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繪畫方法明顯有別於清代,這是判斷明清瓷器的重要手段

2020-12-16 白塔居士

瓷器紋飾是瓷器表面的裝飾花紋或圖案,是瓷器構成的重要部分,也是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之一。明清兩個朝代,是我國瓷器紋飾發展之大成時代,紋飾題材日趨豐富,從人物、動物、植物、景物、吉祥圖案以及文字全部都有。我們通過不斷了解每個時代紋飾特徵,從而完善我們鑑賞的水平。

洪武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碗

形式多樣的題材和裝飾方法,使明代瓷器更具豐富多彩的時代特徵,讓人感覺當時人們的生活氣息非常的奔放。民窯瓷器的裝飾與循規蹈矩的官窯瓷器裝飾形成鮮明對比,共同構成了整個明代瓷器紋樣的繁榮。

明代的瓷器的繪畫方法明顯有別於清代的瓷器繪畫方法,所以這也是我們判斷區別明清瓷器的重要手段。

洪武青花纏枝蓮紋玉壺春瓶

洪武時期瓷器紋飾繪畫特點

採用一筆點畫的繪畫方法,大多簡潔流暢,豪放生動。菊花紋飾呈扁橢圓形,折枝或纏枝蓮葉紋大多呈螺絲狀。同時,該時期瓷器植物紋飾葉片較元代明顯變小。

民窯器心多草書「福」「壽」字,也有繪蕉葉、纏枝蓮、松、竹、梅、蘭以及人物、動物的。主體紋多用雲龍、梅、蘭、花鳥等,邊飾多用二方連續的簡單幾何紋。

洪武青花纏枝菊紋碗

永宣時期瓷器紋飾繪畫特點

永樂時期,出現雙勾填色的繪畫方法,以細先勾勒輪廓,然後小筆觸填色。紋飾清晰疏朗,畫面留白比較多。宣德時期一改永樂纖細的風格,筆法酣暢流利,粗細皆有。勾線比永樂時期粗,官窯多以小筆觸上彩,民窯則以平塗為主。

永宣時期的山石繪畫的非常有特點,非常的像仙人掌,山石邊緣的稜角線呈尖刺狀。而且山石當中留有空白不填色,來顯出層次感,像是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

永樂青花竹石紋碗

空白期瓷器紋飾繪畫特點

永宣盛世之後,經過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經歷了一段戰爭頻繁,宮廷內鬥不斷的時期,這一時期景德鎮的制瓷業也受到很大的影響,被後世稱為「空白期」

空白期前期,紋飾布局繁密,兩面都繪有繁密的花紋,後期布局疏朗,筆法以一筆點畫為主,也有渲染。筆法粗放,形象概括,繁簡得當,特別是中鋒運筆,或圓潤灑脫,或雄健遒勁,具有時代特徵。

天順青花荷蓮大碗,口沿龜背景紋

空白期的焦葉紋非常有特點,特別是繪畫人物紋時的焦葉紋,邊緣和葉脈全部重筆渲染,當中呈三角形的露白。人物紋飾多繪畫有飄帶,隨風飄動。這一時期也非常流行一種「龜背景紋」,裝飾在碗的外面,瓶的肩部,盤的邊沿。

明代中期瓷器紋飾繪畫特點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多採用雙勾添彩,用細線勾描出紋飾輪廓後,一筆塗抹上色。成化時期青花紋飾線條纖細,填彩較淡。彩瓷只用平塗,分濃淡,不分陰陽。弘治瓷器繼承成化的制瓷工藝,不過線條比成化還纖細柔。弘治時期瓷器主題紋飾突出,布局疏朗,留白較多。

明代中期高士紋,可能是為了體現意境的緣故,也能看是釉厚的緣故,人物的臉部繪畫的不是很清晰。而這時的地皮景開始增多。

弘治青花荷塘遊龍紋碗

明晚期瓷器紋飾繪畫特點

嘉靖時期瓷器紋飾依然採用雙溝填塗的方法,不過繪畫時使用狼毫勾線,轉折硬挺。嘉靖之後,瓷器紋飾多採用單線平塗的勾勒方法。青花瓷器用筆勾勒出輪廓線後,平塗青花,常有上色超出輪廓線的情況。

