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酸?中深烘焙咖啡衝泡技巧分享!

2021-02-14 咖啡工房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研磨咖啡豆是衝煮咖啡的第一步,但也是不少人容易失敗的一步,不是磨得太細,就是太粗,間接影響到咖啡的口感。想要精確的掌握咖啡粉粗細,建議使用能調整刻度的電動磨豆機,精準掌握研磨度。以小富士磨豆機為例,手衝咖啡粉最佳的粗細在3-4刻度中間,可以用細砂糖作為參照。

以小富士磨豆機為例,手衝咖啡粉最佳的粗細在3-4刻度中間

 

 簡單來說:

淺烘焙的燭芒:需要細研磨,90-91度水溫

深烘焙的曼特寧: 需要中研磨-粗研磨,88度左右水溫即可

不同衝煮方式與習慣都有其適合的研磨粗細程度,以衝煮方式區分,Espresso適合細研磨,濾衝式與賽風壺適合中度研磨,而法國濾壓壺則適合粗研磨。如以咖啡粉在水中浸泡的時間長短而言,時間越長,研磨顆粒就要越粗;時間越短,研磨顆粒就要越細。但是這只是個大原則,平常不妨多多嘗試,一定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衝煮方式與習慣。

如果研磨的粗細不一,由於細的咖啡粉末被水萃取的速率比粗的咖啡粉末還快,就會產生萃取時間無法控制的問題,也就是在同樣的時間哩,細的咖啡粉末因為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而已經過度萃取時,粗的咖啡粉末卻因為浸泡時間不夠,而導致萃取不足。這樣的咖啡肯定不會是一杯好的咖啡。

下面分享四個技巧。

中深烘焙的豆子建議使用83至86度的水溫衝煮。降低一些水溫可以減慢萃取的速度,減少苦味物質被萃取出來。

柔和的注入水流,減少水流對粉床的衝擊。要控制濾杯中水位的高度,在悶蒸之後緩緩的用較低的高度注水,然後讓濾杯中的咖啡粉像在被浸泡一樣。這可以令到萃取的節奏變慢,容易產生口感柔和,味道紮實的咖啡

慢慢地從內到外再從外到內地把水澆在粉床上,過快的繞圈會增加水流對咖啡的攪拌作用,容易使中深烘焙的豆子苦味變重。儘量減少對粉床的攪拌,儘量讓咖啡的味道通過浸的方式萃取出來。這樣子可以有效控制苦味和澀味。

粗研磨可以減少咖啡粉跟水的接觸面積,使得咖啡在衝煮一開始就不容易因高溫的水而帶出苦雜澀味,再配合緩慢衝煮,延長萃取的時間,後段水溫降低,再將風味和口感物質慢慢帶出。

只是單純從萃取原理上,淺烘焙的豆子,細胞的膨脹程度相對深烘焙要小一些,吸水性會弱一些。當水分和細胞相遇的時候,需要花更多地時間萃取到想要獲取的物質,基本上,淺烘焙可以細研磨,深烘焙可以粗研磨,如果你的咖啡變得苦澀,可以嘗試通過以上幾點去調整中深烘焙豆子的萃取手法。

那麼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那麼酸?

有人說那是因為淺焙,保留著果酸跟更多的成份所以才會那麼酸。不是應該酸甜滑潤平衡嗎?那....甜味跟油脂呢?

因為粉多磨細水溫高水流慢呀~試著降低前半段的萃取濃度,就會得到後半段的風味。不過降太低只會得到一杯甜水。

烘焙的程度跟烘焙的時間長短,會影響到咖啡的失重比。生豆中水份佔約11%左右,烘焙完水份佔約2%左右。所以水份失重比9%左右,生豆跟熟豆的失重比約13%—17%,扣掉水份佔的比例9%,所以咖啡豆其他成分的失重約4%—8%。也就是有4%的成份差異.好像差不太多的樣子吧?

