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食話,ID:FoodTalk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 | 食小花 出處 | 食話
▼
「為什麼立春要吃春卷,冬至要吃餃子?」「大寒、小寒誰更寒,大暑、小暑誰更熱?」「為什麼大雁冬天會南飛?」
這些自然的小秘密,或許作為大人的你也不知道,但是老祖宗早就將智慧全都藏在了「二十四節氣」裡。
而國學大師楊力教授的這套《二十四節氣:給孩子的節令健康繪本》,圍繞二十四節氣,向孩子們講述了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有趣好玩的民間習俗、千變萬化的自然規律。
①
24節氣,72物候
教孩子順應節令,健康生活
在古代,人們按照自然變化和動植物的繁衍生息,把一年分為24節氣,72物候。
以小滿為例,它對應的三侯為:一侯,苦菜秀;二侯,靡草死;三侯,麥秋至。
也就是說,小滿時節,苦菜繁茂,喜陰的小草會因光照而枯萎,再過五天,小麥就要成熟。
按照傳統的農事習俗,小滿時節,農民伯伯的「三車」就要忙碌起來啦。
絲車製作蠶絲、水車灌溉小麥、油車榨菜子油。
通過近千幅原創手繪圖、百餘個精彩場景,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孩子,有了一個重新與自然連接的機會,學會順應節令,健康生活。
除了自然農事,這套書還講述了每個節氣的來歷,以及與節氣相關的,有趣好玩的民間故事、神奇夢幻的神話傳說、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
立春要咬春、清明蒸面燕、小滿祭車神、冬至吃湯圓……
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讓孩子的生活從小充滿儀式感。
②
中醫教授原創
教孩子樹立健康飲食觀
作為一本原創的「食育」親子書,《二十四節氣:給孩子的節令健康繪本》不僅停留於二十四節氣的知識介紹,還融入了節氣養生的健康飲食理念。
作者楊力是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精通《易經》、《黃帝內經》。
她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艱苦坐寫20年,以一己之力完成600萬字的《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中華五千年科學經典》、《中華五千年文學經典》。
中醫講究不時不食,所以這套繪本開設了「怎麼吃身體棒」欄目,從孩子的視角,講述節氣與健康飲食的關係。
比如立冬時節,要多吃一些黑色食物補養腎臟,多吃溫補、禦寒的食物,多喝熱乎乎的湯滋補身體……
書中還介紹了每個時節適合食用的食物,比如立冬時期:糯米是溫性食物,能讓脾胃感覺很舒服;冬天常吃白蘿蔔可以保護小朋友少生病;黑豆可以通腸道、預防便秘……
讀完這套繪本,不僅孩子能學到更多知識,相信家長也同樣會有收穫~
③
辨認動物,種植蔬菜
陪孩子探索自然的工具書
這套書不僅是可以閱讀的知識科普書籍,還是一本能夠陪孩子探索自然的工具書。
作為一本大自然之書,書裡收錄各個時令所對應的植物、動物,還有蔬菜和農作物生長等內容,是孩子認識自然的絕佳窗口。
小滿時節,苦菜開出了黃色的小花,山坡上的虞美人千嬌百媚,藍紫色的鳶尾花就像一隻小蝴蝶。
天氣漸漸炎熱了,你還能看到蜘蛛在牆角織網捕捉蚊蟲,蝸牛背著殼在雨後散步……
孩子有了它,等於隨身攜帶百科全書,隨時把大自然變成最好玩的教科書。
書中還有詳細的「種菜教程」,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親手種植各種蔬菜。
在收穫新鮮美味的同時,也增加了親子互動的樂趣。
在小滿時節種下的香菜,到了大暑,就可以摘來做菜做湯,又健康又有成就感。
書中還留出互動的空白空間,如記錄節氣當天日期的空白日曆、可以塗色的氣溫表……
孩子可以在家長帶領下,自發去觀察、體驗、熱愛、創造。
④
氣象版《詩經》
好的文字讓孩子愛上閱讀
真正適合孩子的繪本,不僅需要圖畫精美,還需要文字優美。
這套書籍就像是氣象版《詩經》,二十四節氣季節輪換,二十四首古詩盡顯古文之美。
歐陽修寫小滿:夜鶯啼綠洲,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王稚登寫立冬: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一點襲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書中還收錄了那些爺爺奶奶常說的節氣諺語:
「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芒種不種高山谷,過了芒種穀不熟。」……
這些詞句朗朗上口,既能夠讓孩子輕易地記住每個節氣的特點,又能夠讓他體會到閱讀之美。
有了這套書,孩子可以了解文化悠久的節氣知識,探索大自然的萬般奧秘;
有了這套書,孩子可以學會「不時不食」的節氣養生,養成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
有了這套書,孩子可以吟唱老祖宗留下來的民謠詩歌,感受中華漢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