由於景德鎮工匠在繪畫的技巧上更上一層樓,瓷器開始出現分水法的技術,用青花色更形象、更具層次地把人物、花草寫得栩栩如生,其中應用了中國水墨畫裡墨分五色的手法,把單一的青花色,也畫出多層色階,深淺有致,紋理嬌翠欲滴。

崇禎青花

而這種瓷器紋飾分水技法,在清朝得到發揚光大。從康熙開始,一直到清代宣統時期,這種畫法一直被使用。正是通過明清瓷器繪畫方法的不同,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判別瓷器到底是明朝還是清朝瓷器。

相關焦點

  • 看紋飾斷代,明代瓷器與清代瓷器紋飾區別在哪?
    在歷史的長河裡,華夏文化五千年,瓷器卻一直被作為文化傳承下來,一些傳世之品更是彌足珍貴,除了本身的市場價值以及觀賞性,傳世瓷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各個時代的印記,一件瓷器的鑑定,從瓷器本身來看最明顯的就是紋飾,這就相當於人的衣服,60年代衣服風格跟90年代的風格差別都是很大的!
  • 等級嚴明的清代妃嬪日用瓷器配額
    貴妃,南朝宋武帝時始置,隋至清代一直沿用,地位次於皇后(明清時設皇貴妃地位高於貴妃)。其瓷器配額是:「黃地綠龍瓷盤四,各色瓷盤三十;黃地綠龍瓷碟四,各色瓷碟三十;黃地綠龍瓷碗四,各色瓷碗四十;黃地綠龍瓷盅二,各色瓷盅十五;瓷缸一。」 妃,皇帝的妾,清代妃的地位次於貴妃。
  • 等級嚴明的清代妃嬪日用瓷器配額!
    鋪宮是指皇太后、皇后、妃嬪以及福晉等人宮內所用不同等級、品種、數量的金屬器皿、瓷器、漆器等。在等級森嚴的清宮大內,由於妃嬪的名位不同,在日常用度的數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依其等級而遞減。鋪宮中瓷器的配額,主要有各種類型的碗、杯、盤、碟、盅等,在顏色、紋飾和數量上都有嚴格的等級。皇后在後宮的地位等同於皇帝在前朝的地位。
  • 為什麼只有明清有茄皮紫釉,明代和清代茄皮紫釉瓷器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只有明清有茄皮紫釉瓷器呢?因為茄皮紫釉採用景德鎮特有的「珠」鈷土低溫燒制而成的,而明清官窯瓷器主要都是在江西景德鎮,而且明清時期景德鎮燒造技藝發展到頂峰,為創燒茄皮紫釉瓷器打下了基礎。那麼明代和清代茄皮紫釉瓷器有什麼區別?如果斷代鑑別是明代還是清代的茄皮紫釉瓷器呢?
  • 元明清礬紅瓷器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礬紅瓷器時代不同,礬紅彩瓷呈色也不同,因為礬紅是氧化鐵,元明清礬紅顏色不同朝代也不同。元明清礬紅瓷器呈色有什麼不同,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礬紅瓷器用色時代越早用色越透,用色越鮮豔,越濃,越濃,越暗;時代越晚礬紅髮色就越淺、越淡。
  • 元明清藍釉瓷器
    藍釉瓷器的品種十分繁多,而且元明清三朝也各有藝術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藍釉瓷器收藏知識,使您對神秘的藍釉瓷器不再陌生。一、藍釉瓷-基本介紹藍釉瓷主要有霽藍、天藍、藍釉白花等品種,屬於高溫顏色釉。藍釉瓷多用於古代重要的祭祀場合和陳設使用。
  • 以器形贏得收藏者喜愛的瓷器,明清馬蹄杯
    中國人注重審美的民族,對造型的喜愛尤其追崇,即使是生活用品都非常講究瓷器造型,因為造型美才能傳承下來,比如宋代的玉壺春瓶、梅瓶,元代的高足碗、明代的雞缸杯、臥足碗都是因為造型優美而被瓷器收藏者和當時的民眾所喜歡。今天樣子收藏介紹一種也是因器形取勝的瓷器馬蹄杯。
  • 學習瓷器鑑定,清代以後得學點繪畫知識,講一下皴法