其實是差很多的~所以....有些深焙豆要用到1:13的萃取比例才會好喝(比如藍山),有些淺焙豆要用到1:18甚至1:20的萃取比例才會平衡。

一般淺培的豆會比較特出清爽的風味,而且風味表現非常豐富,花香 果酸 某些茶味都是這類豆的風味表現。而中度烘焙則是比較均衡的表現既有清爽的風味又帶有厚重的口感。深度烘培的豆子則更多表現與他的口感,他們的通常風味比較濃厚,如煙燻、巧克力 、木香會是這類豆子的風味表現。而且會伴隨著厚重的口感。


 

這三種烘焙方式的分類只是一個非常大概的分法。實際上豆子產地品種烘焙師的風格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烘焙深淺。這個回答也只是個籠統的說法,咖啡師會根據每一隻豆子的特徵去調整烘焙曲線,差一度下鍋或者差2秒下鍋的風味都不一樣~

大致上來說,咖啡的可溶解物質大概是30%。其中有20%是我們所要萃取出來的好的成份,另外10%是後段的雜味澀味不好的成份。但凡事總有例外,如果有咖啡豆連後段10%的風味也是好的,是否也應該也要萃取出來才是一杯風味完整的咖啡呢?

試著在衝泡完一杯所謂的精品咖啡之後,破開粉床聞看看咖啡粉渣是否還有香氣?

如果有,試著再注入用粉量相等重量的熱水看看味道怎樣?

