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婕妤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不僅讓夜間的螢屏熱鬧起來,記者發現這部美食紀錄片更帶火了淘寶網購。七集紀錄片結束後,片中介紹的美食讓淘寶上的相關賣家大賺了一回。而記者採訪了幾位買家和賣家後發現,這次熱潮遠不止帶動了片中美食,更讓其他零食特產搜索量猛增。
「觀看期間至少三十次忍不住打開淘寶搜索有沒有這個吃的。搜到有,猶豫一下,回頭再看看片子,再看,再看,再看……就忍不住買了!我恨我意志力!不帶這樣的!這片子再看下去,小區的快遞小哥簡直就要在我家門口放鞭炮送獎旗了!」網友黃小姐忍不住向記者抱怨。
這一定是淘寶出資拍的
《舌尖上的中國》大熱的這七天,觀眾們在大嘆美食誘人的同時,紛紛「大罵」製片組:「這片子一定是淘寶出資拍的!看完了讓我們又吃不到,只能不斷在淘寶上搜索來解渴。一不小心,淘寶的購物車裡就裝滿了寶貝,錢就付出去了。」記者了解到,原來片中的美食來自各地,並非每個城市都能買到。觀眾們看到了美食的誘惑,想吃只能通過淘寶來解饞。
據淘寶的數據顯示,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國》開播至今,淘寶零食特產的搜索量超過400萬次,環比增長13.54%,共成交5,823,954件。「如果要以片子中介紹的美食為目標的話,要全部吃完恐怕得穿越大半個中國了。我們哪有這些時間跟錢,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找萬能的購物網站。」備受美食煎熬的白領鍾女士告訴記者,在看完第二集「主食」之後,她第二天就出門買了個粽子解饞,但是怎麼都吃不出電視裡的味道,只好上電腦立刻搜索起「嘉興粽子」,「果然名不虛傳,感覺就是比我們南京買的好吃些,雖然可能有些心理作用。」鍾女士笑道。
不管是不是先打個標籤
隨即,記者立刻打開淘寶,果然發現了不少《舌尖上的中國》留下的痕跡。
網友們不僅僅可以通過各種美食的名稱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甚至在搜索欄內輸入「舌尖上的中國」字樣之後,就會跳出各地美食的介紹。商家們手腳相當迅速,立刻在自己的商品前打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的標籤。賣家「金華金字火腿」說:「商家嘛,就是要隨著潮流走,雖然我之前一直在賣金華火腿,但是打上了這個標籤,更好賣了。」
這位賣家告訴記者,在打上標籤之前,店中的生意雖然也算不錯,不過相對來說稀稀拉拉,「這幾天,有點絡繹不絕的味道。這不,為了更加吸引買家,我還特意推出了套餐、優惠、限時折扣,種種方法,銷售量直升。」「金華金字火腿」笑道。
不過記者發現,很多賣家不管所賣的食品有沒有在紀錄片中出現過,他仍舊打上了標籤。「吸引顧客嘛,這個招牌也打出去,平時一些沒有人來過問的食物,也會有人來問了。」賣家「真空」之前一直經營一些鴨脖子的生意,「也是兼職,網上賣這個的多,競爭激烈,所以平時我的生意不多,但是這幾天,來問的人也不少了。」
對於這種行為是不是帶有欺騙的意味在內,賣家「真空」解釋:「來買的人肯定是看過片子的,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問,我們一般也會實話實說,買家大部分還是理解的。」
自己做不出只能網上搜
這幾天,快遞小哥也納悶,為何包裹量突然增多了,還是以吃的為主。網友黃小姐甚至受到了快遞小哥的抱怨:「自看了以來,就不停在網上買。小哥樓上樓下跑,我看得都辛苦。」不過黃小姐對記者說,沒辦法,自己做不出,只能網上搜了。
黃小姐告訴記者,片中有一集說的是毛豆腐的製作過程。「這種帶著菌絲的白色豆腐,放平時肯定不敢吃,但是片子中做出來的就特別吸引人。」黃小姐抱怨道,「可是這種豆腐是要通過酸水來點的,別說家裡了,菜場裡也沒幾個會做的。」本來黃小姐讓家裡掌勺的父親,學著做了個平時的豆腐解饞,「我爸爸已經算是箇中好手了,可是不行啊,完全不過癮,每天睡前都想著電視上的畫面,於是我就去網上立刻下單買了個黃山毛豆腐回來吃。」
《舌尖上的中國》已經落幕,這份網購熱又將持續多久?「這我倒是不清楚,但我肯定的是,我的訂單收貨的時間,已經排到了下個星期。」黃小姐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