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故鄉,父母的芍藥園

2020-12-21 記攝人間

朱蓮花/文

天氣真的很熱,連廊下的雀兒都閉了嘴,身子蜷縮在陰涼的角落裡。

我拖著汗答答的病體,幽怨地望著天邊悠悠的白雲朵。

多年不曾和父母長住,生病了,才有時間回到他們身邊,不記得故鄉竟會有如此燥熱的初夏。

夢中的故鄉,最心怡的就是初夏那段日子,屋後的綠柳吹著輕柔的風,園中的芍藥,半是盛開半是凋謝,花香緩緩襲來,極美。

所以,我在異鄉寒夜的夢境中,總愛千轉百回地夢回故鄉,撫摸著芍藥們柔軟迷人的花瓣。

那些芍藥花開花謝時的光景,不僅是和父母一起種花的溫馨日子,絲絲縷縷更是來自父母溫暖的呵護。

思念它們時,內心是寂寞的,卻又美好。

和芍藥初見時,我還是父母不解花語的無知小女兒。

只記得一場春雨剛過, 園中的果林中,突然冒出了十來株紫紅色的嫩芽。父親說,這些全是芍藥,過些天就會開出很漂亮的花。

看它們的嫩莖,和其他野草也沒啥兩樣,因此,並沒有吸引我更多的關注。

不想,那些紫紅色的嫩箭一天一個樣,很快就開枝散葉,一簇又一簇碩大的枝葉,佔據了小半個果園。

和煦的清風,緩緩吹過的某個清晨,我們姐弟正在果園玩鬧,不經意間發現,很多如碗口大的花朵,在尺多高的莖上,隨風搖曳,甜美的花香,直鑽人心肺。

芍藥花們渾身散出碩大的美好,很快揪住了我們的目光。我們蹲在花間細瞅,一朵朵芍藥俏立枝頭,鮮嫩欲滴的單花瓣兒,眾星捧月似地團簇在花蕊四周,贏得了姐弟們的一致讚嘆。

它們驚豔了我記憶中的那個清晨,成為我心中最美的遇見。

有些遇見,只要一瞬間,便在心裡生根抽芽,從此,成為一種永遠。

芍藥花開便是如此!

我一直覺得,父親像是從詩經裡走出來的,是那些唱著古調的勞作者中的一個。雖然是個農民,卻風雅的緊。

他除了忙農活,就是在侍弄著花花草草,把母親很寶貝的菜園子一點點擠佔成他的花園。

我並不愛花,相比於母親綠瘦紅肥的菜園子,我更愛跟著母親在她的菜園子忙活。用樹枝編了籬笆牆,然後靜待時光遠去,籬笆牆上爬滿串串豆角和葫蘆滕,園中一畦畦的辣椒、青菜、黃瓜和西紅柿等蔬菜,茁壯成長後,會成為我們姐弟的美餐。

自從見過芍藥開花後,我最喜歡的事,卻是幫父親到溪邊汲水,將那些溫涼的水澆灌進他的芍藥園。

母親剛開始,常常看著那些花咬牙切齒,恨不得把它們揪來做了下飯菜。漸漸地,父親的花園蠶食她的菜園時,也默然無語,她撫育那些花朵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我成天象個小尾巴一樣跟隨著父親,和他一起栽培那些到處尋來的各種芍藥花,累累的喜悅中,感覺有風快樂地歌唱。那裡,藏匿著我兒時最浪漫的情懷。

花開季節。清晨,柔和的陽光輕灑在芍藥園裡,朵朵綻放的芍藥,在微風中翩翩起舞,象一個個迷人的小精靈。它們盡情地享受著溫馨的陽光,美麗的蝴蝶也醉倒在花叢中。

若是雨後,風吹動著晶瑩的露珠,一顆顆從花瓣上滑下來。陽光穿過花葉的間隙,淡淡的清香,從園中輕輕飄出,連過路人也有了微醺的感覺。

曾經很羨慕秦少遊描寫的《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那是多美的一個情景啊,以為只會出現在詩詞中。

