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軍迷大家對烏克蘭安東諾夫飛機製造商應該不陌生,該公司早在蘇聯時期就研製出了大名鼎鼎的夢幻運輸機安225起飛重量達到驚人的640噸,至今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同類飛機,可見安東諾夫飛機的大型運輸機的研製能力是多麼的強大。就目前來說中國的大型運輸機研製能力都趕不上安東諾夫飛機製造商,就打運20來說,只有安124重型運輸機的二分之一,安225的三分之一。還有目前俄羅斯的主力運輸機伊爾76其運輸性能也沒有安225運輸機好。正是因為其技術的先進型,俄羅斯與中國都非常想合作研製吸收技術,而這家鼎鼎有名的飛機設計公司現在確和曾經的老對手打的一片火熱。
近日,網上就爆出烏克蘭安東諾夫集團總裁亞歷山大·穆斯(Alexander Moose)對外式宣布,第一架完全沒有俄羅斯零部件的新型運輸機安-178已經完成組裝,在新的安-178上,烏克蘭生產的零部件佔到了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則來自美國生產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那我們就聊聊!
我們先來了解下安-178,該機2011正式項目定型,2015年首架原型機首飛,該機是烏克蘭主導設計的第一款中型雙發的現代化運輸機(我國的運20是四發重型運輸機),也是該集團多個項目中最成熟的一個,安-178項目原本由安東諾夫集團和俄羅斯伏爾加-第聶伯集團聯合開發,不僅將裝備烏克蘭空軍和俄羅斯空軍,取代老舊的安-12等中型運輸機,還要出口海外市場,成為義大利C-27和美國C-130J的強力競爭對手。但因俄烏關係涉及克裡米亞地區戰鬥後而被迫停止生產。這令安東諾夫公司失去了大量關鍵零件組件與材料的來源,連小型飛機的生產都嚴重受到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的波音公司對其進行了所謂的對外援助,很快項目就順利進行中,波音的這波操作實際上是從供應鏈環節逐步控制安東諾夫飛機製造商,最後將其收入囊中。
不得不提的是,我國的運20的外形非常像安-178,曾經網上有很多人都認為運20的設計有安東諾夫公司參與,也曾有媒體2009年採訪安東諾夫公司總經理時該人介紹說:中國人來烏克蘭學習大型飛機製造技術,我們曾經建議中國人綜合安70和伊爾76的技術,研發出一種新式的大型運輸機!烏克蘭人自己也採用這個方案,於2015年研究出了安178運輸機。這個總經理認為,運20和安178殊途同歸,運20是後者的放大版本而已,其實是同一個東西。
總述:也許運20真的借鑑了安178的很多技術,但是運20除了發動機外,所有的製造都是國產貨,中國人僅用了4年就成功研發製造出來了自己的運20,目前裝備我空軍的運20就達數十架,用不了多久我們會看到更多的運20進行大象漫步的場景,反觀安-178徹底被美國零件控制,真是一個天一個地。這裡我們還是要感謝烏克蘭的幫助,中國很多軍工產品如殲16艦載機、055上的燃氣輪機、還有軍用發動機都有烏克蘭技術的影子,也希望以後有更多的烏克蘭工程師來中國貢獻他們的技術。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