分析文章中其實能得出一定的啟示,文章指出出版刊物會帶有一定的雙重標準,他們也許會為了發表一些帶有導向的文章而忽略其不科學的部分。

而我們從這篇《自然·通訊》文章的撤稿理由中就可以看出研究者和出版界完全不同的想法,在撤稿聲明中,編輯表示並不是因為大家不喜歡這篇文章而撤稿的,單純是因為裡面的研究方法不靠譜、經不起推敲才決定撤回稿件。「如果結論有效並且證據堅實,即使爭議性很大,我們也會將其分享到研究群體中,這樣大家可以互相爭論並且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言下之意就是,如果這篇文章的分析方法很靠譜,撤稿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撤稿聲明指出,如果只是有讀者對結論感到不適是不會撤稿的。

期刊的評判標準可能會長期存在這種問題,因此科研界或許難以完全避免出現類似的歧視性文章。但這種做法,對期刊的負面影響可能是很長遠的,這篇論文出現後,已經有研究者表示不會再審閱《自然·通訊》的文章。就像撤稿觀察網分析的一樣,期刊希望科學家相信他們發表的內容,但每一次其中出現嚴重錯誤時,讀者對這本期刊的信任度都會削弱,而一旦它們選擇不撤回這類文章,這份信任就可能會消失殆盡。#木木西裡#

內容來源:環球科學

令英國「大驚失色」的新冠病毒變異,是怎麼回事?