不想,父親的花園裡,便是開放著這樣誘人的芍藥。

面對芍藥們天生麗質的花容,隨性灑脫的花姿,讓人內心生出滿滿的愉悅。

從此,我和父母無論走到何處,只要看到不同品種的芍藥,總要費勁周折,把它們捧回家。

有次旅行時,我匆匆經過一個小花園,隨便瞥了一眼,竟然看見了裡面有很多的芍藥,但和我見過的都不同。是大朵大朵滿層的花,紅的,紫的,粉的,白的,還有好幾種顏色成一朵的,真可謂花團錦簇。

我費了老大勁,才從主人手中討得幾株。

父親卻說,是牡丹。牡丹和芍藥都屬於芍藥科,牡丹是木本,而芍藥花是草本,二者的花瓣和葉子都有不同。

等牡丹花再開時,我才發現,牡丹屬於一枝獨秀,每一枝杈上只開一朵大花,而芍藥卻是有一朵,甚至也有幾朵的花蕾來,這樣也是能把它們區別開來的。

實話說,這兩種漂亮得不象話的花卉,在我心中,一個是國色天香,另一個也是國色天香,怪不得有「牡丹為王,芍藥為相」的說法呢。

不過,我還是最喜歡芍藥花,因為它們盛開在我們姐弟成長的光陰中,它們陪著我們,和父母一起,從最開始的幾株,慢慢培育成了一個芍藥園。等到我們外出求學時,象楊妃出浴、雪白紫玉、冰容、胭脂點玉和蓮香白等品種,都在父親的養護中,一日日繁盛在我們的芍藥園。

我時常佇立於盛開的一簇簇芍藥叢中,欣賞它們儀態萬千的風姿,想起父母說,我們姐弟,就象是他們精心培育的芍藥花。

兒時,父母這樣比喻,我們都很驕傲。現在覺得,我們壓根就是他們芍藥園中的那些蒲公英,早早隨風四散而去。帶走了父母心中眼中的熱鬧,小院漸漸沉寂,留給他們的只有無盡的寂寞和牽掛。

這些美麗的芍藥們,卻從中國幾千年的栽培史中走來,從最佳栽培地揚州跋山涉水,從南國的溫潤到北國的冰封,一路北上,在父親的花園中落戶。這麼多年,只有它們,花香依舊,陪著精心呵護著它們的父母。

而我們,只有在生病休養時,才會回到他們身邊暫時棲息。過後,又揚帆起航,常常忙得忘了來陪他們說說話,陪他們一起種種花。

所以,每次離開父母時,我總會滿心慚愧地踱到花園旁,注視著那些沉默的芍藥們,暗暗祈禱它們來年開出一園子的燦爛,許一園溫暖無限,讓日益年邁的父母,在靜默中安然。

作家簡介▼

朱蓮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百花園》雜誌社籤約作家,甘肅省作協會員。有作品發表《小小說選刊》《小說月刊》《百花園》《微型小說選刊》《金山》《天池小小說》《農民日報》《新課程報·七年級快樂閱讀》《初中生世界》《中國文學》《教師報》等全國多家報刊。有多篇作品入選各種選本,並獲得中國微型小說學會主辦的年度獎等各種獎項。

