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剛過, papi醬就被送上了熱搜,還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衝上了熱搜第一。
點開一看,熱搜裡的內容不是祝福,而是用偏執的「女權」、子冠父姓,把一位剛生子不久的母親跟「驢」掛鈎。
起因是某網友在母親節當天發了一條papi醬新生兒最終隨父姓的微博,引起了一些女拳的惡臭評論。
原微博:「Papi醬生娃過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
原本孩子隨父姓還是隨母姓都是個人家事,但放在papi醬身上,這件事情就變了性質。
評論裡一股清奇的聲音開始冒尖:
身為一個公眾人物,一位如此事業有成的優秀女性,宣揚女性獨立的人,卻選擇結婚生子?不僅如此,還給孩子冠父姓?
他們的評論畫風是這樣的:
「好心疼她…明明這麼一個獨立優秀的女性,走上了驢的道路」
「不必心疼 她自作自受」
「我算是看出來了,事業再成功的女性,只要有個驢腦,照樣逃不了當驢的命運」
「隨父姓就是為南拳社會添磚加瓦,冠姓權是重男輕女的根本原因」
這些評論三觀之「獨特、清奇」,引發了另一波龐大的反對聲音。
一位母親,以及她所在的家庭,自然擁有他們共同孩子冠姓的話語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父母對子女享有法定平等的冠姓權。
雖然我們的傳統習慣還是隨父姓,以求在字面上達到一種清晰的傳承關係。但在當今時代,隨母姓或是隨父母雙方姓的都很常見了。
何況,無論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和無關的廣大網友有什麼關係?
以致於女拳者們重重出擊?
這件事上,女拳們自有一套邏輯。
首先還是要說明一下,女權不等於女拳。
國內外的女權,向來表達的是女性應與男性在社會中享有實際權力的平等,不畏懼強權勇敢為自己發聲。
而女拳卻是不同於女權的另外一種存在。
就拿papi醬生子,還隨父姓這件事來說,女權會在papi醬的主觀意願下尊重女性選擇。
而女拳則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斥責聲。
女拳者對女性抉擇的看法單一且偏執,比如走進婚姻等於為奴為婢的開始,生娃等於成為傳宗接代的「工具」、甘願為「驢」的開始。
甚至連歌頌母親的內容,都被視為別有用心的「辛勤勞苦的標籤」。
家庭合理分工在他們眼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事實上,拳拳出擊的表象之下,「女性等於弱者」才是女拳者深入骨髓的標籤。
他們為之反抗的不是男女不平等,而是他們偏執強烈的自我意識:
只有符合為自由為男女平等終身奮戰的形象才是他們追隨的「新時代女性」。
而這種求取本身,就將女性劃為了弱者。
女拳者們之所以對papi醬的事情反應強烈,一是將papi醬視為女性獨立、事業成功的典範。
先是papi醬學業有成,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本、碩畢業。
然後,事業有成。2015年到2016年,papi醬憑藉原創短視頻成為現象級超級網紅。2016年2月獲得超級紅人節微博十大視頻紅人獎。
之後她憑藉出色的商業頭腦和業務能力,壯大公司規模,並發展了一批旗下的短視頻內容達人。
2018年6月,papi醬正式擔任百度App首席內容官。
此外,papi醬早前一些公開言論也符合女拳心中「新時代女性」的形象。
尤其是之前papi醬在一檔綜藝中和何炅的對話,一度引起過人們熱議。
也引起了女拳者們的極度舒適。
談戀愛十年,過年都是各回各家,甚至兩家的親家一直都沒有見過。
這種常人眼中不可思議的事,papi醬解釋起來也有理有據。
在papi醬看來,女孩要把婆婆當成婆婆,婆媳關係是有界限的。
