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冬——殘秋已過又新冬 凜凜霜風撼曉鍾

2020-12-26 騰訊網

二十四節氣|立冬——殘秋已過又新冬 凜凜霜風撼曉鍾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白居易《早冬》

今年11月7日,太陽位於黃經225度

正是立冬節氣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

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意思是說,冬乃終盡之義,為四季之末

而立是建始的意思,立冬便是冬季的開始

倏忽秋又盡,今朝恰立冬

一年時序至此

生物活動將告終了,準備藏伏避寒

農民將作物收曬完畢,收藏入庫

萬物的氣息都慢下來,緩緩入夢

這也正應了「秋收冬藏」那句俗語

氣象學上入冬的標準為

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於10℃

據此推斷,「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

基本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一邊調侃著「南國無秋」

一邊踮著腳向冬來的列車方向張望

而當冬天攜著寒風輕裝而至時

人們卻恍然了

在秋與冬的曖昧顏色之間迷離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水面開始逐漸凝結

山青水色的倒影

被潔白冰面上的燦爛光芒逐漸覆蓋

二候地始凍

土地開始凝寒

薄薄的一層冰面下卻醞釀著生機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古人認為,雉雞在立冬後即化身為大蛤

天馬行空般的想像

飽含的是對生命生生不息的認知

立冬習俗

迎冬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

《呂氏春秋》記載

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迎冬於北郊

回來之後,還要犒賞為國捐軀的將士遺孤

民間在立冬之日也有祭祖、卜歲等習俗

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

補冬

「立冬補冬,不補嘴空」

民間自古就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寒冷的天氣中,應多吃溫熱補益的食物

如胡蘿蔔等,通過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

既可增強耐寒能力,又能很好地保護血管

食餃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時」必吃餃子

意在新舊交替,祈佑來年好運

其實一家人圍在一起

吃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便是冬日裡最溫暖和幸福的時刻

立冬養生

《黃帝內經》上說

冬三月,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氣候寒冷

是大地萬物休眠閉藏的季節

也正是人體養藏的季節

應當注意保護陽氣

養精蓄銳,早睡晚起

同時,入冬後可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

激發身體潛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飲食方面,中醫認為冬季腎經旺盛

而腎主鹹、心主苦

立冬節氣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

同時,遵循「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

隨四時氣候變化吃一些熱量較高的東西

但也不宜過於燥熱

有的放矢食用滋陰潛陽的膳食為宜

另外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免維生素的缺乏

秋去,冬來,葉落

季節的變化總讓人頗多感慨

等到秋風吹起滿院枯葉之時

秋天也就盡了

薄薄的一層霧紗輕籠在靜逸的山間

浸染思緒的落葉給大地換上了新裝

此時天氣,寒而不冷

仍有絲絲暖意沁人心脾

秋冬交替之際

既有秋的黃花紅葉,又有冬的寂靜寒意

冬天的天地乾淨、寬廣、樸實

異常珍貴的陽光照在玻璃窗上

讓人不困而思眠

立冬讓人從烈火變成文火

回歸一種凝聚的沉靜

山堂夜靜坐蒲團,萬慮鹹清覺自然。

寒月珊珊凌梵闕,疏鍾歷歷震雲天。

半窗雪色侵伽定,幾樹梅香噴綺筵。

了得勝因內外徹,應堪撒手續單傳。

——東山梅溪度禪師

初冬之夜,蒲團趺坐

伴隨著一盞禪燈和一彎明月

感受一天比一天更甚的寒冷

於此蕭瑟薄寒之中,萬慮凝然

正好靜觀無常,返照內心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冬,猶如人生的一個標點符號

讓人感受到一種塵埃落定後的妥帖

這時,宜靜下心來喝杯茶,看一本好書

瞟一瞟窗外曾忽視的美景

……

每個人都需要一段靜謐的時光

修行身心寧靜的能力

畢竟,人生總有一段路需要我們獨行

有人說,冬天蕭條得讓人害怕

但冬也孕育了梅的傲骨、松的堅強

大自然用它的獨特方式告訴人們

在很多事物身上

都有值得學習的優點和意義

冬,減少了人類的活動

但也創造了許多閒暇時光

往日裡因工作忙碌而疏忽的親情

因時空差距而久未聯繫的友情

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陪伴,增加聯絡

人世間的溫暖會讓我們

前行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

天氣漸冷

大家要記得添加衣物

多喝熱水,儲備充盈的能量

願你在這個萬物收藏的季節

有粥可溫,有暖爐熱湯

不懼寒夜漫長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責任編輯 | 焱南炅

迎寒而立,心生暖陽!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食譜【立冬】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立 冬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鬥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於公曆11月7-8日之間交節。
  • 二十四節氣|立冬養生(內附下周食譜)
    立冬2020年11月7日,是「立冬」節氣。
  • 節氣 ▎傳統文化 • 解讀二十四節氣之「立冬」
    >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為準。
  • 24節氣中的立冬是什麼意思 2020立冬是幾月幾號立冬後多久開始很冷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4節氣中的立冬是什麼意思 2020立冬是幾月幾號立冬後多久開始很冷 立冬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顧名思義,立冬就代表著冬天的開始,因此很多盆友都很好奇立冬是幾月幾號2020年,其實立冬節氣離我們也不遠了,現在全國很多地方天氣都變得
  •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養生-喝茶養生
