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世界上最無趣的莫過於開會了

2021-01-08 書蟲時光

文 | 余光中

世界上最無趣的莫過於開會了。

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頭的急事、要事、趣事,濟濟一堂,只為聽三五個人逞其舌鋒,

爭辨一件議而不決、關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體浪費時間的最佳方式。

僅僅消磨時間倒也罷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掃興,糟蹋了美好的心情。

會場雖非戰場,卻有肅靜之氣,進得會場來,無論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是小人,都會一改常態,人人臉上戴著面具,肚裡懷著鬼胎,

對著冗贅的草案、苛細的條文,莫不咬文嚼字,反覆推敲,務求措詞嚴密而周詳,滴水不漏,一勞永逸,把一切可鑽之隙、可趁之機統統堵絕。

開會的心情所以好不了,正因為會場的氣氛只能夠印證性惡的哲學。

濟濟多士埋首研討三小時,只為了防範冥冥中一個假想敵,免得他日後利用漏洞,佔了大家的,包括你的,便宜。

開會,正是民主時代的必要之惡。

名義上它標榜尊重他人,其實是在懷疑他人,並且強調服從多數,其實往往受少數左右,至少是攪局。

除非是終於付諸表決,否則爭議之聲總不絕於耳。

你要閉目養神,或遊心物外,或思索比較有趣的問題,並不可能。

因為萬籟之中人聲最令人分心,如果那人聲竟是在辯論,甚或指責,那就更令人不安了。

意志薄弱的你,聽誰的說詞都覺得不無道理,尤其是正在侃侃的這位總似乎勝過了上面的一位。

於是像一隻小甲蟲落入了雄辯的蛛網,你放棄了掙扎,一路聽了下去。

若是舌鋒相當,效果火爆而高潮迭起,效果必然提神。

可惜討論往往陷於膠著,或失之瑣碎,為了「三分之二以上」或「講師以上」要不要加一個「含」字,

或是垃圾的問題要不要另組一個委員會來討論,而新的委員該如何產生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等等,節外生枝,又可以爭議半小時。

如此反覆斟酌,分發(hairsplitting)細究,一個草案終於通過,簡直等於在集體修改作文。

可惜成就的只是一篇面無表情更無文採的平庸之作,覺無漏洞,也覺無看頭。

所以沒有人會欣然去看第二遍。

也所以這樣的會開完之後,你若是幽默家,必然笑不出來,若是英雄,必然氣短,若是詩人,必然興盡。

開會的前幾天,一片陰影就已壓上我的心頭,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煩。

開會的當天,我赴會的步伐總帶一點從容就義。

總之,前後那幾天我絕對激不起詩的靈感。

其實我的詩興頗旺,並不是那樣經不起詩的靈感。

我曾經在監考的講臺上得句,也曾在越洋的七四七經濟客艙裡成詩,周圍的人群擠得更緊密,靠得也更逼近。

不過在陌生的人群裡「心遠地自偏」,盡多美感的距離,而排排坐在會議席上,磨肩接肘,咳唾相聞,

儘是多年的同事、同仁,論關係則錯綜複雜,論語音則閉目可辨,一舉一動都令人分心,怎麼容得你悠然覓句?

葉慈說得好:「與他人爭辯,乃有修辭;與自我爭辯,乃有詩。」

修辭是客套的對話,而詩,是靈魂的獨白。會場上流行的既然是修辭,當然就容不得詩。

而我,出於潛意識的抗拒,常會忘記開會的日期,惹來電話鈴一迭連聲催逼,

有時去了,卻忘記帶厚重幾近電話簿的會議案資料。但是開會的煩惱還不止這些。

其一是抽菸了。

不是我自己抽,而是鄰座的同事在抽,我只是就近受其薰陶,所以準確一點,該說聞煙,甚至嗆煙。

一個人對於鄰居,往往既感覺親切又苦於糾纏,十分矛盾。

同事也是一種鄰居,也由不得你挑選,偏偏開會時就貼在你隔壁,卻無避可隔,而有煙共吞。

你一面嗆咳,一面痛感「遠親不如近鄰」之謬,應該倒過來說「近鄰不如遠親」。

萬一幾個近鄰同時吸起煙來,你就深陷硝煙火網,嗆咳成一個傷兵了。

好在近幾年來,社會雖然日益沉淪,交通、治安每況愈下,公共場所禁菸卻大有進步,總算除了一害。

另一件事是喝茶。

當然是各喝各的,不受鄰居波及。

不過會場奉茶,照例不是上品,同時在冷氣房中迅速趨溫吞,更談不上什麼品茗,只成灌茶而已。

經不起工友一遍遍來壺添,就更淪為牛飲了。

其實場內的枯坐久撐,也不是全然不可排遣的。

萬物靜觀,皆成妙趣,觀人若能入妙,更饒奇趣。

我終於發現,那位主席對自己的袖子有一種,應該是不自覺的,緊張心結,總覺得那袖口妨礙了他,所以每隔十分鐘左右,會忍不住突兀地把雙臂朝前猛一伸直,使手腕暫解長袖之束。

