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淺焙咖啡的最佳風味期

2021-02-07 HackCoffeeStudio

Press HackCoffeeStudio to Follow us ↑

All Before

養豆期的概念被提及很久,那麼養豆是為了什麼?是否都使用於任意咖啡的風味發展?


或許並非如此簡單。


此文由筆者一位很尊敬的烘焙師撰寫,或許會給你對咖啡烘焙後的後續處理有不一樣的看法。


最佳風味期


以前有一種說法叫「養豆期」。「養豆期」的目的是適當排氣。咖啡豆烘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滯留在咖啡豆內部,咖啡豆內部二氧化碳太多會阻礙衝煮時水和咖啡的接觸,妨礙萃取。養豆期通常比較短,3~5天。


淺烘焙咖啡需要的不僅僅是適當的排氣,而是需要相對徹底的將二氧化碳排放乾淨,同時還需要長得多的時間去熟成,完成風味的沉澱和穩定。相比「養豆期「,「最佳風味期」更準確的表達了淺烘焙咖啡的風味發展變化。



根據我們的經驗以及和其他咖啡烘焙師的交流,我們得出來的保守經驗是:淺烘焙咖啡和中淺烘焙咖啡,通常需要20天左右的風味發展期(從烘焙完開始算起),然後達到綜合 Cup Quality 的最佳狀態,這個最佳狀態可以持續20天左右。



圖解最佳風味期


很多小夥伴覺得:難道不是新鮮的咖啡才好喝嗎?其實這個觀點是對的,支持這個觀點的依據是咖啡的【香氣】從烘焙完開始一路向下,逐漸流失,而且這個過程不可逆!(看圖)




淺烘焙咖啡的【香氣】也同樣從烘焙完開始就進入下降通道,但是淺烘焙咖啡的【香氣】散失速度更慢。更重要的是,淺烘焙咖啡的【口感】發展方向卻和【香氣】的發展不是同方向的!(看圖)




想喝到一杯【香氣】和【口感】都達到好狀態的淺烘焙咖啡,是要犧牲一部分香氣,等待綜合 Cup Quality 達到最佳!如圖所示,曲線交匯被標示處的區域則是最佳的風味期。





淺烘焙咖啡在最佳風味期內的表現



1,Clean Cup  烘焙味消失,咖啡豆本身的味道變得清晰,口感變得乾淨。


2,Best Mouthfeel  二氧化碳排放乾淨,解決了二氧化碳溶於水形成的碳酸和淺烘焙咖啡較強的果酸相互牴觸幹擾的問題,同時咖啡熟成度高,口感變得柔和順滑。


3,Good Aroma  由於咖啡纖維組織破壞較輕,淺烘焙咖啡的【香氣】散失速度更慢,香氣還依然處於上揚飽滿的狀態。


4,Easy Brew  淺烘焙咖啡經過較長時間的排氣和風味發展,風味和口感變得穩定,衝煮和萃取變得更輕鬆了!體驗更好了!



【補充1】淺焙咖啡不是放置時間越長越好喝!


淺焙咖啡依然符合咖啡的總規律:咖啡新鮮才好喝!


淺焙咖啡只是還有個小規律,那就是,不要在咖啡最新鮮的狀態下喝,而應該在到達最佳風味期再開始衝泡,這時咖啡總體的Cup Quality達到巔峰。



【補充2】鼓不起來的小山丘。


不用擔心淺烘焙咖啡在預浸泡的時候沒有鼓起小山丘!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後,更容易得到一杯口感柔和順滑的淺烘焙咖啡!




【補充3】耐心的等待!


我們經常在淺烘焙咖啡還沒有到達最好喝的狀態時,就已經把它喝完了。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Albert鼓勵大家拿到淺烘焙咖啡或者中淺烘焙咖啡時,不要立刻衝泡,請等待它最佳風味期的到來!相信我,在最佳風味期內的某一個清晨或午後,完美的一杯會突然降臨~



最後和大家分享經濟學家張五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粗略的對勝過精確的錯。


這是我們經驗的積累,不能說是」精確的對「,但只要」粗略的對「了,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在咖啡的世界裡,Albert和你一起愛智求真。

還不懂?點開視頻,魏大師告訴你什麼是最佳風味期。


視頻時長15分鐘。


將佔用你大量流量,建議WIFI的情況下觀看!壕請便!


