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不需要和明星比熱搜|科學家|居裡夫人傳|顏寧|李蘭娟|鍾南山

2020-12-21 騰訊網

文:劍聖喵大師

>>>01

有種文章每隔幾天都要刷屏一次。

大概意思就是:

明星離個婚生個孩子都要上熱搜,憑什麼科學家做這麼多貢獻都沒人關注?

文章底下無數讀者痛心疾首:

「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大批明星出國避難,是時候該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了!」

說實話,這種宣傳除了煽動情緒,製造無知以外,對科學家一點幫助也沒有。

要是我們的下一代看到這種文章,他們絲毫不會有當科學家的意願。

他們只會覺得。

「科學家太慘了,危險的時候要頂上,而明星就爽多了,不僅錢拿得多,還風風光光!」

更何況,所有明星一律以「戲子」來稱呼,這是不理性的。

明星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佩的人,比如韓紅。

科學家中也有很多人,應該被我們所唾棄。

比如某藥物,臨床試驗都沒有搞清楚,就迫不及待的宣傳有抑制病毒的效果,引發大眾搶購,最後又慌不擇亂地出來闢謠。

我們應該評價的,是一個人具體的行為以及他的貢獻,而非他的職業。

如果我們不能以一種理性客觀的態度去看待科學家,那送他們上熱搜只能是一種對他們的困擾。

在新冠肺炎爆發後,鍾南山這個名字再次家喻戶曉。

可是,這對他來說一定就是好事嗎?

未必!

先是8年前的一部紀錄片《中國人物誌》被人翻了出來。

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關心鍾南山的科研精神。

反倒去關注他兒子鍾帷德褲腰間的愛馬仕皮帶。

「愛馬仕皮帶好扎眼。」

「兒子有點不樸素啊,建議相關部門查一查。」

然而以鍾帷德醫學大腕的成就,他完全可以合理合法消費起一條愛馬仕。

當我痛批這種現象時,又有人開始向我科普起鍾南山女兒嫁給了外國人的事。

什麼邏輯?

難道當一個好的科學家全家都得是道德聖人?

嫁給一個外國人怎麼了嘛?

當然,不只有這事,無數的「真理發現者」掌握著無數的「黑料」,時刻要「點醒」大眾。

「鍾南山值得你們這樣吹捧?」

不止有鍾南山,最早提出封城的李蘭娟院士也逃不過某些人的髒水。

作為最早提議武漢封城的院士,李蘭娟是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的,要知道有很多人是不想承擔這樣的責任的,才會有「有限人傳人」、「可防可控」的論調。

並且鍾南山院士團隊曾經做過研究:若封城等措施晚5天,中國感染規模將擴至三倍。

然而,某些自媒體人卻迫不及待地開始對李蘭娟造謠。

「聽說要賣兒子公司的藥了?」

作者還陰陽怪氣地來一句:「治死了人怎麼辦呢?」

許多網友更是抓緊時間背後捅刀。

「發國難財,這也太不要臉了吧!」

該文章在被刪除前,迅速獲得了雙十萬加的閱讀和點讚。

最後逼得權威部門出來闢謠,然後逐一呈現證據反駁了污衊。

有時,你不得不感嘆,人性比病毒可怕。

最近一直活躍在抗疫一線的張文宏,也被各種爆文點評為「營銷鬼才」、「醫學界李佳琦」。

也許,這些文章所表達的東西是正面。

但是,這架不住一些人的思想就是要往黑暗的地方想。

「根本沒什麼本事,只會營銷。」

張醫生才講了幾句真話,

突然又被捲入中醫和西醫的輿論大戰之中。

新聞下有兩個點讚最高的評論是這種畫風。

突然又變得「不要臉」。

可笑的是評論者連他的名字都沒打對。

之後張文宏對於美國疫情又說「中國人無需為美國人干著急」。

表面上看這句話應該沒問題。

結果有些人在評論下把這句話這麼理解

「翻譯過來的大白話是:美國人死幾個關我們屁事。」

評論裡,立即有人就開始指責張醫生「沒有道德感,缺乏人類的共情。」

之後就是所謂的網絡標籤人士大戰了,「美狗」對戰「惡毒狗」的。

我想說,你們憑什麼給張醫生「代言」?

張醫生原本的意思只是,美國目前的醫療體系還能應對。

他沒有過度吹捧過美國。

不該被有些人罵「美國孝子」、「下跪一族」。

他的話也不該被解讀為「死多少人關我們屁事」,接著又被罵為「毫無人性」,「沒有同情心」。

請問這樣的熱搜和關注,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科學家需要嗎?

