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幸福
文 | 風箏與風 朗誦 | 小生
「快過年了,你準備年貨了嗎?」我問朋友, 「沒有呢,也沒什麼好準備的」。「是的,現在天天都這樣過」。現在,早已實現了我們兒時的夢想:天天吃肉當過年。我們這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雖然沒有經歷上一輩人衣不蔽體、食不裹腹那樣的艱難歲月,但在兒時也是品嘗過餓肚皮的滋味的。
我小時候家裡窮孩子多,父母每每為了不能填飽我們的肚皮而發愁。平日裡吃的都是以紅薯、苞米麵為主的食物,很多時候連紅薯和玉米面也是吃不飽的。在我八歲那年吃年夜飯的時候,家裡燉了一大鍋豬血旺,沒有油只有鹽,一家老少八口人圍成一圈,蹲著的、站著的,每個人的手裡都端著一個大碗,沒有說話的聲音,就聽見那悉悉索索的聲音。我媽還一個勁的對只有4歲的小弟說:「兒子、兒子,慢點兒吃,別噎著了。」那一個年,就在我們拼命喝豬血湯的時候,過去了。
還有一年大概也是接近年關的時候了,那天晚上媽媽允許姐姐們多做白米乾飯,炒了一鍋冬瓜片,然後給我們每個人盛了一碗白米飯,米飯上又盛了一勺子冬瓜。我端過碗來一陣狼吞虎咽,不一會兒就碗底朝天了。我眼巴巴的看著二姐腕的飯菜,她又小心的給我分了一點,於是,我也學著姐姐的樣子,一點兒一點兒的往嘴裡扒拉飯菜,仔細的品味白米飯和冬瓜片的味道。其實,幼小的我,哪裡就品出了飯菜的香味呢?不過是慢慢的吃,怕再吃完了又得乾瞪眼了。
也不記得是哪一年了,過年的時候可以有香腸吃。那個大年三十的下午,媽媽說吃年飯要一人發一根香腸。我盼望天快些黑下來,於是早早的背靠在門框上,對著西邊的太陽發呆。那太陽很紅很大還特別的圓,可它就紅紅圓圓的一直掛著,不落下山。太陽不落下去,天也總不黑,家裡的客人不來,媽媽是不會開飯的,更不可能提前給我們發香腸。好容易盼到天黑了,客人也到了,媽媽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根肥肥的、透亮的香腸,很勁兒的一口咬下去,亮晶晶的油就從我們的嘴角流了下來。那時候,我感覺那肥得流油的香腸簡直就是人間美味了。那時的我們啊,可是不需要減肥的喲。
喜歡過年,並不僅僅是可以吃到肥美的香腸,還因為過年可以好好的玩幾天,也不會挨打受罵。媽媽如果罵我們了,爸爸就說:「算了吧,過年就不罵她們了」。過年的時候,我是盼不到新衣服的,仍舊撿姐姐穿小的衣服。但是,過年還是不錯的,有爆米花可以吃,還能得到兩毛錢的壓歲錢。哈哈,那是可以買到二十勺子爆米花的錢呢,也可以買到十支鉛筆。我時常把那錢用來買鉛筆,因為我老寫很短的鉛筆頭,再想要錢買筆也是艱難的。
兒時的過年,雖然吃的不好,穿的不好,與現在的普通日子都是無法相比的,但那也是我們時常盼望的呢。因為,那時爸爸媽媽會對我們露出一點難得的笑容,而我們也可以在那一根香腸裡,那一把爆米花裡,那難得的兩毛錢裡,得到我們想要的快樂和幸福!
歲月滄桑,我已經由一個懵懂的孩子長成中年人,經歷了無數個「過年」,早已經沒有了兒時對過年的期盼和歡喜了,因為我們已經經歷了太多,但無論經歷了什麼,年總是要過的。
其實,生活苦也好,樂也好,最重要的,不就是圖個情有所依、心有所託嗎?過年了,過年的幸福和期盼就在於:那一頓闔家團圓的團圓飯,那滿屋子的笑聲以及那酣暢淋漓、和和美美的氛圍,那才是我們心的歸屬啊!
作者簡介:風箏與風,做簡單的人,過簡單的日子。在老去的途中,活出燦爛的精神!
朗誦者簡介: 小生,豪爽,率真,熱誠。喜歡朗誦藝術、喜歡配音。過了一把四爺的癮,覺得也挺好。相信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授權)
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蘇瑾
主編微信:VERYMASTE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