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寶寶感冒發燒,都避免不了扎一針,抽一管子血,寶寶又是一頓哭鬧。媽媽們總是想盡辦法又哄又騙,還很心疼。
那到底這一針需不需要扎?有什麼意義?出來的報告單該怎麼看?
今天的科普小講堂裡,將給您提供答案!
01
C反應蛋白(CRP)是什麼?與超敏反應蛋白有區別嗎?
C反應蛋白是一種感染標誌物,當體內急性炎症、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C反應蛋白會在數小時內出現並持續升高。而病毒感染時通常不升高或僅僅輕度升高。
CRP作為一項理想的炎症急性期指標在判斷:
1、早起反應性炎症過程和
2、壞死程度大小的意義已被臨床廣為認可。
以CRP參考值>8mg/L 作為鑑別細菌性家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界限也是大多臨床醫生所接受的。
文獻報導 CRP值與白細胞(WBC)成平行關係,但是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經常碰到患兒經血清學檢測和病原體分離而確診為細菌感染,而患兒首診時出現低CRP(</=8mg/L)卻合併高 WBC(>/=12×10^9/L)的結果,難以解釋。
這是因為:
1、部分患兒就診時體內CRP水平已從高水平降至低水平,而WBC在該時期處於高反應期,兩者在代謝反應動力學上存在時間差
2、CRP在不同個體的表達上存在差異,從而造成患兒在單純細菌感染或細菌合併病毒感染中的低水平表達
3、低水平的CRP在炎症感染疾病中是存在的
所以,不能夠單純的以CRP的值來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有條件測定CRP和血常規的值綜合評價患兒的情況;同時,動態檢測CRP的變化。
有些家長又好奇了,那有時候測的超敏C反應蛋白是什麼呢?
超敏C反應蛋白與C反應蛋白檢測的是同一種物質。區別在於,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方法更靈敏,能夠檢測到更低濃度的C反應蛋白。
血常規兒童的正常指標
該如何看懂血常規?
02
因為一般來說,醫院血常規化驗單所標示的是成人的標準參考值,兒童因為生長發育的特點,不同年齡血象有所不同,與成人大有不同,因此不能拿成人的標準去判斷兒童的情況。那兒童對於血常規裡各項指標正常範圍是多少呢?
只說一下其中最常用的幾項比較常見的臨床意義:
1.白細胞計數(WBC):通常白細胞計數最常用的意義是其數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此外還有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會升高, 其降低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傷寒副傷寒、嚴重敗血症等等。
2.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RBC):這兩項結合起來看是否存在貧血,以Hb為主要判斷依據。
3.血小板計數(PLT):大於正常值屬於高凝狀態,也就是說比正常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小於正常值,提示低凝狀態,也就是有出血傾向,比如過敏性紫癜的患者這項數值就更需要關注,另外,結合凝血功能的檢查,如果有提示嚴重出血傾向的,不可以做手術,包括各種穿刺、介入都不可以。
4.中性粒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值 兩項結合起來看,中性粒增高 一般來說提示感染為細菌性可能大 ,但除此以外粒細胞性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升高。
5.淋巴細胞計數、淋巴細胞比值 兩項結合起來看,淋巴增高 如果是感染則病毒性可能大,也可能是淋巴細胞白血病等,其減少可能存在免疫低下等可能。
6.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比值 比前面那些要少用,其數值升高提示寄生蟲感染可能7.淋巴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百分率 淋巴細胞主要通過分泌抗體來對抗病毒的。如果這兩個值高出正常值,就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8.單核細胞百分率、單核細胞絕對值, 單核細胞是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對病毒和細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還是支原體感染,吞噬細胞就會第一個出現。單核細胞越高,說明孩子這次發熱的程度越嚴重,持續的時間也越長。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正常值不超過10,如果孩子的單核細胞百分率超過18,他一定會高燒3天以上才能好轉,不管用什麼藥。
上面那些同時具有「計數」和「比值」的,一般看第一眼看比值,但是有時候其中某一種血細胞極度升高,那麼其他細胞的比值就會下降,但是後者的計數值可能還是正常的,故而「計數」和「比值」兩項的要結合起來看。
此外,每個項目不是孤立的,有時需要多個項目結合起來才會有意義,另外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的不同,檢查結果也可能具有不同意義。
03
為什麼要檢查血常規+c反應蛋白?
1、能鑑別感染類型
血常規+全血CRP檢查作為常規檢查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血常規能詳細看出患者的感染程度,通過分析血常規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指標,可以提示究竟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2、可以檢測病情進展
血常規雖然能區分感染類型和程度,但一般患者感染兩天後才會有所變化,而微量血CRP的檢查,能在病人感染後12-24小時就會產生變化,可以早起判斷感染類型。
醫生提醒:血常規檢測出的指標比C反應蛋白更為詳細,而C反應蛋白比血常規的反應更快更靈敏。所以,對於感冒發燒的孩子化驗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是十分必要的,兩者聯合可以幫助醫生對於疾病作出快速、準確的判斷,對指導臨床用藥又積極意義。
如何判斷是病毒感染
還是細菌感染?
04
如果發現白細胞增加,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那麼寶寶很可能為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計數增高,那麼提示很可能為病毒感染。單核細胞的正常值為:3%—8%,如果大於10%的話,證明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每當病毒或細菌支原體刺激機體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快速產生這種C反應蛋白。一旦細菌感染,C反應蛋白立刻升高,而病毒感染C反應蛋白一般正常。臨床需二者結合,動態監測!
05
何時該吃抗生素?
那確定了疾病之後,到了家長們最關心的地方了。呀,是不是我的孩子就要吃抗生素了?
查血,看化驗的結果
通過檢查,經過醫生診斷,確定為細菌感染,達到用抗生素的指針,才需要服用抗生素。
媽媽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不願意配合醫院抽血檢查,而在家裡自己給孩子吃抗生素治療感冒發燒。有些感冒發燒並不是細菌感染引起了,過於經常的給孩子服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濫用,可能會導致以下後果:
1,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慢性腹瀉、發育遲緩、過敏引起的哮喘等;
2,菌群耐藥問題,醫院裡面的細菌格外耐藥,超級細菌都在醫院裡(所以孩子一感冒別馬上就跑醫院去了,本來是病毒感染,去醫院反而容易感染更厲害的耐藥細菌)。
圖源:Pexel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