婆婆應該把兒媳當成女兒,但女孩不能把婆婆當媽,因為你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你媽展現。
這種獨特的相處之道,給大眾提供了一種可供參考的全新視角。
詮釋了女性與眾不同的獨立、個性的一面。
其次,這次女拳憤起,與一場曾引發爭議的「姓氏革命」有關。
2011年開始,安徽長豐縣作為「中國、聯合國人口基金第七周期性別平等項目縣」,開展了一項周期為五年的試點項目。
在該縣的試點鄉鎮,新出生的孩子如果隨母姓,就能拿到800或1000的獎勵。
項目啟動後,據記者採訪,該縣某幼兒園中班20多個孩子裡6個孩子隨媽媽姓。
到2014年7月,該縣有近50戶新生兒家庭主動申請新生兒隨母姓,並得到獎勵。
該項目旨在淡化父姓意識和傳宗接代思想,倡導全社會關注女孩的生存環境和健康發展,轉變思想觀念,提倡男女平等,遏制社會性別失衡。
但這一過程中,爭議不少。
有人指出現金獎勵打破偏見的做法容易功利化,也有人質疑獎勵本身就是一種歧視。
二胎政策放開後,折中(一人隨父姓,一人隨母姓)也成為一種方法;年輕人較易接受隨母姓的思維;老一輩多表示不接受,認為傳統不能變。
圖源:網絡
據數據統計,2013年,長豐縣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已從最高時的128降到了114.7。
本來只是一項關注女性成長的實驗項目,卻被女拳拿來無限放大話題:
「如果能有一半的孩子隨母姓,那麼我國男女性別比也不至於畸形到這種程度。
不爭取冠姓權的女人就是造成墮女胎結果的間接劊子手,都不配說愛女兒愛孩子。」
這樣的因果關係,令人咋舌。
papi醬孩子冠父姓讓她成為「造成墮女胎結果的間接劊子手」?都不配愛孩子?
這樣生拉硬拽的邏輯,說得通?
網絡上堆疊起的各種聲音,其實用papi醬置頂的那支去年放送的原創短視頻就可以回應。
「網上和身邊永遠有一群「挑刺狂魔」,別人說什麼他們都能挑出刺,別人做什麼他們都覺得有問題,真不知道是能冒犯到他們的點太多,還是挑出別人的「毛病」能讓他們有優越感。」
視頻中,papi醬本人飾演一名辦公室職員,開篇一句「辦公室前臺小姑娘今天穿那個西裝挺好看誒」,就引發了一場言語攻擊的「海嘯」:
「你是在映射別人穿西裝不好看是嗎」
「男人穿西裝就是平庸、無聊、跟沒有品位咯」
「那不穿西裝的男人都是醜x嗎」
「女生穿什麼重要嗎,對女生的外表指指點點就是對她的不尊重啊」
「你是覺得女生就是得靠外表好看是吧」
無論怎麼回應,總有下一句惡意揣測在等著你。
總有人可以從任意一個點面切入,直擊人心,讓你有口難辯。
在這個言論相對自由的時代,網民各抒己見,好的、壞的言論齊頭並進。尤其作為公眾人物,總會遇到各種是非難題。
想要「不被挑刺」、全身而退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papi醬很聰明,用這支置頂的短視頻來應對一切流言蜚語。
真正獨立的女性就是如此。
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能力去爭取想要的物質生活。
要不要婚姻,要不要生子,都是出於女性個人的意願,而非迫於責任,被道德綁架。
國內外一直以來盛行的女權,也多是為女性爭取生育權、墮胎權、教育權、薪資平等,反家庭暴力、性別歧視、性暴力這樣的相關主張。
絕不是將婚姻、生育與出賣自己相掛鈎。
在papi醬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名成功的創業女性的模樣。
papi醬在網際網路引發的短視頻洪流,幾乎開創了一個新的網絡時代。
這些客觀存在,不會因為她婚姻、生子或是冠姓的抉擇就能改變其本質。
女性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更與她選擇自己的孩子冠父姓還是冠母姓無關。
因為奴性從來無關形式,而在思想根源。
最後,雖然是遲到的問候,還是要祝福papi醬當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