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運20在俄羅斯高加索-2020戰略演習上亮了個相,這也是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第一次公開運20的空運任務,他們使用運20將04a式步兵戰車運送到了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的機場,參加俄羅斯的軍演。
這次的這個運輸意義非常重大。
空中戰略投送
這種的運輸叫做空中戰略投送,也叫戰略空運,意思很簡單,就是用軍用或者民用的運輸機在很短的時間裡,把大量的人員,裝備,物資等等運送到指定的地方。
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從二戰結束開始,能夠真正做到的,具備成規模的空中戰略投送能力的國家到現在還是只有美國和俄羅斯。
不過現在我們有了運20也算是進了門了。
歷史上最著名的空中戰略投送行動是柏林空運,二戰,德國戰敗分成了東德和西德,1948年因為美蘇關係變化,蘇聯單方面的切斷了通往西柏林的所有路上交通,美國和英國沒辦法,最後決定空投物資,這次行動持續了有一年半左右,出動了460多架各型運輸機,空運了220多萬噸的物資,蘇聯的封鎖也就形同虛設了。
柏林空運結束以後,美國一看,這種方式挺有用。以後很可能還會遇到相同的情況,畢竟他也知道自己不招人待見,所以美國就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部門專管這個事。這就是直接隸屬於國防部的軍事運輸司令部。
果不其然,美國設想的局面發生了,美蘇冷戰大幕拉開,北約成立,美國開始計劃進行全球戰略部署,對空中戰略投送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運輸司令部剛剛成立就迎來了大展身手的機會,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在一個月裡,美國空軍軍事空運司令部出動了265架C-141,77架C-5,飛行了567架次,給以色列軍隊運送了包括坦克,火炮在內的兩萬多噸各類物資。
當然了,蘇聯也不落下風,同一時期,蘇聯也在給以色列的對手埃及運送物資,蘇聯出動安-124和安-22,但是因為載重和飛行能力比不上美國,所以只給埃及運送了1萬多噸的物資。
這個差別,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埃及在戰場上失利,這裡也就能看出運輸機在戰爭中有多重要。
但是最能展現美空軍強大投送能力的還是海灣戰爭,1990年伊拉克出兵佔領了科威特,美國決定向中東出兵,作出決定後三天,美國空軍就派出20架C-141把2300名官兵和各類裝備,運送到了沙特,建立了防線,之後越來越猛,美國空軍運輸機出動了將近1000架次,把82空降師整建制的1.2萬名官兵,51輛坦克、180部反坦克飛彈發射裝置及26門火炮運送到了中東地區。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軍事實力的確是強,那麼要建立同樣的力量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質和量並重
首先最基本的條件當然就是運輸機的量要到一定的數,其次就是這些運輸機的性能得強,前面我們說到的那些C-5,安-22,安-124他們的最大起飛重量一般都在250噸以上,載重量也達到了80到100噸,在正常裝載情況下,航程超過一萬千米,這就使得它們能夠裝載主戰坦克等重型的裝備,進行跨國,跨洲際的全球快速部署。
但是目前來說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能夠自主研發並且批量生產裝備這種戰略直升機。
不過現在美俄的戰略運輸機數量和規模比起冷戰時候有了很大的縮減,美國現役的只有一款戰略直升機C-5M「銀河」,數量也只有52架,俄羅斯的更少只有30多架安124和不到10架安22。
現在他們的戰略投送能力都是依靠大型運輸機來維持,世界上的第一款大型運輸機是美國的C-141「運輸星」,載重是40噸,蘇聯也研製過同等級別的運輸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伊爾-76。
伊爾-76因為研發時間晚所以設計指標更好一些,而且經過這些年俄羅斯不斷的改進,實際上的載重能力已經接近戰略運輸機。
但是他們畢竟是第一代的大型運輸機,在一些性能上還是有問題,起降要求高,貨艙寬度小沒辦法運輸大型裝備等,所以美國在它的基礎上開始研發第二代大型運輸機。
在第二代大型運輸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C-17「環球霸王」。
它在載重量,最大起飛重量這些主要指標上都達到了戰略運輸機的下限水平,而且專門加大了貨艙寬度,這就讓它能執行以前只有戰略運輸機才能執行的任務。
看到這一點後,蘇聯也眼紅了,開始研發同水平的大型運輸機,安-70,想要用它換掉安12,但沒多久蘇聯就解體了,安東諾夫設計局劃給了烏克蘭,烏克蘭自己也用不上,就想賣給俄羅斯和中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俄羅斯和中國都沒有買,所以項目最後也就下馬了。
不負「鯤鵬」之名
美國C-17成功後,很多國家都看到了運輸機的希望,開始沿著美國的路往下走,歐洲空客公司啟動了A-400M大型運輸機項目。
而中國啟動了代號為「鯤鵬」的運-20項目。
在運20之前,我國空軍只能依靠從俄羅斯烏克蘭採購的伊爾-76,數量最多的時候也沒超過30架,而且因為數量少,所以只能高強度的執行任務,服役數量不斷減少,而俄羅斯光現役的伊爾-76就有200多架,還在研發改進型號。美國的C-17雖然停產了,但是現在服役的還有222架,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國在運輸機領域落後有多嚴重,對運20有多迫切。
這次,運20成功執行了遠程重裝運輸任務,證明他的性能已經完全碾壓伊爾76 比C-17還略有優勢。從官方公布的資料來看,現役數量應該已經超過了伊爾-76。
但是要真正形成空中戰略投送能力,服役的數量至少要達到六十架以上。
以現在中國空軍的實力,這只是一個小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