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測序揭示前列腺管腔細胞的再生潛能

2020-12-13 科學網

單細胞測序揭示前列腺管腔細胞的再生潛能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3 14:31:00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Charles L. Sawyers與麻省理工學院Aviv Regev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單細胞測序分析揭示了前列腺管腔細胞的再生潛能。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5月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表示,上皮組織穩態取決於幹細胞群體對細胞的補充。這些幹細胞在不同組織之間會有所不同,有可能是具有多譜系和自我更新潛能的稀少細胞,也會從特定譜系細胞中招募而來。

 

正常的前列腺包括腔上皮細胞、基底上皮細胞以及被基質和血管系統包圍的少見神經內分泌細胞。

 

雄激素剝奪是前列腺癌治療的基礎方案。由於管腔細胞的丟失,它導致正常腺體退化為原有大小的90%。恢復雄激素後,前列腺就會再生,這一過程被認為涉及幹細胞。人們認為組織再生主要是由具有獨特特性的稀少幹細胞驅動的。單細胞RNA測序可以對這一假設進行嚴格的檢驗。

 

使用單細胞RNA測序,研究人員確定了小鼠前列腺中表達幹細胞樣基因(Sca1+和Psca+)的稀少管腔細胞以及大量分化細胞(Nkx3.1+和Pbsn+)。在類器官和小鼠中,這兩種群體均對前列腺再生做出同等貢獻,部分是通過間充質細胞以旁分泌方式作用於管腔細胞,從而通過雄激素驅動生長因子(Nrg2和Rspo3)的表達。

 

對人體前列腺組織的分析顯示,相似的分化和幹細胞樣管腔亞群在雄激素缺失後同樣具有增強的再生潛能。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前列腺再生幾乎由所有持續存在的管腔細胞驅動,而不僅僅是稀少的幹細胞。

 

總之,這些工作為分化細胞如何獲得再生潛能提供了新的見解,從而可能改善現有的前列腺癌治療方案。

 

附:英文原文

Title: Regenerative potential of prostate luminal cells revealed by single-cell analysis

Author: Wouter R. Karthaus, Matan Hofree, Danielle Choi, Eliot L. Linton, Mesruh Turkekul, Alborz Bejnood, Brett Carver, Anuradha Gopalan, Wassim Abida, Vincent Laudone, Moshe Biton, Ojasvi Chaudhary, Tianhao Xu, Ignas Masilionis, Katia Manova, Linas Mazutis, Dana Pe』er, Aviv Regev, Charles L. Sawyers

Issue&Volume: 2020/05/01

Abstract: Androgen depriv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 It results in involution of the normal gland to ~90% of its original size because of the loss of luminal cells. The prostate regenerates when androgen is restored, a process postulated to involve stem cells. Using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we identified a rare luminal population in the mouse prostate that expresses stemlike genes (Sca1+ and Psca+) and a large population of differentiated cells (Nkx3.1+, Pbsn+). In organoids and in mice, both populations contribute equally to prostate regeneration, partly through androgen-driven expression of growth factors (Nrg2, Rspo3) by mesenchymal cells acting in a paracrine fashion on luminal cells. Analysis of human prostate tissue revealed similar differentiated and stemlike luminal subpopulations that likewise acquire enhanced regenerative potential after androgen ablation. We propose that prostate regeneration is driven by nearly all persisting luminal cells, not just by rare stem cells.

