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iki Gao
Papi醬還沒休完產假,就活生生地被拉上了微博熱搜榜前三,女拳們可沒忘記她曾經的「女子獨立」宣言。偏激女拳和獨立女性之間的爭論至今都沒休戰,從最開始討論為什麼papi這個所謂的獨立女性還要讓孩子隨父姓,到她家孩子長得怎麼樣,甚至後面詛咒她自作自受……
甚至還有一版「辱罵詞庫」:
已婚女性叫「婚驢」,意思是女性放棄了自身獨立,甘願為男方當牛做馬,她們的丈夫叫「鼎」,女性在婚姻中的所有付出都被描述為「婚驢扛鼎」。
你越是女強人,知名女性,獨立女性,只要你已婚,或者有娃,那麼將會獲得「老媽子」、「老母親」、「勁驢」「女強奴」的稱號。除了用詞汙名化,還有連珠炮式的漫罵抨擊。
熱搜中很多人把焦點集中在獨立女性話題上,我卻發現,評論中99.99%來自女性同胞,那些詛咒和漫罵是大多數網友反感的源頭,打著女拳主義的名號,像街邊扯閒篇的「長舌婦」一樣,用最低劣的方式對待女性同胞,圍剿背後令人頭疼的「女性」關係更可怕。
令人頭疼的「女性」關係
□ 嫉妒比自己好命的女性,試圖扯對方後腿,或者試圖奪取對方的幸福。
□ 表面笑臉相迎,背地玩陰招。
□ 在男性面前,扮演「可愛的女性」、「柔弱的女性」。
□ 用盛行的女拳主義思維,看空一切,將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對方身上,或者指責對方……
□ 以最快速度成群結隊,試圖在「群體」中尋求同夥,排除異質分子。
□ 只要認為「自己被對方否定了」,就視對方為「敵人」。
□ 對於奉承自己的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對於自己的「敵人」,情緒性地攻擊到底。
□ 背後說人壞話,講八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 不會有話直說,說話方式間接而拐彎抹角。
□ 喜歡橫向對比,為自己感到莫名委屈。
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嗎?
當然不是在所有女性身上都看得見,有的女性某個特徵明顯,其他特徵不明顯。當然,有的女性身上幾乎看不見這些特徵。但是看到以上列舉,90%的女性,遇到以上的「女性」人格會覺得很苦惱,到底要如何才能跟她們和睦共處呢?
人們常說「女性就是這樣,所以才令人頭疼……」。不管是遇到「職場中莫名其妙打壓自己的女性」、「到處說自己壞話的女性」、「總是幹預別人的女性」、「離不開女兒的媽媽」、「嫌棄媳婦育兒方式的婆婆」、「拿了工資還要背後罵你的女員工」……很多人覺得比起和女性來往,跟男性來往更加敞亮和輕鬆一些。
真正優質的關係會給彼此帶來莫大的力量,但是「女性」之間卻常常有一些微妙的「過節」。
大多數女性仍在「被動」選擇
當然,我們無法輕易論述女性關係變化從何而來。有人說,那是雌性動物生理上的本能,難道真是如此?
