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帳同比大增150%!券商前三季度IPO承銷保薦收入排行榜來了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隨著三季度行情收官,券商前三季度IPO承銷保薦收入情況亦得以揭曉。

  前三季度共有55家券商在IPO承銷保薦業務上累計入帳174.25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50%以上,其中中信建投、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佔據前三位,海通證券、國金證券收入排名出現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券商增發承銷保薦收入亦隨著市場定增熱情升溫而水漲船高。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進程中,券商板塊上漲的驅動因素都將得到兌現,而近期政策端降低外資準入門檻,使得券商機構業務、兩融業務、衍生品以及經紀業務等有望全面受益,投資方面建議關注優質龍頭券商的投資價值。

  5家券商前三季度收入均超10億元

  隨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推進,今年前三季度券商IPO保薦承銷業務「進帳」明顯增厚。

  今年前三季度,共有55家券商在IPO承銷保薦業務上獲得獲得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5家;承銷保薦總收入合計174.25億元,較上年同期總收入68.48億元同比增長1倍以上,增幅達154.45%。

  就單家券商而言,中信建投、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三中」佔據前三位,前三季度其IPO承銷保薦收入分別達18.94億元、16.53億元、16.15億元;收入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券商還有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前三季度其IPO承銷保薦收入分別為13.49億元、10.57億元;國金證券作為中小券商,公司前三季度IPO承銷保薦收入合計8.29億元,排名高居業內第七。

  

  對比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券商IPO承銷保薦收入平均值由2019年同期的1.63億元升至3.17億元;就單家券商而言,國金證券2020年IPO承銷保薦收入居行業第8位,較上年同期(第20位)大幅上升12位;海通證券2020年IPO承銷保薦收入居行業第4位,較上年同期(第11位)上升7位;廣發證券2020年IPO承銷保薦收入居行業第15位,較上年同期(第5位)出現較大滑坡,下滑了10位。

  從收入集中度看,排名第一的中信建投獲得了10.87%的市場份額,包括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在內,「三中」前三季度IPO承銷保薦收入已經佔到了市場收入總額的29.63%,收入居前十名的券商更是包攬了市場收入總額的65.69%,這意味著其餘45家券商只能獲得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場份額。

  就承銷募資規模而言,2020年前三季度券商承銷IPO募集資金高達3535.08億元,較上年同期1399.81億元大幅增長152.54%,「三中」仍居前三,其中僅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兩家券商承銷的IPO募資規模之和便超過1000億元,市場份額合計超過30%;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今年前三季度承銷的IPO募資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

  

  再融資熱情高漲

  券商增發承銷收入翻番

  不僅是IPO業務,年內隨著企業「補血」熱情高漲,再融資規模明顯擴張,從而帶動券商增發承銷保薦收入較去年同期出現明顯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4家券商通過承銷增發項目獲得收入,較上年同期多出9家;累計收入達18.29億元,較上年同期9.11億元的收入規模翻番。

  從單家券商相關業務收入情況看,2019年前三季度僅1家券商增發承銷保薦收入超1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增發承銷保薦收入突破1億元券商擴容至4家,分別是中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相關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78億元、2.45億元、1.89億元、1.44億元。

  

  就市場份額而言,今年前三季度增發承銷保薦收入排名前三券商的市場份額均超過10%,市場份額合計38.91%;收入排名前十券商的市場份額均超過3%,市場份額合計72.54%;相比來看,券商增發承銷保薦業務收入集中度較IPO更高,頭部券商「贏者通吃」局面更為明顯。

  從前三季度增發承銷募資規模看,中信建投承銷增發項目募資金額合計523.52億元,市場份額合計18.43%;華泰聯合證券和中信證券緊隨其後,其承銷的增發項目募資金額分別為335.83億元、324.16億元,市場份額分別為11.82%、11.41%。

  

  就近期定增市場而言,開源證券指出,近期市場回調,資金參與定增市場的意願不強,已經開始有眾多項目出現認購意向不足、追加認購的情形,未來折價率仍將保持高位。市場回調疊加折價率高位,定增市場的安全墊提升,同時項目供給十分充裕,為定增市場布局帶來良機。

  政策發力

  多項業務有望全面受益

  梳理發現,除卻市場相關主體熱情高漲外,政策方面發力也是今年前三季度券商IPO及增發相關業務收入增長的重要原因。隨著一系列新政策的陸續出臺,券商其他業務也有望迎來發展新機遇。

