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屠宰場:一共奪走17萬頭鯨魚和百萬隻海豹的性命

2020-12-18 行走在陌路

1775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從英國啟航尋找傳說中的南極大陸,由於缺少經驗,把距離南極1300公裡的南喬治亞島當成南極大陸,興奮之餘以國王之名將其命名為「大不列顛喬治亞島」。一年後,庫克提交的航海日誌中是這麼描繪「喬治亞島」:「被冰雪完全覆蓋的海島,擁有數量驚人的企鵝、海豹,回程途中還遇到大規模的鯨魚群。」

這座無人島很快就迎來第一批18艘英美捕鯨船組成的「殺戮者」,僅僅在一年之內,紐約阿斯帕西婭號捕鯨船就帶走5.7萬張海豹皮,而英國萊文斯號捕獵船則帶著55噸海豹油回到英國。19世紀初期,源源不斷的南極海豹皮和海豹油流入歐美兩洲,迅速成為各國貴族攀比身份的奢侈品之一。

1986年,公益組織南極保護協會宣布:在過去200年裡,南喬治亞島共有百萬頭海豹被奪走性命,其中南極軟海豹因皮質尤佳而被大量獵殺, 成為南極第一個瀕臨滅絕的動物(低於300頭)。

為了不引起國際關注,英國禁止除美國與荷蘭之外的任何船隻停靠南喬治亞島,從1786年到1913年之間一直處於「商業封船」狀態,期間記錄有131次阻止事件,約有350艘各類船隻被驅離,只有8艘船因遭遇風暴或故障等特殊原因獲準臨時停靠。

英美荷三國「悶聲發大財」的事兒,最後被這8艘船上的船員公之於眾,一番抗議後,英國乾脆開放航域「有錢一起賺」。此後,更多的「屠戮者」蜂擁而來。

根據南極保護協會的不完全統計,1909年至1964年之間共有13個國家的200多個捕鯨船隊進出南喬治亞島,超過17萬頭鯨魚和成千上萬頭海豹因此殞命。巔峰期島上有5個國家(英美荷挪瑞)的六個屠宰點,晝夜不停的肢解鯨魚提煉鯨油,運回內陸製成凡士林等油製品再出售賺取高額利潤。毫不誇張的說,南喬治亞島是「全球最大的屠宰點」,一共奪走超過17萬頭鯨魚和百萬隻海豹的性命。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總面積3528平方公裡的南喬治亞群島屬極地苔原氣候,每年雪季可長達9個月,因而島上沒有樹木也沒有永居人口。島嶼由南至北長約167公裡,最寬處37公裡,最近島嶼是550公裡外的南桑威奇群島,是早期人類前往南極大陸的必經之地,曾經被英國科考學家命名為「南極大門」。

挪威捕鯨船隊長斯德哥克曾經在回憶錄中寫道:「捕鯨船員生活枯燥,夥食與娛樂都很匱乏,為彌補不足,英國帶頭修建教堂、郵局,美國人帶來了蔬菜,挪威則放養了一批馴鹿」。

「屠戮者」沒想到的是,引入馴鹿的初衷是「狩獵運動」和「蛋白質補給」,卻給南喬治亞島帶來了生態危機,原本就不多的植被被馴鹿啃食一空。直至禁止捕鯨40年後的2013年,挪威政府才撥款獵殺了3500頭馴鹿。

2015年,第一艘獲得許可的郵輪從烏斯懷亞啟程,載著120名遊客經停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福克蘭群島)和南喬治亞島後前往南極大陸,此後以每周一艘遊輪的頻率持續輸送遊客,這座「全球最大屠宰點」的真實面紗從此正式揭開,被親臨者讚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

作為第177號(名)中國遊客,我也有幸參與到這段19天的南極之旅中,從烏斯懷亞穿越比格爾海峽到達馬爾維納斯群島,沿途能目視到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島,第三天抵達馬島後會拋錨一晚,遊客可以登島參觀馬島西北部海岸,以及澳大利亞和英國人在這裡留下的廢棄礦坑和北美印第安奴隸遺址(另文再書馬島行程)。

