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女性在生育後通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和營養補充,能讓身體恢復到生育前的健康狀態,所以大家對「坐月子」都比較重視。然而,有很多人對坐月子的理解都停留在了字面上,認為只要女性休息30天,就已經足夠了。
實際上,真正意義的坐月子並不僅是字面上的意義,當女性在分娩後僅子宮體的收縮和恢復就需要6周左右的時間,所以30天是遠不夠的。有部分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會想,既然30天不夠恢復,那肯定是時間越長就越好了?錯!
如若女性坐月子時間過長,身體缺乏活動不僅會影響產後的盆骨恢復,同時還會導致肥胖的出現。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若長時間臥床不活動,還容易讓「靜脈血栓」找上自己,一旦血栓脫落隨著血管進入肺部,甚至還可能導致肺栓塞出現。
既然如此,那女性產後究竟要恢復多長時間呢?
首先,從科學角度來看,坐月子的時間應維持在42-56天。這主要是因為在女性懷孕之後,子宮重量會增加到孕前的20倍左右,其容量也增加到了孕前的1000多倍。在這一過程中,骨骼肌肉、頸椎韌帶、以及腹腔內的器官都會相應受到影響,而坐月子就是為了通過調養和休息,讓身體各處恢復原狀。
當女性正常分娩之後,子宮就會以每天12釐米的速度迅速開始收縮和下降,通常在7天左右子宮就可恢復至原來的形狀。當10-14天後子宮也會完全降至盆腔內,4周子宮就會恢復到正常大小,而6-8周內子宮壁就會徹底癒合。在子宮逐漸恢復的過程中,身體各器官和骨骼也會逐漸恢復,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坐月子維持在42-56天還是有科學根據的。
除了坐月子時間外,以下幾個誤區也是媽媽們容易犯的:
1、飯菜不能放鹽
產後媽媽出汗相對較多,特別是在溫暖的室內,鈉離子會隨著汗液流失。如若長時間不補充鹽分的話,就容易導致體內水電解質失衡,甚至還會誘發低鈉血症。所以說,雖然產後應以清淡為主,但每日還需保證5克左右的鹽分攝入。
2、產後越晚下床活動就越好
如若產後長時間不下床活動的話,不僅會增加上文中提到的靜脈血栓風險,同時子宮脫垂的機率也會相對增加。所以,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女性,都應儘早下床活動,通過適當活動更有利於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但是需注意避免劇烈運動。
3、不能洗頭洗澡刷牙
上文中提到了,月子期間媽媽們容易出汗,同時還有乳汁分泌和惡露排出,很容易滋生細菌、誘發傷口感染。所以我們應摒棄老一輩坐月子留下的糟粕,即便是處於月子期間,也應注意個人為主。不過要在清洗的時候注意保暖、以淋浴為首要選擇。
女性從懷孕到生產,可能會經歷一段情緒的落差,特別是在生育後看護新生兒的過程中,需要家人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若不注意調整情緒變化,產後還可能發展為抑鬱症,所以家屬們千萬不要將精力都放在新生兒上,多關注產婦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