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是黑手,30年來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天然獨」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教育改革」是黑手,30年來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天然獨」

2020-01-17 09:24:46 來源:中國臺灣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2020年01月17日 09:2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參與互動

  臺灣「中時電子報」15日發表評論說,蔡英文當選連任感言提出8字呼籲: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其中「和平」是對岸必須放棄對臺灣的所謂「武力威脅」,「民主」是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說:「臺灣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臺灣,臺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評論指出,「民主就是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的說法,其實是將「臺獨」勢必造成的臺灣災難,推給2300萬人。

  由2300萬人「決定」看似民主,其實與蔡英文說的「年輕人天然獨」如出一轍。

  這種「決定」是可以經過長年累月灌輸思想,由「統」往「獨」方向產生質變,從李登輝的「教育改革」到陳水扁、蔡英文的「臺獨」課綱即為顯例,先「改造」2300萬人思想,再讓2300萬人「決定」,這樣的「決定」是「臺獨」的「決定」,不是「民主的決定」。

  再者,「和平就是對岸必須放棄對臺灣的武力威脅、民主是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這兩條,其實是為「臺獨」找理由!大陸亦強調和平統一,因此如若不會「臺獨」,何懼大陸不放棄對臺灣的武力威脅?蔡英文的說法是倒果為因,隱藏著大前提因「我要臺獨」,只提小前提你要放棄對臺動武,結論你不放棄動武,我就「臺獨」。

  國臺辦發言人說,「臺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也強調,「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蔡英文的恐怖平衡保護得了「臺獨」嗎?她說,「任何時候都無法排除戰爭的可能性,但問題是你必須做好準備,並發展自我防衛的能力。我們一直致力強化自衛能力,中國如果入侵臺灣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蔡英文和對岸對抗的後果勢必把臺灣青年推上前線,而且她心裡其實已有此圖謀了。

  因為,她說,臺灣的利益不是單靠喊空話來滿足,說什麼大陸「必須面對現實,接納臺灣的民意,特別是來自年輕人的希望」,臺灣青年多數票投蔡英文,蔡英文卻以「綁架他們上前線」作回報,警告對岸臺灣的年輕人是支持「獨立」的,對任何違背他們想法的事情,他們將會行動。

  但《環球時報》的社評曾這樣形容,「臺灣是中國大陸邊上的一個島嶼,而不是一條能夠漂走的船」。

  這讓人想起,在1960前後「冷戰」年代,美國拿臺灣當作「不沉的航空母艦」,但隨著科技發展,遠距離投射日新月異,目標鎖定更加精準,改變了戰爭型態,「不沉的航空母艦」終究也因不沉,變成「不動的航空母艦」,暴露出其軟肋,一旦挑起戰爭,臺灣2300萬人恐怕只有困在原地挨打的份。看清這一點,年輕人還樂於被蔡英文綁架嗎?

