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 如何應戰「券商一哥」之爭?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 市值一度被小弟反超 如何應戰「券商一哥」之爭?

來源:華夏時報

9月3日,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退出京東數科上市輔導機構行列,京東數科與國泰君安、五礦證券的協議依然生效。這意味著,京東數科在經過綜合考慮後,並沒有選擇與中信證券合作。

丟掉京東數科這一大客戶並非系中信證券今年最難過的事。此前月餘,上市17年的中信證券總市值被上市僅2年的中信建投反超,短暫性的丟掉「券商一哥」桂冠。

資金對中信建投更加熱情,即便這種熱情已背離基本面。過往三年營收不敵中信證券,盈利規模不到中信證券一半,資產規模亦不在一個量級,中信建投在二級市場上短暫性的超越中信證券後,如今重新做回「二哥」。

拋開二級市場對次新股中信建投的追捧,這場超越的背後是中信建投緊追不捨之下與中信證券越來越小的差距,中信證券又該如何應戰「券商一哥」爭霸賽?

基本面的較量

9月4日,A股下挫,券商股走出集體下跌行情。中信證券收於31.04元/股,總市值4012億元;中信建投收於51.08元/股,總市值3906億元。

月餘前,中信建投一度市值超越中信證券稱霸券商股。8月10日,中信建投盤中達到年中最高60.14元/股,總市值4598億元;同日,中信證券盤中達到年中最高33.85元/股,總市值4375.8億元。

這是一場背離基本面的短暫性的超越。《華夏時報》記者根據兩家公司過往三年的財務數據,從營業收入、盈利規模、資產規模分析比對,中信建投均不敵中信證券。

營收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信證券營收分別為432.9億元、372.2億元、431.4億元、267.4億元,共約1504億元;中信建投營收分別為113億元、109.1億元、136.9億元、99億元,共約458億元。。

利潤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信證券淨利潤分別為114.3億元、93.9億元、122.3億元、89.26億元,共約420億元;中信建投淨利潤分別為40.15億元、30.87億元、55.02億元、45.78億元,共約172億元。

資產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中信證券總資產9750億元,淨資產1452億元;中信建投總資產3115億元,淨資產572.3億元,均僅有中信證券的約三分之一。

二級市場比高下

上市僅兩年的小弟究竟是如何超越老大哥的?或能從投行項目中有跡可循。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信證券IPO主承銷項目6單,主承銷金額99.81億元;再融資主承銷項目46單,主承銷金額1217.68億元。

2020 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完成股權融資項目 22 單,主承銷金額 693.13 億元,位居行業第一名。其中,IPO 主承銷家數 14 家,主承銷金額423.77 億元,均位居行業第一名。

除投行業務表現優異外,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近年來盈利增長速度均高於中信證券,這對於投資預期的二級市場而言,無異於是一針強心劑。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信建投營收同比增長25.54%、67.63%,歸屬淨利潤同比增長78.19%、96.54%;中信證券營收分別同比增長15.9%、22.73%,歸屬淨利潤同比增長30.23%、38.48%。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次新股的中信建投目前流通市值僅有約670億元,中國證券流通市值則為3046億元。

資深私募人士李昊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信建投基本面向好,流通股盤子小,潛力可期,具有炒作熱點,成為二級市場短暫性追捧的優質股。

中信建投被資金熱捧之下,未來會否重新超越中信證券成為「券商一哥」?李昊認為,中信建投目前市值3900億元,炒作之下,目前盤子已較大,市場購買力不足,甚至短期來看已經抵達高點。但從業績增長模式來看,若中信建投能長期保持業績高增長,總市值超越中信證券也僅是時間問題。

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棄選

9月3日,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京東數科分別與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籤署了終止輔導協議書。這意味著,京東數科上市輔導機構「4變2」,中信證券被棄出局。

天眼查APP顯示,京東數科的前身為京東金融。成立於2012年9月5日,註冊資本48.4億元。公開資料顯示,京東數科集團在AI技術、機器人、數字營銷、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領域均有布局。

