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HackCoffeeStudio to Follow us ↑
All Before
養豆期的概念被提及很久,那麼養豆是為了什麼?是否都使用於任意咖啡的風味發展?
或許並非如此簡單。
此文由筆者一位很尊敬的烘焙師撰寫,或許會給你對咖啡烘焙後的後續處理有不一樣的看法。
最佳風味期
以前有一種說法叫「養豆期」。「養豆期」的目的是適當排氣。咖啡豆烘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滯留在咖啡豆內部,咖啡豆內部二氧化碳太多會阻礙衝煮時水和咖啡的接觸,妨礙萃取。養豆期通常比較短,3~5天。
淺烘焙咖啡需要的不僅僅是適當的排氣,而是需要相對徹底的將二氧化碳排放乾淨,同時還需要長得多的時間去熟成,完成風味的沉澱和穩定。相比「養豆期「,「最佳風味期」更準確的表達了淺烘焙咖啡的風味發展變化。
根據我們的經驗以及和其他咖啡烘焙師的交流,我們得出來的保守經驗是:淺烘焙咖啡和中淺烘焙咖啡,通常需要20天左右的風味發展期(從烘焙完開始算起),然後達到綜合 Cup Quality 的最佳狀態,這個最佳狀態可以持續20天左右。
圖解最佳風味期
很多小夥伴覺得:難道不是新鮮的咖啡才好喝嗎?其實這個觀點是對的,支持這個觀點的依據是咖啡的【香氣】從烘焙完開始一路向下,逐漸流失,而且這個過程不可逆!(看圖)
淺烘焙咖啡的【香氣】也同樣從烘焙完開始就進入下降通道,但是淺烘焙咖啡的【香氣】散失速度更慢。更重要的是,淺烘焙咖啡的【口感】發展方向卻和【香氣】的發展不是同方向的!(看圖)
想喝到一杯【香氣】和【口感】都達到好狀態的淺烘焙咖啡,是要犧牲一部分香氣,等待綜合 Cup Quality 達到最佳!如圖所示,曲線交匯被標示處的區域則是最佳的風味期。
淺烘焙咖啡在最佳風味期內的表現
1,Clean Cup 烘焙味消失,咖啡豆本身的味道變得清晰,口感變得乾淨。
2,Best Mouthfeel 二氧化碳排放乾淨,解決了二氧化碳溶於水形成的碳酸和淺烘焙咖啡較強的果酸相互牴觸幹擾的問題,同時咖啡熟成度高,口感變得柔和順滑。
3,Good Aroma 由於咖啡纖維組織破壞較輕,淺烘焙咖啡的【香氣】散失速度更慢,香氣還依然處於上揚飽滿的狀態。
4,Easy Brew 淺烘焙咖啡經過較長時間的排氣和風味發展,風味和口感變得穩定,衝煮和萃取變得更輕鬆了!體驗更好了!
【補充1】淺焙咖啡不是放置時間越長越好喝!
淺焙咖啡依然符合咖啡的總規律:咖啡新鮮才好喝!
淺焙咖啡只是還有個小規律,那就是,不要在咖啡最新鮮的狀態下喝,而應該在到達最佳風味期再開始衝泡,這時咖啡總體的Cup Quality達到巔峰。
【補充2】鼓不起來的小山丘。
不用擔心淺烘焙咖啡在預浸泡的時候沒有鼓起小山丘!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後,更容易得到一杯口感柔和順滑的淺烘焙咖啡!
【補充3】耐心的等待!
我們經常在淺烘焙咖啡還沒有到達最好喝的狀態時,就已經把它喝完了。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Albert鼓勵大家拿到淺烘焙咖啡或者中淺烘焙咖啡時,不要立刻衝泡,請等待它最佳風味期的到來!相信我,在最佳風味期內的某一個清晨或午後,完美的一杯會突然降臨~
最後和大家分享經濟學家張五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粗略的對勝過精確的錯。
這是我們經驗的積累,不能說是」精確的對「,但只要」粗略的對「了,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在咖啡的世界裡,Albert和你一起愛智求真。
還不懂?點開視頻,魏大師告訴你什麼是最佳風味期。
視頻時長15分鐘。
將佔用你大量流量,建議WIFI的情況下觀看!壕請便!
想與同行們討論的問題:
希望同行慷慨留言:
長期的杯品我們發現90+的咖啡很快的進入最佳風味期,但也消失的很快。希望探討。
有關於亞洲中淺烘焙咖啡我們接觸尚少,假如你有經驗,希望得到你的分享。
Geisha(瑰夏/藝妓)種的咖啡的最佳風味期我們尚未明確,亦希望得到你的分享。
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