想與同行們討論的問題:

希望同行慷慨留言:

長期的杯品我們發現90+的咖啡很快的進入最佳風味期,但也消失的很快。希望探討。

有關於亞洲中淺烘焙咖啡我們接觸尚少,假如你有經驗,希望得到你的分享。

Geisha(瑰夏/藝妓)種的咖啡的最佳風味期我們尚未明確,亦希望得到你的分享。


歡迎補充




相關焦點

  • 咖啡養豆與最佳風味期
    根據大多數專家的意見是,無壓力器具萃取的咖啡(例如手衝咖啡),最好等6個小時以上(杯測就要求8-12小時) ,Espresso咖啡則需要5天以上。在最佳風味期中,有可能造成咖啡豆出油的狀況,其實是正常的,但也是個小警訊,就是咖啡豆的風味已經要加速走下坡了,提醒你需要趕快沖煮完,才不會浪費了美味的咖啡豆唷!究竟要養多久?怎麼依照烘焙程度區分?養豆其實並沒有一個特定時間表,只能依照經驗或是烘焙師給的建議。一般而言,烘焙程度越深,排氣作用越旺盛,咖啡豆質越疏鬆,越快將二氧化碳釋放完。
  • 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酸?
    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那麼酸?
  • 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酸?中深烘焙咖啡衝泡技巧分享!
    以小富士磨豆機為例,手衝咖啡粉最佳的粗細在3-4刻度中間,可以用細砂糖作為參照。以小富士磨豆機為例,手衝咖啡粉最佳的粗細在3-4刻度中間  簡單來說:淺烘焙的燭芒:需要細研磨,90-91度水溫深烘焙的曼特寧: 需要中研磨-粗研磨,88度左右水溫即可不同衝煮方式與習慣都有其適合的研磨粗細程度,以衝煮方式區分,Espresso適合細研磨,濾衝式與賽風壺適合中度研磨,而法國濾壓壺則適合粗研磨。
  • 碰碰涼巴西咖啡季之【咖啡豆的保質期知多少】
    咖啡生豆收成處理後,保鮮期有多久?這與生豆的密度、脫水是否均勻以及保存環境有關。所以豆並非越新鮮越好,需要一段時間做「排氣」,我們也稱為養豆,大部分單品豆24小時後可以飲用,如果烘焙的比較淺,可以多養一天再喝。
  • 咖啡培訓知識:咖啡豆的保存小秘訣
    咖啡培訓知識:咖啡豆的保存小秘訣 咖啡師培訓知識博大精深,涉及很多方方面面的內容,
  • 陶器收藏家+咖啡烘焙師=陶甕烘焙咖啡
    吳永海夫婦兩人因熱愛咖啡,多年前即成立羽彤咖啡學院指導學員烘焙咖啡,早在1991年起,吳永海就使用陶甕烘豆,不過早期的陶甕烘焙機,容量只有500公克,不到1磅,無法滿足商業需求,而這段期間,吳永海也忙於自己的陶器收藏。
  • 精品咖啡,只能淺中烘焙?
    在淺中焙烘焙程度下,咖啡本身的「風土」最容易被表現,明亮活潑的酸香水果調多半是這一個烘焙程度想要呈現的風味,搭配上手衝、虹吸、愛樂壓等「黑」咖啡萃取方法,就是最符合第三波精品咖啡的核心概念的做法。淺烘焙的咖啡中,也含有較多的綠原酸成分。
  • 咖啡大解密:究竟是深焙或淺焙咖啡因含量比較多?
    深焙咖啡與淺焙咖啡,哪個咖啡因含量較多一直是咖啡界爭議的話題。到底是濃鬱口味的深焙咖啡還是味淡的淺焙咖啡呢?
  • 手衝技巧 | 日本咖啡達人手衝中深焙咖啡豆