被京東數科這一大客戶「拋棄」,無異於為上半年本就不優異的IPO成績雪上加霜。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信證券IPO主承銷僅有6單。

京東數科為何棄選中信證券?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七條,證券發行規模達到一定數量的,可以採用聯合保薦,但參與聯合保薦的保薦機構不得超過2家。

相關焦點

  • 中信、華菁兩大券商出局京東數科IPO保薦...
    記者 | 滿樂1曾由中信證券等四大券商聯手「保駕」上市的京東數科突生變故。9月3日晚,證監會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數科)分別與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籤署了終止輔導協議書。
  • 中信銀行與京東數科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李冰近日,中信銀行與京東數字科技集團(簡稱「京東數科」)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資料顯示,中信銀行與京東數科合作關係早已有之。早在2015年8月,雙方就曾聯合推出國內首張「網際網路+」概念信用卡——中信白條聯名信用卡,創造了100天時間100萬用戶申請的紀錄;2018年12月,雙方又聯合發布首張聯名借記卡——中信銀行京東小金卡。此外,雙方在ABS發行、支付、營銷等方面也有著全面而深入的合作。
  • 中信、華菁出局!京東數科上市券商4進2,IPO進程不退則進
    而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證券發行規模達到一定數量的,可以採用聯合保薦,但參與聯合保薦的保薦機構不得超過2家。北京證監局官網9月3日晚間披露,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京東數科)與中信證券、華菁證券的上市輔導協議已於8月26日終止。
  • 再獲京東持股,京東數科上市步伐或加快
    大型銀行將有可能獲得券商牌照 據稱,今年證監會可能會選擇至少兩家大型商業銀行試點建立證券經紀業務。隨著今年中國的金融市場已經向全球公司開放,高盛、摩根史坦利、野村證券等均已經獲得了全資控股國內證券公司的資格。中國本土卻缺乏「航母規模」的券商,在與國外各大投行相比處在極為弱勢的地位。
  • 中信證券:中國券商龍頭的進化史|紅鑽財經
    導語:雖然從魚龍混雜、碌碌無為的國內券商群體中崛起為第一大券商,但中信證券不滿足於此,它要做的是建立一個投資銀行帝國。在明確了這個定位和目標之後,它的經營方針就必須是國際化的,要拋棄一切證券行業內現有的陳規陋習,以最高內控標準約束經營和投資行為,以專業研究能力改變外界對券商的固有看法。有了高瞻遠矚的股東和正確的經營方針,那麼還缺一位合適的領導者,於是中信證券向擁有國際投行背景、經營理念前衛的王東明投來了橄欖枝,由於中信證券的理念與王東明高度吻合,所以其決定加入。
  • 透視中信、浙商、國信證券「薪酬帳」
    隨著券商年報披露季的來臨,員工及高管薪酬水平也浮出水面。3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已有中信證券、國信證券、浙商證券3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19年年度報告,上述券商整體工資福利總額為177.88億元,同比上升18.9%。
  • 券商龍頭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真要合併?相關券商高管回應
    相關閱讀:中信建投:未曾召開過黨委會審議推動與中信證券合併中信證券:未獲悉與中信建投有關合併傳聞的相關信息原標題:券商龍頭真要合併?牛市旗手又掀漲停潮,北上資金噴湧而入,槓桿資金也在跑步入場,四大牛市信號浮現
  • 麥子店高盛逼近漲停(券商一哥背後的商業模式分析)
    周二,號稱是中國高盛的券商一哥中信證券逼近漲停,小夥伴們群情激動啊,以為券商要啟動了,結果周三周四又跌回去了,啪啪打臉,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會這樣呢?要知道上一輪牛市,我大中信可是領頭羊啊,號稱「中國神券」,牛市買券商有錯嗎?
  • 京東數科科創板IPO獲受理,上半年營收約103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黃鑫宇)9月11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東數科
