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次的「消暑特輯」又和大家見面了
雖說時光飛逝,昨兒已過立秋,但秋老虎依然囂張
在上一期,陳隋君帶領大家感受了魏晉的放逸醉狂士,今天來聊聊大唐女子的隱映薄羅衫。
這首來自晚唐五代的bgm與本文時間與內容十分吻合,各位看官請配合食用,編鐘聲嘀嚦,更感清涼
人們印象裡,古代女子裝束多為保守,唯有唐代例外。
影視劇中,唐代女性的低胸裝束在初唐並未出現,當時服飾較為緊緻,形象也以清瘦為主,但這並不妨礙女子們穿得輕透柔軟。傳為初唐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就有這麼一個美麗的細節:
步輦圖(傳)初唐閻立本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表現的是唐太宗接見松贊幹布的情景,但在這樣一個嚴肅的歷史場合,眾多宮女所穿的上衣卻被描繪成極輕薄透明的紗羅質地,以至於她們的手臂和肩影都從窄窄的淺色紗袖中隱約映現出輪廓。
步輦圖細部
步輦圖細部
步輦圖細部
步輦圖細部
步輦圖細部
雖說這幅畫的作者還難以確定,但此作品當是來自初唐時代,原因之一就是畫中宮女們的髮式、服式,與近年發現的眾多隋、初唐墓中壁畫、陪葬俑上呈現的裝扮幾乎相同。
河南南陽隋張盛墓出土侍女群俑
河南博物館藏
陝西三原初唐李壽墓出土石槨上的線刻舞女像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所以,《步輦圖》中女性穿著透露膚色的薄紗羅衫,也真實地反映了那一時代的社會風氣。正如畫中所繪,夏天隋唐女性們在齊腋的裙腰以上只穿一件半透明的紗羅衫,不僅前胸顯露在敞開的領口中,而且肩、背、雙臂都在半透明的薄紗羅中若隱若現。
唐代有很多描述此風氣的詩句,如「羅薄透凝脂」、「隱映羅衫薄,輕盈玉腕圓」、「玉肌香膩透紅紗」、「薄霧袖中拈玉戽」等等。倒是皆能與《步輦圖》中的宮女形象互為生動印證,十分傳神。
另一件傳世名作《簪花仕女圖》則描繪了更為「大膽」的清涼服飾。畫中的女子們高髻簪花,暈淡眉目,披紗輕薄,酥胸半露,肩臂皆籠在紗色中。畫家對於女性身體之美毫不避諱,筆下的仕女如同盛開的花朵。
<向左划動查看全圖>
傳為中唐代畫家周昉所繪《簪花仕女圖》
遼寧博物館藏
它曾經被認為是中唐著名人物畫家周昉的作品,現在學界參證了考古出土的文物與藝術品,認為其實際創作年代應在晚唐五代期間。
因此,《步輦圖》和《簪花仕女圖》分別產生於唐朝的一頭一尾,且都表現了女性在夏天所穿的透明薄紗羅衣,大唐的清涼風尚,可見一斑。
晚唐《引路菩薩像》、五代王處直墓、馮暉墓壁畫等藝術品都證明,這一衣式,恰恰是那一時代上層社會女性中最流行的避暑之服,輕紗蔽體、酥胸半露並不是稀奇事。
河北曲陽五代王處直墓壁畫局部,呈現的服裝樣式、時尚風格,包括頭頂簪花,都與《簪花仕女圖》一致。
新疆阿斯塔納唐墓出土唐代絳紅朵花印花紗
新疆博物館藏
西蜀花蕊夫人《宮詞》中詠宮人夏日納涼時的情形,便道是「薄羅衫子透肌膚」。陸遊《南唐書》記載,李煜的皇后大周后曾經創造「高髻,纖裳,首翹鬢朵之妝,人皆效之」。而在《簪花仕女圖》中,晚唐五代女性穿著「透肌膚」的「纖裳」時的動人風姿,被描摹得十分傳神。
《簪花仕女圖》局部之一,穿透明羅衫的晚唐貴婦,體現出了「高髻纖裳」的時尚。
另外,畫面中還出現了玻璃首飾。手持蝴蝶與輕撩披衫的兩位仕女,在各自的雙腕上,都戴著長長一串透明的手鐲。
《簪花仕女圖》局部之一,戴在仕女手臂上的成串透明琉璃(玻璃)手鐲。
透過纖裳輕煙般的紗色,再透過水晶般澄瑩的琉璃手釧,女性的臂腕廓影依約,半掩半映。畫家表現的這一細節,足以令我們心神搖曳,感受到五代貴族夏季的奢侈與清涼。
若是沒有這件作品傳世,我們大概難以想像那個時代最時髦的華服與女性之美。通過這幅畫作,聯繫起史料與《花間集》這樣的文字作品,還有如五代王處直墓、馮暉墓等墓葬中出土的精彩藝術品,我們似乎能想像五代時,那種華麗纖弱、多情綺靡的宮廷生活。
小編夾帶私貨,非要插進一張何晴扮演的李煜的大周后
女子們淺羅輕紗,纖美華貴的姿影也成就了一場溫柔綺夢。
晚唐詩人韓偓有一首詩,描繪了一場美麗的邂逅:
偶見背面是夕兼夢
酥凝背胛玉搓肩,輕薄紅綃覆白蓮。
此夜分明來入夢,當時惆悵不成眠。
眼波向我無端豔,心火因君特地然。
莫道人生難際會,秦樓鸞鳳有神仙。
題目就告訴了我們,詩人偶然看到了一位女子的背影,便難以忘懷,還夢見了她。這位佳人穿著紅色透明薄衫,瑩白細膩的後背雙肩掩映在淺紅紗羅中,好似紅紗籠住的一朵白蓮。真是含蓄的性感啊,難怪詩人對這驚鴻一瞥念念不忘。
此種相遇佳人,自己黯然思念的作品,文學史上還有不少,那種似拒還迎、欲語還休與若隱若現的意味仿佛互通,留給人無盡的遐思。而此時的我們,也在千百年後的炎夏,懷想穿著淺羅輕紗的時節。
(其實小編本來還寫了宋代的輕紗羅衫,但此次篇幅有限,所以裁了。還是等以後有機會再更吧…
更多唐墓壁畫美人著裝請見
《美成在久》第6期
《塵封的丹青:唐代壁畫擷英》
《詩情畫意:唐詩與唐墓壁畫》
————————————— orientations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