第五、六天已進入南極海域,氣溫以每三個小時降低一度的速度持續降到0℃直至零下,第七天凌晨7點抵達南喬治亞島,前往指定停靠點時下了一場大雨,雨後居然出現南極十分罕見的彩虹(據說十年一遇都算好運)。

英國導遊比利說:南喬治亞島緯度介乎南極與南美大陸之間,從緯度更低的南美過來,人們會覺得冰冷刺骨難以忍受,但從南極大陸返程時會覺得這裡就是「天堂」,因為南極只有兩種根莖植物,而南島卻有26種,這些植物代表溫度溼度都相對適宜人類居住。

遠觀南喬治亞島就像一把巨大的鋸齒,伴隨著越來越明顯的海鳥與企鵝叫聲,郵輪緩慢駛入格裡特灣,這是南島4個指定停靠點之一,也是最早的捕鯨船靠岸點。也可以這麼說,英國開放的旅遊線路其實就是重複當初「殺戮者」的路線。

由於捕鯨站碼頭因年久失修而損毀,遊客只能乘坐運輸艇登陸南島,建議越早排隊越好,英國船員的工作效率實在太低,一艘小艇8個人,3個小時才運了一半遊客。

南喬治亞島有南極鳥類和王企鵝兩個觀測站,或許是因為剛下過雨,島上的鳥類並不活躍,只有少量信天翁和海燕在草叢間飛翔。鳥類觀測站的另一面就是英國設立的南極考察站,沒有申請特殊許可證的人一律不得靠近,所以,鳥站並不太受遊客青睞。

第二站是全球最大的王企鵝聚居點,位於南島索爾茲伯裡平原附近的安德魯灣,也就是南島最大的捕鯨站旁邊。英國早在上個世紀末就曾預測島上「有500-600萬隻王企鵝」,但無論是導遊還是船員都認為「實際數量至少要翻十倍」,其中有個船員曾參與清理企鵝糞便的工作,據說一次就在島上清理出4000多噸企鵝糞,而王企鵝一天排洩量不超過30克。

與南極大陸規定「禁止靠近企鵝五米之內」不同的是,南喬治亞島上沒有相關規定,企鵝們也不排斥與人類相處,很多遊客還會故意走著走著就癱倒在地,試探企鵝會不會主動靠近。

有必要說的是,照片拍出來是挺好看的,但實際味道不太好受,所以導遊會帶著遊客聚集在海水能衝刷到的淺灘區,空氣會好很多。

王企鵝是南極大陸獨有物種,近些年來在紐西蘭海域偶有發現,以甲殼類海洋生物為主食,偶爾也會捕食南極蝦或烏賊。習慣每年11月(夏季初臨)在冰川附近產卵,孵化後的小企鵝被推到融化的雪水積潭中練習遊泳,等到冬季來臨前就能自由的在各個島嶼或浮冰之間遊弋。

最有意思的是,小企鵝在滿周歲之前的毛髮與成年企鵝完全不同,13個月後脂肪減少羽毛才褪色成黑白夾黃。

南喬治亞島最熱門的參觀點是安德魯灣的捕鯨站,據說曾經有9個國家的400多個鯨魚「屠戮者」在這裡工作生活,他們以燃燒鯨油來生火做飯取暖,巔峰期一天就能肢解30頭鯨魚和400多頭海豹。

如今,英國宣布廢棄南島所有捕鯨設施禁止捕鯨,但實際上,這座最大的捕鯨站並沒有廢棄,廣場上還擺放著剛刷過油漆的各種船錨,以及捕鯨船的各種零件待修。

表面上看這些儀器都已鏽跡斑斑,但認真觀察還是能看出不少可疑之處,比如鯨油輸送管道看似很久沒用過,但伸手到裡面還能摸到殘留的油跡。最可疑的是一臺拖曳鯨魚的大型絞輪機,應該是剛剛換的新設備,表面光滑且一點鏽跡都沒有。

