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立冬養生

2020-12-15 和劑堂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的時候,而今天就是立冬,也代表冬季從今天開始了,那立冬我們需要注意哪些關健點呢,今天小編這就給大家介紹這個節氣應該怎麼養生~

立冬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盛,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的狀態蓄養精氣,為來年春天的生機勃發做準備。

經過秋寒的「初試」,立冬之後,人體逐漸適應了寒冷環境,但是對於老人、小孩以及體弱多病的人群來說,寒冷依然是位不能輕視的「敵人」。護陽避寒是冬季養生、治未病以及防病治病的關鍵。

一、坐臥起居

1、沐浴陽光

立冬之後,在陽光最強烈的正午時間,以身體背面沐浴陽光,可以達到強壯人體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有利於扶助臟腑正氣,抵禦外邪。

2、早臥晚起

⑴嬰幼兒以及正處於成長黃金期的青少年,應早臥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更有利於來年春季「抽條發枝」。

⑵對於上班族來說,尤其是「996」人群,要想使白天精力充沛,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

⑶對於老年人來講,空閒時間多,更可以早臥晚起,以更好地養精蓄銳。

二、運動養生

動則養陽,靜則養陰。冬日主閉藏,主張少動、少出汗,但也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也要適當感受天氣間的寒涼之氣,走出室外,激發身體潛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冬季鍛鍊,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點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適宜的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極、敲打健身球等。

注意:平時室內空調或暖氣溫度過高、高強度運動、桑拿熱療等因素導致的大汗都屬於耗傷陽氣的做法,不利於冬日腎精之閉藏,應儘量避免。

三、飲食養生

立冬之後,人體的新陳代謝逐漸減慢。人體腎氣隨著天氣轉寒而變得旺盛,立冬後應注意補益腎氣。

「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冬令進補能使通過飲食攝入的營養物質更好地儲存於體內。對於體質虛弱的人群來說,可以通過藥補的方式,達到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在立冬之後,即使是健康的人也要少吃寒涼的食物,體質偏弱或平素脾胃功能較差的人群儘量不吃生冷食物。

1、立冬多吃以下食物:

⑴必吃三肉:羊肉—溫胃禦寒,魚肉—益智健腦,鴿肉—壯體補腎;

⑵必吃三蔬菜:芹菜—降壓祛痰,萵筍—有助消化,菜花—補維生素;

⑶必吃三水果:梨—止咳化痰,蘋果—生津解渴,獼猴桃—幫助消化;

⑷必吃三酸:檸檬—預防上火,酸棗—鎮靜安眠,酸梅—滋養肝臟;

2、體質多吃以下食物

⑴陽虛體質:宜多食羊肉、雞肉等性質偏於溫熱的食物。

⑵氣虛體質:可以在煲的湯、燉的菜中加入少量黃芪、人參等補氣之品。

⑶血虛體質:當養血為要,可適當多食動物肝臟、 雞鴨魚肉等高蛋白食品。

⑷陰虛體質:易多食滋潤之品,如蓮藕、阿膠、銀耳、燕窩等。

⑸脾胃素虛:需先調理好脾胃功能,再服補藥補品,可增加滋補效力,不然會發生「虛不受補」的情況。

四、中醫幹預防未病

立冬後陰氣漸重,寒雖未深、雪未大,但也不能輕視寒邪的威力,應針對冬季高發疾病,早做預防。

⑴寒潮來襲, 氣溫下降,人體受寒,血管收縮,容易引起高血壓病、冠心病、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

⑵寒性凝滯,易阻滯筋脈,不通則痛,頸、腰、肩、腿痛等痺證容易發作。

⑶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感受寒邪可見局部或全身性的寒象,導致如流行性感冒、咳喘病、胃腸炎等疾病的發病率上升。