>>>02

《居裡夫人傳》裡就寫到頂級科學家是怎麼被熱搜逼瘋的。

皮埃爾•居裡和居裡夫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剛拿到獎的時候,他都抑鬱了,筆記裡寫的是這種話:「簡直沒有片刻安寧。」

「這幫人天天找我演講,那我還有時間幹活嗎?」

「記者連我們家的黑白花貓都詳細報導了。」

「記錄著我女兒和保姆的聊天內容。」

為此居裡夫婦遭受了很多人們不公正的行為,為此居裡夫人封鎖了自己實驗室的門,拒絕一切小報記者訪問。

事實證明,這種行為加劇了居裡夫人的抑鬱病情,增加了她被輻射的風險。還隔絕了本可以幫助居裡夫人的有效外界援助。

說實在話,科學家並不需要你關注他本人,只需要你關注他的研究。

如果你強行去關注他本人,甚至要狂熱地要做他的粉絲。

這只會給TA帶來麻煩。

科學家是沒有一個流量轉化團隊的,也不屑去做一些為了博流量而拉低自己的行為。

他們的行為、言論能夠幫助到大家,這就已經足夠了。

從心理學上來說。

人的內心需求本來就是不同的。

明星本來就是靠流量以及高消費去獲得內心滿足感。

但對於科學家來說。

攻克難題、提升知識、為科研增磚填挖,就是他們獲得滿足的方式。

假如你的關注水平和TA們不是一個檔次。

你的關注只會打擾他們鑽研學術所必須的專注。

其次,光越亮的地方影子也就越黑暗。

喜歡某個人的人越多,討厭某個人的人也就越多。

你喜歡一個人,可能你只會點個讚。

但討厭他們的人可能行為是極其極端的。

比如,國內頂級科學家顏寧突然成了國民女神。

某天她因為追劇在微博說自己喜歡朱一龍。

結果突然被某明星粉絲安利了另外一個男星。

顏寧表示自己討厭被安利,而且沒時間關注其他男星。

結果立馬被某明星的粉絲圍攻。

最後顏寧表示自己需要專心學術,不參與粉圈戰爭。

明星出事了,粉絲驚呼「哥哥被網絡暴力了」。

明星公司用虐粉的公關手段操作一番後,路人表示同情明星,為此路轉粉。

可是誰想過顏寧這樣的科學家被網絡暴力,誰來同情?

因為她們沒有公關團隊,沒辦法刷熱搜就只能被動挨打?

說到底,你用明星的流量思維去對等科學家的科研思維,這從根本上,就是對科學家的不尊重。

楊振寧來母校演講時,幾個男生一直要衝進會場,就只為看一眼翁帆,絲毫不關心物理學。

某地質學家拿著幾百萬的國家經費,要不是因為他在論文中寫著「師娘風韻猶存」,估計沒幾個人發現這裡面的學術不端。

饒毅,一個有良知的科學家,然而國內許多人卻在毫無根據地八卦他和顏寧的「風流韻事」,沒人注意他作為學術界的良心,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說到底,如果公眾認知還停留在用流量和錢,來對比科學家和明星的地位。

那他們的關注對於科學家來說,只能是一種困擾。

就如顏寧所說,流量圈和學術圈最好永遠不交集,這就是對科學家最大的尊重。

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對科學家真正的尊重呢?

疫情期間,多看幾本書,少看幾部劇。

不能出門的時候,多學幾種技能,少去粉圈混戰。

時刻保持冷靜和理性,一個人的地位不是由錢和名聲所決定的。

頂級科學家能讓司令為他打傘,能讓市領導去接機,能在國家爆發危機時,政府第一時間救助,能在逝世後被寫進教科書供後人尊敬。

這也是頂級流量明星所做不到的。

無論是明星、科學家、教師、醫生、商人,我們都不要刻意去製造矛盾。

尊重一個人,就讓他做好自己的事,保護他遠離是非吧!