DOI: 10.1126/science.aay0267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0/497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Nat Genet|前列腺幹細胞身份及其參與前列腺腫瘤的起始
    該研究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和譜系示蹤系統發現並鑑定了一類定位於前列腺管腔內陷末端的前列腺成體幹細胞(Luminal-C細胞),進一步利用條件性基因敲除系統,證明Luminal-C細胞具有腫瘤起始細胞的潛能,並闡明在人類前列腺組織中也存在此類Luminal-C細胞,為研究前列腺組織的穩態、損傷修復和腫瘤起始提供了重要基礎。
  • 發現前列腺自我再生機制!
    雄激素是促進前列腺細胞生長的激素;用藥物或手術移除它們會導致前列腺萎縮90%。然而,殘留的細胞最終可以再生腫瘤,當它們再生時,腫瘤通常會對進一步的激素治療產生抵抗。它也更有可能擴散到其他器官(轉移)。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前列腺是如何快速再生的線索。而且這與科學家們最初的預期的結果不同。
  •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研究揭示適用於微生物單細胞RNA測序的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7:27 美國華盛頓大學Georg Seelig研究團隊利用split-pool條形碼技術對微生物進行了單細胞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腸肌層神經元類別的多樣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22:22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Ulrika Marklund
  • ...發表研究論文,發現兼具上皮和間質表達譜特徵的前列腺基底幹細胞
    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IF=11.9)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a Zeb1 expressing basal stem cell subpopulation in the prostate,該工作揭示了前列腺基底細胞的異質性
  •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人類肺臟的單細胞RNA測序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1:19 美國史丹福大學Mark A. Krasnow、Stephen R.
  • 同濟大學聯合解放軍總醫院開發幹細胞新技術 從尿液中分離細胞再生...
    全世界的科學家們一直在開發基於成體幹細胞(前體細胞)移植的腎臟再生醫學新技術,希望利用先進的細胞治療技術帶來新的突破。為了研究人尿液中各種細胞類型組成和作用,研究團隊首先採集了健康成年人尿液進行單細胞測序分析,最終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從尿液中鑑定到了7種細胞類群,包括4種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群體和3種泌尿系統來源的上皮細胞群體。進一步研究結果顯示:尿液細胞群體中有約1.9%的SOX9+細胞,這群細胞主要來源於腎小管。
  • 研究揭示人視網膜及其類器官在單細胞解析度下的細胞類型
    研究揭示人視網膜及其類器官在單細胞解析度下的細胞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18:39 瑞士巴塞爾大學Botond Roska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人視網膜及其類器官在單細胞解析度下的細胞類型。
  • 新測序方式可檢測單細胞中持續的基因表達譜
    新測序方式可檢測單細胞中持續的基因表達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14:32:06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Arjun Raj團隊利用MemorySeq揭示了與不同細胞行為相關的可遺傳性單細胞基因表達程序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高覆蓋度的單細胞拉曼分選-測序技術RAGE-Seq
    拉曼激活細胞分選耦合測序是菌群單細胞分析的重要手段,但其低基因組覆蓋度一直困擾著業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發明了全新的單細胞拉曼分選-測序技術RAGE-Seq,實現了菌群中單個目標細胞近100%覆蓋度的精準測序。該工作發表於Small。
  • JCB:何杰等揭示視網膜神經元產生的譜系規則,助力再生醫學
    該研究通過揭示視網膜神經元產生的譜系規則,實現了譜系依賴的神經前體細胞重編程,為再生醫學獲取不同類型神經元提供了實驗基礎。 然而在脊椎動物中,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的產生多大程度上依賴細胞譜系是發育神經生物學領域長期懸而未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 通過採集和分析大約1000個原位細胞譜系,該研究揭示了斑馬魚視網膜中的神經元類型(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無長突細胞、雙極細胞、水平細胞、感光細胞)主要產生於6種特定的細胞譜系,單細胞測序分析進一步在分子水平上定義了產生這6種特定細胞譜系的神經前體細胞。
  • 人細胞毒性T細胞單細胞代謝譜的揭示
    人細胞毒性T細胞單細胞代謝譜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 16:14:30 美國史丹福大學Sean C. Bendall小組揭示了人細胞毒性T細胞的單細胞代謝譜。
  • 研究揭示軟珊瑚Xenia中內共生細胞類型的譜系動態
    研究揭示軟珊瑚Xenia中內共生細胞類型的譜系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9 19:17:50 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鄭詣先、Chen-Ming Fan、Minjie Hu
  • 13種單細胞測序方法的比較研究
    13種單細胞測序方法的比較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9 19:19:50 近日,西班牙巴塞隆納科技學院Holger Heyn等研究人員對用於細胞圖譜計劃的單細胞RNA測序實驗方案進行基準測試。
  • 中山大學團隊首次對人體15個器官測序,共繪製了252種細胞
    總之,該研究的成年人類細胞圖譜揭示了細胞特徵的器官間和器官內異質性,並為揭示人類疾病發展過程中細胞和器官異質性的關鍵事件提供了有用的資源。人體由多個器官組成,其中多種類型的細胞是結構和功能的核心單元。使用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進行轉錄譜分析的最新技術創新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策略,可以同時在成千上萬的單個細胞中全基因組水平地定量基因表達。這擴展了細胞異質性和網絡的知識,以及在單細胞解析度下對人體組織和器官發育的理解。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了許多人類和小鼠組織的細胞組成,包括大腦,腎臟,肺和皮膚。
  • 湯富酬課題組與合作者開發出單細胞轉錄組三代單分子測序新方法
    過去十餘年間單細胞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加速了生物醫學領域的相關研究,幫助科研人員克服了稀有生物樣本以及生物樣本內生異質性等重大挑戰,一系列模式生物及人類自身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也由此誕生。然而目前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幾乎全都是基於二代測序平臺,測序讀長短,一般在150bp左右,即使採用雙端測序技術,測得的有效讀長也不超過500bp。
  • 單細胞組學技術施「援手」 人類巨噬細胞的基因全貌有望呈現
    搭建起單細胞組學技術平臺單細胞組學技術為什麼被稱為「金鑰匙」呢?「這種技術能看到整個細胞的全貌、整個的轉錄組、整個的蛋白表達水平。如果說平時的研究有點像盲人摸象,那麼單細胞組學能夠更完整看到事物的全貌。」蘭雨說。目前,單細胞組學是一個熱門研究領域。
  • 單細胞轉錄組學揭示肝實質和非實質細胞譜系的早期出現
    單細胞轉錄組學揭示肝實質和非實質細胞譜系的早期出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57:43 加拿大特裡福克斯實驗室Pamela A. Hoodless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可識別細胞狀態、可獲取切片不同位置轉錄組數據、可探索腫瘤免疫微環境……9月14日,從博奧晶典傳來喜訊,其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榮獲10x Genomics公司頒發的CSP證書,這是繼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單細胞ATAC測序技術、單細胞免疫組庫之後,博奧晶典獲得的又一官方認證,成為同時擁有四種10x平臺測序技術官方認證的服務商。
  • 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課題組與李程課題組構建了具有再生能力的新型...
    這項工作為研究器官再生提供了新的體外模型,同時也揭示了基於化學小分子的表觀遺傳調控在器官再生中的重要作用。類器官能夠在體外模擬體內器官的三維結構和功能,已被廣泛應用於功能組織誘導、疾病模型建立、藥物篩選等方面的研究,成為過去十年再生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