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認同」率創歷史新高,「天然獨」時代到來,蔡英文贏了?

2020-12-13 你不知道的臺灣

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近日公布2020上半年的「統獨、國族與政黨調查」數據,偏好「獨立」、臺灣人認同與民進黨支持率都創下新高。

「統獨」立場部分,高達35.1%民眾偏好「獨立」,相較2018年的20.1%,成長15個百分點;國族立場部分,則有67%的人自認為「臺灣人」,僅27.5%的民眾持雙重認同,對比兩年前的54.5%和38.2%,變化不小;政黨支持率部分,民進黨更是大幅成長到36.8%,直逼中間選民的37.8%,遠遠甩開國民黨的15.8%。

民調結果似乎反映,臺灣民眾歷經2019年民進黨啟動「抗中保臺」選戰的衝擊、蔡英文2020大選創下817萬高票紀錄,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動輒6、7成的施政滿意度,許多人認定民進黨將長期「執政」、「天然獨」時代已經來臨,臺灣將走向「獨立」的道路。

不過,這樣的看法其實只是受限於所謂「歷史高峰」的概念,因為從整體來看「統獨」立場,即使是巔峰數據,其實也只僅有1/3的人支持「臺獨」,高達2/3的比例不支持。也就是說,即使綠營透過「國家機器」和大量推播平臺,以及在疫情的保護傘下,支持「臺獨」的比重仍是少數,絕非臺灣主流民意。

其次,雖然說臺灣人認同高達67%,讓蘇貞昌說出「臺灣人認同臺灣是天經地義」。但民意結構中的「維持現狀派」仍佔多數,達52.3%的比重,比例雖有所縮減,但仍然超過半數,就可以看出國族認同結構與兩岸「統獨」立場結構未盡相同,並未如綠營論述般,臺灣人認同增加,就代表「臺獨」時代的來臨。

調查結果顯示,67%的臺灣人認同與38.2%「獨立」支持者,前者高於後者接近30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推論,即使是綠營歡呼臺灣人認同提高,支持「獨立」者仍然並非多數,這無疑是打臉了民進黨所謂的「天然獨」論述。很顯然,並非所有自我認同為臺灣人者都支持「臺獨」,「天然臺」的說法,或許更為貼近真實社會的脈絡。

不少論者也將臺灣人認同與偏好「獨立」者的比例增加,視為世代因素。也就是說,此次兩者的比重之所以增加,來自於新舊世代的汰換。

但事實上,國族與「統獨」偏好,在2018至2020年確實發生劇烈變化,然而臺灣人認同與偏好「獨立」者的成長比重,其實是高於首投族比例不少的。以數字來看,在這3年內,臺灣人認同增加12.5%、偏「獨」者增加15%,但首投族的比例約摸只有5%。也就是說,此次臺灣人認同和偏好「獨立」之所以創下歷史新高,其實更可能是受到時事與大環境改變的影響,而非來自於人口世代變遷的因素。

民進黨確實已取得空前優勢,不僅完全「執政」,政黨支持率更是高於國民黨將近2成比例。在國族光譜上,臺灣人認同高出雙重認同約摸4成。但即使如此,臺灣社會仍然不支持民進黨的「臺獨」路線,原因可能很複雜,「臺獨」的風險太高、臺灣文化的和平取向、大陸經濟發展帶給臺灣的機會、臺灣的中華文化底蘊、兩岸的文化一體感等,都是可能因素。

就現實的角度來看,貿然宣布「臺獨」勢必引發戰爭,全國兩會後召開《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紀念活動,就在傳遞這個政治訊號。大陸果斷處理香港問題,是更明確的另一個政治訊號。固然,臺灣人認同可以突破新高,可以高度支持民進黨,但面對戰爭與和平的抉擇,臺灣的民意趨向就變得保守,寧可選擇和平。要和平,「臺獨」就不會是選項。

大陸不能誤判臺灣民意,不能誤信綠營的論述,認為臺灣社會偏向追求「獨立」。誠如前述,「臺獨」目前的高峰是來自於中短期的時事因素,不僅沒辦法改變維持現狀派多數的結構,更非臺灣民意的長期現象,有可能隨政治環境變化而擺蕩回歸。

大陸應當對臺灣追求和平穩定的社會本質有信心,綠營所謂歷史巔峰的「臺獨」支持,其實仍是社會少數,維持現狀才是臺灣社會的共識,這才是民進黨翻也翻不過去的現狀。現階段,兩岸當局應相互傳遞善意訊號,累積互信,民間學術單位與媒體亦應突破困難,開啟對話,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創造機會。