    Greeting    純手工打造的手衝咖啡壺,造型優美的手工玻璃上壺搭配編織防燙套,玻璃內凸軸可讓流速更順暢,而赤銅與青銅手衝架則增加順手度,搭配不同樹種原木的厚實木架,展現優雅的木紋與迷人質感。    伊藤篤臣的咖啡哲學    要談手衝咖啡,就不能不提到手衝咖啡達人Alisan Dream Project 的伊藤篤臣,他是一名咖啡專家,也是資深的日本焙煎師
  • 乾貨 | 咖啡萃取率為什麼22%之後是苦的?
    咖啡萃取率的標準是全球咖啡協會都公認的:一杯咖啡中,可溶性的物質只佔咖啡豆重量的30%,也就是說咖啡的萃取率最多只能為30%。根據美國咖啡協會的民眾試喝調差:咖啡的最佳萃取率是在18%-22%。咖啡的濃度幾大咖啡協會都有不同的標準,因為每個國家的咖啡文化都有差異:美國精品咖啡協會:1.15%-1.35%歐洲精品咖啡協會:1.2%-1.45%挪威精品咖啡會:1.3%-1.55%所以我們可以確定,咖啡的最佳濃度是在1.15%-1.55%。
  • 喝淺、中烘咖啡有這3大好處!
    喝淺、中烘咖啡對身體有什麼益處呢?  1.享受咖啡中富有多變的水果香氣  2.凸顯單品咖啡豆的原味  3.咖啡中含有豐富的「綠原酸」,烘焙越淺的咖啡豆擁有較多的綠原酸,因此想靠咖啡來預防肥胖的朋友,淺、中焙咖啡會是您的好選擇!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是什麼?
  • 淺焙的咖啡因多於重焙嗎?
    圖一:進入二爆密集的油滋滋重焙豆淺焙與重焙的咖啡因孰高?這是個很有趣話題。很多人會說深焙過程裂解較多咖啡因,所以深焙的咖啡因低於淺焙,也就是說焙度愈深,咖啡因愈低。根據ASIC的報告,一粒阿拉比卡淺焙豆、中焙豆與深焙豆的咖啡因佔豆重比率為:淺焙1.37%、中焙1.31%、深焙1.31%。換言之,淺焙的咖啡因僅比重焙高出0.06%,但中焙與深焙無差異。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你習慣秤豆重再泡咖啡的話,那麼重焙豆的咖啡因會明顯高出淺焙豆。舉個例子,一平匙淺焙豆,重約9.5~10克,而一平匙的重焙豆,約6.5~7克。
  • 金茂宜冰滴咖啡
    ,也是喜好純味冰醇咖啡人士之新寵。    冰滴咖啡的原理是藉由咖啡本身與水相容的特性,利用冰塊溶化一點一滴萃取而成。萃取出的咖啡,依咖啡烘焙程度、水量、水溫、水滴速度、咖啡研磨粗細等因素呈現不同的風味。
  • 冰滴咖啡詳解【專業咖啡師】
    【導讀】冰滴咖啡也稱水滴咖啡、冰釀咖啡,是一種製作咖啡飲品的方式。
  • 乾貨 I 超硬核超詳盡的氮氣咖啡製作攻略
    那麼,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氮氣咖啡的原料:每個人喜歡的咖啡風味不盡相同。筆者是自釀啤酒愛好者,某次與咖啡烘焙朋友雷諾合作一款咖啡啤酒。第一次使用了偏酸的淺烘培耶加雪菲,在我看來完全不能稱之為啤酒,但雷諾嘗過之後甚為喜歡。而第二次使用了中深度的曼特寧,並減少了比例,以麥芽和酒花的風味為主,但雷諾卻覺得完全體現不出果酸的味道。
  • 漢焙咖啡工坊將傳統德式烘焙帶入2017上海咖啡展覽會
    ■   ■   ■關於CafeEx 2017上海咖啡展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