相關焦點

  • 花博園芍藥園即將完工
    陳偉琴 攝為滿足市民遊覽需求,豐富花博園景觀效果,荊門花博園修建了芍藥園,近期芍藥園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目前正在進行沿線護欄安裝、竹籬笆扎制、場地清理等工作。芍藥園位於花博園東北側(婚慶園對面),園區總佔地面積約14000平方米,芍藥花田約11000平方米,栽植芍藥共計44000餘株。
  • 只需一條小道,便可抵達,夢中的家園和愛的故鄉
    《逆風歸途》45隻需一條小道,便可抵達,夢中的家園和愛的故鄉溫柔之心,在自己狹窄的胸腔,撐起遼闊的空間——肅竹《逆風歸途》於是我的歸途 便匆匆地啟程了心中那保守的鮮花 還在靜靜地綻放著大山與大河的痕跡 在花瓣上顯現出力量與柔情 只需要一條羊腸小道我便可以抵達 夢中的家園和愛的故鄉肅竹
  • 沒有父母的故鄉,再也回不去了
    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懷念,兒時的記憶,可歲月催人老,我們漸漸到了中年,父母也相繼老去,離開,慢慢的,故鄉也就成了無人居住的老宅。沒有了父母的故鄉,仿佛那裡沒有了自己眷戀的東西,每次即便回去也是心無所依,再也感覺不到歸屬感。
  • 漸行漸遠的背影,是父母亦是故鄉……
    但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卻又似乎成為不舍的辜負。入取通知書送你去到想見識的世界裡,追尋你想要的理想與遠方。這也意味著,你會在餘生與父母漸行漸遠,與故鄉漸行漸遠。走到他鄉的你,不知歸期何年……就像你可以體會到的:「從此,不見父母老去,故鄉只剩回憶,確實只剩寒暑沒有春秋了」。
  • 故鄉的河,只在兒時的故鄉
    文 | 錢曉雲 · 圖 | 掌柜「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會哼唱,我尤其喜歡,總感覺這一段唱的就是我的故鄉和故鄉的河
  • 《故鄉·湖北2020》「愛」是永恆
    《故鄉·湖北2020》詞曲:劉香演唱:劉香出秦嶺在月下夢繞的故鄉;愛著你,難忘初時美麗的芬芳;淚水滑落千裡清江,你是夢中情,>你是故鄉人。啊 湖北 我深愛的故鄉,為你流淚為你祈禱願你平安;啊 湖北 我深愛的的故鄉,讓愛的力量共創絕世輝煌。
  • 藍雲的世界|心中那片油菜花,是故鄉的情結
    作者| 陳紅時值春日,翻閱過往的記憶,暖風尚未喚醒青草綠芽的當兒,卻不小心傾翻了一缽明黃色的顏料,一張舊照片,勾起了我夢中的那一片熟悉金黃。這張照片是母親給我拍的。記得那一年清明回老家,母親說油菜花開的真好,要不我給你拍一張照吧。
  • 詩經《竹竿》:水是故鄉清,月是故鄉明
    想起離別父母兄弟遠嫁時的情形,父母兄弟、親人朋友一送再送,然而千裡送行,終須一別。望著逐漸消失在遠方的親人、友人們,只有這淇水伴她遠赴他鄉。如今望著這異國他鄉的淇水,又怎能不讓人想起當時離別的場景和情形呢?想起故鄉的淇水、泉水,想到少女時期的自己,天真爛漫、無憂無慮。那時的自己是多麼的自在、從容。
  • 夢中的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三毛寫的這首歌,我很喜歡聽,我心裡有一個想法,我不知道,三毛心中的橄欖樹,是誰呢?是曾經和三毛一起生活了六年之久的荷西嗎? 誰才是我夢中的橄欖樹?我覺得他應該是一個,在生命中,讓我歡喜讓我憂的那個人吧!
  • 從此故鄉無過客,只有家鄉的味道
    那悽美的命運,只能用來虛擬的嫁衣,經常在狹隘裡想著與故鄉投機的那個儀式感的迷離浪漫。回憶故鄉味道,卻是二十多年後,傳奇的難盡故事。那時的年少無知,致使沒有勇氣接受故鄉的情意,以至於埋藏太多的感動和祝福。依稀記得故鄉味道,滿滿的陽光燦爛,記不清多少次在夢中感受故鄉味道,是不願清醒的無奈缺席,還有一次次無聲吶喊的離別。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5首思鄉古詩詞裡望故鄉
    故鄉是什麼?是一張小小的車票,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故鄉也是日日照進我夢中的一串串童年的散亂的腳印,是那張照片裡,親人的微笑,父母的叮嚀,妻子的期盼。是在異鄉時總會想起的家鄉美味,是聽到鄉音時不由自主的親近。
  •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長沙市南雅中學K1812班 吳雅淇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作者丨吳雅淇指導老師丨尚維傑老師在畢淑敏的《藍色天堂》中,於扉頁「旅行的33個理由」中最後幾段寫道,「旅行的理由還有一個最為夢幻神秘:為了夢中的橄欖樹「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源自於著名作家三毛所作的一首歌詞。那個豪情萬丈同時敏感異常的女俠客,那匹獨立於夕陽餘暉中的野馬,為了夢中的橄欖樹而流浪遠方,只給後人留下寥寥燦美的文章以及一個蒼涼瀟灑的背影。確實,世上再無第二個三毛。對於旅行,我可以說是經歷豐富了。但對於旅行的真諦,我著實還是一片模糊。