海灣邊有7艘船被廢棄,大部分都是英國的,船頭高高聳立的桅杆上是捕鯨必備的承重輪軸,數不清的海豹和鯨魚就是被這些桅杆吊到船上獵殺。

捕鯨站500米外有片墓地,這裡安葬著14個捕鯨人的屍骨,除了石碑上提到的沙克爾頓爵士(英國捕鯨發起人),剩下的都是肢解鯨魚時發生意外而死,有的因鯨魚身體脹氣爆炸,有的是煉油不慎掉落爐中。

曾經的捕鯨站大廳被改建成博物館,除了百年前捕鯨站的各種「輝煌事跡」外,還收藏了一部分捕鯨人的遺物。這座捕鯨博物館估計是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博物館,一行百人只有三五人入內參觀,絕大部分遊客都對其嗤之以鼻。

博物館附近有個小郵局,由島上20名工作人員中的4個人值守,他們的工作內容除了協助遊客購買郵票、明信片並負責打包送上郵輪外,其他時間都在打掃企鵝糞便(不然臭氣燻天)。

南極海域的第一座教堂就建在南喬治亞島上,據說捕鯨人每天都要來教堂呆上一個小時,以緩解肢解鯨魚時的壓力。如今,這座教堂仍然維護的很好,但內部沒有設置任何物品,也沒有宗教人員常駐。

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郵輪會在南島停留一晚,但遊客只能在郵輪上過夜,因為南島目前還沒有接待設施,第二天早上還會開放六個小時(6-12點)參觀時間,有拍攝日出需求的遊客可以提前申請,12點後郵輪會起錨前往南極半島。

