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立冬養生

2020-12-15 渭南青年網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 ,中醫話養生之立冬養生立冬如何養生,溫補為主 不盲補。

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斂藏陽氣 潛藏腎氣。

順應自然界閉藏的規律收斂陽氣,是此時養生的基礎。若出現手足冰涼、怕冷、腰酸,很可能是陽虛在「使壞」,應早睡晚起,以養陽氣、固陰精,老人最好在太陽升起後起床。

人體腎氣隨著天氣轉寒而變得旺盛,立冬後應注意補益腎氣。飲食上講究清補,多吃溫潤的食物,如雞、鴨、魚類、核桃、黑木耳等,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鹹」入腎,也可適量吃些鹹味食品,如海帶、紫菜、海蜇等。

注意保暖 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後,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外出時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颳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冬季比夏季更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因此,最好在入冬時做個血壓監測,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量。

適當鍛鍊 激發身體潛能

冬季養生,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也要適當感受天氣間的寒涼之氣,走出室外,激發身體潛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冬季鍛鍊,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點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適宜的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極、敲打健身球等。

立冬吃什麼? 必吃「三肉」

1.羊肉—溫胃禦寒羊肉性溫熱可溫胃禦寒,尤其適合在立冬之後食用,脂肪與膽固醇的含量也要比豬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進補和防寒雙重效果的最佳美味。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

2.魚肉—益智健腦

冬季雖然是進補的好季節,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宜吃太燥的肉類,而營養豐富,脂肪含量極低的魚肉就非常適合立冬之後進補食用。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其次,魚肉具有益智、健腦等作用。

3. 鴿肉—壯體補腎

俗語說「一鴿勝九雞」,有壯體補腎、健腦補神、降低血壓、調整血糖、養顏美容等功效,且易於消化,非常適合立冬之後食用。

立冬吃什麼? 必吃「三蔬菜」

1.芹菜—降壓祛痰

中醫認為,芹菜性涼,平肝健胃,味甘辛無毒,多食,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並有祛痰、降血壓作用。

2.萵筍—有助消化

萵筍中含的大量的鉀,其中的維生素還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3.菜花—補維生素

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飲食所需的維生素A 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比我們冬天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兩倍。

立冬吃什麼?必吃「三水果」

1. 梨—止咳化痰

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於冬季發熱和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幹喉疼,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立冬之後每天吃上一到兩個梨可有效緩解冬燥。

2.蘋果—生津解渴

具有補脾氣、養胃陰、生津解渴、潤肺悅心的功效,被稱為心血管的健康保護神。除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C外,還含有較多的鎂,能使人皮膚健美、紅潤、光澤。

3.獼猴桃—幫助消化

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心臟健康、幫助消化。獼猴桃性酸,味甘寒,還具有生津潤燥的功效。

立冬吃什麼?必吃「三酸」

1.檸檬—預防上火

檸檬的味道比其他水果更酸、更苦,是因為其中有機酸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出十幾倍。有機酸是維生素C的「保鏢」,立冬之後用檸檬泡水喝,能有效預防皮膚乾燥和上火。

2.酸棗—鎮靜安眠

中醫認為,酸棗性平、味甘酸,具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的作用。冬天休息不好,容易疲勞不妨吃點酸棗或泡水喝,不僅可以緩解疲勞,對治療心煩、多夢、神經衰弱都有較好的作用。