本文為臺灣《中國時報》社論,原題為《「天然獨」魚目混珠「天然臺」》

相關焦點

  • 自誇「臺灣軍費4年一再創歷史新高」,蔡英文想幹什麼!?
    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2月3日,蔡英文接受「全美議會交流理事會(ALEC)」頒贈「國際領袖先鋒獎」,並通過視頻參加頒獎活動。她聲稱,「永遠不會停止追求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也不會對臺灣的安全有任何妥協」。
  • 一圖看懂臺灣選舉 19個政黨217人參選創歷史新高
    19個政黨217人,歷史新高11日當天除了會選出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外,還會選出113名「立法委員」:區域「立委」73名,原住民「立委」6名,不分區「立委」34名。臺灣「立法院」在2005年將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即選民需要投兩票,一票投區域「立委」,一票投針對政黨的不分區「立委」。區域「立委」由本區投票數最多人當選,不分區「立委」投票是由得票率達到5%以上的政黨按照其得票比率分配當選名額。
  • 臺媒痛批課綱加日本人文章:蔡英文你是日本人嗎
    把自己推向日本,當日本人會更有「臺灣主體性」嗎,蔡當局要不要把日語也列為「母語」? 報導稱,《七星墩山蹈雪記》文字到底有多美?美到寧可捨棄自己歷史源流中的作者?要教臺灣文學,先輩作家多不勝數,要教日本文學,《源氏物語》不是現成的經典?但總不會把日本文學納入「國文」吧? 報導認為,別的不說,臺灣過端午節還在划龍舟吃粽子,屈原不冷僻吧?
  • 臺灣威力彩開獎 一人獨中30億元新臺幣創史上新高
    臺灣威力彩開獎 一人獨中30億元新臺幣創史上新高 (1/2) "← →"翻頁
  •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這場選舉蔡英文取得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高票,年輕世代傾巢而出是主因。大肆推銷「芒果乾」之餘,蔡英文把「抗中保臺」的氛圍與想像炒作到了極致。這讓她能夠動員「天然獨」踴躍投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於是,仗著大勝的氣勢,蔡英文在勝選感言中表現強硬。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執政中,蔡英文不僅會拒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倡議,也不會說出承認「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
  • 創下歷史新高,這是蔡英文「不能說的秘密」
    近日,臺灣地區「主計總處」發布了一則報告,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從1.56%大幅調升到2.54%。蔡英文對這個數字也是多加吹捧,但是有知情人透露,這則數據背後隱藏著蔡英文不能訴說的「秘密」。另一半原因引人深思 蔡英文把今年經濟增長非常穩健的功勞,歸功於「防疫工作」十分出色。但是防疫工作做得好,也只是經濟增長的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是蔡英文「不能說的秘密」,有經濟學者分析,臺灣經濟增長的大部分來自出口貿易。
  • 臺灣2020年對大陸出口創歷史新高 佔總出口額43.9%
    臺灣2020年對大陸出口創歷史新高。(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1月9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8日公布進出口統計,2020年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5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4.6%,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3.9%,不僅規模創歷史新高、依賴程度也來到新的高點。
  • 臺媒:「天然獨」世代走上舞臺 但臺灣從未擺脫「中國」
    一些小青年以當今的「抗中」情緒將國民黨、外省與大陸直接綁在一起,忽視了前人所經歷的時代變局,以自己的歷史觀度這些老人家──最後,下了一個「又一個跟不上時代的老人家之評價。在對岸,當大陸年輕人看見國民黨老一輩時,也會打趣說「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已經沒有錢」。很難設身處地想,老國民黨人在當今情況下究竟有什麼慨嘆,是時勢如此呢、還是有些時不我予?
  • 2020年臺灣選舉,蔡英文雖然贏了,可臺灣卻輸了!
    筆者認為,蔡英文能夠成功連任主要還是臺灣民眾錯誤的判斷當前形勢從而產生錯誤的行為,因為蔡英文在競選期間大力鼓吹已經獲得美國的支持,這也使得臺灣民眾最終做出錯誤的選擇,這也是蔡英文連任之後被臺灣民眾所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臺政客:「天然獨」世代即將結束 「天然統」世代來了
    楊世光。圖源於臺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黨2020參選人楊世光表示,臺灣「天然獨」的時代快結束了。因為現在12歲以下的孩子們每天看的是大陸的漫畫、電視劇與明星,聽的是大陸歌曲,他們將是「天然統」世代。楊世光指出,他可以理解臺灣「天然獨」世代的心情。八零年代出生的世代大量暴露在臺灣的發展遠比大陸進步的教育環境裡,但事實上卻見證大陸的經濟與發展追上、甚至超越臺灣。
  • 「臺灣認同」不等於「臺獨」:民意調查中臺灣人認同變遷與迷失
    而臺灣民眾的身分認同及國族認同,逐漸成為敏感的政治議題,這與臺灣本土化運動及主體意識發展有關。無庸置疑是,長期以來,臺灣歷史與公民課綱調整,透過教育的政治社會化效應,逐漸改變部分臺灣民眾的身分認同與國族認同觀。