相關焦點

  • 臺政客:「天然獨」世代即將結束 「天然統」世代來了
    楊世光。圖源於臺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黨2020參選人楊世光表示,臺灣「天然獨」的時代快結束了。因為現在12歲以下的孩子們每天看的是大陸的漫畫、電視劇與明星,聽的是大陸歌曲,他們將是「天然統」世代。楊世光指出,他可以理解臺灣「天然獨」世代的心情。八零年代出生的世代大量暴露在臺灣的發展遠比大陸進步的教育環境裡,但事實上卻見證大陸的經濟與發展追上、甚至超越臺灣。
  • 石佳音:「天然獨」的破解之道
    現在要反「獨」促「統」,必須有破有立,如果只提出相對於「臺獨」史觀的說法,但是不能破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就沒有殺傷力。要破解「臺獨」,就要知道為什麼反「獨」促「統」的工作做得不成功。過去假定臺灣年輕人會變成「天然獨」,或者是因為對大陸的了解不夠,或者是因為得到的利益不夠,所以大部分對臺政策,都是讓臺灣年輕人來大陸參訪,對他們讓利,一旦這些都沒有效果,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有日本血統的臺灣人。
  •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編輯:凝冰臺灣2020年的選舉,蔡英文連任,出人意料地獲得了高票,主要是得到年輕人的支持。蔡英文選舉的時候主打「抗中保臺」牌,製造「芒果乾」的恐慌,「天然獨」紛紛投票力挺,她才取得了這場選舉勝利。在宣讀勝利宣言的時候,蔡英文表現出來十分強硬的態度繼續「反中抗中」,這讓很多學者對臺灣未來4年,兩岸關係的前景擔憂,接下來肯定會持續僵化。「天然獨」根本不在乎「悶經濟」?,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天然獨」根本不在乎「悶經濟」?
  • 島內教育專家:臺灣本土化已走向畸形、變態,重回一言堂
    但歷經這2、30年的演化,現在的「本土化」不僅畸形變態,連原先預期達多元聲音的初衷也消失了,綠色一言堂取代過去的藍色一言堂,這是臺灣最可惜的地方。高義展高義展,1971年生,高雄旗山人,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現為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副教授、該校教務長。
  • 臺媒:「天然獨」世代走上舞臺 但臺灣從未擺脫「中國」
    2020年3月30日,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病逝,一些臺灣年輕網民在臉書上留下不甚好聽的評語。在臺灣小青年看來,郝柏村「太國民黨」。外省、高級軍官、不夠具備「進步價值」之素養。一些小青年以當今的「抗中」情緒將國民黨、外省與大陸直接綁在一起,忽視了前人所經歷的時代變局,以自己的歷史觀度這些老人家──最後,下了一個「又一個跟不上時代的老人家之評價。在對岸,當大陸年輕人看見國民黨老一輩時,也會打趣說「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已經沒有錢」。很難設身處地想,老國民黨人在當今情況下究竟有什麼慨嘆,是時勢如此呢、還是有些時不我予?
  • 藍營南部基層人士:弱化「九二共識」,國民黨恐走向「天然獨」
    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而且國民黨若完全拋棄「九二共識」,不再跟大陸互動,未來兩岸將走向對抗和衝突,這不是百姓所樂見的。
  • 「臺灣人認同」率創歷史新高,「天然獨」時代到來,蔡英文贏了?
    民調結果似乎反映,臺灣民眾歷經2019年民進黨啟動「抗中保臺」選戰的衝擊、蔡英文2020大選創下817萬高票紀錄,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動輒6、7成的施政滿意度,許多人認定民進黨將長期「執政」、「天然獨」時代已經來臨,臺灣將走向「獨立」的道路。
  • 教育部出招遏制「臺獨」,從源頭上切斷「天然獨」
    近期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就宣布了一則消息,內容是因為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以及兩岸的形勢,所以決定暫停向臺灣輸送學生就讀,對於如果現在還在臺灣島內的學生,也可以自行選擇留在臺灣完成學業。「陸生三法」推動了兩岸人民和平交流在2010年臺灣通過了「陸生三法」,有條件的承認大陸學歷,並且讓大陸學生能夠來臺灣學習。
  • 斬斷黑手,救救孩子(觀滄海)
    有教師扭曲史實,宣稱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中國是為了幫助中國禁菸;考評局出題企圖誘導學生得出日本侵華「利多於弊」的荒謬結論;「黃師」仇警煽暴,詛咒「黑警死全家」,甚至親身帶學生到暴亂現場;「港獨」組織滲透校園,煽動學生罷課推所謂「公投」……他們公然將黑手伸入校園,使得各種歪理邪說侵入校園、荼毒學生。
  • 大陸影視劇入島洗腦?荒唐!