如果喝起來還有風味,倒入之前那杯咖啡中,看看味道有沒有更完整。然後再聞看看咖啡粉渣是否還有香氣……如此重複,到覺得有不好的味道出現,這樣就可以知道這支精品咖啡的可萃取率有多少,或是要萃取多少水粉比是比較平衡的風味跟口感~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酸?
    為什麼淺焙咖啡會那麼酸?
  • 手衝技巧 | 如何衝泡淺烘焙咖啡?
    ,不同的烘焙度在衝泡時也有不同的講究,那淺烘焙的咖啡應該怎麼衝泡?淺烘焙咖啡(Light Roasting Coffee)是指烘焙階段中第一爆到第二爆之前的烘焙度,也就是指肉桂到城市烘焙。淺烘焙主要是為了享受咖啡生豆所含的多樣的香味。也就是說,減少深烘焙時形成的咖啡香味,更加突出生豆自帶的特性。所以選擇淺烘焙咖啡的要點就在生豆的新鮮度以及生豆所含的豐富的香氣。
  • 手衝技巧 | 日本咖啡達人手衝中深焙咖啡豆
    伊藤篤臣通常使用兩種手衝咖啡壺,一種是金屬濾網,主要使用於磨得較粗的咖啡粉(小富士電動磨豆機可調整8種不同粗細,金屬濾網適合4 度的粗細),適合淺焙咖啡豆;另一種濾紙式咖啡壺則使用較細的咖啡粉(粗細大約為3 度),則適合用於中深焙咖啡豆,衝出的咖啡帶著層次豐富的香氣,令每個到此的咖啡迷感受到伊藤篤臣對咖啡豆的執著。
  • 咖啡太苦我知道,但為啥會酸呢?一文教你看懂咖啡烘焙的各種口感
    而苦味和酸味的平衡隨著烘焙的深淺度變化!那麼,今天我們就通過了解烘焙的特色來找到合適自己的咖啡咖啡吧!在咖啡行業裡,一般會認為生豆決定咖啡八成的味道,而剩下的兩成由烘焙決定。而烘焙的關鍵則是烘到哪種程度。豆子過度烘焙咖啡只會突顯苦味;而烘焙不足,又會變得太酸。根據豆子的特性,掌握合適時間點是很重要。
  • 【SCAA咖啡萃取】水溫、時間、水流
    日式手衝壺的水溫最具彈性,因烘焙度與手壺鎖溫性能而異,一般萃取溫度介於82℃—94℃間。虹吸壺萃取水溫亦有高低別,高溫萃取約88℃—94℃,低溫萃取約為86℃—92℃。90℃以上,為高溫萃取,易拉升萃取率,增加醇厚度、香氣與焦苦味,因此不利深焙豆,卻比較適合硬豆與淺中焙咖啡,因為稍高萃取水溫,可將淺焙豆的尖酸提升為有變化的活潑酸,但請勿太超過,手衝與虹吸壺的萃取溫超過94℃,會溶解出更多高酸苦物。
  • 咖啡烘焙與咖啡風味輪
    咖啡烘焙雖在半封閉的滾筒或金屬槽進行,氧氣仍可進出,似乎不像乾餾的無氧悶燒環境,但在正常烘焙情況下,咖啡豆不可能烘焙到完全碳化燃燒,因此在重烘焙豆在燃燒前出爐,所經歷的脫水、熱解、脫氫和焦化,均與乾餾差不多,而且中烘焙豆也會生成很多焦香或辛嗆氣味成分。因此可以將深陪的香氣歸因於乾餾作用。
  • 新手入門 | 我不要酸的咖啡,我喝什麼咖啡好呢?
    宏都拉斯風味:乾淨、甜度高、堅果、焦糖、牛奶巧克力一般咖啡豆的烘焙度到達中深烘及以上,水果酸調以及花果香氣之類的小顆粒風味分子,會經由焦糖化反應轉變成大顆粒風味分子例如堅果、巧克力類,搭配稍濃鬱的粉水比例,較容易衝出醇厚度。2.酸度高的咖啡:淺烘焙的水洗豆,例如水洗耶加雪菲咖啡和肯亞咖啡。
  • 咖啡烘焙:咖啡豆烘焙程度區別 深度烘焙咖啡與淺度烘焙咖啡推薦
    咖啡為什麼要烘焙?咖啡原本只是櫻桃,經過處理後才變成咖啡生豆,咖啡生豆只有經過烘焙後,才能激發咖啡豆裡面的風味,不一樣的烘焙會讓咖啡豆呈現出不一樣的風味。為什麼咖啡生豆經過高溫烘焙後會呈現出風味呢?在梅納德反應中花費較長時間的咖啡會增加其黏度,較短的梅納德反應則會生更多的甜度和酸質,因為如果梅納德反應時間過長,果酸以及會轉化成甜味的酸都會被破壞。我們前街咖啡烘豆師實驗烘焙咖啡豆時,也會改變梅納德反應的時間長度和強度,並記錄這些變化會帶給最終的風味什麼樣的影響。
  • 【純乾貨】淺焙咖啡的最佳風味期
    咖啡豆烘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滯留在咖啡豆內部,咖啡豆內部二氧化碳太多會阻礙衝煮時水和咖啡的接觸,妨礙萃取。養豆期通常比較短,3~5天。淺烘焙咖啡需要的不僅僅是適當的排氣,而是需要相對徹底的將二氧化碳排放乾淨,同時還需要長得多的時間去熟成,完成風味的沉澱和穩定。相比「養豆期「,「最佳風味期」更準確的表達了淺烘焙咖啡的風味發展變化。
  • 咖啡烘焙程度哪個好?咖啡豆烘焙程度口感與風味詳解