  •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編輯:凝冰臺灣2020年的選舉,蔡英文連任,出人意料地獲得了高票,主要是得到年輕人的支持。蔡英文選舉的時候主打「抗中保臺」牌,製造「芒果乾」的恐慌,「天然獨」紛紛投票力挺,她才取得了這場選舉勝利。在宣讀勝利宣言的時候,蔡英文表現出來十分強硬的態度繼續「反中抗中」,這讓很多學者對臺灣未來4年,兩岸關係的前景擔憂,接下來肯定會持續僵化。「天然獨」根本不在乎「悶經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天然獨」根本不在乎「悶經濟」?
  • 「教育改革」是黑手,30年來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天然獨」
    「教育改革」是黑手,30年來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天然獨」 2020-01-17 09:24:46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說:「臺灣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臺灣,臺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評論指出,「民主就是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的說法,其實是將「臺獨」勢必造成的臺灣災難,推給2300萬人。  由2300萬人「決定」看似民主,其實與蔡英文說的「年輕人天然獨」如出一轍。
  • 從這三份兩岸民調看見臺灣民眾內心真實的想法
    (「急獨」21%r加「緩獨」14%)臺灣民眾希望搞「臺獨」創十年調查新高;反觀臺灣民眾支持統一者僅佔10%(緩統7%加急統3%)皆創十年調查數據來新低。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為了對抗大陸置兩岸和平於不顧,不斷的追加臺防務預算2020年度高達近4000億新臺幣創歷史新高,花大筆臺灣同胞的血汗錢向美國繳交保護費購買過時的武器,並在島內塑造一種「臺美盟邦」假氛圍,讓臺灣同胞認為萬一臺海衝突美國必定會來幫助臺灣,依據東森新聞雲民調高達55.7%臺灣民眾支持「美軍駐臺協防臺灣」,同時更高達60.4%臺灣民眾支持蔡英文當局此刻儘快促成
  • 臺灣取得傲人成績,大陸的功勞被忽視,蔡英文為何不敢說真話?
    作者:年負臺灣當局行政機構「主計總處」公布了最新的經濟預測,在2020年,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上修至2.54%。果不其然,蔡英文又激動了,蔡英文公開表示,這個成績令人感到興奮。確實,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家的經濟都衰退了,臺灣地區的預期經濟能正增長的確不容易。不過,「主計總處」和蔡英文都避而不談的是,臺灣有底氣取得這傲人的數字,最大的功臣正是大陸。臺灣對大陸出口的產品,讓大陸帶動臺灣經濟成長。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蔡英文為什麼不敢說真話?
  • 「希望臺灣同胞能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他以一位「老臺生」的身份與在陸臺灣青年對話,以一位老臺籍人更了解臺灣人的優勢,向有關部門積極獻務實之策。然而,在長期調研和與來大陸參加夏(冬)令營的臺灣青少年交流,以及一些在大陸讀書的臺生打交道過程中,吳國禎越來越發現臺灣青年成長中出現的國族認同問題日趨嚴重,有的甚至到了國族認同已經遺失。
  • 【臺股看過來】蘋果照亮臺灣出口值創歷史新高!臺積電市值4670億...
    臺灣11月單月出口值達31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連續5個月維持正增長。在蘋果新機系列帶動下,推升臺灣半導體與新興科技需求上揚,第四季出口值有望再創旺季。臺積電在昨天(12月7日)上漲2.18%,市值達到4670億美元攀登巔峰。
  • 曾銘宗:臺灣出口商品近一半到大陸,蔡英文當局擋不住
    中國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接受訪問時表示,即使全球疫情持續當中,臺灣今年1至6月總出口年增率為0.5%,但同期出口到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年增率為9.8%,佔總出口的42.3%,創歷年新高。同期出口到東協的年增率為負4.8%,不但是負成長,而且只佔總出口的15.7%,顯示出口到大陸數據不降反升,完全是市場力量,蔡英文當局即使想降低也降不下來。馬英九執政時曾任「金管會主委」的曾銘宗表示,臺灣出口大陸的比例不減反增,可以從幾個數據比較。
  • 石佳音:「天然獨」的破解之道
    現在要反「獨」促「統」,必須有破有立,如果只提出相對於「臺獨」史觀的說法,但是不能破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就沒有殺傷力。要破解「臺獨」,就要知道為什麼反「獨」促「統」的工作做得不成功。過去假定臺灣年輕人會變成「天然獨」,或者是因為對大陸的了解不夠,或者是因為得到的利益不夠,所以大部分對臺政策,都是讓臺灣年輕人來大陸參訪,對他們讓利,一旦這些都沒有效果,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有日本血統的臺灣人。
  • 「漂亮」講話掩蓋「臺獨夢」,蔡英文赤裸宣「獨」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近日,臺灣媒體將蔡英文在10月10日發表的講話,與之前所進行的「談判」作比較,認為蔡英文此次的態度少了一些「囂張跋扈」。歐美媒體對此認為,蔡英文所表現出的緩和,只就是表面現象而已。蔡英文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均是為了自己的「臺獨夢」做鋪墊。如今民進黨已經在「臺獨」這條死胡同裡越走越遠了。如果蔡英文真有心緩和兩岸關係,應該付出實踐行動,「漂亮話」並不能掩蓋那顆「臺獨」心。蔡英文此次講話的態度突然緩和,但是這種變化,讓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