因此,針對某些抵抗力較差的人群,在初冬可以進行中醫藥早期幹預,治未病,防患於未然。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養生-喝茶養生
    今天是立冬節氣,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都是從陽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義,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一年有4個季節,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6個節氣,都有一個以立字開頭的節氣,如立春,立夏,立秋和今天的立冬,立冬節氣宣告了冬3月的開始,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二十四節氣|立冬養生(內附下周食譜)
    立冬2020年11月7日,是「立冬」節氣。
  • 二十四節氣食譜【立冬】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立 冬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鬥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於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
  • 二十四節氣養生 • 小雪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黃帝內經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二十四節氣養生 • 小雪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 立冬節氣養生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立冬意思是冬天開始了。從立冬開始,天氣開始變得寒冷。 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世間萬物,包括人,要收藏,不可外露,以適應寒冷的冬天。
  • 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口訣
    天不變,道亦不變,前賢的總結,珍愛生命、喜歡養護生命的看過來吧:我們都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
  • 節氣 ▎傳統文化 • 解讀二十四節氣之「立冬」
    傳統文化:解讀二十四節氣之「立冬」
  • 「立冬節氣」養生有門道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從這一天開始,標誌著冬天的開始,雖然南方很多人還在穿短袖,但是無論南方和北方,都是溫度下降的開始。從立冬開始,天氣漸漸轉冷,萬物都進入了休養生息的階段,很多動物冬眠,北方植物也落葉,河水結冰。
  • 二十四節氣丨立冬養生重在「藏」 飲食宜避寒就溫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此時,天氣逐漸寒冷,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北京海澱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穎表示,立冬養生重在「藏」,飲食宜避寒就溫,給身體增加熱能。立冬之後,人們在衣著上要注重頭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
  • 二十四節氣|立冬——殘秋已過又新冬 凜凜霜風撼曉鍾
    二十四節氣|立冬——殘秋已過又新冬 凜凜霜風撼曉鍾 ——白居易《早冬》 今年11月7日,太陽位於黃經225度 正是立冬節氣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 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
  • 二十四節氣
    中醫認為肝主生發,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溼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溼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 24節氣·立冬|立冬節氣如何養生?當以溫補防病為重,了解一下
    24節氣立冬將至,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節氣養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預示著新的開始。《黃帝內經》道:「智者之養生也,必順應四時而適寒暑」,養生之道,要順應季節的變化,迎合冷熱交替,才能夠長壽。故立冬養生應適時而養,以溫補為主。 中國養生以食為主,立冬節氣民間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說。
  • 節氣養生丨立冬避寒注滋補
    文丨陳武山圖丨來源於網絡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立,建始的意思,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及寒的意思,表示萬物收藏,動物藏身避寒冷,經過秋收的人們也將收穫的莊稼收藏入庫了,開始享受豐收、休養生息。
  •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非遺成功!一圖覽二十四節氣之美
    今年申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37個項目中,有一個格外引人的注意——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其實,二十四節氣不僅關係著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指導著我們養生!來看看中醫藥專家們總結的二十四節氣養生表吧!
  • 【中醫養生】二十四節氣養生詳解,全年養生小訣竅都有了!
    只有舒緩的運動才是養生保健所需要的。記住這一靜一動。四季養生的要領就在其中了。四季在細化分,就是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具體的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每個氣,都要如何去做呢?
  •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冬至
    北國數九寒冬, 民俗看重養生。 玉碗盛足喜悅, 金杯斟滿親情。 |陳國權:清平樂·小雪 2020-11-22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大雪 2020-12-07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立冬 2020-11-07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
  • 二十四節氣怎麼吃?讀完這套繪本的孩子,頂半個養生老師!
    這些自然的小秘密,或許作為大人的你也不知道,但是老祖宗早就將智慧全都藏在了「二十四節氣」裡。而國學大師楊力教授的這套《二十四節氣:給孩子的節令健康繪本》,圍繞二十四節氣,向孩子們講述了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有趣好玩的民間習俗、千變萬化的自然規律。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二十四節氣·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
  •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芒種 如何神清氣爽度「苦夏」
    編者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周而復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大家應該懂得如何來適應氣候的變化,有效地保養身體,防禦疾病的侵害。在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中青年人只為生活奔波,而忽略了身體的日常保健。中醫講「治未病」,就是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