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2020年11月7日,是「立冬」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鬥指西北為立冬,太陽黃經為225°,於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
立冬是季節類節氣,立冬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空氣一般漸趨乾燥。華北等地往往出現初雪,長江以北和華南地區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區要少。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會下雪。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
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皇帝在這天會率領文武百官設壇祭祀,並舉行相關的迎冬儀式,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一天,百姓們都會好生歇息,不做其他農事,以此犒賞一家人整年來的辛苦勞作。宋代以後,每逢此日,人們便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都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2. 吃餃子
我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慣,立冬吃餃子,源於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因此「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中國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
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除了補益一家人的身體之外,這種圍坐一桌的溫暖氣息,更讓人覺得點點滴滴皆是美味。
立冬,才是每年養護身體的開始,因為冬天是收藏的季節,要養陽、藏陽,補腎藏精,養精蓄銳,為來年的身體健康埋下根基。飲食:多白少鹹
1. 多吃「白色」食物
中醫認為,從五行五色養生的角度來看,立冬後應當多攝入「白色」食物來養生,功效顯著。
百菜不如白菜。不要小看白菜,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纖維,長期吃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冬天。冬吃蘿蔔賽人參。白蘿蔔中含有芥辣素,有一定的消炎清熱作用。此外,白蘿蔔中含有木質素和多種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等作用,其富含的礦物質可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預防凍瘡等疾病。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胺基酸、維生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保健功能。在生活起居方面,專家建議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立冬後,鍛鍊要避免高強度運動,最好在上午9至10時以後或下午4至5時進行,要避免在大風降溫天外出,不要長時間呆在室外。姿華文雅新世界幼兒園第十四周食譜
2020年11月9日——11月13日
溫馨提示:大家點擊圖片,放大後觀看!
姿華文雅新世界幼兒園
歡迎您
電話:0371-63529266 、 63529200
地址:普慶路博頌路交叉口向南50米文雅小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