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公布「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布」民調結果顯示,臺灣人認同感是67%。自2014年臺灣社會爆發太陽花學生運動以來,臺灣人認同曾達60.2%,其後每年臺灣人認同逐漸下降,現又增高,這與臺灣社會反中政治氛圍有關。總體而論,臺灣人認同呈上升趨勢、雙重認同及中國人認同呈下降趨勢。然而,臺灣民眾固然在中國人認同上下降,臺灣人認同上升;但對中華民族認同與臺灣人認同相輔相成,並無衝突之之處。同時,臺灣人認同並不完全意味著支持「臺獨」比例依然一樣高。
首先,大部分臺灣民眾原具雙重認同與中國人認同,但因本土化、民主化過程強調臺灣主體性,致臺灣人認同上升。1992年時臺灣人認同僅為17.6%、中國人認同為25.5%、雙重認同高達46.4%;1995年認同自己為臺灣人的比例25%,首度超越自認為中國人的比例20.7%、雙重認同為47%。1996年李登輝當選首任民選臺灣領導人,臺灣人比例上升24.1%、雙重認同上升至49.3%、中國人認同17.6%。
換言之,臺灣人認同提升不是自民進黨執政開始,而是從李登輝執政開始推動一系列本土化、自由化及民主化改革;尤其李登輝在 「一個中國」政策變動,歷經 「一個分治的中國」、 「一個中國指向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及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此皆導致臺灣人認同上升,但此時期雙重認同將近半數, 「中國國民黨」執政不會自己否定自己不是 「中國人」。
其次,從臺灣民眾國族認同變遷來看,臺灣民眾同時具有臺灣人與中國人認同本無爭論,但在教育政治社會化過程中 「去中國化」,降低雙重認同。例如1992年民意調查結果時具備中國人認同及雙重認同總共有71.9%;1995年臺海危機雙重認同仍有67.7%;即使1996年首任民選臺灣領導人時,雙重認同仍高達67%。而臺灣民眾的身分認同及國族認同,逐漸成為敏感的政治議題,這與臺灣本土化運動及主體意識發展有關。無庸置疑是,長期以來,臺灣歷史與公民課綱調整,透過教育的政治社會化效應,逐漸改變部分臺灣民眾的身分認同與國族認同觀。
2000年民進黨籍陳水扁當選臺灣領導人,首次政黨輪替,臺灣人認同比例升至36.9%、雙重認同仍維持至44.1%;2008年國民黨籍馬英九當選臺灣領導人,此時期臺灣人認同攀升至48.4%、雙重認同略有下降為43.1%;2014年爆發反服務貿易太陽花學生運動, 「九合一」大選國民黨慘敗,臺灣人認同高達60.6%、雙重認同下降至32.5%、中國人認同下降至3.5%。從陳水扁到馬英九執政,可謂是臺灣人認同增加、雙重認同維持三至四成間。
複次,隨藍綠不同政黨執政,臺灣人認同變化受 「去中國化」及 「再中國化」影響。例如2000-2008年陳水扁執政期間,推動一系列 「去中國化」等 「漸進式臺獨」政策,兩岸關係陷入對立與緊張、敵對狀態,甚至頻臨戰爭邊緣風險;2008-2016年期間馬英九執政實施一系列 「再中國化」政策,承認 「九二共識」、中國人認同,但已無法遏制臺灣人認同攀升、雙重認同下降趨勢。2014年時,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比例達到最高點60.6%,認為兩者皆是的雙重認同佔32.5%,之後2014-2018年間認同自己是臺灣人的比例開始下降。這主要是爆發太陽花學生運動,臺灣社會倡議反中論述及反中路線揚升暴漲。
再者,蔡英文執政期間臺灣人認同變化,先降後升,但仍未穩定固化充滿變動性。2016-2020年蔡英文執政期間,臺灣人認同分別是58.2%、55.5%、54.5%、56.9%及60.7%,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自2019年香港爆發反逃犯條例修正風波拉高反中意識,臺灣人認同再度增長;至於雙重認同分別是34.3%、37.0%、38.2%、36.5%及27.5%歷年新低。雙重認同在2016-2018年持續增長,2019年香港爆發政治社會抗爭及2020年臺灣「大選」反中聲浪,降低雙重認同。總體而論,臺灣人認同呈現五成穩定狀態,既認同中國人及臺灣人雙重認同為三成,中國人認同低於一成內。換言之,具廣泛中國人認同達四成左右。
最後,藍綠不同政黨執政,臺灣人認同變化產生 「鐘擺效應」,但臺灣人認同不等於臺獨認同。蔡英文執政初期2016-2018年期間,雙重認同提高、臺灣人認同反下降、中國人認同上升;但在2019-2020年期間,雙重認同下降、臺灣人認同增加、中國人認同下降。對比馬英九執政時期臺灣民眾認同變化,則是中國人認同、雙重認同下降,臺灣人認同增加。陳水扁任內下降比例最高的是純中國人認同,雙重認同比例幾乎沒有改變;馬英九任內主要下降的是雙重認同。
此顯示臺灣社會藍綠政黨執政對國族認同變化,呈現出周期性 「鐘擺效應」。值得關注是,蔡英文執政期間卻出現以2019為分界線,在其執政期間呈現臺灣人認同先降後升,雙重認同先升後降、中國人認同先升後降,此種趨勢是否進一步固化或衰退,影響著兩岸人民間國族認同。這也凸顯臺灣人認同尚屬一個變化過程,離心力與向心力俱存。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弔詭的邏輯,調查長期性生活在臺灣社會的人是否具有臺灣人認同,豈非矛盾乎。而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認同臺灣人比例高達67%,政黨偏好民進黨36.8%,偏向「臺灣獨立」27.5%。這顯示認同臺灣人比例高於認同民進黨比例,認同民進黨比例高於支持「臺獨」比例;是故,認同臺灣人身份未必贊成「臺獨」,支持民進黨者也未必是主張「臺獨」。若干將臺灣人認同比例升高,就是等於「臺獨」意識高漲及支持「臺灣獨立」說法,其邏輯並無法成立。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