  • 鄉愁是遊子心底永恆的歌,《東遼河·我的故鄉》
    《東遼河 · 我的故鄉》文/彎弓小時候,不知道東遼河有多長只知道岸邊住著父老鄉親還有我的親娘高梁青了又紅,玉米青了又黃我懷揣著夢想沿著深深的車轍走向遠方春天近了我離故鄉越來越遠只有母親的身影常在村頭瞭望大柳樹的枝條翠綠伸展母親頭上平添一絲絲蒼白的惦念夏天來了我揮汗如雨奔走在異鄉的街巷今夜的月亮可否帶我一起臥在老屋的窗臺上聽母親絮叨陳年舊事乘著涼 進入夢香
  • 民謠流域:回不去的故鄉
    幾乎他的每一首歌都浸透著淡淡的愁,哀而不傷,勾起人許多無來由的離愁別緒。不知不覺把他鄉當作了故鄉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 曾經的鄉音悄悄地隱藏說不出的諾言一直放心上 有許多時候眼淚就要流那扇窗是讓我堅強的理由小小的門口還有她的溫柔給我溫暖陪伴我左右他在
  • 故鄉的泡桐花
    兒時故鄉門前門後都是泡桐樹,這傢伙特別容易種植。經常在路邊,田頭,門口,冒出一棵來,直挺挺的向上長,樹苗越年輕,葉子越大,孩子們夏天常常摘下來,抵擋太陽的炙熱,頗有蓮葉何田田的樣子。梧桐耐旱,不計較環境,給點陽光就燦爛,做成木材也輕,卻難用在大處,因為結構鬆軟。
  • 菏澤--我的故鄉,「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
    菏澤--我的故鄉,「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高秉涵和他的殷殷家國情「出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我的故鄉是山東菏澤!」第二年,高秉涵收到來自故鄉的第一封家書。他的大姐高秉潔在信中說:「母親是睜著眼睛走的,雖然睜著眼睛,但始終沒看見自己的兒子。」   1991年5月,高秉涵回到故鄉,站在了父母的墓前。「清明時節雨紛紛,臺灣老兵兒時心,歸鄉路上淚嗚咽,慈母墳前哭斷魂。」這是高秉涵在此次赴菏之前寫下的一首詩,傳神寫照,令人動容。   高秉涵認為自己一生最遺憾的,就是沒在父母膝前盡孝。
  • 故鄉是夢的源頭,在夢裡,故鄉的一切永遠都是那麼清晰又溫暖
    走出校門之後的我,在城市裡慢慢改掉了兒時娘教給我們的鄉音,抖落了肩頭故鄉落下的風塵,忘卻了父輩耕讀傳家的家訓,來到了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裡打工。很多時候,我找不著自己。說自己是農民吧,既分不清春分夏至,又不懂得芒種穀雨,更不知何時點芝麻,何時種西瓜。說自己是城裡人吧,在這個城市裡,除了夢,我一無所有。房子是租來的,房東每每提及,總以房客稱之。
  • 把故鄉裝進行囊
    溫馨的燈光撒下來,拖著長長的背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用多說話,只要一個眼神,父母就好像會把你的一切收拾妥帖,他們甚至深諳打理之術,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不落下一件他們為你精心準備的東西。不是沒有抱怨過,獨自一人攜帶著沉重的包裹擠火車擠地鐵擠公交,從最開始的不解,到最後離家在外吃飯時突然想蘸蘸家裡醃的辣椒,理解哪怕家裡的飯菜沒有山珍海味,也依然是我深夜一人時最懷念的味道。
  • 閩南語歌好聽歌曲推薦 張惠妹《夢中做憨人》歌詞介紹
    《夢中做憨人》,是張惠妹的專輯《阿密特》裡的一首歌。《夢中作憨人》是一首充滿民謠風情的抒情搖滾歌曲,搭配一段青澀初戀故事的歌詞,讓整首歌營造出清新自然又淳樸浪漫的感。《夢中做憨人》屬於一首由張惠妹用閩南語演唱的歌曲。
  • 我們慢慢長大,有時候是從離開故鄉開始的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對於在外奮鬥的我們來說,遠遊是必然的選擇。懷揣夢想的我們,從故鄉走出來,離開父母,離開我們從小到大熟悉的地方,去到陌生的城市,過著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就像一隻雛鳥,從窩裡飛出來,獨自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青春期的時候,覺得父母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錯,返過頭來看,父母的話大多數還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