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30年代,安陽殷墟遺址發現了一處甲骨窖穴,並出土了17000多件甲骨,而上面的甲骨文對研究商代歷史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與此同時,在遙遠的伊拉克烏爾城遺址,西方考古學家也出土了大量類似於甲骨的黏土板,上面的神秘符號,還破解了一個歷史謎團。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如果您也想知道謎團的答案,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對很多讀者來說,烏爾城遺址或許都比較陌生。從考古發現來看,烏爾城是早期蘇美爾人的城邦,絕對算得上是世界最早的城市,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由於烏爾城遺址是早期蘇美爾文明的代表,因此對西方考古學家們來說,它簡直就是充滿神秘的魅力,不過烏爾城遺址受到的破壞極其嚴重,如今只剩下了一個2米多高的臺基,但遠遠望去,依然可感受到其千年之前的雄偉。
1923年,英國考古學家列奧納德·伍利教授帶著一支科考隊,對烏爾城遺址進行了保護性的考古發掘,並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比如有一件七弦琴。在七弦琴的琴箱之上,還有一個純金鑄造的牛頭,牛頭上有卷圈的鬍鬚,牛的一雙眼睛是用青金石製成,看起來十分精美,可惜的是木質的琴身腐朽嚴重。伍利教授經過研究,確定金牛頭七弦琴的主人應是一位烏爾國國王,並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以及頗高的造詣。
在此之後,伍利教授對烏爾城遺址更加痴迷,並在幾年的發掘中,陸續出土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批保存完好的黏土板,它們與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一樣,都是一項極其偉大的歷史發現。
黏土板大都為方形,長約10釐米,寬約7釐米,正面大都分成了上中下三部分,而且每一部分又分成了3-4個小格,在不同的小格子裡,分別刻有多種幾何形符號。伍利教授經過研究,初步確定這些黏土板,曾經是蘇美爾人記錄信息的載體,而上面的符號就是蘇美爾人早期的一種文字,也可以說是後來楔形文字的基礎。不過很可惜,伍利教授雖然學識淵博,但他面對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時,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究竟7000年前的泥板上記錄了什麼呢?
伍利教授經過數年的研究,最先破解了他發現的第一塊黏土板。在這塊黏土板上,有3X4的小格子,上面刻有人形圖案,還有碗和尖底的瓶子,最難辨認的則是一些半圓符號。首先,伍利教授確定黏土板的文字和圖案,是從右向左閱讀,與我們現在的閱讀習慣不同,然後又根據蘇美爾人的生活習慣,發現酒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資,因此推斷尖底瓶應該就是裝酒的容器,而半圓符號就是就是分酒或者喝酒的碗形容器,這個黏土板上的具體內容就是在分酒。而這種酒很有可能是低度的啤酒。
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要分啤酒呢?這就要提到蘇美爾人的集體勞動,因此可以推測是在勞動完成之後,對勞動者分啤酒。據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酒是蘇美爾人的一種等價交換物,更直白地說就是他們的貨幣,人們通過勞動來換取貨幣,也就是一定量的酒。如此一來,就等於是破解了一個歷史謎團,即蘇美爾人的等價貨幣是什麼?答案是:啤酒。
如今,隨著西方考古學家們的研究不斷深入,也從黏土板中發現了大量的歷史信息,對於研究古老的蘇美爾文明,甚至是更宏大的兩河流域文明,也都起到了極大的價值和作用。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