F5000、F1000傻傻分不清:看這裡

這篇Nature Chemistry一旦臨床使用,將徹底改變癌症治療的方式!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學術研究必知:論文在什麼情況下可能被撤稿?
    近年來,論文發表後被撤稿的事件越來越多被媒體報導,尤其是國際著名出版商接連發生大規模撤稿事件,更加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撤稿屬於期刊正常糾錯機制的一種。對作者來講,如果已經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存在錯誤或失誤,就需要及時公開說明並修正,這也是誠實守信、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的體現,科學本身就是在不斷懷疑、糾錯和自我修正的過程中得以發展的;對期刊來講,則需要及時去修正文獻,保證文獻的正確性。因此,首先正確客觀看待撤稿問題非常重要。但是,撤稿無論對於作者還是期刊來講,都是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會對作者、讀者和期刊產生不良影響。
  • 艾森克論文60年後被撤稿,暴露出心理學研究怎樣的弊端?
    至此,作為世界頂級心理學家之一的艾森克,幾十年前就已經發表的論文竟然被接連撤稿13篇,被指存在疑問61篇,其中部分論文甚至發表於60年前。在心理學界如此重量級的人物,數量如此龐大的論文被撤稿和被質疑,不啻於一場人為製造的大地震,震驚了全球。
  • 「讚美師娘」論文作者否認吹捧導師:有更深層次含義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郭懿萌)一篇發表於7年前的論文,將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推上風口浪尖。論文題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其論據則是「以導師程國棟院士夫婦「的事跡為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描述了他們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
  • 「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論文作者自稱「有更深層含義...
    ▲涉事論文對導師和師娘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示。論文截圖核心期刊 《冰川凍土》決定撤稿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有網友評論上述論文為「2020年第一篇神論文」,認為其開創了一種新的研究範式,即在「拍導師馬屁」過程中,生發出一種學術理論,論文本身的學術性受到質疑。
  • 吹捧導師「神論文」後續:導師引咎辭職,中科院成立調查組
    圖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 書味香芥末堆1月13日訊  近日,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導徐中民,於2013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了輿論關注。因此,輿論的爭議點包括:第一,徐中民在論文中「吹捧導師」,研究內容和核心期刊的定位並不符合。第二,該論文在文中標註,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但論文研究內容是否符合基金會資助要求,也需要相關責任方調查審議。目前,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稱將儘快成立調查組,認真調查相關問題。
  • 中國留美博士疑遭導師學術霸凌自殺,導師事後用死者PPT演講
    從陳慧祥自殺前發給實驗室其他學生的郵件來看,事件起因是,一篇文章投中了業界頂級會議,但這篇文章因實驗設計、數據等方面存在較大漏洞,無法自圓其說,陳的導師李濤教授卻不同意撤稿,然而,發表造假論文可能會影響陳慧祥今後在學術界的名譽。在這封郵件裡,他寫道,「我反覆考慮到了所有情況,覺得真的無路可走,所以我通過自殺的方式來彌補我的過失。」
  • 「讚美師娘」論文刊發期刊停刊整頓,主編撤職,再查4篇待撤稿
    備受關注的核心期刊登「論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有了最新進展。1月26日,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發布關於《冰川凍土》發文不當問題的核查及處理情況的通報。處理意見顯示,自2020年1月起對《冰川凍土》進行停刊整頓、免去程國棟《冰川凍土》主編職務;免去沈永平《冰川凍土》專職副主編職務並調離期刊編輯崗位。在調查中另發現4篇論文存在部分內容與期刊定位不符的問題,已安排撤稿處理。南都此前報導:近日,一篇7年前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社會熱議。
  • 本科發表期刊多少錢成功發表後付費*
    本科發表期刊多少錢成功發表後付費*所有的編輯均是他們各自領域的專家學者。核心期刊網「文章輔導」團隊,就確定了自己的服務宗旨:誠以為基,為您及時排憂解難。打造專業的期刊期刊發表服務平臺。聯繫相關期刊單位進行審核,與本站合作的省級、、核心期刊均帶有國內刊號CN、國際刊號ISSN雙刊號,碩、博士20多人。
  • 學術圈造假之王的戲劇人生,212篇論文183篇被撤稿
    學術造假在圈內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歷史上的騙子更是數不勝數,但你能想到一個人發表了212篇論文,最後被撤稿竟然高達183篇,堪稱學術界造假之王!他就是日本麻醉醫生藤井善隆!其研究領域是用於治療手術後經常發生的噁心和嘔吐的藥物臨床試驗。1991年博士畢業,1993年開始編數據,到2012年東窗事發,一共發表了212篇論文,其中183篇被發現完全是偽造的,一個人就佔了從1980年到2011年撤稿總篇數的7%。
  • 核心期刊科研論文成「導師愛情故事」?作者回應:自然科學家需情感...
    1月12日下午,涉事期刊《冰川凍土》編輯部已正式回應,承認刊發前審核不嚴,將對該文撤稿,並鄭重致歉。▲《冰川凍土》是中國百強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師娘現在儘管年齡已大,但風韻依然高絕,形象更顯雍容華貴。在師娘的優美中潛伏著女性的大道之美,這遠遠超過了她的外表形體美。」
  • 海報直擊丨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上核心期刊引爭議 冰川...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月12日訊(記者 張穩)近日,一篇發表在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上的生態經濟學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大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引發熱議。12日下午,《冰川凍土》編輯部發布撤稿聲明稱,經報編委會審核,決定對該文撤稿。
  • 中文期刊開啟學術嚴打模式,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被中文期刊撤稿
    例如中文期刊《福建茶葉》在進入北大核心期刊後,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翻倍,而且幾乎涉及各行各業,各類灌水論文讓很多人如願獲得職稱的提升,因此當出臺限制國內科研人員發表SCI論文規模,鼓勵發表國內中文期刊時,在國內科研圈中的反對聲也有很多,畢竟大部分科研人員不希望自己努力辛苦做出的研究和大量灌水的論文混雜在一起,就像把一顆明珠丟進沙漠中一樣。
  • 「工作無法重複」,諾獎得主撤稿Science論文
    ●  ●  ●2020年1月2日,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教授Frances H. Arnold撤掉2019年5月份發表在 Science 的一篇論文,原因是原工作無法重複。當天,Arnold在推特上發表公開道歉信:「承認是痛苦的,但這樣做很重要。我向大家道歉。當這篇論文提交的時候,我有點忙,沒有把我的工作做好。」 [1]選擇性功能化惰性C-H鍵是傳統合成化學的一大難題。
  • 廈大教授「誘姦」女學生的真問題
    所謂「誘姦」,暗含扭曲的師生戀大陸對於成年人合意性交,並沒有所謂「誘姦」概念早在今年6月23日,就有一名廈大考古系學生汀洋,在微博上聲討考古系教授吳春明,在她發表的網帖《考古女學生防「獸」必讀》中,把她與吳春明之間發生關係定義為「被引誘」。
  • 還以為光速是最快的?科學家:這4種現象跟光速比,堪稱「瞬移」
    如果物質超越光速,事物是非將會顛倒其實要理解這個結論很簡單,我們來舉一個例子。比如一顆子彈飛行速度若超過了光速,那麼在你看到一個人扣動扳機之前,子彈就已經殺死一個人了,也就是說結果出現在了原因的前面,若這樣的場景出現在你眼前,你還能接受嗎?
  • 最新研究:無法測量單個方向的光速
    光速似乎是恆定的。愛因斯坦發現問題在於假設空間和時間是絕對的,光速可以變化。相反,如果假設光速是絕對的,則空間和時間必須受相對運動的影響。這是一個激進的想法,但是每次光的恆定速度測量都支持它。但是,幾位物理學家指出,儘管相對論假設光的真空速度是一個普遍常數,但它也表明速度永遠無法測量。具體而言,相對論禁止測量光從點A傳播到點B所花費的時間。
  • 畢業生舉報導師剽竊其畢業論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昨天,一個畢業生在微博上舉報其導師剽竊她的畢業論文在期刊上發表,雖然報導說導師已經道歉,但還是引起了熱議。事情發生在鄭州中原工學院商務學院,該學院一畢業生實名舉報其導師抄襲其畢業論文,未經允許發表到期刊上去,複製比達到90%。當事人稱,目前事情已經解決,老師已向她道歉,也要求期刊撤稿。學校稱領導在處理此事。
  • 贊導師與師娘論文作者被處理,將追回項目已撥資金
    今年1月,徐中民曾因2013年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被公眾熱議,論文中徐中民用大量篇幅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並標註為獲資200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之一。
  • 山東齊魯衛生健康傑出青年5成文章被質疑,3篇已撤稿,3篇已勘誤
    郭紀偉,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研究實驗室主管技師,2015年博士畢業於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要從事人類腫瘤相關疾病的研究並有重大發現,特別是在表觀遺傳靶向治療肺癌方面,在國際上首次發現RNA甲基化修飾通過YAP分子影響肺癌生長和轉移的分子機制。
  • 中國旅美學者成功地使光脈衝群速度超過真空光速300多倍
    東方網7月26日消息:中國旅美科學家王力軍與他的兩位同事最近利用銫原子氣體的反常色散現象,成功地在實驗中使雷射脈衝群速度達到真空光速的310倍之多。這一現象表明光波群能以「超光速」傳播,但與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則並不矛盾。王力軍等人的成果在2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後,引起世界科學界的關注,很多國家的媒體紛紛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