  • 中信銀行、京東數科將在支付、科技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9月8日,中信銀行與京東數字科技集團(下稱「京東數科」)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京舉行。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的金融科技生態合作關係,圍繞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的需求,在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電子銀行、交易銀行、投資銀行等領域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中信銀行與京東數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 IPO募資創10年新高:中信建投募資行業第一 中信證券項目存量領先
    而中信證券投行和螞蟻、京東數科都沒達成合作,上半年的京滬高鐵,中信只是聯合主承銷,真正的主承還是中信建投,號稱『A股近十年最大IPO』的中芯國際也沒被中信攬下」。排在中信證券之後的,則是國泰君安、華泰聯合證券、國金證券、招商證券。值得一提的是,行業中的中型券商民生證券也擠入了IPO承銷規模百億名單,合計承銷IPO項目募集資金111.76億元。
  • 三券商率先報喜 中信投行最亮眼
    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 發自上海上市券商年報已拉開披露帷幕,根據時間安排,3月份將有21家。截至3月23日晚,浙商證券(601878)、中信證券(600030)、國信證券(002736)先後揭開了2019年年報的面紗。
  • 五龍頭券商半年報比拼:中信營收淨利居首,中信建投增幅第一
    截至8月26日17時,Wind券商月度報告數據統計的今年上半年營收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已有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以下簡稱「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211,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688,以下簡稱「華泰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066、以下簡稱「中信建投」)、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002736
  • 上半年券商債券承銷放榜:中信證券領跑政府債與地方債,綠色債國君...
    具體看來,從綠色公司債券已發行金額來看,中信建投以70.41億元排在首位,中信證券以57.09億元列第二位,華泰證券以28.71億元列第三位。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儘管前十券商債券承銷份額稍有下滑,但與其他券商的債券承銷份額相比差距仍然較大,馬太效應十分顯著。
  • 17家上市券商2019年12月營收淨利環比倍增 中信證券領銜成月度「雙...
    其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營收表現出色,2019年12月分別實現營收39.90億元、28.91億元、22.89億元、22.37億元。 分析人士稱,從環比變化來看,31家上市券商2019年12月營收環比全部實現正增長。其中,有19家上市券商2019年12月營收環比實現翻倍,華泰證券、國元證券、華安證券環比漲幅居前,環比均漲超300%。
  • ...致使其市值於本周首次超越潛在買家中信證券,坐上了中國券商...
    2020-08-14 00:45:54來源:FX168 【七家中國券商躋身全球券商市值前十】有關國內兩家最大券商合併的各種猜測助推了中國券商類股的普遍漲勢,中國七家證券公司由此得以躋身全球市值最大十家券商之列。
  • 研究方法不夠專業謹慎 中信建投兩名分析師遭罰
    據了解,此次分析師被罰是與中信建投11月30日的處罰是源於同一份出問題的研報,研報問題直指研究依據不充分與研究方法不夠專業謹慎等問題。據行業人士稱,一般來說,所長等行政負責人在研報署名是較為常見的行業現象,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此次恰恰因署名被罰。券商研報合規監管愈發嚴苛。
  • 上市券商2019利超千億 興業證券猛增12倍
    不乏報喜者,中信證券(600030.SH)繼續穩坐盈利「頭把交椅」;興業證券(601377.SH)淨利大增12倍,榮膺2019年成長最快券商;多年「墊底王」太平洋證券(601099.SH)終於扭虧為盈。而報憂者也有,最突出的是國泰君安(601211.SH),淨利潤在近十多年來首次跌出行業前三。
  • 華龍證券「吞下」大項目,中信證券為何甘做「雷鋒」?
    經歷了2010年前後那輪「直投+保薦」的PE腐敗風暴,中信證券持股博納影業的關係或是中信證券沒有成為保薦商的原因。一位資深券商人士告訴券業觀察,一般來說,如果券商對擬上市企業持股超過7%,不得擔任該企業第一保薦機構。想要既投資又保薦,持股比例要控制在7%以內。
  • 30家上市券商業績曝光!龍頭券商位次初定 中信、海通、華泰、國君...
    原標題:30家上市券商業績曝光,半數淨利增1倍!龍頭券商位次初定,中信、海通、華泰、國君暫居前四 摘要 【30家上市券商業績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