相關焦點

  • 新建屠宰場即將運營年屠宰生豬可達35萬頭
    日前,歷經幾年的奮力攻堅,水城縣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水城縣農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實施的水城縣中心屠宰場項目(水城縣現代化畜禽屠宰園區)於今年5月份基本建設完成,主要包含綜合辦公樓、汙水處理設施土建工程建設,待宰車間和屠宰車間等建設內容,現正完善相關手續,相關手續完善後馬上就可投用,此舉標誌著水城縣將擁有遠離中心城區、減少環境汙染、達到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屠宰廠,全面提升屠宰行業的工藝、設備和機械化
  • 鯨魚和鯊魚尾巴的擺動方式一樣嗎?來南極告訴你正確答案
    讓我大感意外和大惑不解,難道觀鯨不是魁北克最重要的旅行項目嗎?帶著失望離開了魁北克沒想到很快迎來了這次觀鯨的機會,而且觀南半球的鯨。所以鯨魚給咱們人類最深的印象就一個字「大」!其中最大的有藍鯨、鰭鯨、抹香鯨。藍鯨體長30米,體重一般150噸,最大的達190多噸,心臟有小汽車那麼大,血管可以穿過嬰兒,目前世界現有20萬頭。其次是鰭鯨,體長25米,體重一般50噸左右,現有8萬頭。
  • 手持砍刀的"解剖手"——探秘日本鯨魚屠宰場
    獲得奧斯卡獎的美國紀錄片《海豚灣》真實記錄了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捕殺海豚的場景。該片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其實,早在4年前,《世界新聞報》時駐日本記者就探訪過日本四大捕鯨基地之一的和田町,親眼目睹了當地漁民宰殺鯨魚的全過程。  手持砍刀的「解剖手」  凌晨4點,《世界新聞報》記者來到了和田町被稱為「解體場」的鯨魚屠宰場。「解體場」位於海邊的一個大空場上。
  • 全世界那麼多海豹,只有一種生活在淡水裡
    比如海豚、還有海龜、海星、海象、海豹。感覺名字裡帶海字的動物基本都生活在海洋裡。不過,剛剛說到的這些動物中,有一個動物不僅海洋裡有,淡水中也有它的身影。這個動物就是海豹!在貝加爾湖,也就是全球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中,科學家發現,那裡竟然生活著一種海豹。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貝加爾湖會有海豹呢?其實,海豹來到貝加爾湖的準確時間至今仍是個未解的謎。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比日本一個國家還要大,湖裡還有鯊魚和海豹
    說到裏海不知道的人們還以為這是海洋的名字,但其實這裡還只是一個湖泊,不過這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尤其是對於近岸居住的人們來說,幾乎很難分辨裏海和真正海洋的區別,因為這片湖泊太寬廣了,一望無際。雖說這裡沒有鯨魚和海豚,但這裡卻生活著本應該在海洋中活躍的海豹。但是從地理學上來看,裏海確確實實不與任何的海洋有所相連,作為面積最大的內陸水體,只能說它是一個超大的湖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湖泊其實每年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危機,就比如說這環境危機,每年這片湖泊還要吞下30萬噸有機物、1.4萬噸廢油、上百噸的化學肥料。
  • 無價的「便便」: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鯨魚
    圖片版權@ Tony Wu就應對氣候變化和維護海洋健康來說,拯救鯨魚可能比植樹造林更加重要。鯨魚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它能為浮遊植物提供肥料,而這些浮遊植物可以吸收全球40%的二氧化碳。從這一點來看,鯨魚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此外,鯨魚體內還固存了大量的碳,死亡後,這些碳會隨之沉入海底,有時能在那裡封存數百年。
  • 兇猛海鷗,啄傷小海豹屁屁,就連它自己的排洩物也是個大麻煩
    原來生活在這一帶的海鷗叫黑背鷗,這種海鷗的體型是南極地區最大的飛鳥,攻擊性非常強,以腐肉為食,而小海豹的糞便裡藏著黑背鷗最喜歡的零食——寄生鉤蟲。海鷗專挑年幼的海豹下手,它們的糞便裡裝滿了成年鉤蟲,而成年海豹往往只攜帶鉤蟲的幼蟲。
  • 專家:納米比亞大量海豹死亡原因是飢餓
    新華社溫荷克12月15日電(記者吳長偉)「納米比亞海洋保護」組織的專家15日表示,今年10月發生在該國沿海的大量母海豹及其幼崽死亡的原因已查明,確認「涉案」海豹死於飢餓。該組織的海洋生物學家諾代·德雷爾說,上述海豹的樣本檢測表明,它們並非死於有毒藻類或疾病。現場勘查發現,死亡的母海豹都異常瘦弱,由此得出這些母海豹及其幼崽死於飢餓的結論。「納米比亞海洋保護」組織今年10月報告在納米比亞海濱地區沃爾維斯灣的佩利肯角海岸發現了超過7000隻死亡的母海豹及其幼崽。
  • 海豹被虎鯨追擊,躲在岸上以為安全了,虎鯨舉動讓他追悔莫及
    海豹被虎鯨追擊,躲在岸上以為安全了,虎鯨舉動讓他追悔莫及虎鯨可以說是海洋裡的頭號霸主,即使是兇猛的鯊魚在他面前也只是開胃小菜,就算是體積龐大的其他鯨魚見了虎鯨也會退避三舍。如果跑慢了就會成為盤中美餐,兩隻倒黴的鯨魚就遇到了正在覓食的湖經。
  • 鯨魚和海豚有多聰明?