    之所以大家管明代瓷器叫「粗大明」,做工粗糙是一方面,畫法是另一方面。先來看一件圖一圖1是個明代晚期的青花人物紋尊,記住畫中的山石,有點像「波浪」再看下面圖2瓷器。從明末到清初,從清初到清中期,瓷器畫法上的進步非常明顯。這得益處於明末清初幾位畫家的貢獻,他們是:董其昌、陳洪綬、劉泮源、華巖,以及「四王」。但將技法應用於瓷器的卻另有其人,很遺憾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宮廷畫師。
  • 明清時期的瓷器燈具鑑賞
    這兩首無題詩句很悽美,也說明了中國人晚上使用蠟燭照明的歷史悠久,中國古代使用照明工具是蠟燭,中國自古的燈具都圍繞蠟燭而衍生出來的,古代的燈就是蠟燭,所以有了燭臺,有青銅器的,有銀制的,早在三國兩晉時代,瓷燭臺即在中國出現,如三國時的羊形燭臺、兩晉的騎獸人燭臺等,南北朝時盛行蓮花狀燭臺,隋唐時的燭臺底座多刻畫精美的花紋,明代則盛行八方燭臺。
  •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器特點詳細對比介紹
    青花瓷器備受世人喜愛,也備受世人矚目。青花瓷器的淡雅之風和優美的器型一直吸引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投資目光。但是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各有時代特點,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答疑解惑,詳細介紹這三朝青花瓷器的特點對比和歷史知識,使您品鑑青花瓷器知識的同時,見證我國的瓷器文化史。
  • 清代康熙瓷器鑑定
    在制瓷方面,不光康復了明代各種釉色和種類,並且在胎釉、紋飾各方面都有很大翻開,創燒了許多釉色和五顏六色新種類,這是其他任何時代無法與之比較的。可以說康、雍、乾三朝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長期翻開的鼎盛時期,康熙瓷器鑑定特徵如下:一、瓷胎康熙時期的瓷胎和明代有很大不同,胎質愈加安靖精密,雜質少,含鐵的成分十分少,所以胎的色彩十分皎白。
  • 瓷器知識:五彩瓷器為什麼出現在明清時期?
    #五彩起源於明代,成熟於清代,是景德鎮首創的釉上彩繪的一種傳統瓷。在制瓷工藝中,燒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景德鎮陶錄》云:「白瓷加彩後,復須燒煉,以固顏色。爰有明暗爐之制。小器則用明爐,口門向外,周圍炭火,置鐵輪其下,託以鐵叉,以鉤撥輪使轉,以勻火氣。大件則用暗爐,高三尺餘,周圍夾層貯炭火,下留風眼,將瓷器貯於爐,人執圓板以避火氣,爐頂泥封,燒一晝夜為度。」
  • 明清時期的瓷器介紹,醬釉瓷的明顯特點,趕緊來學學!
    中國明清時期的瓷器是非常漂亮的!並且這一時期的瓷器也是到達了一個頂峰,在明清時期的瓷器也是有很多釉色,根據釉色的不同分了很多的版本,今天主要講講明清時期的醬釉瓷!明清時期醬釉瓷的明顯特點!到了成化時期醬釉瓷有撇口碗,器物的胎質細膩純淨,釉面相對於宣德時期更為肥腴,器物口沿下有流釉形成的不甚明顯的堆釉痕跡,正德時有盤類等醬釉器,與成化時期相差不大!
  • 學習瓷器知識需要基本功,繪畫當屬首要
    瓷器是繪畫與陶瓷藝術的結合體,那麼說學習瓷器知識還需要研究古代繪畫?答案是肯定的。瓷畫畢竟不同於中國山水畫,頂多只算入門級的繪畫,雖然其中不乏藝術水平很高的畫作,但總體來說瓷畫水平遠低於山水國畫,很多文人根本不屑於在瓷胎上作畫。
  • 瓷器描金工藝,必讀的鑑定方法
    是指用本金或亮金在瓷器表面做裝飾紋樣,然後二次入窯,低溫焙燒,使瓷器更顯貴重精巧。描金瓷器,華麗而又雅致,金碧輝煌、氣質華貴,歷來專供皇家所用,堪稱「瓷中貴族」。描金,最早起源於戰國時期,最初用於漆器表面的裝飾。明代典籍《髹飾錄》中記載:「描金,一名泥金畫漆,即純金花文也」。描金用於瓷器裝飾可以追溯至宋代的定窯描金,定窯描金瓷器存世量極少。