  近期證監會等三部門發布QFII及RQFII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同時擴大外資投資範圍,新增允許參與債券回購、融資融券、新三板等資格。在中銀證券非銀分析師蘭曉飛看來,放開QFII融資融券和轉融券出藉資格,有利於刺激兩融業務發展;允許QFII投資金融期貨等產品,衍生品業務有望擴大;長期來看,外資準入門檻降低,擴大投資範圍,券商機構業務、兩融業務、衍生品以及經紀業務等有望全面受益。

  就券商行業投資價值來看,渤海證券非銀分析師張繼袖指出,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進程中,券商板塊上漲的驅動因素都將得到兌現:政策面上,監管層繼續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未來政策利好將延續,拓寬券商業務空間;基本面上,監管寬鬆周期下券商業績繼續保持高增長,盈利能力改善支撐估值中樞上移。

  在維持對行業的長期看好同時,張繼袖認為,龍頭券商憑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風控能力,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扶優限劣」的政策傾斜下將最直接受益。建議關注優質龍頭券商的投資價值。

(責任編輯:蔡情)

相關焦點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淨利增長逾四成,承銷保薦收入大增近73%!券商...
    9家券商尚未盈利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135家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23.81億元,同比增長31.08%,淨利潤1326.82億元,同比增長42.51%,其中126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計算到,僅第三季度,這135家證券公司就實現營業收入1289.77億元、淨利潤495.35億元。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大賺1327億元,承銷保薦業務...
    同時,2020年前三季度券商的淨利潤已超2019年全年淨利潤總和(1230.95億元)。數據來源:證券業協會製圖:周尚伃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券商第一大收入來源的證券自營業務,今年前三季度繼續蟬聯,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實現收入1013.63億元,收入佔比為29.61%。
  • 日進帳超12億元!90%券商前三季度盈利,明年呢?
    11月18日晚間,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公布了135家證券公司前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券業整體營業收入達3423.81億元,同比增長31.08%;實現淨利潤1326.82億元,同比增長42.51%,兩項指標均創下了2015年以來次好水平。
  • 券商股權承銷業務中考揭榜 東方花旗證券同比增413%躋身前三
    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28日,下同),證券行業的股權承銷規模同比下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51家券商的股權承銷金額達5280億元,同比下滑4.28%。其中可轉債承銷規模為1543億元,增366%;首發承銷規模下滑最明顯,為582億元,下滑37%。與此同時,上半年券商股權承銷業務前十榜單也新鮮出爐。中信證券位居第一,承銷金額攬得889億元。中信建投證券位居第二。
  • 老虎證券Q3營收3804萬美元同比大增148% 三季度承銷5宗IPO再領跑中...
    美國東部時間11月25日盤前,華人地區領先的美港股券商老虎證券(NASDAQ:TIGR)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收達3804萬美元,同比大增148.2%,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同比翻倍。期內,公司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也逐步提升,其經營利潤達740萬美元,GAAP和non-GAAP淨利潤分別為380萬美元和530萬美元。
  • 75家券商「分食」244.6億元 前十榜單大洗牌
    具體來看,前11個月券商股權承銷業務顯現出三大特點:一是前十榜單「大洗牌」。海通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國信證券躋身前十。二是頭部券商業績「獨大」,市佔率愈發提高,第一名與第十名券商的股權承銷規模相差超10倍,「強者恆強」態勢加劇。三是首發承銷規模實現大增長,財務顧問項目規模則下滑明顯。
  • 中信建投經營現金流367億增逾7倍 全年保薦承銷10家科創板公司
    年報顯示,在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中信建投擔任獨家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5家、聯席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1家、聯席主承銷商1家,項目數量位居行業首位;全年保薦承銷科創板上市企業10家,位居行業第一名。在優勢投行業務上,2019年度中信建投全年完成股權融資項目38單,位居行業第二名;主承銷金額人民幣381.94億元,位居行業第五名。其中,IPO項目21單,位居行業第二名;主承銷金額人民幣 164.24億元,位居行業第三名。特別是去年由公司獨家保薦的京滬高鐵IPO,是近十年國內審核最快的A股IPO項目,順利發行募資超過300億元並上市。
  • 「集微發布」中國芯IPO最賺錢券商排行榜 中信建投保薦費1.2億元...
    (集微網 張浩)近日,中芯國際、寒武紀兩大集成電路產業巨頭各自開啟申購,引領了股市熱潮。實際上,近二十幾天,半導體板塊漲勢兇猛,自6月15日至7月7日,集微半導體指數上漲了34.14%。集成電路產業似乎王者歸來,中國芯的IPO也備受關注。