    看劇追星是年輕人喜歡的活動,是很正常的娛樂休閒,能出啥問題?但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範雲近日在質詢時胡扯,愛奇藝是「非法繞道」進入臺灣,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應聲附和,稱要修法應對,並污衊愛奇藝和所播放的大陸劇就是大陸方面為「吞併臺灣」所搞的「入島洗腦手段」。這樣的「唱和」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最愛把「自由民主」掛嘴上的民進黨當局,原來這麼怕被「洗腦」?
  • 年輕人都被洗腦?高雄藝文界人士:臺50以上8成痛恨民進黨和美國
    高雄市藝文團體理事長協會榮譽主席藍黃玉鳳表示,兩岸持續交流非常重要,她希望能向大陸同胞傳達共享兩岸五千年悠久歷史與美好江山的冀盼;她更直言,臺灣有50%以上的人,甚至是50歲以上這一輩幾乎有八成都是痛恨民進黨的,同時他們也痛恨在臺海間挑撥離間的美國,而年輕人被民進黨洗腦,只能靠家庭教育「拉回來」了。
  • 藍營「議員」:膽小國民黨弱化九二共識走向「天然獨」
    中國國民黨日前提出新版兩岸論述,遭到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黨內大老反對,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
  •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這讓她能夠動員「天然獨」踴躍投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於是,仗著大勝的氣勢,蔡英文在勝選感言中表現強硬。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執政中,蔡英文不僅會拒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倡議,也不會說出承認「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兩岸關係持續僵冷甚至更為嚴峻,已經是無法避免的格局,這將為臺灣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 臺灣頻繁操作「修憲」意欲何為?
    但是仔細回顧今年蔡英文的「520」講話,她宣告即將在「立法」機構成立「修憲委員會」,我們就可以清楚知道,未來四年,「修憲」將不可避免成為臺灣政治生活中大事之一,相關政策改革,法律條文,法規措施都要圍繞其進行,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民進黨樂此不疲地要加快「修憲」步伐;國民黨也不甘寂寞,要利用「修憲」大做文章。
  • 遏制「天然獨」,國民黨中央委員:國民黨應提出自己版本的課綱
    臺灣現行「憲法」就是一中,以目前來說,不適合再講「各表」。 孫健萍表示,關於2020敗選,蔡英文操作的「亡國感」是抽象模糊騙票的方式,主要關鍵出在民進黨更改課綱及長期操作「反中」影響,讓臺灣年輕人對大陸有不信任感,漸漸形成一群「天然獨」的年輕人。
  • 污衊大陸劇入島「洗腦」?蘇貞昌本人可能都追劇70集
    最近民進黨當局和島內「獨」派人士很狂躁,不斷針對大陸造謠污衊、口吐惡言,一言不合就「開槍」。這一次,他們把槍口對準了一個大陸的影音平臺:愛奇藝。愛奇藝收羅不少電影、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深受兩岸觀眾的歡迎。看劇追星是年輕人喜歡的活動,是很正常的娛樂休閒,能出啥問題?
  • 究竟是「年金改革」,還是「年獸來了」?
    得到歐債舒困後,希臘歷經2010年、2012年兩次年金改革,調高平均退休年齡,所得替代率平均縮減27%,且改革「溯及既往」,也就是早期退休人員要將部分退休金繳回。不過,年金財務依舊持續惡化,退休人口的購買力還是不斷下滑,加上大多數國民的消費力道不足,導致希臘整體經濟持續低迷,惡性循環下,政府的財政也更加困難。
  • "政治獵巫"蔓延升級與"拒統謀獨"無限上綱
    此次的「統戰書店」並非孤立事件,2017年時就發生了「急獨」團體有組織、有預謀地鬧場「中國新歌聲」臺北大學選拔賽,導致爆發流血事件的醜劇。當時,臺媒《中國時報》評論稱,無論臺灣人願不願意,「臺灣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用優酷愛奇藝看劇,臺灣優秀的年輕人正默默的來大陸尋找未來。臺灣越來越封閉,傷害的是臺灣自身。」
  • 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長期研究大數據的臺灣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理教授杜聖聰接受訪問表示,現在民進黨不跟中國大陸互動、制定「反滲透法」,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兩岸在未來1、2年看不到樂觀的部分。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