  • 明清外銷瓷器:庭園仕女圖與宮廷女性生活
    自六朝始,從秀骨清像到肥腴的隋唐美人畫,端嚴秀麗的宋元仕女和風露清愁的明清仕女,仕女圖一直是中國傳統繪畫題材。在中國明清時期,女性的生活空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不同大小的庭園中度過的。不僅在宮廷之中,庭園是中上層社會女性,尤其是官宦、貴族、商賈家庭中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樓臺亭榭、特別是欄杆等多是宋畫中常見的,暗示出有花園的宮廷及貴族府第。4 如圖 1,為常見的仕女在庭園中的場景,四位年輕女性挽高髻,著裝相近,均為明代盛行的長衫、裙,並外套霞帔與半臂。
  • 皇家御用瓷器-黃釉瓷器
    明清時期,黃釉瓷器已經完全作為皇家壟斷之器。因其獨特的色澤也代表了它只能是皇家至尊的御用瓷器。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各具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分別介紹,使您對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認識更多。一、黃釉瓷-知識概述最早的黃釉瓷器出現在我國漢代,而真正意義上的黃釉瓷器是明代景德鎮窯所創燒的一種低溫黃釉。這種黃釉瓷器一般都由官窯燒造,因「黃字「與「皇」字同音,所以多為皇家御用瓷器。二、明代黃釉瓷-特點介紹最早出現的明代黃釉瓷是永樂時期景德鎮窯所燒造的器物。宣德時期和成化時期的黃釉瓷器製作精細,一絲不苟。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一、造型是鑑定元明清瓷器的重要依據 觀察器形首先要對歷代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狀,大體是古時簡樸,隨同時代的演進而漸趨繁複。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點之後,進而還需掌握觀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類的器皿乍看外表極為相似,仔細觀察這三個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明代中期瓶、壺、罐一類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顯的接痕,而清代以後製品由於旋削細緻,此種接痕多不明顯。如此所謂一線之差,往往在斷代辨偽的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 細說清代瓷器(三十四)宣統的瓷器有驚喜!有創新!
    全器繪畫流暢舒展,其彩繪豔而不俗,清新悅目。歷史上,許多時代都有顏色釉的傑出代表作,如宋代的青釉和鈞紅,明代的霽紅,清代的郎窯紅、烏金釉、茶葉末釉等,顏色釉五彩繽紛種類繁多。紅紫色的如:祭紅、郎窯紅、均紅、玫瑰紫、美人醉、釉裡紅、火炎紅等。
  • 古代青花瓷器的「黃金時期」,明代青花看永宣
    瓷器收藏界這樣評論明代青花瓷器,明清青花看永宣,因為經過洪武時期的百廢待興,景德鎮瓷窯廠工藝的恢復,明代青花瓷器恢復了燒造,燒造水平逐漸恢復,雖然明代青花瓷器不及元青花,但是明代青花瓷器有自己的特點,而永宣青花則是明朝青花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