  • 首月股債承銷排名出爐,10券商包攬84%股權承銷份額,可轉債規模爆增...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靖)訊, 開年以來,券商股債承銷情況亮眼,1月股債券承銷規模總體實現7076.37億元。據Wind金融終端數據,1月單月券商股債承銷業務呈現出兩顯著特徵:一是業務凸顯頭部效應,其中股權承銷規模前十名券商包攬了84%的市場份額,馬太效應更趨明顯。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龍頭券商搶佔1/4市場份額
    就增幅來看,承銷股權融資規模排名靠前的券商中,海通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年內承銷的股權融資規模增量明顯,其中海通證券年內承銷股權融資規模934.71億元,較去年全年水平增加145%;銀河證券年內承銷股權融資規模390.47
  • 業績爆發 券商或迎集體漲薪 前三季度券商淨利潤同比增長逾四成
    大洋網訊 11月1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顯示,135家證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08%,淨利潤同比增長42.51%,業績大暴發的同時,市場也傳出券商將迎漲薪的消息
  • 中信、華菁兩大券商出局京東數科IPO保薦...
    8月31日,京東數科的主體又發生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此前的約30.60億元增加58.2%至48.42億元。而這筆17.8億元的資金是京東集團行使京東數科利潤分成權的股權轉讓權利後追加的投資,旨在滿足法律對註冊資本的最低要求。整體而言,京東數科上市步步為營,規劃縝密。但卻在保薦券商選擇這一環節突生變故。
  • 經紀投行業務發力,券商上半年淨利大增
    但也有券商表示,受計提資產減值拖累,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成為業績「拖油瓶」。有機構認為,券商全年業績有望大超預期。上半年淨利普漲國海證券預計,2020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同向上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05億元,同比增長56%。其銷售交易與投資、企業金融服務、資產管理等業務收入同比均實現增長。
  • 2019年133家券商業績出爐 全年穩賺1231億元同比增近一倍
    較2018年全年相比,2019年券商業績實現大翻紅,同比增近一倍。2018年,131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2.87億元,淨利潤666.2億元,其中,106家公司實現盈利,25家虧損。從具體的各項業務來看,2019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實現787.63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377.44億元、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105.21億元、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37.84億元、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275.16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1,221.60億元。
  • 首批券商三季報揭幕:期內淨利潤普遍增長超過200%
    從三季報來看,得益於火熱的市場行情,券商的淨利普遍大增,同比增長超過2倍。華林證券第三季度淨利潤3.76億元,同比增長205.78%;東方財富期內實現淨利潤15.89億元,同比增長203.47%;西部證券期內實現淨利潤2.88億元,同比增長379.96%。
  • 35家上市券商業績龍虎榜出爐,中信海通華泰國君廣發...
    註:需要說明的是,以前12個月財務簡報簡單加總,申萬宏源淨利潤為59.38億元,國信證券淨利潤為49.19億元,預計數據披露後對券商前十排名將產生影響。淨利潤同比增幅前五的券商分別為興業證券(+1230%)、國聯證券(+940%)、國海證券(+579%)。35家券商中18家淨利潤增速超過1倍,券商業績迎來全面爆發期。
  • 又有兩券商175億定增獲批,今年來券商近千億再融資實施完畢,近半募...
    其中,12家券商定增及配股實施完畢,合計募資總額985.4億元;7家券商合計613億定增及配股正在推進中。天風證券全年擬融資180億,成為年內唯一擬定增、配股兩種方案募資的A股券商。財聯社記者梳理資金投向發現,18家券商定增或配股資金擬投向13個項目類型。其中,13家提出發展投資與交易業務、投資中介業務、增資子公司,且投向資金位列前三,分別為373億、369億和246億。
  • 三券商率先報喜 中信投行最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在營收、淨利潤同比雙增長下,以往「靠天吃飯」的券商在收入結構上得到了較大改善,自營、投行等板塊的收入貢獻逐漸超過經紀業務,營收結構更加均衡。不過,對比全行業數據,已披露年報的3家券商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 831億元:證券業上半年賺翻了 上市券商中報業績大增
    證券業上半年賺翻了,上市券商中報業績大增證券業上半年成績單公布!7月2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134家券商整體實現營收2134.04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實現淨利潤831.47億元,同比增長近25%。134家券商中有124家實現盈利。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淨賺1326億僅次於2015年全年!
    同時,成交量大幅上升,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達157.34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合計成交量為49.76萬億元,二季度為38.73萬億元,三季度大幅增加至68.85萬億元。分業務條線看,經紀、投行、資管、自營四大條線數據都可圈可點。受益於行情回暖,市場成交量大幅上升,前三季度券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達到900.08億元,同比大增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