那動作突發空收,敢說同事們都視而不見。

我把這獨得之秘傳授給一位近鄰,倆人便興奮地等待,看究竟幾分鐘之後主席再發作一次。

那近鄰觀出了癮來,精神陡增,以後竟然迫不及待,只待下一次開會快來。

不久我又發現坐在主席左邊的第三位主管也有個怪招。

他一定是對自己的領子有什麼不滿,想必是妨礙了他的自由,所以每隔一陣子,最短時似乎不到十分鐘,

總情不自禁要突出抽頸筋、迅速下巴,來一個「推畸」(twitch)或「推死它」(twist),把衣領調整一下。

這獨家奇觀我就捨不得再與人分享了,也因為那近鄰對主席的「推手式」已經興奮慕名,只怕加上這「推畸」之扭他負擔不了,萬一神經質地爆笑起來,就不堪設想了。

當然,遣煩解悶的秘方,不止這兩樣。例如耳朵跟鼻子人人都有,天天可見,習以為常竟然視而不見了。

但在眾人微坐開會之際,你若留神一張臉接一張臉巡視過去,就會見其千奇百怪,愈畢愈可觀,正如對著同一個字凝神注視,竟會有不識韻幻覺一樣。

會議開到末項的「臨時會議」了。

這時最為危險,只怕有妄人意猶未盡,會無中生有,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什麼新案來。

幸好沒有。於是會議到了最好的部分:散會。

於是又可以偏安半個月了,直到下一次開會。

(原標題:開你個大頭會)