    今天是立冬節氣,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都是從陽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義,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一年有4個季節,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6個節氣,都有一個以立字開頭的節氣,如立春,立夏,立秋和今天的立冬,立冬節氣宣告了冬3月的開始,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二十四節氣養生 • 小雪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黃帝內經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二十四節氣養生 • 小雪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小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
  • 【二十四節氣】立冬,2016年11月7日(農曆十月初八)
    >  立冬時候是屬於乾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燥氣是最重的,所以立冬這一天不能夠大補,其實在《黃帝內經》的六季,立冬是乾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不適合於大補,可以清補,服用「制何首烏粥」。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 立冬節氣超兇寒流||快放下你的秋褲梗
    最近幾天,隨著一股超兇的冷空氣來襲,氣溫驟降,大半個中國溫度都是歷史新低。一個不小心,就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病症。而恰好立冬節氣,霜重雪凝,河水冰封,天寒地坼。鴻雁歸去,寒柯已枯,霧靄沉沉,水天一色。此時節,夜長、陰重、風寒。立冬,秋已盡,冬之始。
  • 二十四節氣
    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後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後嗣的孤墳了。後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穀雨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 二十四節氣之立冬養生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的時候,而今天就是立冬,也代表冬季從今天開始了,那立冬我們需要注意哪些關健點呢,今天小編這就給大家介紹這個節氣應該怎麼養生~立冬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盛,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的狀態蓄養精氣,為來年春天的生機勃發做準備
  • 今日立冬,農諺「立冬一日晴,一冬凌」何意?立冬晴天是寒冬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經到了立冬節氣。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萬物開始停止生長,農民也要進入到農閒季節。在農村中關於立冬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立冬一日晴,一冬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立冬晴天是寒冬的徵兆嗎?
  • 中國古代曆法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來。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十二個月裡面。
  • 二十四節氣,人間煙火氣
    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頭一個節氣,意味著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甦,一年四季始於此,春天和花都會如期到來。圖片來源@喵喵女俠▎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象徵著冬日的沉悶與灰暗都徹底過去,春雷響,萬物長,春耕開始,農人又到農忙時。▎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 立冬節氣養生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立冬意思是冬天開始了。從立冬開始,天氣開始變得寒冷。 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世間萬物,包括人,要收藏,不可外露,以適應寒冷的冬天。
  • 您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來龍去脈嗎(下)(讀者點題)
    原標題:您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來龍去脈嗎(下)(讀者點題)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是指暑去涼來。古人云「一葉落而知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
  • 二十四節氣色卡美圖,每個節氣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配色
    一年四季可以用五行金木水火代替,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二十四節氣也就可以簡單的用青紅白黑來代替。>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這六個節氣應屬冬天,冬天五行屬水,而水屬黑色。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配色。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學習奇門的過程中,作為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不可或缺,它對奇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呢?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是確定農曆的重要依據。二十四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閒說二十四節氣
    從一個節氣到另一個節氣,春風化雨,白露為霜;一個季節到另一個季節,麥浪桑田,耕耘收穫。道不盡的對自然、對生命、對萬物進化的包羅萬象。如果要選一種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法則,二十四節氣應當之無愧吧。二十四節氣有無數的專家在研究,且從一個桐鄉農民和農業科普傳播者的角度聊聊一些常識吧。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  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