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4進2」的蹊蹺PK!中信、華菁兩大券商出局京東數科IPO保薦...

2020-12-23 界面新聞

記者 | 滿樂1

曾由中信證券等四大券商聯手「保駕」上市的京東數科突生變故。

9月3日晚,證監會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數科)分別與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籤署了終止輔導協議書。兩份公告均顯示,經雙方協商一致,雙方決定終止原籤署的《輔導協議》。

「從來沒見過在上市輔導階段砍掉券商的。」有投行資深人士表示,出現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京東數科為何在上市申報前夕臨陣換將?是否會對其上市進程造成影響?

一場「4進2」的蹊蹺PK

今年6月28日,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五礦證券有限公司、華菁證券有限公司剛剛與京東數科籤署了上市輔導協議,相關的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也在7月1日於北京證監局官網公布。

同螞蟻集團A+H上市一樣,「京東系」下京東數科謀求科創板上市也是國內資本市場的大事件。甚至在螞蟻集團官宣上市之前,京東數科曾是公認的「科創板金融科技第一股」。

在接受上市輔導之前,京東數科也做了充分的準備。6月22日,京東數科的主體類型由「其他責任有限公司」變更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同日,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劉強東接替京東CHO餘睿出任京東數科董事長。

8月31日,京東數科的主體又發生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此前的約30.60億元增加58.2%至48.42億元。而這筆17.8億元的資金是京東集團行使京東數科利潤分成權的股權轉讓權利後追加的投資,旨在滿足法律對註冊資本的最低要求。

整體而言,京東數科上市步步為營,規劃縝密。但卻在保薦券商選擇這一環節突生變故。

對於京東數科此番終止與中信證券、華菁證券的《輔導協議》,業內多數投行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系保薦人競爭的結果,對京東數科自身上市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四家保薦機構PK,留下兩家,這本身沒有什麼奇怪的,是客戶的選擇」。國內某大型券商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2020年6月證監會籤發的《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2020)》第7條規定,「證券發行規模達到一定數量的,可以採用聯合保薦,但參與聯合保薦的保薦機構不得超過2家。

也就是說聯合保薦的名額從一開始只有2家,但京東數科引來了4家券商共同輔導。

「這一點還是很不常見的,拿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來說,在確定中金公司保薦後,也是引來了很多券商『卡位』,但最後發布輔導公告發出的時候,就可以確認中信建投勝出了」,北京地區某資深投行人士表示,發行人一般不會選擇與保薦機構終止輔導,更不會在沒確定保薦機構的情況下參與輔導工作,「這樣來看,中信和華菁還有未來參與聯合承銷的餘地」。

對於與中信、華菁證券終止輔導協議這一情況,截至界面新聞發稿,京東數科官方暫未予以回復。

「老大哥」中信證券接連痛失大單

與京東數科終止輔導協議,或是基於發行人的選擇。但對於中信證券而言,痛失「大單」對公司年內投行業務而言依然稍顯沉重。

「中信上半年大項目上競爭整體比較失利,最近銀聯的項目也沒拼過中金。」有接近中信證券的投行人士稱。

其所稱的「銀聯項目」,指的是中國銀聯旗下銀聯商務擬科創板IPO,最終由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據銀聯商務官方網站數據,2019年公司共受理各類交易127.3億筆、15萬億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支付服務機構之一。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中信證券年內共完成IPO主承銷項目20家,同時聯席承銷了9家企業,合計募集資金349.43億元,獲得了13.15億元承銷與保薦收入。主承銷數量與募集資金均排在中信建投與中金公司之後,位列行業第三位,而在投行業務上反超券業「老大哥」的中信建投則實現了23家主承銷,募集資金高出中信證券近130億元。

具體項目上,今年中信證券也未能覓得「A股近十年最大IPO」的中芯國際項目,同時無緣即將A+H上市的螞蟻集團。公司上半年投行最大一單則是京滬高鐵,不過該項目依然由中信建投任主承銷商,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為聯合主承銷商。