作者簡介:劍聖喵大師,百萬暢銷書作家,500萬粉絲個人帳號意見領袖,省高校心理協會常務理事,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情緒管理達人,陪同讀者成就強大,願得我心如明月,獨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正在熱銷中,微信公眾號:劍聖喵大師(ID:swordpain)

點擊在看的人,

2020都會事事順心

相關焦點

  • 與居裡夫人同時代,卻鮮為人知的女性科學家的故事
    居裡夫人不僅僅是女科學家的代表,也是許多人唯一能叫得出名字的女科學家。2014年,地質學家Cynthia Burek和Bettie Higgs就公眾對女科學家群體的認知開展了一項初步調查,結果表明根本不存在什麼公眾對女科學家群體的認知。只有居裡夫人。當被要求在五分鐘內列出十位女科學家的名字時,將近五分之一的受訪者一個都列不出來。那麼能列出來的呢?
  • 美女科學家,你能數出多少位?
    娛樂圈裡好像把美當成了標配,不美就別想邁進這個門檻。在網絡上想當紅人,美也是很有力量的一塊敲門磚。開著美顏眨幾下眼睛,扭幾下身子就能收穫大批粉絲和點讚。文學圈早就娛樂化了,作家之間比拼的不是作品而是臉蛋,美女作家就要比老土作家擁有更多的粉絲。至於科學界嘛,美女之風也早吹進來了,已經有數不清的科學家被人稱為「美女科學家」。
  • 李蘭娟身後的70歲支持者,成就不輸鍾南山和高福,但網友不認同
    學術成就可以用「權威」二字形容的李蘭娟院士,走在科研教育和生活工作的漫漫長路上,是一個幸福的學者,因為有一個志同道合且實力相當的愛人,一直都在身後默默支持她的發展。現在李蘭娟院士獲得了我國最高科技獎的提名,而這位支持她的70歲科學家也獲得了同樣的驕傲。
  • 法國科學家伊雷娜·約裡奧·居裡
    也正是在這裡,伊倫漸漸對化學實驗和化學理論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居裡夫人疼愛伊倫,但是,決不嬌縱她。在母親的嚴格教育下,伊倫逐漸成為一個果敢、不畏艱險的女孩子。她常常同表姐妹們利用假期到人們不常去的地方去旅行,並學習騎術。夜間,她們就住在山民的小屋裡。她大膽,然而並不去冒險。她富於想像力,也從不沉浸在悲痛的回憶中。她雖然出生在巴黎,但是,她非常熱愛母親的祖國——波蘭,時刻都在想著為母親的祖國爭光。
  • 居裡夫人的故事 | 紀念瑪麗·居裡
    瑪麗在給姐姐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麼關係?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麼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6年之後,瑪麗用自己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加上姐姐的幫助,終於來到巴黎求學。《居裡夫人的故事》插圖這時,她的生活極為清苦。
  • 顏寧在清華當教授時年薪僅10萬,不如明星一場走秀,如何留住人才
    顏寧的優秀很多的可能會說在中國目前普通人平均工資3000以下的時候,年薪10萬應該是很多的了,但是我們看一下顏寧的優秀:顏寧,著名的生命科學領域的青年科學家,師從著名科學家施一公教授。在海外完成自己的博士、博士後求學之路,並不到30歲的年紀就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正教授。
  • 顏寧:女科學家論壇緣起於一個針對女性的「問題」
    「你怎樣平衡事業和家庭 近日,未來論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舉辦《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Women in science forum)發起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回憶說,女科學家論壇緣起於她2014年在一次博士生面試。有一位女性碩士面試的時候,顏寧一位同事問她說,你將來怎樣平衡事業和家庭?顏寧當時就覺得不對勁。「我們面試一天了,直到這位女同學時,這位男同事才開始問這個問題。」 顏寧說,你不需要回答這個有性別歧視的問題。
  • 請不要拉踩明星和科學家了!
    這兩天刷到一條特別火的短視頻,說的是一個小女孩對著手機照片準確地認出鍾南山、袁隆平和錢學森,他的父親高興地說「寶貝,記住了嗎,這些才是我們中國的明星。」視頻的文案是:寶貝,這才是你該崇拜的明星。超燃的背景音樂,和無比政治正確的文案輕易收穫百萬+的贊。這些人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科學家。
  • 居裡夫人:瑪麗·居裡
    ·居裡(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居裡夫人」不是一個尊稱,而是一個蔑視、侮辱和抹殺她的真正功績的稱呼——一定要找個定義,覺得和「黑鬼」差不多。       很多教科書都把「居裡夫人」奮鬥半生發現了「鐳」的事跡作為勵志教材,卻很少揭露出,這個「勵志」偶像的一生是怎麼樣地遭受著不公正、歧視、打擊的。
  • 不是法國科學院院士的居裡夫人(四篇)
