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2021-01-12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

  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是冬至。」究竟二十四節氣應以「立春」為首,還是以「冬至」為首呢?這決定於對四季節氣的劃分方法及其功用。

  已知劃分方法計有五種,即天文劃分法、氣象劃分法、古代劃分法、農曆劃分法和氣候統計法。其中歷史上多採用的劃分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天文劃分法,即以白晝最長、太陽最高為夏季,以白晝最短、太陽最低為冬季,冬夏兩季的過渡季為春秋季。天文的分類法主要是標註太陽的位置及晝夜長短的,其意義在於天文科學方面。第二種為古代劃分法,就是以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即自古至今通用的四季分類法。這個分類法是以立春(黃經315度)為春季開始,至穀雨結束;以立夏(黃經45度)為夏季開始,至大暑結束;以立秋(黃經135度)為秋季開始,至霜降結束;以立冬(黃經165度)為冬季開始,至大寒結束。

  登封市文化館館長閆松濤說:「天文劃分法把冬至放在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有兩個不利方面。一是把一年四季搞亂,冬和春、春和夏、夏和秋,秋和冬混為一體,使四季不明;二是與生活習慣不符,冬至過後,是小寒和大寒,天氣越來越冷,農曆新年久等未到,春的氣象久不發生,使人感覺不到新年新氣象的開始。」

  這兩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們智慧的古人早已發現和思考,並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與四季輪迴和生產生活更為應時應景的排序,即把立春排序為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節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古代劃分法。這樣排序後,立春一般都在農曆春節前後,有時還會與除夕和春節重合。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8日 09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
    今日立春。天文專家表示,3日立春很罕見,上一次發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再下一次則發生在2021年。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 節氣由來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
  •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為什麼要吃春卷?
    立春不僅僅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又稱之為「打春」,立春這天是有很多的習俗的,其中以吃春卷最為常見,所謂的春卷就是將火腿絲、豆芽、乾絲等做成菜,然後卷在薄薄的麵皮裡面,有點兒像我們大家現在所吃的那種烙饃卷菜。
  • 中國古代曆法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來。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十二個月裡面。
  • 冬至與他的二十四節氣朋友們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的重要節氣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當太陽到達其一年中離赤道的最北點或最南點時,將發生二至,也就是夏至和冬至。這是由於地軸的傾斜以及地球繞太陽軌道的運動引起的。到至日的時候,太陽似乎「停止」在天空中移動,「停」在其最北赤緯點或最南赤緯點。
  • 二十四節氣故事 | 立春:春寒料峭,萬物萌動
    小十點出品主播 | 素年錦時當冬天還處於睡眼惺忪之時,春天的馬蹄聲已經嘚嘚響起。今年的二月四日是立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陡然之間,凜冽的北風變換了吹拂的方式。她心懷愛憐溫柔滿溢,以一雙母親的手,輕柔拂過塵世間的生靈。
  • 二十四節氣劃分與計算
    平氣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回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 冬至已至,看二十四節氣如何溫潤現代生活
    如何讓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活態傳承,與人們的生活如影隨形?我們邀請致力於節氣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講述自己與節氣的點滴故事、對節氣的深邃之思。 圍繞冬至以及其他節氣形成的活動形式、飲食習俗豐富多彩,令人難忘。 有一年冬天,我在深圳開會。午飯時,每人面前都擺放了一碗小湯圓。一問,原來是為迎接冬至而準備的冬至團。我此前只知道福建有冬至團,那天才知,嶺南也有與冬至有關的食品。當即想起,一位馬來西亞學者曾給我看一張華文報紙,上面登載著當地華人冬至吃湯糰的情形。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二十四節氣歌 藏著哪些看點
    二十四節氣歌,藏著哪些看點  ■本報記者 彭薇  到了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意味著離冬天越來越近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不少人對這首節氣歌朗朗上口。如今,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其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季節的轉折點。在北半球,一年之內,春、秋分日晝夜等長,夏至日白晝最長,而冬至日則白晝最短。二十四節氣是怎樣劃分的?最初的二十四節氣是把1回歸年的日數等分成24份,從冬至以後每隔15.218日,為一個新的節氣。這種平均安排節氣的方法稱為平氣。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動畫片《二十四節氣的故事》片頭 資料圖片「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
  • 奇門遁甲定局方法之二十四節氣與陰陽遁!
    實則奇門局排好後是加密的,需要通過九宮五行生剋法配合抵消法來破解密碼,才能映射出天地間五行之氣的盈虧。我國古代把每天二十四個小時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酉、辛、亥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時家奇門是一個時辰一個格局,按奇門曆法,每年冬至上元到第二年冬至上元為一個循環,總共是360日。
  • 長大後才真正看懂「二十四節氣」,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確實厲害!
    這首《二十四節氣歌》,讀來郎朗上口,也因此被很多人記住,可以說是張口就來。那個時候只是把它當成普通的一首兒歌,長大後才真正看懂「二十四節氣」!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積澱!於是,平整好一塊地面,在上面豎起竹竿,以此來觀測日影的長短,並以此來測算節氣。這便是歷史上最早的天文儀器——圭表。這可以說是開啟了人類對節氣最早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古人對圭表進行了不斷改進,又製作了能測算時辰的日晷。到了先秦時期,人們確立了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冬至節氣詩賞讀:二氣俱生處,舜日照南天 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 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 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
  •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非遺成功!一圖覽二十四節氣之美
    今天,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11月28日至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會議。
  • 鄭州公交上線二十四節氣之冬至主題車廂
    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混沌的習俗,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根據地域不同,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那冬至節是怎麼確定的?關於冬至節的傳說和詩詞都有哪些?大家一起來登上鄭州這輛「二十四節氣之冬至節」的主題公交看看吧。
  • 二十四節氣
    立春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
  • 二十四節氣,人間煙火氣
    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頭一個節氣,意味著開始進入春天,萬物復甦,一年四季始於此,春天和花都會如期到來。圖片來源@喵喵女俠▎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亦稱為「打春」、「咬春」,又叫「報春」,一切才剛剛開始,是帶著希望對一整年的期許。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學習奇門的過程中,作為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不可或缺,它對奇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二十四節氣的概念節氣的含義:節氣是指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