    鯨魚的大腦比人腦重5倍一些潛水員和科學家們在大海上與鯨魚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常常發現,自己無法想像這些海洋中最大的居民,它們的大腦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知道,在動物界裡,鯨魚擁有最大的大腦,它們的腦重是人類大腦的五倍。寬吻海豚的大腦與身體大小的比率,僅次於人類。智慧是它們成功的一大原因。藍鯨是迄今已知的最大生物,重達140噸。
  • 海洋中最大的4種鯨魚,你知道幾種?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創造了很多物種,而有一些動物則以大而聞名於世,說起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大家一定會想到鯨魚,可是這種巨型生物又分很多種,你知道哪幾種最大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藍鯨和其它的鯨種一樣,它們的身形較為細長,它們的背部呈現灰色,在水中的時候會形成較好的保護,它們的食物主要以小一點的魚類,或是大一點的魷魚,它們不太喜歡陽光,在太陽升起時它們通常會在海底覓食,只有在臨近晚上的時候才會到水面上來,它們的分布範圍也比較廣泛,每個大洋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 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
    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 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時間:2020-11-05 11:25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上百頭鯨魚在斯裡蘭卡擱淺 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 當地時間11月2日,斯裡蘭卡科倫坡附近海灘上大約有100頭領航鯨被衝上岸,這是當地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鯨魚擱淺事件
  • 鯨魚在海裡怎麼哺乳?雌鯨魚有乳房嗎?
    座頭鯨:我有獨特的吃奶姿勢 首先,鯨魚是有乳房的,只是它的乳房不像其它動物一樣飽滿突出,它的一對乳房隱藏在生殖裂兩邊的細縫裡,這兩條裂縫被稱為乳溝,在哺乳時,鯨魚媽媽浮到水面附近,緩慢遊動,細長的乳首從溝口伸出,鯨魚寶寶從後方靠近,因為沒有靈活的四肢,也沒有突出的乳房,鯨魚寶寶的喝奶就顯得尤為困難。
  • 虎鯨捕食海豹,一巴掌將其扇上天,海豹直接飛了20多米還要高!
    虎鯨捕食海豹,一巴掌將其扇上天,海豹直接飛了20多米還要高!鯨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動物,體型龐大的鯨魚可以說是海洋中非常霸氣的存在,令許多海洋生物都聞風喪膽,而在鯨魚種類中的虎鯨就更加霸氣了。
  • 鯨魚在自然界中有天敵嗎?為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有些籠統,因為鯨魚是整個鯨目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不同的鯨體型相差很大,比如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藍鯨就沒有天敵,而體型較小的鯨,則會有許多兇猛的海洋生物可以捕獵它們,而且甚至像虎鯨這樣的鯨還是食物鏈最頂端的海洋生物。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說某一種生物是鯨的天敵。下面,我們就說幾種能稱得上是某些鯨的天敵的海洋生物。
  • 鯨魚外教培優與全球頂級出版社共同打造「四維一體」的原版教學體系
    作為在線少兒英語頭部品牌,鯨魚外教培優憑藉優異的教學效果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在業內被譽為「牛娃聚集地」,並贏得了廣大家長的青睞,和眾多教育界KOL、明星的推薦。這與鯨魚聚焦教學效果,多次與牛津、美國國家地理學習等全球頂級出版社合作,共同創建適合中國孩子的原版教學體系密不可分。
  • 澳大利亞這個海洋世界,可以與鯊魚親密接觸,還可和鯨魚暢遊?
    澳大利亞這個海洋世界,可以與鯊魚親密接觸,還可和鯨魚暢遊?衝浪者天堂( Surfers Paradise)位於黃金海岸的核心地區,擁有長75公裡的海灘,是全世界最長的沙灘海岸,其中連續海灘長達42公裡。
  •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中國是最大「黑馬」?
    在上世紀70~80年代,蘇聯是絕對的南極磷蝦「領導者」,其捕撈量佔當時全球捕撈總量的80%以上,最高的一年達到了驚人的49.17萬噸。1991年蘇聯解體,南極磷蝦輝煌的捕撈歷史(30萬噸級)也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1993年,日本正式取代了蘇聯,成為了南極磷蝦的最大捕撈國。
  •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近296萬例 美國確診破百萬
    (北京時間4月28日7時—4月29日7時)全球疫情概述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目前全球確診新冠肺炎2959929例,死亡202733例。4月28日13點30分(北京時間29日1點30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百萬,達到1002498例,死亡病例超5萬,達到567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