    那麼,深烘焙的咖啡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咖啡豆是到底是深烘焙好,還是淺烘焙佳?影響一支豆子風味的因素有品種、種植條件、處理法以及烘焙程度等等,其中一支豆子的烘焙程度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支豆子的風味展現方向,烘焙可簡單分成三個程度:淺度烘焙、中度烘焙以及中深/深度烘焙。
  • 臺南專業咖啡豆烘焙:提供客制化烘焙,對咖啡充滿熱情的職人堅持
    記得第一次喝Rick家的咖啡,到現在也一年多了,看著他工作室的設備越放越多,烘豆機也越來越大,象徵專業的各級證照更是一張張的填滿牆上,應該只有發自內心」喜歡」,才能把事情這樣做好做滿,來分享《就是品味咖啡烘焙》,給愛咖啡的朋友吧。
  • 咖啡深度烘焙和淺度烘焙
  • 認識咖啡的酸味
    此問題一直困擾著咖啡業者。一般人誤以為咖啡不新鮮就會有酸味,酸溜溜的咖啡不是好貨。這真是天大的抹黑與誤解!其實,咖啡本身就是酸性飲料,咖啡酸不酸,取決於豆子的烘焙度,烘焙時間愈長,焦糖化程度愈高,酸性物質被破壞愈多,就愈不容易有酸味,烘焙時間愈短,焦糖化程度愈低,酸性物質破壞較少,很容易泡出酸咖啡,也就是說烘焙度和酸味成反比,愈深焙的咖啡愈無酸味,愈淺焙的豆子就愈酸。
  • 零基礎的咖啡愛好者該如何學習咖啡?
    走訪了解到,其實一名專業的咖啡師不僅需要有較高的文化內涵和優秀的味覺鑑別能力,還需要熟知從咖啡豆識別、烘焙到咖啡衝泡、拉花這一系列流程,看似簡單的工作實際上非常有技術含量。 1,向工具書學習   咖啡的世界裡,書也是必不可少的。
  • 乾貨 | 咖啡萃取率為什麼22%之後是苦的?
    就咖啡芳香物而言,淺焙含量較多的低分子量有機酸,以及中焙含量較多的中分子量焦糖和巧克力風味物,極性都比較高,水溶性也較高。但深焙的高分子量苦鹹物的極性較低,溶水速度較慢。因此,萃取不足的咖啡,容易凸顯有機酸的尖澀,但萃取過度會溶解出更多的苦鹹滋味。低分子量且極性高的滋味物與香氣:揮發性與水溶性最高。
  • 烘焙度與烘焙方式之於咖啡味道的影響
    傳聞咖啡烘焙的起源,是原產國為了防止生豆被攜帶出海外而將其進行火烤,卻意外的發現經過烘烤後的咖啡豆香味濃厚,自此便延續了將生豆烘焙後再衝泡飲用的方式。,將英文翻譯成中文: 淺烘焙:Light(輕度烘焙)、Cinnamon(肉桂烘焙)、Medium(微中烘焙) 中烘焙:High(中度烘焙)、City(中深烘焙) 深烘焙:Full City(深度烘焙)、French(法式烘焙)、Italian(意式烘焙)
  • 咖啡入門 | 如何判斷咖啡豆新鮮度?咖啡豆挑選技巧
    烘焙後的咖啡豆會自然散發出二氧化碳,如積留在包裝袋內會影響咖啡豆的品質,而袋子上的「單向排氣閥」能讓袋內多餘氣體排出,而選購咖啡時可擠壓包裝袋聞出香味。這是目前最推薦的烘焙咖啡豆的包裝方式,選購時也應該儘量選擇有此種包裝的咖啡產品。從咖啡的研磨程度判斷咖啡研磨:充分地烘烤抽出水分後的咖啡豆才可衝泡出美味的咖啡,這種咖啡豆在研磨時即可判斷得知,良質的咖啡豆在研磨時會輕輕地發出沙拉沙拉的聲音,劣質的咖啡豆則會有喀吱喀吱的聲音,研磨時有種卡住的感覺。
  • 咖啡淺中焙美學:尖酸與鞣酸!(酸味譜)
    咖啡的酸、甜、苦、鹹四大滋味的表現,與烘焙度密切相關,因此「滋味譜」以淺中焙與深烘重焙來歸類。巧合的是,淺中焙「酸甜」滋味物的分子量較低,且極性較高,水溶性也高,往往在萃取前半段就溶解而出。但「苦鹹」滋味物的分子量較高且極性較低,水溶性也低,往往在萃取後半段才溶出。
  • 咖啡烘焙 | 咖啡為什麼會有煙燻感?
    ,咖啡為什麼會有煙燻感?(5) City Roast中深度烘焙第一次爆裂後,即一,二爆中間,口感明亮活潑、酸苦平衡間酸質又偏淡,且釋放咖啡中優質的風味,為標準的烘焙程度,也是大眾最喜愛的烘焙程度。(6)Full City Roast深烘焙第二次爆裂口感沉穩飽滿,苦味較酸味強勁,餘韻回甘,香氣飽滿。
  • 咖啡烘培度有什麼區別?中淺烘焙與深度烘培咖啡怎麼衝 曼特寧
    前街咖啡表示影響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佔60%,烘焙佔30%,萃取佔10%,好的烘焙可以將生豆的產地個性發揮到極致。為什麼咖啡需要烘焙因為咖啡本身是生長在咖啡樹上的咖啡果實,經過了處理後才變成了咖啡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