    )一 居裡夫人:光榮背後的辛酸作為傑出科學家,居裡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裡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裡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裡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裡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
  • 居裡夫人:「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這句名言應該是居裡夫人(瑪麗•居裡)最好的人生寫照。
  • 43歲美女科學家顏寧至今仍單身,她沒另一半的原因在哪裡?
    顏寧大家應該都聽過,年紀輕輕的她,已經是美國科學院的院士,著名學府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她不僅學術出色,顏值也頗高,因此被人譽為「美女科學家」。她就像科學界的一朵鮮花一樣,在整個科學界散發出誘人的清香。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現在整個章丘地區都知道顏寧,那裡的人也都以她為驕傲。
  • 通過她的私生活,讓我們重新認識居裡夫人
    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裡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
  • 永恆的《放射性物質》,永恆的居裡夫人
    她是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她發現鐳,運用鐳,也死於鐳,她的一生都和放射性物質緊密相連,她在學術界獲得最高成就,她的情感生活也為人津津樂。她就是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夫人。
  • 素材人物:居裡夫人+華莉絲·迪裡+屠呦呦
    專注什麼人:居裡夫人是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
  • 論居裡夫人腮紅的合理性——萬物唯美的時代,逝者,也需要被美
    可是怎麼偏偏就一眼定格在居裡夫人身上?因為性別?不對,一路走過,不時也有婉約清照堪比黃花瘦。因為國籍?也不對,天才的愛因斯坦白髮相對論邃眼。再仔細比照,昏死,竟然是因為美麗——確切地說是因為腮紅!居裡夫人法籍波蘭,白種人,皮膚質地固然天然優勢,但怎麼說也是美人到了遲暮年。況且從夫人的科學家職業來看,多數時間都周旋在放射性物質中間——這該是皮膚的天敵吧?再者,夫人一生為求釙鐳兩度榮膺諾貝爾,應該沒有時間來塗脂抹粉吧?谷歌了幾番,果然!縱有粉嫩照和青蔥照,但都是黑白色。膚質固然光潤照人,但腮紅是決計找不出的。
  • 蘇繡肖像贈抗疫英雄,蘇州科學家日再送特別禮遇
    7月11日,蘇州市科協、蘇州工藝美術協會相關負責人一行陪同蘇州繡娘周麗琴前往廣州醫科大學,在中國科協給鍾南山院士團隊頒發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團隊獎獎牌,以及廣東省科協慰問鍾南山院士團隊活動中,向鍾南山院士贈送《為鍾南山院士造像,獻給最美中國人》的蘇繡肖像作品,通過這幅結合了工匠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作品,表達蘇州人民對抗疫英雄的致敬和對科學家的敬意。
  • 居裡夫人的婚外情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那些虛偽的衛道士
    丈夫去世後,居裡夫人悲痛欲絕,生活陷入沉寂,直到比她小五歲的保羅·朗之萬走入她的生活,二人陷入熱戀。只不過,這是一段婚外情。朗之萬曾是皮埃爾·居裡的學生,也是一位科學家。他婚姻並不如意,妻子性格暴躁粗野,也與他沒有共同語言,甚至曾用陶瓷花瓶砸傷朗之萬的頭。
  • 鍾南山成全民偶像,眾明星都撤離熱搜:孩子,你為什麼要好好學習?
    甚至,在聽到開學延遲的消息後,曾經渴望假期能無限延長的你,流露出失望的憂傷:「什麼時候,我能回到學校,見到老師和同學?」無法和同齡人發生連接的漫長無聊,讓生性好動的你,開始委屈抱怨。你抱怨疫情怎麼還不過去,抱怨爸爸媽媽不帶你出去玩,抱怨無法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瘋,抱怨連下樓溜一圈都小心翼翼,不能盡興。1月28日那天,我們又一起看了鍾南山院士接受新華社的採訪。
  • 這位「中國的居裡夫人」轟動了世界,為什麼我們卻忽視了她?
    她是"三錢"之一的錢三強的夫人,曾跟居裡夫人學習。她是中國的驕傲,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     上世紀40年代,他們夫妻對鈾核三分裂的發現震驚世界,然而因為對中國的歧視,諾貝爾獎沒有發給他們。 這成為諾貝爾獎的遺憾。     這位巨匠名叫何澤慧,生於1914年,2011年去世。世界物理學界,對何澤慧三個字充滿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