相關焦點

  • 余光中:世界上最無趣的事莫過於開會
    文章寫於一九九七年四月於西子灣,作者:余光中,原標題:《開你的大頭會》,收錄於余光中的散文集《日不落家》
  • 世界上最無趣的是什麼?
    余光中世界上最無趣的莫過於開會了。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頭的急事、要事、趣事,濟濟一堂,只為聽三五個人逞其舌鋒,爭辨一件議而不決、關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體浪費時間的最佳方式。會場雖非戰場,卻有肅靜之氣,進得會場來,無論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是小人,都會一改常態,人人臉上戴著面具,肚裡懷著鬼胎,對著冗贅的草案、苛細的條文,莫不咬文嚼字,反覆推敲,務求措詞嚴密而周詳,滴水不漏,一勞永逸,把一切可鑽之隙、可趁之機統統堵絕。開會的心情所以好不了,正因為會場的氣氛只能夠印證性惡的哲學。
  • 世界上最無趣的事情
    世界上最無趣的事情莫過於開會了。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頭的急事、要事、趣事,濟濟一堂,只為聽三五個人逞其舌鋒,爭辯一件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體浪費時間的最佳方式。僅僅消磨光陰倒也罷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掃興,糟蹋了美好的心情。
  • 余光中:最無聊的事 | 鳳凰副刊
    文/余光中世界上最無趣的事情莫過於開會了。開會,正是民主時代的必要之惡。名義上它標榜尊重他人,其實是在懷疑他人,並且強調服從多數,其實往往受少數左右,至少是攪局。除非是終於付諸表決,否則爭議之聲總不絕於耳。你要閉目養神,或遊心物外,或思索比較有趣的問題,並不可能。因為萬籟之中人聲最令人分心,如果那人聲竟是在辯論,甚或指摘,那就更令人不安了。在王爾德的名劇《不可兒戲》裡,脾氣古怪的巴夫人就說:「什麼樣的辯論我都不喜歡。
  • 開你個大頭會 | 余光中
    世界上最無趣的莫過於開會了。會場雖非戰場,卻有肅靜之氣,進得會場來,無論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是小人,都會一改常態,人人臉上戴著面具,肚裡懷著鬼胎,對著冗贅的草案、苛細的條文,莫不咬文嚼字,反覆推敲,務求措詞嚴密而周詳,滴水不漏,一勞永逸,把一切可鑽之隙、可趁之機統統堵絕。 開會的心情所以好不了,正因為會場的氣氛只能夠印證性惡的哲學。
  • 余光中:開你個大頭會
    世界上最無趣的莫過於開會了。名義上它標榜尊重他人,其實是在懷疑他人,並且強調服從多數,其實往往受少數左右,至少是攪局。除非是終於付諸表決,否則爭議之聲總不絕於耳。你要閉目養神,或遊心物外,或思索比較有趣的問題,並不可能。因為萬籟之中人聲最令人分心,如果那人聲竟是在辯論,甚或指責,那就更令人不安了。意志薄弱的你,聽誰的說詞都覺得不無道理,尤其是正在侃侃的這位總似乎勝過了上面的一位。
  • 余光中|假如我有九條命(朗誦)
    現代人最煩的一件事,莫過於辦手續;辦手續最煩的一面莫過於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卻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機關發的,當然力求其小,於是申請人得在四根牙籤就塞滿了的細長格子裡,填下自己的地址。許多人的地址都是節外生枝,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門牌還有幾號之幾,不知怎麼填得進去。這時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須彌納入芥子,或者只要在格中填上兩個字:「天堂」。
  • 余光中《朋友四型》:人際交往中,最值得交往的朋友,是這種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於臺灣逝世,享年89歲。 最近細讀了余光中教授的散文《朋友四型》,文章中他將朋友的類型分為四種,圍繞高級和有趣兩種性質,對朋友的類型進行剖析,觀點清晰,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讀的文章。
  • 余光中:朋友四型
    世界上高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級又有趣的人卻少之又少。高級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歡,又高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親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鮮的水果,不但甘美可口,而且富於營養,可謂一舉兩得。朋友是自己的鏡子。一個人有了這樣的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裡去。東坡先生杖履所至,幾曾出現過低級而無趣的俗物呢。
  • 余光中——輕輕地搖吧溫柔的手:余光中作品精選
    從舊世紀到新世紀,對現代文學影響既深且遠,遍及兩岸三地的華人世界。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臺灣、香港各大學擔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學院院長,曾獲香港中文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及臺灣「中山大學」榮譽博士。先後榮獲「南京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第三十四屆臺灣行政當局文化獎、第十三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等。
  • 余光中:開你的大頭會
    點擊上面↑↑↑藍色字免費訂閱 世界上最無趣的事情莫過於開會了
  •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余光中的詩歌代表作《鄉愁》全文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歌  據臺媒報導,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餘老已逝,留給我們無限的鄉愁……  余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 「女兒奴」余光中
    12月14日,詩人余光中走了。提到余光中,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只有一首《鄉愁》。
  • 余光中詩選 | 深入解析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作品精髓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余光中先生的詩,余光中以 89 歲的高齡剛剛過世,他的詩有一種最基本的重要性,那就是在海峽兩岸的現代詩人當中,余光中到他去世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了他自己的作品被經典化了,這能夠被經典化的經驗其實非常非常的少,在文學史上、在藝術史上面我們已經聽過多少這種故事。
  • 余光中曾痛批朱自清、魯迅、沈從文,如今卻反被指責,晚節難保?
    小時候,只記得余光中那濃得抹不開的鄉愁,愁字分立兩頭;長大後,又看到他筆下沉醉的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再後來,小解卻看到了余光中的更多面,一個沉湎於文學批評的評論家。而且,他只懟那些青史留名的大師,凡是你能在語文課本上見到的名字幾乎都被余光中或多或少地批判過。
  • 靜夜思丨人不可以無趣
    為此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敵人是——無趣。 無趣是有歷史源淵的。我們這幾代人恰巧碰到我們這個時代簡直讓你無法有趣:上一輩人經歷了一個灰色年代的洗禮,看世界的眼光是階級鬥爭是非觀,有趣的含義基本等同於「小資情調」,是無產階級專政對象。 我們的下一輩過著色彩炫目的新生活,世界變化之快讓你都來不及想有趣這件事。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余光中,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他那首《鄉愁》,寫出來多少人的心聲,特別是海峽兩岸統一的美好願望,感動著無數人,「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分裂離別之苦躍然紙上。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
  • 余光中因《鄉愁》被捧上神壇,晚年被人爆料曾是一個「劊子手」
    時代下的世界局勢,並不是穩定的。看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依舊還有戰爭和炮火轟鳴。而我們如今能幸福地,生活在安穩的社會環境裡,離不開我們國家的守護。愛國,是一種堅持,一種選擇,愛國的人,永遠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 李敖罵余光中「四十年前就該死」,余光中一語巧妙化解,堪稱經典
    郭德綱講話雖然粗俗些,但句句都說在點子上,讓人在捧腹開懷的同時,也感悟到人生的道理。無獨有偶,著名詩人、學者余光中先生也說過一句相仿的話。余光中與李敖早年便交惡。據說兩位曾是朋友,一起給《文星》雜誌寫過稿子。
  • 余光中的詩歌《絕色》賞析
    《絕色》美麗而善變的巫娘,那月亮翻譯是她的特長卻把世界譯走了樣把太陽的鎔金譯成了流銀把烈火譯成了冰而且帶點薄荷的風味余光中的詩歌偏重敘述,娓娓道來,又捎帶議論,因此,余光中的詩歌讀起來更像散文詩。余光中的文字純美,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但是,余光中詩歌中的意象單薄,意境不深,追求純美而已,是文字上的華美,淺淺地,不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