「上半年中信最值得一提的項目應該是寒武紀,科創屬性和行業知名度都很高」,有北京地區投行人士表示。雖然中信成功拿下寒武紀的主承銷商位置,但寒武紀的總募集金額僅有25.82億元,在上半年IPO項目中並不突出。整體而言,年初至今中信證券斬獲的50億規模以上的IPO項目,僅有凱賽生物和康希諾兩家。

相關焦點

  • 中信、華菁出局!京東數科上市券商4進2,IPO進程不退則進
    而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證券發行規模達到一定數量的,可以採用聯合保薦,但參與聯合保薦的保薦機構不得超過2家。北京證監局官網9月3日晚間披露,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京東數科)與中信證券、華菁證券的上市輔導協議已於8月26日終止。
  • 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 如何應戰「券商一哥」之爭?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 市值一度被小弟反超 如何應戰「券商一哥」之爭?來源:華夏時報9月3日,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退出京東數科上市輔導機構行列,京東數科與國泰君安、五礦證券的協議依然生效。
  • 京東數科科創板IPO獲受理,上半年營收約103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黃鑫宇)9月11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東數科
  • 「集微發布」中國芯IPO最賺錢券商排行榜 中信建投保薦費1.2億元...
    (集微網 張浩)近日,中芯國際、寒武紀兩大集成電路產業巨頭各自開啟申購,引領了股市熱潮。實際上,近二十幾天,半導體板塊漲勢兇猛,自6月15日至7月7日,集微半導體指數上漲了34.14%。集成電路產業似乎王者歸來,中國芯的IPO也備受關注。
  • 進帳同比大增150%!券商前三季度IPO承銷保薦收入排行榜來了
    前三季度共有55家券商在IPO承銷保薦業務上累計入帳174.25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50%以上,其中中信建投、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佔據前三位,海通證券、國金證券收入排名出現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券商增發承銷保薦收入亦隨著市場定增熱情升溫而水漲船高。
  • 雅迅網絡IPO被出具警示函 保薦券商為中信建投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4月29日,證監會對IPO在審企業廈門雅迅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封警示函。據悉,雅迅網絡的保薦券商為中信建投,當前審核狀態為終止審查,最新公告日為2019年8月5日。
  • 京東數科IPO-是個好的職場選擇嗎?
    京東數科是個啥? 第四個就是雲端一體化資管科技平臺「JT 智管有方」,toB的生意,感覺像是一個SAAS系統,客戶是銀行、券商、基金、信託、保險這些金融機構,說是註冊機構數超過1000家,實際數據不詳 2.商戶與企業數位化解決方案 包括
  • 關於為「中信證券-京東數科薈享3號第4期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
    關於為「中信證券-京東數科薈享3號第4期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提供轉讓服務 時間:2020年02月19日 17:35:57&nbsp中財網 原標題:關於為「中信證券-京東數科薈享3號第4期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提供轉讓服務的公告關於為「中信證券-京東數科薈享3號第4期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提供轉讓服務的公告 各相關單位: 根據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本所將自2020年2月21日起在綜合協議交易平臺為「中信證券-京東數科薈享3號第4期信託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大賺1327億元,承銷保薦業務...
    期末投資者數17350.59萬,同比增加10.29%。至此,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投資者數較2019年年末新增1375.35萬。今年前三季度,已有超1375萬投資者「入市」,對於券商佣金收入也是一種提振。在40家上市券商中,有14家券商的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的營業收入超200億元;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等10家券商的淨利潤超50億元。
  • 科創板中介機構大比拼(保薦、律所、審計)
    目前已受理企業所涉及的保薦機構共有56家,涉及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分別有65家、31家。按參與的項目數據進行統計,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參與了60家公司的保薦業務,保薦項目數量排名第一;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為49家企業提供法律服務,服務公司數量排名第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87家公司提供審計服務排名第一。