3. 酸梅—滋養肝臟

立冬之後,很多人會出現肝火旺盛的現象。這時酸梅就特別適合立冬肝火旺的人吃,有助脾胃消化,滋養肝臟,提高抵抗力。酸梅用來煮湯、燉肉都不錯。

圖文: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 編輯:程 醫 審核:宣傳科

相關焦點

  • 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渭南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中醫話養生之冬至養生。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百家講壇》中醫話節氣——立冬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基本中醫知識並非為了給自己治病,而是為了「治未病」,也就是保健養生。從這個角度出發,應該從最早的中醫著作《黃帝內經》入門,這本著作同時也是中醫專業人士學習的入門書籍,現在所有的中醫入門理論都是在《內經》上發展而來的。《黃帝內經》的內容很廣,從基礎到專業知識都包含在內了,對於需要養生的人來說,可以學習其中節氣養生的部分,比較實用。
  • 立冬養生主養藏
    立冬節氣已至,此時養生應以「養藏」為原則,滋陰養陽,扶正固本,從而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 ■早睡晚起,保暖禦寒 立冬後,萬物閉藏,生機潛伏,人們也應順應四時季節變化,早睡晚起。立冬後氣溫下降,應適當增添衣物,注重頭、背、腳的保暖。白天氣溫高時宜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養生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的時候,而今天就是立冬,也代表冬季從今天開始了,那立冬我們需要注意哪些關健點呢,今天小編這就給大家介紹這個節氣應該怎麼養生~立冬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盛,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的狀態蓄養精氣,為來年春天的生機勃發做準備
  • 立冬了,四季養生之冬季養生開始了!
    冬天是早睡晚起。越是老年朋友越要保證七到八小時睡眠。道醫認為,從五行五色養生的角度來看,立冬後應當多攝入「白色」食物來養生,功效顯著。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立冬補冬,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養生-喝茶養生
    今天是立冬節氣,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都是從陽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義,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一年有4個季節,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6個節氣,都有一個以立字開頭的節氣,如立春,立夏,立秋和今天的立冬,立冬節氣宣告了冬3月的開始,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您有一份「立冬養生說明書」 請收下
    後天是24節氣當中的立冬,也是農曆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一個新季節的開始。專家提醒,立冬時節應提防中風、心梗和流感等三種疾病「傷身」。
  • 立冬時節話養生
    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冬天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預防疾病。同時,可早睡晚起勤曬太陽。        二、立冬如何養生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要增苦少鹹,不要盲目「進補」。應多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
  • 【健康養生】立冬養生飲食四原則
     提示:點擊上方"成功故裡"↑免費訂閱本刊成功導語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立立冬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節氣,那麼立冬養生吃什麼呢?立冬是初冬的開始,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要增苦少鹹,不可盲目「進補」。具體立冬養生吃什麼呢?小編推薦了一些立冬養生食物。
  • 立冬話養生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立,為開始之意,立冬便表示冬季的開始。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運動、藥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我國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中國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 海醫二院中醫科專家:大雪節氣養生有方,進補有道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專家提示:一定要注意禦寒保暖、飲食進補之道。  大雪養生之道  1.飲食忌生冷  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適合用鴨、魚溫補;北方氣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補充身體元氣,增加禦寒能力。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紅薯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 【中醫養生】立冬節氣如何養生保健
    立冬後如何養生?立冬是冬季的節氣之一,是天氣轉冷的一大標誌。立冬後要做好養生保健,那麼立冬後如何養生呢? 立冬過後應少吃生冷食物,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建議在加工冬季食物時,儘量多採用燉、煮、蒸、燴等烹調方式,這樣更易保存食物營養,有利健康。 立冬後,日照時間縮短,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很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注意經常吃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奶類、豆製品等。
  • 立冬節氣養生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立冬意思是冬天開始了。從立冬開始,天氣開始變得寒冷。 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世間萬物,包括人,要收藏,不可外露,以適應寒冷的冬天。
  • 藏御堂健康養生之立冬
    今天是24節氣當中的立冬,藏御堂健康養生在這裡為大家講解立冬節氣,並建議大家提前做好冬季防護措施。立冬,算得上一年中很重要的節氣,立本身也都是天地陰陽交互形成的狀態,立是建立,樹立,即季節開始的意思,立冬,也就意味著寒冬的開始。
  • 立冬養生小常識 立冬節氣如何養生吃什麼水果蔬菜
    11月7日是立冬節氣。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緩慢。立冬之後,從此正式進入中醫說的「封藏之季」。所謂「封藏」,既包含禦寒保溫之意,也包含貯備人體精氣之意。銀川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吳曉晶提醒,立冬節氣後,養生尤其要注意下面的5點。
  • 二十四節氣丨立冬養生重在「藏」 飲食宜避寒就溫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此時,天氣逐漸寒冷,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北京海澱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穎表示,立冬養生重在「藏」,飲食宜避寒就溫,給身體增加熱能。立冬之後,人們在衣著上要注重頭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
  • 「健康科普知識」中醫話冬季養生——起居調養
    冬三月,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前一天為止,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自然界天寒地凍,陰氣盛極,陽氣潛伏。人的代謝相對緩慢,故冬季養生,應避寒就暖,斂陽護陰,以閉藏為本。冬季起居調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曾有詳細的描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chè),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在這一季節裡,水面結冰,大地凍裂,所以人不要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現再起床;還要遠離嚴寒之地,靠近溫暖之所,不要讓膚腠開啟出汗而使陽氣大量喪失。
  • 立冬後想養生建議延長睡眠
    立冬後人們也要遵守「蟄伏閉藏」的變化規律,採取以「伏藏」為主的冬季養生保健方法。立冬節氣已過,此時正是人體修復、養生的好時節。古人云:秋收冬藏。那麼在生活中,立冬後怎樣養生呢?養生重在養「藏」其實,跟很多動植物會在冬季休眠、冬眠的道理一樣,人們也要遵守「蟄伏閉藏」的變化規律,採取以「伏藏」為主的冬季養生保健方法。中醫理論認為,每日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利於人體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 24節氣·立冬|立冬節氣如何養生?當以溫補防病為重,了解一下
    24節氣立冬將至,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節氣養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預示著新的開始。《黃帝內經》道:「智者之養生也,必順應四時而適寒暑」,養生之道,要順應季節的變化,迎合冷熱交替,才能夠長壽。故立冬養生應適時而養,以溫補為主。 中國養生以食為主,立冬節氣民間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說。
  • 立冬養生之「閉藏」——從睡懶覺開始
    因此,冬季養生應該順著自然界的閉藏,雖然人類沒有冬眠一說,但卻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冬季應該如何養生?如何進補?1、可以適當賴床冬季養生強調「無擾乎陽,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冬天的夜晚比夏季的夜晚要長,所以睡眠時間也要比夏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