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 ,中醫話養生之立冬養生立冬如何養生,溫補為主 不盲補。
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斂藏陽氣 潛藏腎氣。
順應自然界閉藏的規律收斂陽氣,是此時養生的基礎。若出現手足冰涼、怕冷、腰酸,很可能是陽虛在「使壞」,應早睡晚起,以養陽氣、固陰精,老人最好在太陽升起後起床。
人體腎氣隨著天氣轉寒而變得旺盛,立冬後應注意補益腎氣。飲食上講究清補,多吃溫潤的食物,如雞、鴨、魚類、核桃、黑木耳等,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鹹」入腎,也可適量吃些鹹味食品,如海帶、紫菜、海蜇等。
注意保暖 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後,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外出時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颳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冬季比夏季更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因此,最好在入冬時做個血壓監測,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量。
適當鍛鍊 激發身體潛能
冬季養生,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也要適當感受天氣間的寒涼之氣,走出室外,激發身體潛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冬季鍛鍊,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點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適宜的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極、敲打健身球等。
立冬吃什麼? 必吃「三肉」
1.羊肉—溫胃禦寒羊肉性溫熱可溫胃禦寒,尤其適合在立冬之後食用,脂肪與膽固醇的含量也要比豬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進補和防寒雙重效果的最佳美味。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
2.魚肉—益智健腦
冬季雖然是進補的好季節,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宜吃太燥的肉類,而營養豐富,脂肪含量極低的魚肉就非常適合立冬之後進補食用。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其次,魚肉具有益智、健腦等作用。
3. 鴿肉—壯體補腎
俗語說「一鴿勝九雞」,有壯體補腎、健腦補神、降低血壓、調整血糖、養顏美容等功效,且易於消化,非常適合立冬之後食用。
立冬吃什麼? 必吃「三蔬菜」
1.芹菜—降壓祛痰
中醫認為,芹菜性涼,平肝健胃,味甘辛無毒,多食,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並有祛痰、降血壓作用。
2.萵筍—有助消化
萵筍中含的大量的鉀,其中的維生素還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3.菜花—補維生素
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飲食所需的維生素A 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比我們冬天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兩倍。
立冬吃什麼?必吃「三水果」
1. 梨—止咳化痰
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季發熱和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幹喉疼,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立冬之後每天吃上一到兩個梨可有效緩解冬燥。
2.蘋果—生津解渴
具有補脾氣、養胃陰、生津解渴、潤肺悅心的功效,被稱為心血管的健康保護神。除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C外,還含有較多的鎂,能使人皮膚健美、紅潤、光澤。
3.獼猴桃—幫助消化
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心臟健康、幫助消化。獼猴桃性酸,味甘寒,還具有生津潤燥的功效。
立冬吃什麼?必吃「三酸」
1.檸檬—預防上火
檸檬的味道比其他水果更酸、更苦,是因為其中有機酸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出十幾倍。有機酸是維生素C的「保鏢」,立冬之後用檸檬泡水喝,能有效預防皮膚乾燥和上火。
2.酸棗—鎮靜安眠
中醫認為,酸棗性平、味甘酸,具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的作用。冬天休息不好,容易疲勞不妨吃點酸棗或泡水喝,不僅可以緩解疲勞,對治療心煩、多夢、神經衰弱都有較好的作用。
3. 酸梅—滋養肝臟
立冬之後,很多人會出現肝火旺盛的現象。這時酸梅就特別適合立冬肝火旺的人吃,有助脾胃消化,滋養肝臟,提高抵抗力。酸梅用來煮湯、燉肉都不錯。
圖文: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 編輯:程 醫 審核: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