  • IPO投行戰事2020:「三中」穩居市場前三 近20家中小機構「顆粒無收」
    三巨頭搶三成份額  年內IPO承銷收入前三名都被中字打頭的券商包攬了,分別是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以及中金公司,三者合計收入為66.92億人民幣,且三家的IPO承銷收入均超過了20億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三者的IPO承銷收入和市場佔有率差距並不太大。
  • 再獲京東持股,京東數科上市步伐或加快
    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23.4億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轉為增長6.0%。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成本上升壓力明顯緩解。二是工業品價格變動增加企業盈利空間。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7%,降幅比4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同時,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0%,降幅比4月份擴大1.2個百分點。
  • 135家券商前三季度淨利增長逾四成,承銷保薦收入大增近73%!券商...
    不難看到,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增幅最為顯著。國開證券研究報告顯示,IPO、再融資、債券承銷等多個板塊均實現同比高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註冊制改革順利推進,市場共完成IPO295家,募集資金3557億元,同比增長154.0%;市場再融資規模達到5970億元,同比增長19.3%;券商債券總承銷金額達到7.12萬億,同比增長了31%。
  • 華龍證券「吞下」大項目,中信證券為何甘做「雷鋒」?
    在博納影業招股書申報稿上出現的券商,除了保薦機構華龍證券,還有同為聯席主承銷商的中信證券。而根據博納影業官方公號信息顯示,最初負責輔導博納回A工作的券商其實是中信證券。一位資深券商人士告訴券業觀察,一般來說,如果券商對擬上市企業持股超過7%,不得擔任該企業第一保薦機構。想要既投資又保薦,持股比例要控制在7%以內。顯然,中信證券的持股比例超限。
  • 中資、外資、港資券商 過去兩年港股保薦數量及IPO募資表現那家強?
    >募資逾100億的14家IPO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10家,參與度為71.4%;募資介於50-100億的17家IPO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13家,參與度為76.5%;募資介於20-50億的34家IPO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23家,參與度為67.6%;募資介於10-20億的42家IPO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34家,參與度為81.0%;募資介於5-10
  • 中信證券:中國券商龍頭的進化史|紅鑽財經
    導語:雖然從魚龍混雜、碌碌無為的國內券商群體中崛起為第一大券商,但中信證券不滿足於此,它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投資銀行帝國。中信證券的投行保薦和承銷市場份額得以穩步提高。融資業務則堅持高端路線的「大項目戰略」。為了給公司融資業務樹立口碑和專業化的形象,著力對大企業和大項目進行重點攻關,投入資源與頭部券商爭奪高端客戶。
  • 科創板元年誰分食了60億發行費用大蛋糕
    發行費用中保薦承銷費用47.48億元,佔發行費用的80.06%。審計驗資費用4.98億元,佔發行費用的8.40%。律師費用2.93億元,佔發行費用的 4.95%。公司信披費用、發行手續費分別為3.23億元、0.68億元,分別佔發行費用的5.44%和1.15%。詳見下表1。
  • 75家券商「分食」244.6億元 前十榜單大洗牌
    數據顯示,期內81家券商的股權承銷金額達15002.74億元,同比增長11.5%。  具體來看,前11個月券商股權承銷業務顯現出三大特點:一是前十榜單「大洗牌」。海通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國信證券躋身前十。二是頭部券商業績「獨大」,市佔率愈發提高,第一名與第十名券商的股權承銷規模相差超10倍,「強者恆強」態勢加劇。
  • 一場註冊制盛宴:頭部券商佔據半壁江山,中小投行搶食
    頭部券商大賺截至12月4日,年內有8家券商主承銷收入超過1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位居前三,分別為27.87億元、25.32億元、22.38億元,所佔市場份額分別為10.85%、9.68%、8.71%,「三中」合計所佔市場份額達29.24%。
  • 券商龍頭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真要合併?相關券商高管回應
    信號一:券商股掀起了漲停潮,板塊內多達12隻股票漲停。資金瘋狂湧入,券商信託板塊單日資金淨流入達到99.35億元,接近百億元,成為全市場最為吸金的板塊。信號二:兩融餘額疊創新高,槓桿資金跑步進場。自六月以來,兩融餘額大增接近千億,同時場外配資近期也活躍起來。信號三:兩市成交破萬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