例如,有的人即使平常「女性」關係指數低,但是在談戀愛時,或者接觸到具有威脅性的女人時,其「女性」人格會從內在強烈地湧現。也有人在談戀愛時或看到「完美的女性」時,感覺到負面的嫉妒情緒在自己內心翻騰湧現,心想「原來我是這麼討人厭的人」,而感到錯愕。
此外,有的女性雖然以前「女性」關係指數高,但是在累積人生經驗後,「女性」指數下降了。如果像這樣,「女性」關係指數隨著成長階段或心靈成長而改變,就不能單純地說「那是雌性動物生理上的本能」。
但是如果從「女性如何被教育?如何被評價?身邊的人期待她具有哪種女性特質?」以上常態認知來看,現在女性之間的圍剿現象並不足為奇。
舊時代女性難以憑自己的力量建立社會地位,而是依「被哪個男性選擇」而決定社會地位。相較於男性以社會地位為目標而磨練自己,女性往往「為了獲得好婚姻」、「為了被好男性選中」而磨練自己。
這並非完全是舊時代的事,即使如今工作對於女性來說變得理所當然,但仍強烈地殘留著身為「被選擇的性別」的社會現象。當人們訴說某位女性的價值時,經常無法與「和哪種男性結婚」切割。
在昨天這場熱搜罵戰中,我們也可看到,先是偏激的女拳主義認為孩子隨夫姓是不對的,這樣就是女性在家庭關係中沒有獨立自主權的表現。可是,女性自覺在家中沒地位這事是個「系統」問題,不是一日而蹴,仔細觀察身邊很多普通女孩在單身戀愛期就把選擇權、自主權給予了男方,結了婚怎麼可能會突然改變這種關係結構。
曾經在餐廳遇見過很誇張的一對老夫妻,在我旁邊桌落座後,太太想看菜單,一把被先生搶過去,「有什麼好看的,我來點吧!」太太側眼看到一個菜,建議點一道,被先生一句話回絕。那個情景我一直記憶深刻,從沒想到,在現在這個年代,仍然有如此「大男子主義」。
在今天,我們仍然會看到大量女性和社會地位高的男性結婚之後,立刻變得受到矚目,或者被人當作「總裁夫人」對待,比如前陣剛剛上過熱搜的「人間富貴花」,人們在指責小三的同時,也同樣會質疑「總裁夫人」做了什麼。
此外,和廣受歡迎的男性結婚的女性,經常成為被抨擊的對象,這也是「女性」關係人格之一。世界以「被選擇」為中心旋轉,「沒有被選中的人」(現實中也包含不可能被選中的人),遇到「為何那種女性被選中了」這種情況,會大受打擊,甚至產生「那種女性不可能被那個優秀的男性選中」、「她肯定隱藏本性,奉承了對方」這種心理。
試著對調男女,會更理解這種感覺。
靚麗的女性和令人覺得「抱歉」的男性結婚了,這種情況下,大多會說成是女性這邊的「喜好」或「看人眼光」有問題,像是「沒想到她竟然喜歡那種男人」、「她雖然是個有能力的女人,但唯獨沒有看男人的眼光」等等。在這些評價中,男性自然地會成為了隱形人。這種不對稱性,很常見。
Papi醬去年發過一段話:就是有這麼一群「挑刺狂魔」,別人說什麼她們都能挑出刺,別人做什麼她們都覺得有問題,真不知道是能冒犯到她們的點太多,還是挑出別人的「毛病」能讓他們有優越感。今天我們用「被動」心態去分析這類人,你會莫名的可憐這類狂魔。
我們會在職場看到,很多女性在職場中,七七八八地橫向對比,為自己感到莫名委屈。「別的公司辦公室很氣派」、「別的公司就不坐班」、「別的公司就不做這些事」,畫家一年只畫一幅畫,為什麼不比?這種長期的委屈、較勁能讓自己無法自拔,從不去想自己主動創造了什麼價值,甚至有種員工直接推諉「哪有那麼多精英人士」,當「被動」挨打的心理滿腔,換100家公司,100家公司都會對不起你。
我們也會在職場見到,兩位女性互視為競爭對手,凡事競爭。可能因為職位好一點,都會發起挑戰,互穿「小鞋」。工作之外,甚至穿衣打扮、家庭,什麼都會互比。
「被動」心態無所不在,職位高一點,對於其中一方而言,是一件令人受傷的事,為什麼不是我,不選我?對方會嫉妒,扯後腿。因此,凡事比較,主張「其實我比你強……」,並且想勝過對方。一旦想到「自己被討厭了」、「自己被挑戰了」,就會變成「自己的事」,不斷地被捲入對戰領域之中。
不安的心需要的是心安,被動的內心需要的是先學會主動。
現在有大量標榜女拳主義的所謂KOL,理個獨立頭,給孩子冠自己姓,在社交媒體上偏激的罵一罵,就真的女拳了嗎?能夠改變真正的「系統」問題嗎?大多女拳KOL可能連真正的女拳文化是什麼都搞不清。
過去人們說「女人變強」時,會說「變得像男人一樣」,我更希望,不管你「有結婚/沒結婚、有工作/沒工作、有孩子/沒孩子」,哪種立場都沒關係,請以「不捨棄女性」為前提,在每一段關係中都付出愛、尊重、融合和責任,擺脫狹隘的「女性」人格,「女拳」文化,用主動、健康、正向的女性力量柔韌地面對世界,展現真獨立一面。
TOP HER | 中國女性商業財經第一媒體
商業媒體 | 數據調研|投資顧問 | 整合營銷
北京· 上海· 香港· 紐約· 倫敦· 溫哥華 |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